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横板]横板反手思辨

注:本文是来自一位业余高手出品的文章!本人稍加整合,好东西实在不敢独享,故和乒乓网友一起切磋分享,希望可以带给你一点思考!!!

横板反手技术思辨


直板相比,横板的反手利于发力,是优于直板技术的一大特长。因此作为横板球员,反手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业余横板的反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好,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球友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想强化自己的反手技术,在理论上需要理清几个颇多争议的问题。

(你把横板的优势发挥出来了吗???)

正手利旺德福,反手利泰瑞宝,标准我太富

怎样握拍???


这个问题可以参看我的帖子---[横板]握拍是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正手利?反手利?深握?浅握?标准握?食指浅还是深?拇指扣还是直?转换要不要换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人一个说法,都认为自己的握法是标准,网上论坛上各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怎样是对的?标准握吗?事实上,即便是世界顶级的运动员中,握拍方法各有不同,真正使用“标准”的其实并不多见。

孔令辉是反手利,王励勤稍偏正手利;格林卡反手时拇指伸的不能再直,而王涛拇指平扣;佩尔森的食指勾起来,波尔的食指深入拍面;马龙正反手转换不换握,但是苏斯在教学篇里专门演示了换握的妙用。请问,他们谁水平差了?哪一个不懂得“标准”?


标准握固然有“中庸”的全面,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平庸。事实上,任何一种握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也同时有其弱势之处。选用哪种握法,是和你的技术息息相关的。我们看看世界冠军王涛是如何谈他的握拍方式的。


问:你这个抓板需要注意什么?

王:因为我这个抓法,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抓板抓的比较死。抓死的话,这样正反手摆速上可以比较快一点。

问:那你这个抓板正手和反手有什么区别吗?

王:我抓板主要是照顾我的反手,我反手是生胶,生胶来说难度比较大一点,需要固定反手板型,固定以后动作不太容易走样。

……

这即是高手的思维。乒乓球并非只是一种体力运动,更多的是一种智力运动。业余的朋友大多希望有权威的指导,希望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只要照做就可以“一劳永逸”,而缺乏自我思考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乒乓球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勤学苦练!!!)

      

       回到反手的话题当中,对自己反手技术不太满意的朋友,首先要注意一下实战中自己的握拍方式。通常来讲,因为不太信赖反手技术,正手技术用的较多,那么握拍上偏向于正手利和标准握的可能性较大。在这里,本人并非推崇哪一种握拍方式,也无意于比较握拍的优劣。只是建议想强化自己反手能力的朋友,可以尝试着改变一贯的握拍方式,不妨多给反手一点照顾。此外,更要调整自己的站位,从反手位、侧身位的站位改成中间位甚至正手位,以加大实战和练习中反手技术的运用比例。这样一段时间可能你的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但是这种改变能突出你的弱点并加以强化,当逐渐解决反手问题之后,你可以再调整过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只有“见机行事”。(你真的得仔细静下心来审查下自己的握拍方式,从最简单的做起,这真的很重要!!!)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武林外传”里李大嘴的那把玄铁菜刀,也是横握的。刀面上刻字,一面刻“旺德福”,翻过来刻“泰瑞宝”。都是走西洋文的意思,分别就是WONDERFUL与TERRIBLE。那么这一正一反、好吃不好吃的矛盾,该怎么解呢?皇帝最终告诉敬业的御厨的是,什么是泰瑞宝,什么是旺德福,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它是否适合人的需要。话又说回来,无论泰瑞宝,还是旺德福,只要用心去做了,结果都是WHATEVER――所以在刀脊上再赐三字“我太富”,无所谓的了。怎样握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有“我太富”的洒脱呢?


进攻还是防守,这是一个问题!!!





请问,
两面
攻横板的反手和
单面
攻直板的反手相比,谁更强?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横板反手强,要不是反手强,怎么有那么多人直改横?两面攻的反手当然比单面攻的反手强咯。

这个问题要看怎么说了,你是问进攻呢?还是防守?事实上,在业余水平当中,横板反手不如直板推挡的有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不应该哈!!!)我们看到横板反手力量的相对强大、攻击性的相对突出,同时也要看到,当横板缺乏有效进攻手段,横板的反手单纯的防守稳健性和直板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或许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是很简单的一个例子,直板反手可以照顾中路,你横板反手能那么舒服的应付追身吗?中国的横板技术受直板的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也偏向正手,这本身是一个打法的问题,无谓好坏。但是不得不说,如果横板只是照搬直板的技术,那么张冠李戴永远得不到应有的收获。


用横板,就要善于进攻和相持,如果反手依然是传统的稳健和保守,那么“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进攻乏术的结果往往是连防守都不成。横板在反手技术中应该加大进攻的手段,而不能只求板数,双方都是拨来拨去。


       由于反手的客观限制,反手的力量是远远比不上正手的,这个是无可改变的现实。但是在运用反手技术当中,有一个部位应该值得特别关注,即“手腕”,他可以大大强化反手的威胁性。反手中手腕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练习反手拨球时,就应该逐步的体会手腕的运用。这并不是说拨球需要手腕发力,而是要熟悉运用手腕的方式。当反手出现机会球时,我们要能够把握机会去发力、去弹击。这点和正手不一样,正手我们通常说初学者手腕要多绷住多固定。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如果拨球也像正手那样固定手腕时,该发力的时候将意识不到运用腕力,因为从长时间的静止突然地改为运动,在人的反应中是相对困难的。弹击如此,反手攻球亦如此,反手拉弧圈亦如此。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球都可以发力进攻,但是我们要有进攻的意识在里面,你在拨当中感觉寻找到机会以后,一定要加快你的出手速度。具体而言,发力的时候尽量手要抬起来往前打,而如果还是在原来的引拍位置引拍,发力出界的可能就比较大。平时拨的时候是这个位置拨,你要发力的时候,手就要抬高一点,击球高一点,往前打,加快速度,用的就是力量,就是所谓打球的爆发力。

当你加强横板反手攻击性后,你会发现你反手的防守也会变的不错。因为进攻和防守本就一体。如果你反手有几板杀伤力强的手段,那么对手就不敢随意的去将质量不高的球回到你的反手位,其实也就变相的加强了防守。


横压OR直压,拨球其实也多变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家都知道,反手弧圈欧亚风格和动作外形上,均有不小的差异,但是实际上,拨球其实也多变。一个标准的动作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留下他独有的烙印。就我个人所见,拨球在拍型控制上存在两种现象:



A:小臂外旋



引拍时拍面和地面垂直,击球后拍面前倾,这个过程中有拍型的调整。


B:拍头上扬



引拍时拍头水平,击球后拍头竖直。


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它们表现在不同的拨球动作中,如下图:



(这位可是孔令辉仁兄哦!!!)




       在我的见识当中,我的教练自己是采用A的压拍方式,而他的女儿是采用B方式。教练解释说,像B这种压拍方式,是由于球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乒乓球,那时候个子不够高,从上向前的压拍不够条件,因此养成了B的习惯。当然B的控制方法也不是错误的,所以没有必要纠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这里,要感谢戴临中老师的指导,针对这两种拨球方式的不同,老师于百忙之中给与辨析。为尽量贴近老师原意,如实附录于下“谢谢你的帖子,提出的问题很切合练习中的实际.的确有这样的情形.当然还有其它情形,但你说的具有代表性.戴临中老师可是博学多才哈!!!)


       应该说,两种拍形都是对的.第一种拍形主要是对付上旋来球,第二种拍形主要用于对付下旋来球.应该说明是,目前第二种拍形应用比较广泛,既可以对付下旋来球,也可以对付上旋来球,但是,在击球细节的处理上也还是有区别.对付上旋来球要注意压板,向前的成分要大于向上的成分,对付下旋来球注意要带点摩擦,向上的成分也会大点。(你要思考清楚到底选择哪一种反手拨球呢???)


       首先谈谈关于反手的技术问题,反手进攻性的技术手段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快拨、挑、快撕、弹击、拉。快拨在业余选手中应用比较多,动作不是很大,技巧性也没什么大的难度,容易掌握。快拨上旋主要是掌握前倾一点的拍形,快拨下旋要适当的将拍形立起来一点,击球时间回击上旋是在上升期,下旋是在高点期,如果带点摩擦,也可以在上升后期。快拨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可以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拨的基础上加点旋转,即带点摩擦,最好是有点侧转,似拉非拉;另一种是在回击的时候加强一下手腕的力度似弹非弹。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对方回接的难度。由于有了这些细小的变化,就使得反手的技术更加丰满和具有层次感。优秀选手在反手技术的使用上,会有许多中间技术,也就是不单纯的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节上的变化,显然,这是他们驾驭技术的一种非凡的功力。


        我们在学习和练习反手技术的时候,要明确的是对付上旋和对付下旋应该掌握哪些常规的法则,或者说是一般的规律,如果能清楚一些基本的规律,就不会还在具体的动作上迷惑。只要适合你的,就是合理的,可行的。”


      我所谈过的2种拨球技术,一种是肘关节的屈伸,肘关节的屈伸导致前臂和大臂的夹角出现变化,在外观上,像是平推。这是一种拨球,这种拨球如果想发力,只能是靠前臂的外旋,通过将拍子由垂直变前倾来摩擦制造弧线。这种动作,即戴老师说的,拨中带弹,撞击较强,速度快,主要运用于上旋来球。


       第二种拨球,他的发力控制弧线,是通过将水平的拍头变成向上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摩擦。外形上前臂和大臂的夹角变化不明显,主要是前臂由平放变竖直。这种即戴老师说的,拨中带拉,摩擦较多,拨下旋球时,你前臂再向下放一点,拍头不是水平的而是向下的,这样完全就是反手拉球的动作。拨上旋球时,你前臂再多向前一点,同样可以打回去。(第二种拨法相对来讲比较灵活!!!)


       两种方法都比较好。前者拨中弹击,后者拨中带拉。因为反胶用的人比较多,弹击的技术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而后者应对广泛,能拨能拉,反胶的人用的就多。其实拨和攻球就不一样,攻球是尽量让撞击最大化,摩擦纯粹是为了保证弧线和成功率。拨球就不同,里面摩擦和撞击都较多,偏摩擦就一种动作,偏撞击就另一种动作。


       简单的理解,一句话,两种拨球方式,一种是弹击的基础,外形像弹击,只是手腕动作别那么大,力量别那么足。一种是反手拉弧圈的基础,外形像拉球,只是别垂下去那么多,摩擦别那么足。


        哪种技术更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戴老师所说的,结合我个人体会,第一种拍型适合打上旋球和不转球,利于弹击。第二种拍型稳健广泛。至于孰优孰劣,读者自辨之。


重心之辩,向左走,向右走!!!


      横板反手重心在哪?有权威杂志说,在中间。有教练说在右边。有职业球员在左边。请问,反手你到底重心靠哪边?


      看来球。什么是看来球,就是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训练过程当中,为快速掌握技术,我们当然是尽量让来球不要过偏,初级阶段甚至要让来球恰好在最舒服的位置上回击。反手技术最舒服的点,莫过于身体腹部中间稍偏反手的位置。如果来球靠中间,那么你反手重心便要靠中间,引拍时收腹,击球时展腹,还原时重心还在两脚之间,不需要过多调整。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会有稍微的不同,有些人重心偏右脚,有些人偏左脚,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偏向哪一边多一点,总不会向正手那样80%的重量压在一边。两只脚都会承受一定的重量。

      

      但是实际比赛中,不可能每个来球都在你最舒服的地方回击。横板怕追身,追身也可以用反手接,你反手接靠正手位的来球,重心还可能和训练中一样么?当然不可能,你右脚向右跨上一步,这重心必然还在右脚上,再用反手回接重心当然不可能完全在中间,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调整。那么训练中,针对这种位置上的来球,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反手回接能力。

有没有偏向左边的?当然有。你扑正手位,回反手位接球的时候,你反手重心不就在左边。这种球你能顺利接回去就算不错了,难道你奢望让对方球就刚好回到你腹前?

正手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正常的正手位来球,必然在体侧,既然都是在右手边过来的正手球,自然重心是由右向左。反手就不同,有在腹前偏正手位的,有在腹前偏反手位的,甚至还有直接在左手边的。不同情况,不同分析。

简单?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的做好,就是不简单。


      拨球简单吗?简单,基本上教练在单纯的拨球这个技术上,不会花太多的时间要你练习。如果仅仅把拨球定义为把球拨回去,那么的确不会太困难。但是,在这个拨球的基础上,控制对方、限制对方、压制对方,就远远不是那么简单。拨球真正的练习,是一直贯穿到整个反手技术系统中的。      

      

       在横板反手当中,拨球的衍生技术是相当多的,想全部掌握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掌握大致的框架,动作完整合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稍加变化即可。对于拨球的具体动作要领,网上文章和教学视频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在此不多赘言。假如你拨球的动作没有太大的错误,但是仍然在实战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那么下面的内容可能对你有用。

      

       大家都对具体的动作讲的很多、很细、很深,当然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实战中动作是根据来球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并不能寻找一种“规范的”、“标准的”动作,然后回击各种来球。同时我们看到,很多“业余的”、“不规范的”动作,同样能达到很好的实战效果。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回击球的核心在击球的那一瞬间的合理性一切的准备动作和收尾动作,都是为这个瞬间服务的。同样的动作外形,如果这个瞬间处理不好,那么结果会使天壤之别。如果你拨球大致动作没有偏差,仍然达不到高质量的回球,那么相对于动作外形而言,你更应该关注这个瞬间击球的合理性与否。你击球位置离身体是否太远?太远则感觉力发空了,太近则感觉球顶拍发不出力。你引拍是否过低?太低则回球过高,太高则回球下网。你拍型是否调整?上旋要压,下旋要亮。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常识。但的确很有用。关键不是你知不知道,而是你有没有做到。


      由于业余中,很难得到高人指点,那么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叫做“一错再错”。举个例子,你拨球不转球,引拍低了(一错),那么回球很可能出界,为防止出界,那么你就会强行地翻腕压拍(再错)。这种拨球手法,一定程度上的确能拨回来球,但是很不稳定。你用不同的力度去打,你在不同时机去打,你在不同对手面前去打,这种拨球就天知道什么效果了。所以你总感觉,为什么前面那个球我拨的那么好,同样的动作,这个球却这么烂呢?——正确动作难以定型。一旦形成这种拨球习惯后,你去问高手、看文章、看教学视频都没用,他们教你别翻腕,你还是会翻,因为不翻腕你球就没法回接了,这属于将简单的动作人为地复杂化。所以动作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在根据现实来调节。调节的关键不是去强行地改变动作,而是改变“击球位置”和“击球部位”。懂得了这个,你就不需要再迷惑于具体的动作上。当然,如果你动作都做不好,那最好还是对照教学视频和GIF多做徒手练习吧。(你一错再错了吗???)

------------------

有球友求解,拨球用球拍的哪个位置来拨,并把球拍人为的画成九宫图。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那么细致。可以参考下图(该图来自网上资料)。



      

       横板反手击球在哪个部位?要发力,要弹击,要拉球,就要增加力臂长度,要靠拍头。要稳定,要减少回球力度(例如拨质量不高的弧圈),就靠近拍柄。注意反手手腕的运用很关键,虽然拍头和拍柄之间只是那么点点的距离,但是如果以腕关节为支点的话,两者的力臂比例非常大。


       具体到拍头哪个点?其实没有必要,因为球拍在设计上,有一个“甜区范围”,绝大部分的球拍甜区都是相当大的,乒乓世界杂志上摘取过对不同形状底板应力分布的研究结论,在这个甜区范围内回球效果都不错。注意,如果用拍边缘回球,这个应力通常会发散,尽量避免用过于靠边的部位击球,当然正常形状的球拍,甜区不可能覆盖到边缘。

反手拉球要不要靠上边缘点,以增加摩擦路径的长度?其实球在球拍上滚动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只要不是用下边缘磕到,在甜区范围那是足够的。相比而言,每个人握拍方式不一样,每个人拉球习惯不一样,每个人食指感觉不一样,这个差异对甜区上的“甜点”影响反而是更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对方吃发球的一些实用技巧!
【业余必看】球发球技术的得分点和11种发球方法
乒乓球长胶与反胶配套技术
四招教会你如何反手拉球!
启辰俱乐部 马凯旋实践解答:当好一名乒乓球教练员有多难?
网易博客欢迎您-zxu_00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