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堰罗淼心理: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

过年回家,见到邻居张姐。

 

私下聊天时,她说: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我下班回家,他都乐得不行,一直黏着我。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老母亲肯定又要开始炫耀亲密母子情了。

 

没想到,接下来她的话,听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黏人没问题,可都五岁了,还总闹着让我抱。

 

有时下班回来太累,奶奶说给他洗澡,结果拖都拖不过去,还拿玩具往奶奶身上扔。

 

气得婆婆冲我发火,说都是我惯的,我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乖得像个小大人一样,一点儿也不闹,还说我不如等孩子睡着了再回来,就没这么多事了。

 

话没说完,张姐的眼眶都红了。

 

我的孩子,我的家,难道我回去还有错了?难道以后都不能让孩子看到妈妈了?

 

妈妈不在,孩子就是乖宝宝;妈妈在,孩子就变成淘气包。

 

同一个孩子,如此判若两人的表现,究竟还是天性使然?还是教育方式出了Bug

 

01

孩子并不是无知

只是依恋妈妈

 

《美国育儿百科》里提到:



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家人或保姆告诉你,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



千万不要急着高兴,这只是因为孩子对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身边一位宝妈朋友说,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外婆帮忙带孩子。



她印象特别深的是,有天她快迟到了,孩子还在闹着不肯穿衣服,说这不好看,那不舒服。



好不容易抱到餐桌上,孩子就哼哼唧唧,用哭腔缠着她,非让她一口一口地喂,怎么哄都没有用。



后来看见外婆从厨房过来了,女儿一下子就不闹了,要多乖有多乖,在餐桌上端坐着。



看到孩子的突变,她说,自己一出门就忍不住流泪了。

 

因为外婆比较严厉,孩子不乖就喜欢大声斥责,没想到,女儿那么小竟也懂得看脸色。



难怪之前出差时,女儿半夜就醒了,还不停地哭闹着,不让她离开。其实孩子并不是无知,只是依恋妈妈。 

 

在妈妈面前,孩子感受到理解、保护和爱,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



他知道,无论怎么闹,妈妈对他的爱永远都不会变。如果遇到麻烦,妈妈会帮忙解决,如果哭得凄惨,妈妈也会疼惜。



可面对其他人,与其说孩子乖巧,不如说他是谨慎和无奈。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像妈妈那样,天生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情感表达的敏感期,他们对父母,特别是对妈妈的态度,更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45岁是孩子情感表达的敏感期。



在这段期间,孩子的心理状态非常脆弱,喜欢往父母怀里钻,亲吻父母,黏着父母……这不仅是在索取爱,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离他很远,不再爱他,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02

用激烈的方式

引起父母的关注

 

爱默生说,被了解是件奢侈的事。



而对于孩子来说,只有被父母了解,亲子关系才能健全,孩子的成长才能更加顺畅。 

 

曾经带过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轩轩,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孩子平日里还好,只是每次父母回来,他就特别不老实。



以至于奶奶总是抱怨:看到了吧,每次你们在,孩子就不好好吃饭,作息也打乱了,等你们走了,我们又得适应几天。



面对这种情况,轩轩父母也很头疼,说也说了,骂也骂了,到后来次数多了,就变得恨铁不成钢,孩子也越发叛逆。



后来,轩轩的成绩一落千丈,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不管我成绩多差,爸妈都不会在意了吧?

 

那时我才知道,轩轩之前的不乖,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可父母却以为孩子就是任性、胡闹、不可救药。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



大人怎么也不能明白我们的意思,而我们也懒得给他们解释



对此大人却觉得,孩子不解释,我们怎么明白呢?



其实,对于表达能力还不够好的孩子来说,那些不乖的、或者是反常的表现,就是他们在说,我需要你的关注啊。



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对他们来说,最爱的人就是父母。



如果父母不能全心全意地陪伴他,孩子就会吃醋,会以为父母不爱他了,所以才会选择用激烈的方式,去引起父母的关注。



03

通过游戏建立安全感

 

美国心理健康专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时,会表现得更真实。因为知道他们是爱你的,所以有时可能会表现得更糟糕。



大人都是如此,何况孩子。



如果孩子在我们面前表现不好,那只需要给他热情的拥抱。

 

表现出父母的疼爱,接纳孩子混乱还有点负面的情绪,那他们也会慢慢敞开心扉,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去帮助孩子处理自身情绪,建立安全感。

 

比如说,在床上或垫子上玩摔跤、枕头大战。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适当地表达一下对父母的愤怒。

 

在家里玩追逐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抓住他,让他再次奔跑,或者假装抓不到他,这种体力游戏,其实也是在锻炼分离。

 

当孩子粘着我们不放时,玩玩我需要你的游戏。

 

抓住孩子的手或者衣服,夸张地说:

 

我知道,你希望我走开,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玩。但我需要你,我只想和你在一起,请跟我在一起好吗?

 

孩子会非常开心,他们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这时由他来决定着是否和我们分离,而不是被我们推开。

 

如果孩子要推开我们的话,记得告诉他:

 

好吧,我知道你会回来,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

 

 

老话说: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一场。



孩子并不是脆弱,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给任性的孩子多点爱,情绪稳定的能力才能建立起来,千万不要把小事,变成心事。



就像菲利普·西德尼爵士的那句话:

 

我的爱占据了我的心灵,而我也占据了他的心灵。



我拥有他,而他拥有我,没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了。

 

孩子终将会与我们分离,到那时,就算想让他们黏着,也不再可能了。所以,现在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和关注,以后就会少一些遗憾和无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让人心疼……
警惕!妈妈出门前切忌做这个动作
1~10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
为什么小孩子的情绪自控力会比成年人差很多?
这7种时刻,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疯传的分房睡年龄坑了无数孩子,出现这2个信号才是分房的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