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基层文化力量 提升文化工作境界——文化青年走基层实践活动文博调研小组调研报告

    2012年3月26日至31日,“文化青年走基层”第五调研组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和学习。本组成员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京剧院、国家图书馆和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邀《中国青年》杂志社记者一同参加活动。短短的一周,在县乡村镇里,文化青年们边看边干,与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开阔了眼界境界,切身体会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来自基层的雄厚蓬勃、蓄势待发的文化力量,感受到基层强烈的文化需求,也形成了一些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思考。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四面与京津接壤,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总人口31.8万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省第十二强,是首都经济圈乃至环渤海经济圈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黄金板块。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831元和9176元。香河的历史文化悠久,古称淑阳郡,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解放战争时期轰动中外的“安平事件”就发生在县域所辖安平镇。此外,香河名人辈出,京剧名家郝寿臣、武术大师张策、学界泰斗张中行等便是誉满华夏的名师大家。可以说,香河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现代化节奏剧烈的县城,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正处于复杂转型期的代表。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碰撞,城市与乡村在这里变迁,外在的影响和内在的力量在这里激荡。       
    在当地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调研组几天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参观香河人民医院及农家博物馆;在香河一中举办“故宫博物院”文化讲座;与香河县文广新局文化工作者、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县戏迷协会进行座谈;在刘宋镇刘宋中心小学开展捐书支教活动;慰问刘宋村困难户;参观考察刘宋村基层文化建设;在安头屯镇安二村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头屯中幡”的保护传承情况;考察国华影视基地;在安平镇从事农业生产,并与基层团干部、大运河平安艺术团主创人员座谈等。对调研香河县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调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县域文化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对深化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我们文化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责任感。 
    二、基本认识 
    与以往的送戏下乡、野外考察、工作调研不同,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按照“走转改”的要求,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滋养我们的农村,贴近养育我们的普通百姓,发挥各自的工作专长,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倾听他们对文化工作的呼声。在调研中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成全民共识,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此行调研,我们切身感受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覆盖基层、深入人心,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香河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给基层文化系统带来的鼓舞,广大群众对这一决定的高度认同和充满期待。县、乡、村的文化干部群情振奋,一致认为当前是文化工作发展的黄金期。不容回避的是,去年轰动全国的“香河土地风波”引发了香河县领导层的更替,新的领导班子调整了过去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加强了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位安头屯中幡文化传承人回忆起中幡技艺从濒临失传到现在重现生机的历程时动情地说:“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我们这古老的技艺恐怕现在已经没有了。党的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中幡文化的希望。” 
    (二)基层蕴藏巨大的文化力量,引导社会力量办文化渐成趋势。 
    香河调研给我们一个重要的震撼是许多文化项目并不是由专职的文化单位完成的,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文化热心人。他们本着对文化的一腔热爱,义务投入时间、精力、资金建设文化场馆、组织文化队伍,开展文化活动,成为推动香河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香河县人民医院院长门德志出资建设的“农家博物馆”,收集展示农村生产生活用具上千件,免费向民众开放,传播红色农业文化。门德志院长饱含深情的说:“这些农具已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懂这些农活。但我们不能忘祖忘根,不能忘记祖祖辈辈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农民。” 
    乡镇企业家任福泉热爱京剧,和几位文广新局的老领导一起组织“京剧戏迷俱乐部”,从1992年开始一直坚持至今,自掏腰包邀请北京的专业老师指导俱乐部成员、为俱乐部成员包车赴京看戏、组织下乡慰问演出活动,成为香河县群众文化生活的亮丽风景。2011年香河京剧戏迷俱乐部还荣获“第四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团体银奖。 
    辖25个行政村的刘宋镇,村村有花会表演队伍,其中大多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还有5个“个体文化户”,都由文化爱好者自发组建。目前,这些队伍的经费80%都来源于镇上企业和民众的捐助。 
    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明,在基层、在民间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力量。在财政投入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的支持,有了民众的广泛参与,就会有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毗邻的经济较为发达的霸州市,社会力量资助文化的方式十分踊跃。香河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活动补贴、提供展演平台、给予资金奖励等方式积极地引导和支持这些社会力量办文化。2011年底,香河县政府分别给予京剧戏迷俱乐部、安头屯中幡古老会、大运河民间艺术团等为香河县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10万元奖励。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办文化的热情,活跃了基层文化氛围,弥补了基层文化活动仅靠政府投入的不足。 
    (三)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软硬并举。 
    当今社会,人们文化需求的内容、需求的方式、需求的程度和频次也随之日益多样。香河,处于京津文化的包围之中,自身正处于向城市化转化的过渡期,因此群众的文化需求中既有以现代城市生活为特征的休闲娱乐文化、饮食文化,如KTV、网吧等,也有农耕社会延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如花会、戏曲、曲艺等。在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照顾到城市文化生活,也要照顾到农村文化生活。     

    在香河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从硬件来看,各村镇的文化馆站、共享工程等建设相对完善,但县城中的图书馆、剧院等硬件设施还不健全,乡镇学校中的图书室等设施还有欠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资源的使用率还不高。 
    从软件来看主要是图书管理、艺术指导等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基本处于自娱自乐,低位徘徊的状态。我们所调研的“京剧戏迷俱乐部”、“大运河平安艺术团”均提出了缺少专业老师指导的问题。 
    在文化需求的对象上,传统的文娱活动往往年长者参与较多,而中青年忙于生存,追求时尚,文化需求较为多样,且多通过电视、网络获得。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农民对就业、养老医保等问题的诉求表现突出,而文化消费占据的比重几乎很少,政府投入的公共文化项目成为了他们的享受文化的主要来源。 
    (四)文化产业已具规模,产业内涵还可提升。 
    依托京津两地的优势资源,香河县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以第一城为代表的会展业、旅游度假游吸引了大量的京津冀客源,辐射全国。国华影视基地从影视剧拍摄、影视职业教育、演艺创作研发、休闲旅游娱乐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雏形已经形成,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好莱坞枪战大片《最后一小时》等一批影视剧作品在此拍摄。香河县也是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家具产品集散地,家具产业虽以家具生产交易为主,但近年来也开始打造家居文化,提升产业中的文化内涵。当地有关部门表示,当地正在积极筹划,利用家具业这一支柱型产业,建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家具博物馆。 
    (五)文化遗产生活化保护特色显明,地方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有待加强。 
    香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特色是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资金和提供展演机会等扶持方式,激发文化传承者、传承地的保护传承热情,从而形成自主自发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状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头屯中幡的恢复和这几年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例证。 
    安头屯镇政府为中幡专门安排活动室,给予基本的保障。中幡古老会一方面主动联系演出,通过走出去来扩大影响,另一方面还在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中幡技艺。 
    京剧、评剧、花会等艺术的传承,则鼓励以俱乐部、协会等方式在社区、乡村里传承,既活跃了文化生活,也保护和传承的文化艺术。 
    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作为香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运河文化的挖掘、保护还相对薄弱,不够系统,以县级文化部门统筹运作重大文化项目的财力和能力有限。 
    三、启示与建议 
    此次“文化青年走基层”活动给了我们难得一次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和向基层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香河调研学习,却让我们得到了固守在京城难以得到的感知。结合我们香河调研中形成的认识,我们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探索“文化青年走基层”活动的制度化、长线化机制。 
    此次是“文化青年走基层”的首次活动,虽然只有一周的时间,但已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我们希望能将这一活动进一步形成促进文化青年成长发展的一项制度,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二)研究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的政策。 
    来自香河的调研经验表明,社会蕴藏着大量的热爱文化、有能力支持文化、推动文化传承的有识之士,我们应创造平台、渠道让这股力量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表彰等荣誉制度加以激励,形成“人人为文化,人人传文化,人人办文化”的社会氛围。 
    (三)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基层文化人才的缺乏现状值得关注。建议通过一到二年的“文化志愿者”模式,弥补基层文化管理、艺术专业人才上的不足。 
    (四)加大文化软硬件上的投入。 
    长期以来我们在文化建设上的欠帐较多,需要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新建和改善文化设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同时还在提升文化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场馆利用率和开发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工作。 
    “文化青年走基层”第五调研组的学习调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对文化工作者的尊重,寄希望文化青年们为基层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呼吁支持。乡亲们的质朴真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的感动在我们心头涌动,此次调研带给我们的认识将一直陪伴我们的工作,那就是文化的力量在基层,文化的智慧的基层,文化的未来在基层。没有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应走进基层,加入到基层文化队伍,与他们手牵手、肩并肩,切实承担起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河千年人文历史沿革
香河老人·神奇的土地
香河开展各项治理工作,香河县张贵金明确指出干部不能"迷迷糊糊" - 李辉 - 职业日志 -...
河北香河“天下第一城”
重磅!香河的区域价值未来不可限量!
香河推进“铁三角”建设加速经济隆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