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钢材热处理

钢材热处理

 

非调质钢的形变强化


通过对非调质钢进行一系列形变,如热形变、冷形变、温形变等,可以改善其综合力学性能。形变最主要的是影响钢的回复与再结晶过程。形变量是再结晶的驱动力,形变量越大,再结晶的驱动力越大,晶粒长大的趋势也越强。晶粒一旦长大,强度方面不难控制,但是对非调质钢的韧性十分不利。现在一般认为,钢的形变分为热形变、温形变和冷形变。其中,实际工艺条件下,多数情况下讨论的大多是热形变。热形变通过不同的热形变条件来对钢的组织性能产生影响。热形变条件一般包括加热温度、形变温度(加工温度)、形变量和冷却速度。实际中,对生产有实际意义的往往是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

伊朗学者M.Jahazi,B.Eghbali曾做过冷却速度方面的相关研究。其实验过程是:(1)将小方坯制为直径为55mm的圆棒,分别采用V、V-Ti微合金化;

(2)在感应炉中,1200℃下固溶强化5min。然后在2500t的压力下轧制(温度范围为1100~1000℃);

(3)轧后分别在流动空气中、静止空气中以及绝缘箱中进行冷却。

结果发现,在1070℃下进行轧制时,提高冷却速度,所得铁素体晶粒更细小,在基体相中的体积分数也相应的提高。由于1070℃温度正处于奥氏体再结晶温度区间内,此时,若冷却速度过低,则在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前将发生再结晶甚至是晶粒的长大;若冷却速度过高,则容易出现网状铁素体,且尺寸不均匀。他们得到了一个经验公式:

dα=11.7+0.14dγ+3707R-1/2

dα?——铁素体晶粒的尺寸(mm);

dγ——奥氏体晶粒尺寸(mm);

R——冷却速度(℃/s)。

该公式为经验公式,它由C-Mn钢实验得到,但是在这两位学者的研究中却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他们基于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认为V、Ti析出相的有益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冷却速度的选择。因此,他们又接着做了一系列实验,以确定使沉淀强化、铁素体晶粒细化最佳时的最优化冷却速度。其实验结果为:当冷却速度为7℃/s时,沉淀强化与铁素体细化的效果最佳。

 

齿轮钢连铸不能实行高拉速、宽过热度工艺的原因


齿轮钢连铸坯轧材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带状组织,尤其是用连铸大方坯。

这是由于铸坯在凝固过程中形成枝晶偏析(选择结晶)而后在轧制过程中辗成,这种带状组织特别容易造成严重混晶。

过热度高、拉速快很容易引发枝晶偏析,因此齿轮钢连铸通常应采用较低过热度、拉速不能太快,最好应配备结晶器电磁搅拌。


高碳钢碳偏析的工艺改进


高碳钢碳偏析会导致成材在力学检测时性能不合格现象,主要是断面收缩率指标低,且出现脆断及断夹头的情况。拉力断口的大多数形态是:断面中心有一圆形黑心,然后呈放射状发散,近乎无剪切唇。金相分析得出,中心网状渗碳体约为3.5级,而黑圈应为中心高碳的宏观表现,碳偏析严重。

中心碳偏析常采用两种方法:1使用凝固末断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2通过技术工艺调整,如大比水量工艺。前者安装设备,后者调整工艺,对无空间安装设备的较为合适,需要找到合适的过热度、拉速匹配制度及比水量。

1过热度。30℃过热度铸坯过热度的情况,其低倍组织及碳偏析要远远优于40℃和50℃。过热度的降低可以得到良好的铸态组织并减轻碳元素偏析,考虑到钢水的可浇性,应控制在30℃内。

2比水量。大比水量会人为造成柱状晶搭桥,但不会出现疏松,这样碳元素在来不及偏析的情况下就已经凝固。难点在柱状晶的发展要介于搭桥与未搭桥之间,且保持一定的等轴晶带。发现在大比水量加在足辊段,而其他段让采用元来的弱冷方式,较为可行。

3拉速。拉速的频繁会造成卷渣,对产品的拉拔性能不利,合理的拉速对铸坯的质量影响很大,拉速与温度是匹配的,发现在1500℃时,匹配的拉速为2m/min。

此外,还应加强中间包的保温。可采用覆盖剂和碳化稻壳相结合的双覆盖渣。起到净化铁水和保温的双重作用。

以上措施在国内新余钢铁公司得到措施,效果良好,解决了高碳钢SWRCH72B的碳偏析问题,线材断丝率,断面收缩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碳钢、低合金钢铸件的几种组织缺陷和应对措施
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
淬火工艺的新进展
金属学和热处理知识大全!
超全的金属热处理知识大汇总!
锻件毛坯等温正火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