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球成像结构图

 
 

 
 
 

 

本讲教育信息

. 教学内容:

§63生活中的透镜 §64眼睛和眼镜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原理:

当物距u2f时,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幻灯机和投影仪原理:

当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原理:

当物距 uf,像距v 0成正立放大虚像且像和物在同侧。

4)显微镜

5)望远镜:

下图为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光路图。

此图为开普勒望远镜原理光路图,

广义上的望远镜不仅仅包括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望远镜,还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甚至γ射线望远镜。我们探讨的只限于光学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或透镜组组成。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但自从开普勒望远镜发明后此种结构已不被专业级的望远镜采用,而多被玩具级的望远镜采用,所以又被称做观剧镜。

开普勒望远镜: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2)反射望远镜

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反射望远镜的结构里,除了主物镜外,还装有一或几个小的反射镜,用来改变光线方向,便于安装目镜。

3)折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新天体。

二、眼睛和眼镜: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正常眼

(一)1. 什么是近视眼

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

2. 成因:

①轴性近视:是指眼轴较长而眼的屈光力正常,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近视。常见的轴性近视与发育和遗传有关,不良的卫生习惯加速发展,如阅读时灯光照明不合理,坐姿不端正,距书本及工作目标太近,以及过度用眼等。

②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强。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准确聚焦于视网膜上,就称为屈光不正。 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3. 矫正方案:

(二)1. 什么是远视眼

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

2. 远视眼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眼轴过短如小眼球。

2)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

3. 矫正方案:

(注:老花眼和远视眼是一回事吗?

老花眼是因年老后水晶体(晶状体)硬化或部分硬化,对光感调节不足,致使进来的光线的焦点不能准确聚集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后面,使近视或阅读不清楚。

老花眼,是随人的年龄增长而衰老的生理现象,它并不属于屈光不正范畴之内。而远视眼,则是屈光不正的一种。

典型例题

1.一支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像,移动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

A. u22厘米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

B. u11厘米时,凸透镜成放大虚像

C. u15厘米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

D. u8厘米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

分析与解答:由于光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像,可知u2f,即20厘米=2f,所以f10厘米,当u22厘米时,满足u2f,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11厘米和u15厘米时,满足fu2f,能成倒立放大实像;当u8厘米时,满足uf,能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正确答案为AC

2. 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10 cm B. 8 cm C. 6 cm D. 4 cm

分析与解答:在理解物距与焦距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到答案。

u15cm时,是缩小实像  

∴ u2f 15 cm2f f7.5 cm  

又知u9cm时,是放大实像

∴ f9 cm2f f4.5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得:4.5cmf7.5 cm 

∴ 选C

3.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到距离凸透镜20cm远处时,小新看到了烛焰放大的像,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40cm B.30cm C. 15cm D. 10cm

分析与解答:小新看到了烛焰放大的像,说明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倒立放大的实像,一种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答案B正确;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f<u<2f

也就是f<20cm<2f,解得焦距的范围是10cm<f<20cm显然答案C.也是正确的。

∴ 选BC

4. 现在许多人在旅游时都喜欢使用一种小型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机”。这种照相机只要装上电池和胶卷就能随时使用。要想拍照时,只需打开镜头盖子,对着要拍摄的景物不用调焦也不用调光圈,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下面是该种照相机的实物图和部件名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2)“软片室”内放置的是什么?

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分析与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软片室”内放置的是感光胶片;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5. 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

分析与解答: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缩小了,此时像距应该缩小,同时增大物距。

解答:人应该远离相机,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

6. 小明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与解答:若使两个同学的像再进入底片内,全班同学的像就要缩小了。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减小的规律进行调节。只要小明向后退一些增大物距,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来减小像距,就可以把全班同学都照进去了。

解答:请小明往后退一些,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就能把全班同学都照上了

7.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图中的

分析与解答:根据幻灯机成像的原理:当物距2fuf,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则幻灯片应倒着插,即将A图中的“上”字倒过来就变成了B图中的字了。所以选择答案B

8. 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晶状体,视网膜)

②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厚,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_,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可以利用_______镜能使光线__________的特点来矫正。(前,凹透,发散)

③远视眼是由于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点就到达__________了。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镜能使光线___________的特点来矫正。(视网膜,凸透,会聚)

④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________cm;要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脸部,平面镜到人脸的距离最好是_______cm 2512.5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

1.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则

A. 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 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 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 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 下述哪种情况下成的是虚像?(

A. 照相机中底片上形成的画面。

B. 放幻灯时,屏幕上出现的画面。

C. 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塑料布屏上形成的画像。

D. 从池塘中看到的游鱼.

3. 一条光线从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可能正确的是(

4. 在凸透镜成像中,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

A. 焦点处 B. 一半焦距处 C. 2倍焦距处 D. 无法确定

5. 与电影放映机成像原理相当的仪器是(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潜望镜

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A. 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B. 实像都是缩小的

C. 倒立的像都是缩小的 D. 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

7. 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距离为10厘米,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若幻灯片距镜头为3厘米时,屏幕上将

A. 得到正立、缩小的像。 B. 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得到一个小的光斑。 D. 不能在屏幕上看到像。

8. 如图是常见的视力缺陷成像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的是近视眼,乙图表示是远视眼

B. 甲图表示的是远视眼,乙图表示是近视眼

C. 甲、乙两图都表示的是近视眼

D. 甲、乙两图都表示的是远视眼

9. 在离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镜的正前方100厘米处,一物体以10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镜靠拢,运动8秒钟时物体所成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等大倒立的实像

10. (多选)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 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C. 当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二、填空题:

11.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另一种介质时,在介质表面发生 的现象叫折射。

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 弯;潜水员从水中看岸上的树木 (偏高、偏低、不变)。(不论从水中向岸上看还是从岸上向水里看,像位置比物体位置偏上)

12. 凸透镜有 焦点,对光线起 作用;凹透镜有 焦点,对光线起 作用

13. 如图所示,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纸在它的另一侧可以来回移动,纸上得到的光斑距凸透镜15cm,要想利用这个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

14.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5. 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机的示意图.其中A A的作用是 B B的作用是

16. 老花眼镜是________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作单位)的倒数乘100,小明拿着爷爷的眼镜,测得其焦距为25cm,小明爷爷眼镜的“度数”为_________度。

17. 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_________

18. 把一个物体放在甲凸透镜前40厘米处,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等大的像,再将此物体放在乙凸透镜前15厘米处,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得不到像,而且也观察不到虚像,则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之比是

三、实验题

19.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1)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______。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焰、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______的像成在______

2)图中画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具座,请在光具座上的方括号里填入该位置应安放的实验器材的名称。

四、作图题

20. 一束光线在空气中,射向半圆形玻璃砖,O为圆心,在玻璃砖直径一侧涂有反射层,如图所示,试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后的传播情况。

21. 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试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2. 画出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五、简答题:

23.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试题答案】

1. C 2. D 3. C 4. C 5. C 6. D 7. D

8. A 9. A 10. BCD

11. 斜射入 偏折 偏高

12. 会聚 发散

13. 大于30厘米

14. 小于

15. 平面镜 改变光路 凸透镜 倒立放大的实像

16. 400

17. 目镜,物镜

18. 43

19. 1)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或估测凸透镜的焦距)烛焰 光屏中间

2)蜡烛 凸透镜 光屏

20. 21.

22.

23. 器材:刻度尺。步骤:

1)晴天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光线与镜片垂直。

2)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点(或光盘)最小,最清晰。

3)以米为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地面上光点的距离,用f表示。

计算公式:镜片度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题选析
【强化训练】 透镜及其应用重点巩固(附名校检测卷)
第2、3章 光现象要点及练习2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练习题
同步试题
初二学习方法:初二物理 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