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击可以治好精神病吗?

最近发生的“权健”事件,让很多人意识到在所谓保健品和直销机构之下,个体和家庭的脆弱和无助。

但在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中,那些理应是病患最信任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却在医院、医生、制造商及监管部门的共谋下,成了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

它们不仅仅是医院中那些泛着冷光的器械,隆胸用的假体,日常佩戴的隐形眼镜,医生检查咽喉使用的压板,残疾人用的义肢,心脏起搏器以及植入人体内部的各种辅助器械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同时,医疗器械和设备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成为目前医疗产业中最为肥硕的一颗摇钱树,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有7千万美国人体内被植入了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材。正因为它无处不在,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45分钟的植入带来了一生的痛苦

Angie是一位主妇,为了避孕,她接受了一种叫Essure的永久避孕器材的植入,它不到半个手掌长,可以放入输卵管内,故意引起炎症,产生疤痕组织,然后阻塞输卵管,阻止精子和卵子相遇,从而起到永久避孕的作用。

批准上市前的实验中,它声称有效性99%,而且植入体内不需要任何手术,不会在体表留下任何疤痕。只需要45分钟时间,接受植入的女性就能出院,广告上说“比美甲的时间还短”。

在广告中,专家和学者露面声称这款设备完全不浪费时间,夫妻们再也不用担心怀孕,能更好地享受性爱的欢愉。

Essure长度不到半个手掌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Angie在接受植入后不久,就遭遇了从未预料的后果,各种疼痛和出血接踵而来,疼痛几乎伴随着她的日常生活。

在接下来的诊断中,医生建议去除这种设备,但大多医生只懂得植入,不清楚如何取出,手术中的“生拉硬拽”造成器材本身的碎片残留在体内,术后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造成更多并发症出现。

更为荒谬的是,不少女性在植入这种避孕装置后,居然出现了怀孕的情况,而器械本身也影响到了胎儿的发育。

人工关节导致精神疾病

Peter 平时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但因为年龄的关系,他的髋关节出了问题,于是他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的替代物人工关节中,相当于人体关节的接触摩擦部分,可以有多种材料可以选择,比如金属、塑料、陶瓷等等。

Peter当时选择了金属材料,这种金属大部分由钴铬合金构成,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金属可能更结实,器械广告也反复声称这种类型更耐用,更安全。

但在植入后一段时间里,Peter逐渐出现了精神失调问题,最后还出现了各种症状恶化的症状,妻子说他在一次出差过程中,在酒店中突然崩溃,情绪失控,在房间中发疯似地乱写乱画,而这种现象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后来,通过血液检查发现,Peter体内的钴金属含量超过人体正常值100倍,而这种金属的化合物目前已经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清单中。


人工关节的广告语:我们测试产品,您来享受生活

最终,Peter的髋部需要重新手术取出有问题的人工关节。在手术中才发现,人工关节附近的髋关节韧带几乎全部溶解。如果再迟一些,后果可能更严重。术后,Peter的精神失调症状也慢慢消失了。

Peter本人就是外科医生,他更担心已经植入这种器械的人,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发现这一点,而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比如帕金森和阿兹海默症,误以为是自己年龄增加后出现的症状,根本没有将症状跟人工关节联系起来。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将近1000万人,植入了这种含有金属钴的假体,部位包括髋部、膝盖或肩膀等人体关节部位。

 商家和个别医生的共谋

医疗器材的商家曾在市场调研中发现,一些医生会在一些组织修复手术中,用疝气补片修补人体组织受损部位,于是他们灵机一动,将这些之前很难卖出的医疗制品改头换面出售。一件成本只有25美元的补片,售价一下子就变成2000美元。

聚丙烯树脂纤维制成的网片

这些本该用于疝气手术的补片,最终被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的修补中。

但一些病人在接受手术后,网片在体内发生收缩,在人体组织上产生疤痕,产生不适反应后,更是很难取出,其困难度相当于从混凝土中取出钢筋。据一位曾经做过类似手术的女性称,在恢复后和丈夫的性交中,阴道内部的残片曾割伤了丈夫的生殖器,这也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了无法消除的阴影。不仅如此,她本人因此还要接受大大小小二十多次手术。

其实在这种网片的早期研发中,负责研发的医生早已告诉制造商,这种网片对人体不安全,但公司的高官对此都知情,并没有将这些风险告知使用者。

不仅仅是制造商,医生也在医疗器材的使用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特定的情况下,少数医生受到利益的诱惑,收取制造商回扣并不少见,它不一定是红包或者现金,可能是以咨询、教学或者是为研究生提供奖学金的名义提供,医生因此得到不少金钱上的收益。

据统计,2016年,全世界的药厂和医疗产业已在医生身上花费了超过20亿美元。一位保持匿名的业内的医药代表说,他曾遇到一位医生暗示他给的回扣太少,这样说:

“你们做的产品很好,但还做得不够多,我可以用别家的商品,因为人家为我付出更多。”

手术机器人的风险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著作《未来简史》中认为,人类在未来的终极追求就是长生不老,化身为神,而最有可能促成这一革命性改变的,就是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早已被运用到了医疗器械当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未来,在手术台边给你做手术的就是一个机器人了。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个结构复杂的装置,可以将摄像头和各种手术工具集合在一个小通道中(上图),而医生可以在大约2米之外,面对屏幕进行微创手术,手术视野比平时大了20倍,创口只有大概1厘米左右。在一些复杂的手术中,机器人可以帮助外科医生以更高的精度和更少的误差进行手术操作,但问题也同时存在。

除了特定手术,使用这一手术机器人可能会增加手术的时间和风险,而且它没有办法进行一些牵涉到敏感神经的手术;进行手术的医生只能在操作杆上控制,没有通常手术中手指带来的触觉反馈;另外,机器人的手术操作对医生、护士甚至病人本身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生。

但在纪录片中相关人士的证词中,实际情况更加吓人。

在手术机器人使用之前,制造商需要对医生进行为期9周的培训,在经过培训后,制造商会向合格的医生和护士颁发相关资格证书。

但这一要求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购买意愿,据内部人士透露,一些医生可能在一头猪的身体上花半天时间操作,然后填写一份多为单选题的类似考试,然后在另一位医生的陪同下进行两场手术,就可以进手术室进行手术了。

一位熟悉手术机器人的心脏外科医生则认为,在通过严格的培训后,一位医生必须要做大概两三百次手术后,才会对这种手术机器人运用自如,否则造成手术损伤的风险会非常大。

尤其在子宫切除术中,一些患者在术后几周时,遭遇了噩梦般的后果。一位病人曾说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肠子突然露出体外。

医生在2米外操作,机械臂负责缝合

她说自己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时,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医生也不确定做手术是否能挽救生命。对任何人来讲,如此恐怖的记忆是一辈子的梦魇,但它们就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在一项2011年的研究论文指出,机器人手术中出现这种事故的概率比普通手术高出3-9倍。很多人因为这些事故失去了性交的能力,甚至有了自杀念头,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更让人揪心的是,2015年英国一家医院在给患者做心脏手术时,手术机器人突然“暴走”,将心脏放错位置,并戳破病人大动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在我国,目前已有70多台达芬奇手术系统正在进行临床使用。

监管的漏洞

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医疗设备就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奇奇怪怪的设备,都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人们对新科技成果的好奇,期待这些发明能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益处。

比如有设备声称可以发出“Z射线”(仿照X射线)治疗关节炎(其实“Z射线”并不存在)

电击椅子,以“治疗”特定精神疾病

但直到1976年,美国才有专门的监管机构,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来负责测试验证各类医疗设备,然后予以审批上市。

但是对于后来层出不穷的医疗设备来说,每一个都需要实验验证成本实在太高,因此FDA认为一款医疗设备在通过验证审批后,后来出现的相似产品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同样的审批,只需要相对简单的手续就可以上市。

一款产品通过审批后,同类产品可以缩短审批时间上市

于是,几乎九成的医疗设备,都利用了这项规则。

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强调创新,而医生和病人都喜欢新产品,以为这些新产品可以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增大治愈的机会,然而这些新的医疗产品,因为没有经历严格的审批过程,大多缺乏证据证明其安全性。

它们的广告都含糊地表示,在某某实验中,某产品被证明安全性达到了98%,甚至99%。这样的数值,让很多人看了都很动心,再加上出现在广告上的治愈例子都让人燃起了希望:如果没有XX产品,我可能现在都不会在这个世界上了。

但恰恰是这样的广告,它所代言的产品出现问题的几率也更高。面对质疑,生产商的态度大多都会抛出一句话:因为医学的进步,在过去的150年里,人类的预期寿命增加了一倍,原因就是不断的创新,难道就要因为创新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吗?

前面提到的Essure,让很多女性痛苦不堪。不少人不但经历了长期的痛苦,还被生活中的另一半抛弃,最终导致离婚。

在上市前,这种避孕产品并没有利用审批漏洞,而是经历了最严格的审批流程,即便如此,这种审批也没有想象中那样严格,它比药品审批要宽松的多,很多药物都要经过两次临床试验,必须有大量的病患样本。而医疗设备只需要一次研究,样本数可能只是100人左右。

这一过程被受害者Angie无意中在网络上找到的一段会议视频证实。

在这段视频当中,FDA负责审批的首席科学家本人宣称拥有生产商的股份,当场宣布回避发言。面对专家的提问,生产商代表几乎没有认真准备。“如果人体触电的话,体内植入的设备会导电造成危险吗?存在穿孔的危险吗?金属过敏的人适合植入吗?……”诸如此类的问题,生产商回答都无法让人满意,尽管如此,这些医疗设备,最后依然通过了审批。

会议的最后,一位专家说道:如果你们的产品在十年内出现了问题,病人们会雇一个私家侦探,通过这个视频最终找到我们这里。

当时,在座的专家们哄堂大笑,但谁也没想到几年过去一语成谶。

作为监管部门的FDA,似乎对患者利益并没有放在心上,还在其内部科学家的电脑上安装监控软件,通过截屏和记录键盘记录的方式,防止研究人员将一些产品的负面评估数据泄露给公众。目前已经有9名FDA的科研人员因为担心一些产品的公众安全问题,而被调整职位或解雇。

而那些曾在FDA任职的官员,在卸任后搭上了美国政界的“钟摆效应快车”,去了大型企业,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企业逃避监管。

而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受害者的力量十分弱小。据一家制造商的上市年报,相关诉讼产生的费用达到了3亿美元,在常人看来,这理应会停止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但制造商并不在意,因为这些费用只是公司总营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受害者诉诸法律的行为,这些企业大多没有放在眼中。

在使用新医疗产品时,为了降低对自己的健康的负面影响,纪录片提出了下面的建议:

1. 新技术不一定更好,一定对要对使用的设备和器械进行了解

2. 对有风险或昂贵的手术,征求第三方意见

3. 询问医生,他本人做过多少次同类手术

4. 尽量避免手术时一人在医院,让朋友和家人帮你跟医院沟通

5. 了解医生是否有接受医疗器械公司的回扣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跑出500亿IPO,融资领跑吸金30亿,手术机器人为何成器械最热赛道? | 2021年终盘点
外科医生,什么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手术机器人行业,还能长出多少个“达芬奇”?
我国手术机器人弯道超车正当其时
牙科手术机器人初创公司Neocis再获7200万美元融资
医疗机器人已经来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