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为何要群练 请看内丹的群修布气
     太极拳来源于道家内丹功,是内丹功的动功。太极拳有单练和群练,其实是和内丹功修炼法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内丹功就有清修,双修和群修等修炼方法。群练太极有哪些益处?我们来看看内丹的群修实质吧。

     群修就是一群人集体修炼,这在全真道中称为坐圆、坐钵。圆即圆堂、环堵、静室,起源于汉代天师张道陵。《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记载:“张道陵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入蜀鹤鸣山坐圜精思炼志,著道书二十四篇……三年丹成,于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与夫人雍氏白日升天。其圜堂自此始也。”南北朝时期,上清派使用的“静室”渊源于此。《真诰·握真辅》描述说:

     所谓静室者,一曰茅屋,二曰方溜室,三曰环堵。制屋之法:用四柱三桁二梁,取同种材。屋东西首长一丈九尺,成中一丈二尺,二头各余三尺,后溜余三尺五寸,前南溜余三尺。栋去地九尺六寸,二边桁去地七尺二寸。东南开户,高六尺五寸,广二尺四寸。用材为户扇,务令茂密,无使有隙。南面开牖,名曰通光,长一尺七寸,高一尺五寸,在室中坐,令平眉。中有板床,高一尺二寸,长九尺六寸,广六尺五寸,荐席随时寒暑;又随月建,周旋转首。壁墙泥令一尺厚,好摩治之。此法在名山大泽无人之野,不宜人间。入室,春秋四时皆有法。

     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初继承了这一制度,把它视为为修习真功之所,道观的核心。《全真清规·钵室赋》说:“原夫坐钵习定,入室修功,有虚中而洞达,从实处以圆通,会天地于半升铛内,潜情性于一钵室中,融玄元之祖气,鼓浩劫之真风。万法彻通兮肃清绛阙,诸尘净尽兮皎洁灵宫。”指出:“金返本乃钵之源,情归性乃钵之理。”认为它的功能是“全真道海,仙圣心渊,于中明太极,向里隐壶天”,坐钵可使神气常安,性命双全,脱生灭之境,超造化之界。

     全真道十方丛林宫观还借鉴禅宗结夏、结冬、打禅七的规制,完善了坐圆、坐钵规式。首先是圆室或钵堂的建筑规制。《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描述圆室说:“圆室以砖砌为室,方圆一丈,无门,只留一窍以通饮食,后留一穴以出秽。全真入圆砌其门谓之闭关,坐百日乃开,谓之开关,此圆室之制也。”同书卷五描述钵堂说:

     其堂乃四方鸾俦鹤侣栖真之所,自古名山仙迹之所有之。余于南极长生宫建造堂名起栖真馆。揭其名于门楣,对曰:“世间云水皆居此,天下全真第一关。”堂之前轩,扁曰“华灵隐霭之额”。轩柱对曰:“阐中国圣人之大道,袭上天仙子之遗风。”轩之中立启关、闭关之牌,中祀王重阳真人像,案设金、木、水、火、土,以相五行造化,及金莲七朵以表七真。玄机供列于前,中立全真钵,下列水鼎,上悬五铃,一钵架,有对云:“五铃齐振弘开太极之关,一钵暂停再入泰玄之室。”两傍对列坐龛一十四单,以铅、汞、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戊、亥为号。堂之柱对句云:“默朝上帝升金阙,静守中黄闭玉关。”左右有二厢房,左曰“鹤巢”,右曰“麟薮”,内设云床一十四,坐卧事身品具齐馔器用等物悉皆周备,以俟云水全真栖息之用。世之作钵堂者,体此为法。

     显然,圆室比较简单,钵堂就复杂一些。圜室使用人数少,钵堂使用的人数就很多。

     其次,关于坐钵的时间,《全真清规·坐钵规式》称:“夫坐钵者,自十月初一日为始,集众过冬,至新年正月中旬满散,百日为则。”

     再次,关于坐钵的程序,《坐钵规式》对一日坐钵程序有详尽的规定:“昼夜十二钵以按十二时,三静九混以按三元九气,又曰三返九还。每日至五更寅时,闻开静板响,各请洗漱,朝真礼圣。卯时早斋。辰时混坐。已时静钟三通,各各静坐如法用功。午时赴斋。未时混坐茶汤。亥时如前入静,用功如法。子时歌咏,教演诗词,以敌睡魔,主钵先举,每行三遍,不可以多。丑时放参,各请随意。副钵专一提钵,不可久沈,人各诚敬。”

     最后,关于坐钵的规范。钵堂有主钵、副钵主持,有巡察责罚之任。《坐钵规式》说:“钵有动有静,动则许容徐徐运动,静则不然。如有神昏点头,摇撼身躯,主钵先行巡牌,以牌挂在昏者身上,三击而退。昏者然后轻轻取牌,徐徐起身,巡究他人,后犯者替。或钵末,终钟未鸣,静牌未换,无故出入,语话,动摇,不依规矩者,并行责罚。如有犯前项事者,副钵本举行,主钵责罚,初犯白堂,再犯罚茶,三犯出堂,重者并行清规。”按照规范静坐修炼,久之自然然静而生慧,进而性命双修,定能超凡入圣,得道成真。

     坐圆、坐钵的核心是集体修炼内丹。集体修炼的好处是可以制造一个集体的气场,达到相互促进的功效。这首先涉及布气。

     “布气”一词最早见诸《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惚统坤元。”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中注释说:“布者,布天元之气……气有真气,化畿是也。”布,含有布施、敷布、施舍之意。宋代苏轼在《东坡志林》指出:“学道养生者,知足之余,能以气与人……谓之布气。”布含有布施、敷布、施舍之意,布气即向他人发气治病,也称为灌气。

     布气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祝由”吐音布气法。《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抱朴子内篇》记载,布气治病在汉魏即已流传于民间术士中。《晋书》记载了道士辛灵子布气治疗吕猗母皇氏顽固的痿痹病。《南史》记载了六朝名医薛伯宗布气治疗肿瘤病。隋唐以来的服气类道书《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胎息秘要歌诀》《摄养枕中方》《服气十事》把发气、采气为人治病的称为布气,把远距离发气治病称为遥禁法。宋代《苏文忠公诗编注集》卷十五《李若之布气》记载了道士李若之布气治愈苏东坡之子苏迨小儿营养不良症。《宋史》和《九江通志》都记载了医家皇甫坦布气治疗宋高宗生母显仁太后目疾。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记载了“人气”“主治下元虚冷”和“人身骨节痹病”,又治“鼻衄”和“金疮”等血症。

      内丹家很少讲布气治病。但是,内丹修炼中师父给徒弟带功、助功、“心传”时,往往涉及到布气。当代一些内丹功法,例如智能功,把传统的布气术称为组场,并作了发展。

     组场即组建气场。指组场人通过意念,用语言、形体动作配合,把自身的气、自然界中的气以及场地内对象之气组建成一个混元整体,使之充斥于特定的场所。其理论根据在于,人的意识不仅可以主导自身的气,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影响他人和物体的气。

     组场的效果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组场所在地自然环境的气的质与量。这是基础。其二,组场者的功力而且熟悉组场。组场者功力强而且熟悉,聚集气的能力就强,组场效果就好。这是核心。其三,场内参与者的意识活动的趋同性程度。大家思想同步,组场效果就好,反之就差。功力高而且有经验的组场者,对场内的人有威信,而且有能力和方法进行诱导,人们就容易跟他的意识同步。这是组场的关键。上述三方面匹配得好,就能形成高强度的气场。

      组场的步骤:第一,聚气。把大自然的气往场内聚集,方法有: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向场内聚,把周围优美环境的气向场内聚,把天气往下引,把地气往上升,等等。聚气的关键是通过意识把大自然的气集中到场内,而且越聚越浓。第二,让场内的气趋同,即让组场范围内人与物的气形成“同步”运动。方法是用意念带领气沿场内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环转运动,环转的轨迹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环转的圈数视组场范围大小而定,一般6~12圈即可。转圈时,组场者借助手的运动或意识,并配合语音来进行,把聚起来的气和场内对象的气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三,发放组场象要达到的目的的指令,如增长功力、治病、搞科研等。组场者发放指令时一定要带上意念之力,使场内的气按意识指令发挥作用。此外,组场者还要通过语音让场内众人按照口令内容去想和做,让众人的意识达到同步。

     组场的形式有:一人对多人组场;数人对一人组场;数人对多人组场;众人间彼此互相组场;远距离组场,即几个人约定时间,彼此组场。总之,可以根据不同组场对象和组成目的目的灵活掌握。

   以增长功力为目的的组场,其实就是集体进行内丹修炼,也就是群修。

(作者系浙江大学道学研究所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丹功法服气修炼功
太极修炼与丹田及内功-梅墨生
太极拳内功心法(转)
内家拳修炼误区之“意、气”用事
养生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古人是怎样养生?古人养生优于今人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