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小时全球抵达不是梦?中国宣布一重要计划,2045年有望实现

据央广网报道,在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上,针对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众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中国也在会上宣布了一项重要计划,指出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一旦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不是梦。更令人振奋的是,从目前的发展进度来看,2045年就有望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介绍,要实现航班化航天运输就必须进一步发展可以重复利用的运载火箭和目前已经在导弹上实现了的高超声速技术。目前中国能够进行的发射次数只有几十次,如果上述技术成熟,就可能完成每年成百上千次地运输货物、甚至是人。当然,所谓航班化的最主要目的自然就是为了低成本、重复使用和产业规模化发展,这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中国的地表运输业的发展经验。目前,中国已经在技术实现和火箭发射能力上做到了全球领先,而在各种卫星系统的不断升空并构建组合后,我国还将拥有一套全方位的全天候遥感卫星系统,这将会是信息通讯领域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目前全球的航天科技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较为困难的时期,美俄等有能力研制航天器的国家多面临着资金上的困境,尤其是疫情到来后,航天技术的发展长期来看可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但中国得益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疫情期间的防治得力,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航天科技的发展。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论在技术还是生产上都相当独立自主,这就使得中国的航天事业对外依赖较小。

在发展方向上,中国一直以来并不追求所谓的军事控制,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如何扶植产业和发展生态上,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航天事业最终的目的还是能够服务于民,虽然目前来看高不可攀,但作为其基础的卫星系统其实早已经深入民间产业应用。“高分系列”卫星组网的完善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在导航、环境监测和灾害预测、防治上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除了民用需求外,这其实也是整体建设信息化和现代化社会的必须,是未来真正达成“万物互联”的基础。

另外火箭技术的发展其实也是目前这个时代所必须的,人类整体正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匮乏情况,在未来的百十年甚至数十年内,人类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问题将重新凸显,而石油资源目前依然是全球最主要使用的能源来源,短期内很难被替代,因此,快速发展航天科技乃至对外太空进行探索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经济支柱之一和疫情后恢复的“经济发动机”,必然要起到“领头羊”应有的作用,为全球的经济复苏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

但无论是卫星还是火箭技术,其都是最终要实现的“航班化”运输的基础和奠基石。依靠这些网络和火箭技术,中国目前可以逐步实现空天和地面之间的“万物互联”,再往后就是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建设和发展,而到了那个时候,“航班化”的运输能力就成为了必须,而当以此为基础的太空旅游业逐步落地甚至进一步形成产业链,中国航天才真正向外迈出了第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者特稿丨这本蓝皮书里有一个外太空大计划
文化科技 |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 中国航天
还以为航天技术与我们很远吗?你看WEY都已经上天了!
我国广东发现新矿,可以作为航天飞机燃料,价格高达一吨13亿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与成就
问答| 为什么人类航天科技在近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