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凉山:佛教法眼宗起源地
        南唐时期,清凉山一代佛寺为数不多,但高僧会集,开宗立派,非同凡响。南唐时期,高僧文益禅师住持石城清凉禅寺,开宗立派,人称“清凉文益”,其学说得到过很高评价,当时四方前来求学的僧人多达千人。文益晚年为南唐烈祖李昪所重,受聘住持石城清凉禅寺。

    从五代到宋初,江南战乱较少,金陵百姓文化素养较高,文益的思想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文益死后,被李璟谥为“大法眼禅师”,他创立的禅宗宗派因此被称为法眼宗,成为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在宋代初年达于极盛,流布甚广,至宋代中叶渐渐衰微。高丽国王曾派36名僧人到中国来学习法眼宗,后法眼宗在朝鲜半岛一直流传不绝,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佳话。总结南唐佛教兴盛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前后三代帝王对佛教有足够虔诚,为亲近佛法,竟将石头山中的佛寺作为避暑行宫。所以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清凉山,景称“清凉问佛”。

    宋太宗在980年将原在幕府山的清凉广惠寺迁移到石头山南麓,从此深得北宋王朝重视,寺中曾藏有北宋几代帝王所赐的御书,故而一度香火旺盛。北宋年间,陆游、苏轼等文人学士“清凉问佛”的佳话不胜枚举。

    清凉广惠禅寺屡废而屡建,明代建文四年(1402),朱棣再次重建时,改寺额为“清凉陟寺”,占地二十亩,规模很大。重修后的清凉寺更成为南京城内的名胜,诗人题咏愈多。太平天国时期,清凉寺建筑也几乎全被毁弃。直到清代光绪年间才稍有恢复。“文革”中,清凉寺再遭劫难。1986年后,清凉寺遗址上建起一排平房,名为清凉寺,已无寺院之实。2009年,公园复建了清凉寺。

    清凉山以北的古林寺在南京佛教中也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明代,古心律师在此创立“天下第一戒坛”,使得古林寺成为明代以后的律宗祖庭。太平天国战乱平定后,古林寺僧人四出募捐,如鹊营巢,经过40年努力将古林寺逐渐修复;不幸1900年秋,因寺后山间火药库失火,致寺庙又化为乌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行宫到公园,李煜千年前的“清凉”你今天还感觉到吗?| 方志江苏
好一处清幽凉爽所在!既是佛教场所,又曾是皇家避暑之地
专辑《李宏如:情系清凉山(三)》
清凉山仅非清凉,石头山仅非石头
南京文化地理 | 苏轼在南京的踪迹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