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解: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医宗金鉴·三十五卷》曰:


    火亢太过,金受制矣,金之子水,承而制焉,则我畏我之所不胜,自然承受乃制,制则生化矣。


  《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难经·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阳不足也),心实则笑不休(阳有余也)。


    心病者,心胸内痛(心包痛也),胁下支满(肝气不能入心也),膺背肩胛间痛(手太阳经不通也),两臂内痛(肝邪承心)(手少阴经不通也)。


    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火水未济,寒热格拒也)。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心开窍在舌也)。其变,刺郄中血者(心主血也)。 

    邪在心,则病心中前,善悲(阳不足则悲也),眩仆(精气不能上奉也),视有余不足以调之(损有余而补不足也)。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心不受邪,受邪即死。如国之不可一日无君也)

     陶云:心德在耎 。故经云:“以咸补之(补其阳体也),苦泻之(泻其阳体也)。心苦缓(心气不行也),急食酸以收之(补木以生火也)。”


    心之象,体阳用阴,温润辛金。故曰:心德为耎,耎即温润之意。心实则邪盛,邪与阴合则阴邪有余,阳为阴覆而不彰。心虚则中阴不足,阴不函阳,阳显化热,热灼燥金,津炼为痰。心虚则痰盛。心性温润而降,咸能软坚破积,引火下降,故以咸补之,苦能燥阴去邪,故以苦泻之。缓为阴阳离散之象,酸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故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小补心包汤1


    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中,汗出,气噫,脉结者方 (心阴不足,则心阳不敛,故汗出而烦)


代赭石(烧赤,入酢浆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竹叶(各二两)豉(一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 (四味,取从金引火入水之意也)


     上方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怔惊不发者,加代赭石,为四两半;烦热汗出者,去豉,加竹叶至四两半,身热还用豉;心中窒痛[心下痞满]者,加豉至四两半;气苦少者,加甘草三两;心下痞满者,去豉,加人参一两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一两半;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两半。(加减之法,通于药性,不可忽也)




大补心包汤1


     治心中虚烦,懊憹不发,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上热中虚,火不生土所致也)


代赭石(烧赤,入酢头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竹叶(各三两)、豉(一方作山萸肉,当从)、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一两)(人参甘草干姜,补土之中寓引火下行之意,又兼前四味从金收引,火自下行温化水土矣)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七味十取四,补土生金泻火之意也)




   小泻心汤1


    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木枯化火,攻冲上炎,心阴不能济阳明之燥,胃气上逆,故不可饮食) 

龙胆草、栀子(打,各三两)、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用三者,木之生数也。水能生木,则木能生火。胆栀泻木中枯火,戎盐引心阴下济,俾水能涵木也)


   《辅行诀》中提到,小泻心汤的适应证是心经和心包经的痛证以及胁满的症状。这里的胁满的症状和小泻肝的胁满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细嚼原文可知,小泻肝的胁满是偏中下的肝区,而小泻心的胁满是偏中上的心区。

     龙胆草,苦寒之品,五行属性归属水中之金,能把苦寒之性带入肝脉。现代药理研究它也有疏肝利胆防溃疡的作用。

     栀子,也是苦寒之品,为水中之木,能把苦寒之性引入心肝二脉。现代药理研究和龙胆草差不多,都是疏肝利胆。但在中医的脉象适应证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解析:肝邪盛,化火犯心,则诸症显现。(灵胎言:人身惟肝火最横,能下挟肾中之游火,上引胞络之相火,相持为害)龙胆草苦涩而寒,最能清敛肝家之邪火,清火邪,敛横逆,故为君药。栀子苦寒,能清上焦虚热和胃家蕴热,性疏散,最清肌肉之热而见于皮毛者,此方用于清胃热,主不可饮食,食之反笃。龙胆草、栀子为君臣主泻,戎盐为佐主补,酢酸为引。此为上焦邪实,取吐法泻壅散滞为的。




   大泻心汤1


     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支满迫急,无可奈者方 (火邪壅滞,上冲下迫,波及水木地面也)


     龙胆草、栀子(捣,各三两)、苦参、升麻(各二两)、豉(半升)、戎盐(如杏子大三枚)。上六味,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当从) (用六者,水数也,取水能制火之意。发越其上,攻逐其下,火散则病自已)


    解析:苦参味苦寒,治心腹结气,癥碬积聚,除伏热,中恶腹痛,味至苦,暴得邪毒大热之疾,用之取吐。升麻苦寒,清热解毒,利气血二分之瘀浊气。豉味苦、甘,微寒,能调和中气,泻湿行瘀,扫浊瘀,开凝塞,荡腐物,清胸廓。戎盐咸下为引。加之小泻心汤,清肝邪,解邪毒,开瘀滞,栀子、豉涌吐,苦参、戎盐泻下,共清瘀毒。(通草辛平,主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主表里内外之寒热,用于此方拟不妥。)





小补心汤 2 $+

     治胸痹不得卧(痰饮壅痹),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痰阻心窍)者方:ch}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l

右三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杏仁,无半夏,熬)


 解析:栝蒌实苦寒,性滑润冷利,清心润肺,洗垢除烦,开胸膈之痹结,涤涎沫之胶黏,最洗瘀浊,善解懊侬。薤白辛温散结,开胸痹而降逆,除后重而升陷,最消痞痛,善止滑泄。半夏辛平,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佐以白酨浆之酸温散水,借之酸味,引胸中宿饮酸败瘀浊之物而下导之,通因通用,共达妙效。





大补心汤 2DbkEF

    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方:rL!I9*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二两) 厚朴(炙,二两) 桂枝(一两)


上六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


解析:上焦阳虚邪结气郁,下焦浊阴冲逆。在小补心汤的基础上,加枳实、厚朴,散郁消滞,桂枝降冲逆。




小泻心汤2


     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心火上炎不降,无阴敛之也)


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三黄降心肺胃之阴,阴降则火自秘藏矣)


     金匮里面有个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就是直接把小泻心汤拿过来了。小泻心汤治疗胸腹滞满,心脏跳动不安,因为火气都在心胸这里了。不降了就会胸胁胀满了,以前的大夫就理解不了,为什么都是黄连、黄芩、大黄一类的泻药,还能治疗心气不足呢。辅行诀上两苦一咸正好是调心的,黄连和黄芩补心体,大黄是补心用。其实是对心脏有好处的,心火过旺对心脏本身就是一种伤害。你不管临床上的鼻子出血、吐血、咳血是肺癌、食道癌、肝硬化腹水的吐血,都可以用到这个方子,效果会特别快。


     这种邪热迫血妄行,火气老往上冲就气血逆乱了,这个方子可以治血管过度扩张,治疗脑出血、高血压、口舌生疮。加上大黄更好,还可以治疗常年的心动过速,很多人平常心跳的就快,用这三味药下去就好了,比西药的心律平、贝他洛克能更快的缓解心跳过快。这个药也可以用开水泡,这三味药都是三两,其实都用十克就行。焖上十分钟就喝下去,心脏就稳定住了。


     寒论里面169条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老觉得心下这个地方胀满不通。心下痞闷但摸着不硬,濡就是柔软,里面没有实质的东西。就是气滞不通,关上浮就是心火大在上面,就出现了浮脉。心肺比较热,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咱们讲辅行决里面救误部分,把伤寒论和金匮里面有关的也都讲一下,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张仲景是在汤液经法的基础上稍微做了一些改动,他已经运用到出神入化了,可以随意加减。变一味药就是另一个方,熬法变一下又是一个方。


    治疗痞满不通就要用到辛开苦降的药。辛味药和苦味药可以除痞,大黄是咸味药,黄连是苦味药。所以这两味药就不用熬了,热水泡用的味道就比较轻,气轻了就把药里带着往上走,就不用辛味药了。一咸一苦本身就是补心脏的,把心脏调平后心火就会往下走,就可以治疗心下痞了。


    伤寒论上还有一个治疗心下痞、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中焦痞满不通是热气在上面的症状,心火大所以有汗出,恶寒证明是下焦寒了。先把大黄、黄连和黄芩用沸水泡轻清苦降,单纯煮附子以后取汁强心阳,恶寒就是阳气不足。这个方子临床上很常用,很多人上火下寒的症状比较多,比方高血压脉洪大。气血往上冲,但脚是凉的,小便是白色的,用了这个方子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


    常年顽固性的口舌生疮,就是相火不归根老往上拱,手脚冰凉。这三味药还可以补心,因为两苦一咸可以调节心脏的体用,可以使心火下降,对心脏有好处。再用附子把阳气固到下面,上清下温就正常了。苦味的黄连和黄芩能燥、能坚,故用大黄,咸而软之。这些小方都是治疗大病的,效果来的非常快。吐血和咳血都是急症,治疗不及时就会面临失血过多休克的危险,很快能止血马上就好了。




大泻心汤2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寒热格拒,下寒上热也)


  黄连、黄芩、芍药(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大黄(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三黄降火,加干姜甘草芍药和其脾胃阴阳,令火生土,故取五二土火之数也)


    黄连[水中火] 黄芩[水中木] 芍药[金中土](各三两) 干姜(炮)[木中土] 甘草(炙)[土中木] 大黄[火中木](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解析:


     心胞气实则心中怔忡不安,不安则为病曰“痞”,必胸膺痞懑,口中苦。《说文》曰:“痞,痛也,从疒,否声”。心为火,按《经法图》图示,用火体,右转(阴退)为泻。


   《辅行诀》曰:“味咸皆属火,苦泻之”,《医宗金鉴·三十五卷》曰:


     木亢太过,土受害矣,是我胜其我之所胜者也。 土之子金,承而制焉,则我畏我之所不胜,自然承受乃制,制则生化矣。


    黄芩(水中木),黄连(水中火)承而制(化解咸火克酸金),大黄咸(火中木),芍药酸(金中土)。


    黄连为君,黄芩、芍药为臣,干姜、甘草为佐,大黄为使,化酸除痞,治心实口苦或吐血之病。是方一君二臣二佐一使。


    凡所言补者,必补中有泄。故小补诸汤,必二补一泄。使补者不壅,而气脉流畅。


    凡小补小泄者,耦合致平之法也。是阴阳之气,在乎以平为期而使无过。凡大补大泄者,五行周环之法也。是五行之气,贵乎流通周行而使不滞。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Yq#KUj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解析:此阳气者,脾气也,其人脾气素实,温养营卫,邪拒于外,而不得入。阳有余而阴不足,内为脾约,胃燥肠壅,当与润肠通便为宜。而误用清下,寒伤脾气,营卫不温,外邪乘虚陷入,结于心下,致心下痞满;脾阳被伤,脾胃嘘寒,则食不下,脾湿下陷,肝气郁而不疏,则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治以伤寒泻心汤法,外邪结于内,郁热化火,黄连、黄芩,驱邪清热;寒伤脾阳,人参、甘草、干姜温补脾虚,大枣属木火,当加之。





调中补心汤


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两) 栗子(打去壳,十二枚) 葱叶(十四茎) 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 栀子(十四枚,打) 人参(三两,切)


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日三。


解析:心劳者,心德不用,心阳不振,心火虚,肺金不得心养,宣津无力,津化为饮;心肺不降,胃热上扰,故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治则补气、破痰、化结、清热、降逆。栀子、人参清热润燥,补气除虚,旋覆花、豉破饮降逆,栗子咸温益气,葱叶辛温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5讲:大小泻心汤
朱进忠论泻肝方
《医方考》火门第八
中药常用方剂17清热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3)
口病方陈鼎三
小儿五脏疳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