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6旬大叔历经三代建成1门12窑“地下豪宅”,百万不卖,啥样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带农村有一种流传了数千年的独特民居,叫地坑院,也被称为“地平线下四合院”,黄土院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更替,很多院子也在消失中,有群钟爱民俗摄影的爱好者几十年来一直用镜头记录着它的变迁,大凡听到特殊的地坑院子都要拍摄一番。今日听当地一位影友老师传来消息,在陕垣上的农村发现了一个1门12洞的“地下豪宅”,保留得非常完整,被称作“红色窑院”,至今还有人在里边生活,是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建筑,要比景区里改造过的地坑院子味道浓郁,是个难得一见的民俗好题材。

热心的影友早早便联系好了这户人家,主人是63岁的李大叔,早上9点多钟我们如约而至,李大哥已经端坐在门洞上等着我们,宾主互相寒暄过后,他非常热情的带着我们走下这座传说中的“地下豪宅”。

沿着用青砖砌成的一个长达16米的台阶走下了地下通道,进入平地一个放大了的圆形门洞映入眼帘,黑黑的门板很有年代感,门神,对联红红的色彩上似乎还保留下春节的气氛,墙根一辆长长的架子车靠立在旁边,从来没有见过的造型不由得发出感叹。“我家的院落历经祖孙三代才建成这个样子,大约有100多年时间了,造型上要比普通院子完善得多,进门前的价值最少要值100多万元。”李大哥导游般地开始了介绍。

一行人径直走进了大叔的卧室,里边有一个土炕还有一个木床,窗户旁边还装有一个空调,窑洞的三面黄土墙上保留了当地人用旧报纸糊墙的习惯,8个福字年画在灯光的照射下将窑洞映照成红色,干净整洁的黄土窑洞里似乎很有故事。

“我爷爷是个典型的厚道农民,从他那辈子起就开始在这陕垣上挖起了这座地坑院子,当时的人建地坑院先要在地面上挖出一个方形大坑,随着深度的增加上土就是个问题,爷爷和奶奶借用辘轳就这样打出了4孔窑洞,掏出了一个向上的通道,就算有了自己的家,整个地坑院子占地在将近2亩的面积,父亲母亲结婚后,家里人口不断增多,他们又继续扩建了4孔窑洞,我们兄弟姊妹都是在这里边长大,作为家中长子我就继承祖产,农村人有个讲究人的一生都要建个房子,所以我后来有扩建了4孔窑洞,建成了地坑院子最大的“12数”院落,上世纪80年代我又用青砖把院子进行了系统的加固,把纯纯的黄土窑院升级成了青砖结构的建筑,当年在村子里是第一家,不但窑洞多并且建筑材料很先进,便有了这1门12洞的'地下豪宅’的美誉。”

地面上四面青砖建成的矮墙大约有1米左右,即能防止雨水倒灌还可杜绝安全隐患。

以前的牛圈和厕所

李大叔说他家地坑院子在当年就算是豪华版,就说这窑面几乎全是青砖结构,整座院子12孔窑洞便是当地地坑人家最多的数量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改造院子花了1万多元,在当时的农村就是个天文数字,院子里有4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厕所,还有一个养牛圈,其余的均是杂物间,能生活4家人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地坑院心还保留了黄土地面,李大叔解释说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接地气,第二个是为了排水方便,很多外地人多地坑院子如何排水都有疑惑,这黄土地面就是一个方法,像一般的小雨就会渗入,如果形成雨水就会流进这里的渗井中,苹果树下有个暗道直通渗井,100多年无论有多大的雨都能成功排掉。

黄土墙上开启的黄土窑面,青砖造型与黄土融为一体,只有那木雕的门窗和红春联格外醒目,仿佛看到了李大叔一家人其乐融融在窑洞里欢天喜地的过年情景,展现出中原人家中式的传统生活。大叔说他很喜欢红色,过年的时候一定要用红对联和年画装扮院子,这也是被叫做“红色窑院”的由来。

李大叔有3个孩子,现在已经成家都生活在市里,老伴去了城里帮着带孙子去了,他虽然年过花甲可是身体依旧很健康,现在还在市里给一家保险公司跑业务,自己土生土长在这黄土塬上,对自家的地坑院子感情很深,不愿意住城市的高楼房,所以每天下班都要开车回到地坑院子里,地坑窑洞里四季恒温又接底气,似乎只有睡在这地坑院子心里才踏实。

门洞

说起自家的地坑院子大叔很自豪,他说村子里绝大多数地坑院子已经废弃了,像自家这样完整得几乎见不到了,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对家乡对家庭难以言表,特别是这三代人建成的院子,当年在村子里就是数一数二的“豪宅”,现在更应该完整的将它传承下去,自己住在里边院子才会有人气有生机,一年四季只要下雨雪过后,他都要按照老传统把地面上碾轧一次进行加固,就是因为这精心照顾“地下豪宅”才有现在的样子。

“前些年当地开发地坑院旅游热兴起,周围的村子不是搞景区就是弄农家乐,都是在原来就地坑院子的基础上改造,一些纯纯的黄土院子都卖了二三十万元,按照那个标准,像我家这样豪华完整的院子价值最少都在百万元以上,这些年城里人也都往乡下农村跑,很多人都在这里买地坑院子养老,地坑院子成了香饽饽,我家院子也有人想买,价格出到了80多万元,我是100万都不卖,这不是钱的事情!”

走上斜坡回身望去我们看到了砖门楼上的“紫阳高照”四个砖雕大字,大叔说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纪念,很有历史意义。

离开的时候李大叔将我们送到了地坑上边,还特意坐在了砖墙上让我们给他拍下了这张照片,他说旧日的豪华院子现在已经不再豪华,社会发展进步太快,不过在他的心里,祖孙三代人历经百年的地坑院子依旧是个“豪宅”,景区地坑再豪华气派没有故事,来来往往俱是看客,只有这原汁原味的农家地坑人家才有生命力,才有陕垣上讲不完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土高原上的建筑奇观
河南1门12窑“地下豪宅”,历经三代建成,给百万户主都不肯卖
山村教师(二)
探秘中国最神秘村庄——它就在那里,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
【三秦文学】毛永波:【 陕州地坑院】(散文)
“延安杯”第六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地平线下的村落|唐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