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本贫乏的家庭的通婚圈形成的原因

(1)社会资本的贫乏

社会资本的贫乏是形成狭隘的通婚圈的主要原因。根据布迪厄的理论,不同的资本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父母的社会资本贫乏,其他种类的资本也不会丰富,否则,其他的资本种类是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的。如果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等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看家儿”看的主要内容,那么,资本贫乏的家庭在以'看家儿'为主的相亲形式中,相亲的范围是受到限制的。

血缘和地缘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使得中国的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遗传性”。父母的社会资本较少,子女所获得来自父母的遗传性的社会资本也较少。这些较少的社会资本又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成长等,如果子女不能对有限的社会资本进行很好的运用,子女个人的资本也会处于贫乏的状态。贫乏的社会资本使得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具体在家庭的通婚圈形成的过程中,社会资本的贫乏限制了相亲的范围,个人又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因此,只能通过中间人的介绍而认识自己的婚姻对象。而中间人与相亲双方的当事人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因此,这种相亲的对象必然限制在中间人的交往范围中,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家庭的通婚圈,使得家庭的通婚圈的范围比较狭隘,通婚圈的质量与自己的家庭相当,这种相似家庭的结合,使家庭的社会资本只是一种数量上的积累,而不是质量上的提升。

(2)扩大通婚圈的障碍

由于家庭缺乏社会资本和提升个人社会资本的能力,使得家庭在村庄中的等级结构中处于较低的层级。根据交往的同质性原则,即“社会互动倾向于在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体之间发生”如果从资源的角度来说,即拥有相似的资源的个体之间的互动更有可能发生。由此,社会资本贫乏的家庭更可能和社会资本同样匮乏或者稍微有区别的家庭进行互动,而不太可能和社会资本拥有量远远高于自身的家庭建立婚姻关系。这种社会互动的局限性限制了扩大通婚圈的可能性。

(3)社会资本的同质性有利于促进表达性需要的满足

在村民们考虑结婚的事情时,看两个孩子的家庭条件是否匹配是必然的,这是他们在现实的生活所见所闻中总结的经验。只有两个家庭的条件相当,或者是一家稍微好一点儿,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比较大。这点在对高某家庭中的大儿子的媒人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

“你在给他们牵线之前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也没有大考虑,跟两边的人我都熟,两家儿条件差不多,差的多的我也不给他们说,差得多说了也白说,条件好的人家还想找个比他们好的呢,咋能看上比自己条件还差的?就是说成了,以后要是两家儿出问题,我夹在中间也两边儿不讨好。他们两家儿差不多,结婚谁也不图谁啥,以后好过日子。”

从这些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对于婚姻能否幸福有自己的预设,即双方当事人的家庭条件相当。村民的这种想法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道理。用社会资本理论的观点解释就是拥有同质的社会资本的人之间更更容易进行情感、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基于这种预设,在婚姻问题上,人们认为两个家庭的社会资本相当,更利于维持稳定和谐的婚姻家庭,因此,人们在选择婚姻的时候,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知根知底的家庭。这种选择,限制了人们的择偶范围,减小了通婚圈的范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 - 学术中华
畸型婚姻:唐朝一半以上的太监娶妻养子
中国全史:家庭史
一妻一夫婚姻制度土崩瓦解的历史必然性!
女人,没有资本就不要做情人
“一妻多夫”更原始的婚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