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朔如何能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拿版税的作家? 冯唐: 这种精明学不来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传统文化逐渐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而商品市场经济的新思潮也让人们认识到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商品的一种可能性。王朔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横空出世,作为一个部队大院子弟,王朔从小跟着院里边的大孩子到处斗殴,拍婆子。成年以后他在海军服役时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人。

复原之后无所事事的王朔开始写小说,之所以他有这样的勇气源自于他对小说有着和别人不同的理解,在他看来,文学没那么神圣,只不过是将语言转化为文字的一个过程。按照王朔自己的话说:“无知者无畏”。然而当王朔开始将自己生动的语言落在纸上之后,他与这个时代的追求不谋而合。

点击加载图片

王朔笔下的人物充满着自嘲的精神,说人话,并且有着所有普通市井人身上都有的毛病,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就出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这种表现市民生活、为市民阅读服务的写作方式立即被广大读者们所接受,几乎成为了市井阶层的年轻人心目中的圣经。人们将这种小说称之为“大众文学”,而正当许多严肃文学作家也开始向王朔这种写作方式转型的时候,王朔又从文学中跳出来,走进了影视行业。并在1988年成功让自己四部小说搬上大银幕,而这一年也被文学理论界称之为“王朔年”。

这一系列看似非常有远见的操作无不体现出王朔与生俱来的商业嗅觉和天赋。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他和我们所理解的那种传统作家大相径庭,也似乎很难从他身上感受到传统文人的风骨,当然,这也让他摒弃掉了传统文人身上的迂腐。

点击加载图片

韩寒曾经如此评价过王朔:“王朔是我很欣赏的作家,是中国少有写出作品来的作家。他说自己没文化,那是先把自己降到一楼,方便往楼上骂,一有情况,大家一起跳,肯定他伤得轻点。关键是有些人不明白,真以为他没文化。”意思就是我承认自己不是好东西,你们也别认为自己是什么好东西。

而王朔一系列的言论也恰恰证实了韩寒的说法,面对别人对他的质疑,王朔如此回答:“中国文学传统标榜‘铁肩担道义’,也只有圣人配,我不敢当,我就是一码字儿的。”于是,把自己从作家行业中抽离出来的王朔便挣脱了枷锁,可以自由自在地扮演一个“无知者无畏”的痞子形象。

点击加载图片

王朔非常真实,我们常常愿意用一个词来形容他:躲避崇高。说白了就是不装,有人问过王朔:“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王朔回答得理直气壮:“当然是为了名利!”。

他对自己的野心和市侩直言不讳,有些人以此攻击他为“痞子”、“流氓”,而有些人则赞他是真性情。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写作动机以及藏在所有人心底的功利性。而笔者认为,他只不过是揭开了那层遮羞布。从前只是大家敢做敢想,却不敢大大方方承认,只有王朔敢于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内心。

点击加载图片

在那个以朋友之间互相信任为主要担保形式的年代里,王朔以一句:“最可靠的关系就是契约关系。”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先行者,单凭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王朔在商业方面的天赋。在那个年代里,出版界的人谈起王朔既爱不释手,又敬而远之,爱他因为他每一本书出来都堪称洛阳纸贵,他是所有出版社的摇钱树,而很多出版社对他望而却步是因为和王朔谈合作并不容易,因为他没有其他那些作家那么好“骗”,他不怯于谈钱,张口就和出版社逐利,而不是谈情怀。因为在王朔眼中,商人始终是商人,自己可以和文人谈情怀,但跟商人只谈钱。

对于这种行为,王朔的解释同样显得令人印象深刻:“没办法,社会多势利呀,我又那么虚荣”,看似简单一句话,一方面承认了自己的市侩,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价值导向进行了抨击。

点击加载图片

但王朔不是妄人,他虽从不会亏待自己,也不会让别人蒙受损失,他对自己的商业价值判断的极其精确,他要求的首印数永远只是实际销量的三分之一,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市场当中的分量。在中国,王朔是第一个与出版社谈版税的作家。想当年,在出版《王朔文集》前,他那个“不要稿费要版税”的举动着实让出版社有些迷糊,对方不明所以,而王朔告诉他们:“这么说吧,如果版税率是10%,那就等于你每卖一本10块钱的书,就得给我1块钱。”他这一句话就给出版社上了一课。

点击加载图片

在此之前不确定是否有人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提出这种条件的作家首先需要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自信,毕竟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市场的反应是他们本人很难预料的,稿费就相当于固定工资,书卖出去多少是出版社的事,跟作者本人就没关系了,而版税则是拿提成,作者等于把自己和作品捆绑在一起了,书卖的多自己和出版商一起赚钱,而书卖得少自己也要和出版商一起承担这个损失。

尽管在此之前,刘索拉写出了《你别无选择》、莫言写出了《红高粱》,而王朔在八十年代中前期还难以有这种量级的作品,他的《空中小姐》只能算是掀起了一个小的波澜。而这个后起之秀却成为了第一批享受到版税红利的作家。

点击加载图片

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之后,王朔彻底红了,成为了文坛的大腕儿,他的调侃和讽刺极为犀利,深得读者们喜爱,后来的作品《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动物凶猛》、《你不是一个俗人》、《过把瘾就死》、《我是你爸爸》等,光看书名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了。在那个相对严肃的时代里,谁人能在书店的货架上看到这样的标题而不驻足呢。

关于王朔,坊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家杂志社向其约稿,王朔狂傲地回应:“我写一个字五元钱,写字就是一万元。”尽管这话听起来狂妄,但事实却证明,王朔对自己的商业价值判断仍有所保留。2004年出版的《看上去很美》全书有十八万字,按照之前出版商给出的12%的版税率,十六年前的朔爷单从这一本书上就挣到了两百多万。这样算下来,一个字就能值十几元。

点击加载图片

在功成名就之后,王朔在92年很难再去让自己保持如此专注的创作热情,于是他开始混入影视圈,凭借自己巨大的影响力,他成功策划和编剧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经典影视作品,由他参与策划或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等都大获成功,由他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无人喝彩》等也都成为了那一时代的标签。这些作品中既保持了他在文学上一贯的自嘲与深情,同时也具备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可以说王朔是“站着把钱挣了”的影视鼻祖级人物。

点击加载图片

而有人曾问过王朔,在文学和影视这两者之间,哪一方面对你更重要,朔爷的回答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和态度:“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影视创作这一行,这么说有点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毕竟影视创作为我带来了远超出小说创作的名声和收益。如果我没有适时转入影视创作,十有八九我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写吐了血仍不为人所知,每天看报都是恶性刺激,被别人的成功气得眼睛发蓝,在嫉妒的深渊中变得愤世嫉俗、落落寡合、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成为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点击加载图片

作家冯唐曾评价过王朔,他认为王朔气质里有一种精明是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的:“那是一种北京街面上的精明,属于天资加幼功,过了十来岁,基本学不来。相比刘邦和朱元璋的那种精明,小些,温柔些,局限些,和韦小宝的类似;相比江浙沪一带的精明,大些,隐蔽些,明快决断些。”

虽然今天的王朔可能对钱已经兴趣不大了,但今天还奋斗在文学第一线的作家们或许应该感谢王朔,因为他在商业上的精明才让许多作家受到启发,并过上了更加体面的生活,他们不再羞于和出版商讨价还价,也正是王朔的横空出世才打破了人们对作家的那些偏见,王朔用行为告诉大家,不是只有饿死的人才算作家,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生活得更好,生活的更加富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千块签韩寒,800万抢《百年孤独》,中国的炒书之王把没人看的网文卖出580万册
《白鹿原》稿费知多少?
提高稿酬标准,一道加法题?
写作致富,靠谱儿吗?
大器晚成的作家:26岁发表处女作,58岁爆红,一本书获2400万版税
《红楼梦》欠作者多少稿费?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