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冠军帖》作者研究述评

当代《冠军帖》作者研究述评  

2013-06-26 11:32:04|  分类: 张芝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沐云堂案:此文发表于《中国书画》2013年第6期。

 

 



当代《冠军帖》作者研究述评

 

 

  

《冠军帖》是书法史上一件重要的作品,也是一件在作者归属问题上争议颇多的作品。自刊入《淳化阁帖》以来,古今学者对《冠军帖》的艺术高度一致肯定,然于作者归属却多有争议。或钩沉文献或艺术审美,于《冠军帖》作者持论凿凿,各张其说。为了书法学术的需要,现将当代人对《冠军帖》作者的研究成果述次如左:

一、张芝的“一笔书”

《冠军帖》刊于《淳化阁帖》时即归于张芝名下,赵宋以降,学者围绕此帖作者是否为张芝多有聚讼之词,或是或非,未有定论。今人马世晓认为《冠军帖》作者为张芝,并著宏文论之。

马世晓在《张芝“一笔书”辨及<</SPAN>冠军帖>审美新探》[1]一文中指出:探讨《冠军帖》的归属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生活在汉末的张芝能否创造出大草“一笔书”。关于张芝能否创造大草一笔书,马世晓先生主要援引张怀瓘的观点。张怀瓘在《书断》中说:“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即此也。”[2]马世晓先生据张怀瓘的观点展开论述,认为张芝“以其天才的创造力和非凡的艺术胆魄,开创了‘一笔书’的先河,将自己推上我国早期书法史上伟大革新家的宝座,成为书法史上的第一位圣人。”

在此基础上,马世晓先生又多次援引赵壹《非草书》,其意在于证明汉末存在创造“一笔书”的基础和氛围。同时,他又将1977年在安徽亳县出土的“为将奈何,吾真愁坏”砖上字迹的书体和风格定义为“接近大草的高水平书作”。进而认为:“既然民间的这些无名作者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今草,那么作为一位具有‘衣帛先书’、‘池水尽墨’的功力和创造才能的伟大天才张芝,为什么不能写出高度连绵的今草(即大草‘一笔书’)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至此,以马世晓先生的思路,张芝能作“一笔书”已经毫无疑问。在文章的第五节,作者对《冠军帖》亦有审美考察,这种考察纯乎以艺术的角度进行评述。作为草书家马世晓,他的创作体验与《冠军帖》的审美内涵颇相契合。

《张芝“一笔书”辨及<</SPAN>冠军帖>审美新探》行文纵横澎湃,激情勃发。但审读全篇,我们却又很难将张芝与《冠军帖》联系起来。即使我们同意马世晓先生所言张芝能创“一笔书”,但能创“一笔书”的张芝就一定是《冠军帖》的作者么?我们在《张芝“一笔书”辨及<</SPAN>冠军帖>审美新探》一文中没有读到令人信服的论述。

再回到张芝创“一笔书”的问题,马世晓先生的立论仅仅依靠张怀瓘的观点,也稍显简单,而且这种立论受否稳妥也是值得疑问。丛文俊先生在谈到张芝“一笔书”的问题时说:“张芝以降,章草虽有变化,但不会超出索靖《月仪帖》、陆机《平复帖》规模。所以,今草的成熟应以王羲之作品为标志,但也仅限于很少的字形连属。极纵草势,应以小王为始。”[3]徐利明先生也认为:“《淳化阁帖》中所录《冠军帖》,完全唐人笔调,比之王羲之无疑新得多,简直如出怀素、张旭笔下。限于汉末的时代风格,也绝不可能有这样的书风出现,只有其后的《八月帖》章草尚可归属张芝。”[4]就《冠军帖》是否归属张芝的问题,黄惇先生的观点则比较温和:“我们虽然不能断定《冠军》等帖为张芝所为,更不认为今草为张芝一人所创,但从汉末至晋代的竹木简、砖刻上的草书及晋人残纸草书来分析,张芝时代出现类似《冠军帖》这样的作品,或言张芝已具有后世所称今草、狂草的书写技巧,并不是不能的。随着地下出土资料的丰富,或许可以更清晰地证实这一点。”[5]

可见,张芝创“一笔书”在当代书学界还存在争议,如果以此立论,简单的依靠张怀瓘的观点以引申论述,还是有些单薄。

二、“狂放奔逸”的代表

宋人黄伯思言:“《知汝殊愁》以下五帖,米云皆张长史书,信焉。然但帖中有云‘数往虎丘’‘祖希时面’,祖希张玄之字也,玄之与大令同时,虎丘地在江左,当是长史书‘二王’帖辞耳。”[6] 此为黄伯思以《冠军帖》为张旭所书的观点。衍伸至清,乾隆帝《欽定重刻〈淳化阁帖〉》时,将《淳化阁帖》张芝名下的《冠军帖》移到了张旭名下,张旭书《冠军帖》庶几为定论。这种观念,在今天亦有其影响。

邱振中在《狂放奔轶的张旭草书》中将《冠军帖》的作者归为张旭。他在论述张旭《古诗四帖》的风格的时谈到:“与张旭其它作品相比,这件作品不符合他惯常的构字规则。狂草中字结构有极大自由,但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对均衡、稳定、美观等原则的习惯把握方式,《肚痛贴》、《冠军帖》等作品即为例证。但《古诗四帖》不同,很多字不符合这一原则,或伸长,或压缩,或避让而改变外部,或因结构复杂而扩展某个局部,——其它作品中只有放大,缩小,很少出现变形。由此,在未有更充分的证明前,我们不妨把“四帖”看作张旭后期的作品,或是紧接张旭之后某位书家的作品。”[7]

和邱振中一样,韩玉涛也认为《冠军帖》是张旭的作品。他在《写意之尤---张旭论》中说:“张旭已经完全成熟了。二王的东西,他已完全掌握了,规矩如《疾不退》,不规矩如《委曲帖》,都得心应手,得其神似。其中,以《冠军帖》(故宫藏《大观帖》,榷场本,卷二)、《江州帖》(《阁帖》,卷九),成就最高,可能超过了原本。黄伯思说它“纵任近俗,无晋世清韵” (《东观余论》,卷上),不对,这正是张旭伟大处。”[8]

沈乐平在《古典名作解析——张旭<</SPAN>古诗四帖><</SPAN>肚痛帖><</SPAN>冠军帖>》中谈到:“《肚痛帖》、《冠军帖》均为张旭草书法帖。真迹久佚,但都有刻本流传。帖笔势雄伟奔放,虽恣肆而不逾法度,千状万态,一气呵成,是研习狂草书名范本。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9]

当代书家并未通过文献考证,而直认《冠军帖》为张旭所书,再言《冠军帖》之艺术成就。其实还是自黄伯思观点生发,以《冠军帖》之风格近唐人张旭来立论的。

三、王献之剧迹论

《冠军帖》为王献之所书,盖金人赵秉文肇其源。赵秉文有《题大令冠军帖》曰:“君不见,长安城中永宁里,玉轴牙籖散城市,流传人间知几姓,墨蠧老蛟蟠不死。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大令冠军字。呜呼,真赝久不辨,咄咄逼人皆李卫,至今《淳化》二王帖,多是唐人所临硬黄纸。想当盘礴下笔时,睥睨九原呼欲起,以灯取影见面观,心知不言识形似,长沙无人吴郡亡,后来作者不到此,何必更问当年谁,吾言久巳经平子。”[10]诗题及“上有大令冠军字”句已直言《冠军帖》为王献之所书。

明人孙鑛《书画跋跋》论《冠军帖》为大令所书,评述颇详:“此卷书多佳,伯英《知汝殊愁》下三帖并第十卷大令《桓江州》下八帖,米谓俱系伯高,黄则谓此系伯高,大令帖乃伯高、藏真等伪作。然《知汝》及大令诸帖,虽过纵肆却俱是晋人笔法,秀媚有姿,若长史则惟是苍劲,或兼有纠绕,《如今欲归》、《二月八日》两帖乃的是伯高笔,‘内忧’字作长势,尤是发濡真态。伯英妙迹既絶,此帖有‘祖希’等语,当并十卷八帖,俱子敬书耳。子敬幼学于父,次习于张芝,其逸气超迈,应得于伯英者多,故《书断》论伯英书谓惟子敬明其深指。”[11]在孙鑛看来,《冠军帖》之恣肆奔放系晋人笔调,而其秀媚更合子敬。

今人黄君亦认为《冠军帖》为王献之所书,并有《〈冠军帖〉王献之剧迹论》[12]张其说。

黄君在《〈冠军帖〉王献之剧迹论》中首先指出《冠军帖》非张芝书。其原因有三:其一,《冠军帖》与张芝生活的时空不合。以“数往虎丘”语,认为与一生活动尽在北方的张芝在空间上不合。以唐太宗“伯英临池之妙,无复遗踪”语,认为《淳化阁帖》刊刻的《冠军帖》在时间上不合;其二,张芝所处汉代,主要流行章草书,而《冠军帖》属于今草完全成熟之后,接近狂放一路的大草书,与张芝时代的风格格格不入;其三,从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中,包括简牍帛书以及出土砖瓦铭器等等,找不到《冠军帖》草书与张芝时代相连接的任何依据。

在排除张芝为《冠军帖》的作者之后,黄君又于《冠军帖》与《淳化阁帖》卷十中草书作品中选出“知汝”“助汝”“冠军”“理耶”“得”“还”“不见”“儿”“亲”“当”“动”“如何”“且”“但”“潜”“粗”等字进行比对,认为这些字笔性风格接近,因知作品系同一人所为。在完成这项工作后,黄君对《淳化阁帖》卷十的草书作者又钩沉文献进行论证。论证是围绕“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能随便否定王献之的著作权”展开的,文中对米芾、黄伯思等人提出的《淳化阁帖》卷十作者非王献之的观点进行反批驳,同时就《淳化阁帖》中资料的来历的准确性进行论述,更确认《淳化阁帖》卷十的草书作者为王献之。文章至此,《冠军帖》为王献之所书的结论便成立了。

文章继而对《淳化阁帖》卷十草书作品进行了考证与评析,其内容与《冠军帖》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之后“从《冠军帖》看王献之草书的意义”和“献之草书的历史命运和基本结论”两节,皆由《冠军帖》作者为王献之这一结论而阐述。

在文章整个考证过程中,关键的地方是《冠军帖》与《淳化阁帖》卷十草书中的字词的比对,而最可深入处也在此。在上述所举的字词中,有相类似者,亦有笔性相异者,二者风格是否一致还可以深入审慎的研究。另外,还应该就作品整体的“笔势”,将《淳化阁帖》卷十草书诸帖与《冠军帖》进行对比研究。较其异同,然后再下结论,或者更有说服力。

四、唐人摹右军书

古人论《冠军帖》为唐人书,宋人黄伯思以为可归属张旭,明人胡应麟及清人王澍仅指为唐人所书,未详其人。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集》云:“王长公以《知汝殊愁》为融书,亦以颠态臆之耳。第六代人书,传者不过数行,而《殊愁》至百余语,故当是唐人笔也。”[13]王澍论曰:“此数帖狂纵不伦,与献之《托桓江州助汝》等帖,同是一手伪书。老米目为张长史,犹是过则之论。长史虽颠逸,然一波一拂皆有法度。观其授颜鲁公十二笔意何等精严,何等微密,岂容任意挥洒。此数帖笔殊浮滑,韵殊恶俗,乃后来极庸妄人所为。遽欲污蔑长史且不可,况伯英乎?”[14]胡应麟、王澍目《冠军帖》为唐人书,然是否为唐人摹晋人书札,进而言是否为摹王羲之书札,却未述及。

今人刘启林认为《冠军帖》为唐人摹王羲之书,并作《<冠军帖>为唐人摹王羲之书札初考》[15]以申其说。

《<冠军帖>为唐人摹王羲之书札初考》对《冠军帖》作者属张芝及张旭之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此帖不论书风及文风均酷似逸少书札,而张旭草书点画尚肥,收展强烈,大小错落,行草虽亦出于二王,但稍欠圆转。(如《古诗四帖》与《冠军帖》二帖判若云泥)”进而刘启林先生又从四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认为《冠军帖》为王羲之书札:其一,《冠军帖》中多生僻语句,与王羲之的书札风格酷似;其二,《冠军帖》中所用词汇多为魏晋时期常见的语言,相类似的语言也多见于王羲之的书札中;其三,《冠军帖》作者身体多病,而王羲之因为服食丹药身体亦不佳,二者有相合之处;其四,帖中所言虎丘离南京、会稽不远,从所涉及的地名看,王羲之书迹的可能性很大。综以上四端,刘启林将《冠军帖》的作者确定为王羲之。但“根据此帖用笔狂放,断为唐人摹本。”

然详审刘文,似乎也可提出反证:如,刘文认为《冠军帖》中多生僻语句,与王羲之的书札风格酷似。其实,这种文风,同属于晋人书札行文风格。《冠军帖》书札语言风格不独与王羲之书札的风格相近,也与其他晋人书札文风相似。不能因为《冠军帖》词汇及行文风格近于王羲之,就遽定《冠军帖》即为王羲之所作。又如,《冠军帖》作者身体多病问题。晋代士人多食散以期长寿登仙,身体多存在问题,王羲之如此,王献之如此,其他士人亦多如此。既如此,亦不能以《冠军帖》作者身体多病,即将作者归于王羲之。

五、唐人写王珣帖辞

前述《冠军帖》作者归属多由旧说阐发,张金梁先生在《<冠军帖>作者考》中提出《冠军帖》帖文作者为晋人王珣,书法为怀素或学习怀素者所为。发前人所未发,颇有创造意义。

作者钩沉检索文献,将《冠军帖》的来源及流传情况进行了清晰的勾勒。同时,作者对古今文献中记述的《冠军帖》作者如王献之书、张旭书、怀素书、张融书、唐人书诸说进行梳理。

对于《冠军帖》的文本作者问题,张金梁先生以《史记》、《三国志》、《汉书》、《通典》、《晋书》等文献综合考证,最后得出《冠军帖》词语中有“冠军”、“左军”之名非东汉官名,进而断定:《冠军帖》决不可能产生在汉代,直接排除了张芝书写的可能。又,唐时亦无“左军”之职,进而排除《冠军帖》为唐人尺牍的可能。最终认为《冠军帖》为魏晋时人的手札。

在得出《冠军帖》为魏晋时人手札的结论后,作者又对《冠军帖》中“祖希”、“虎丘”、“左军”等进行考证。通过检索《晋书》、《姑苏志》、《资治通鉴》、《吴郡图经续记》等文献,考察相关人员行状及任官情况,确定“祖希”为张玄之。而对“虎丘”的考证,则区别于前人仅言苏州虎丘为游历之地的观点,提出“虎丘”一词与人有关,而此人即曾经在虎丘山居住过的王珣。文章考正出“左军”系官为左将军会稽内史的谢玄。通过谢玄、王珣诸人的任官和交游,文章又考证出《冠军帖》是王珣于太元十二年(387)写给朋友的信札。而王献之于晋太元十一年(386)去世,则可以排除为此帖文本的作者。至于张融等人与事实相去甚远,更非《冠军帖》的作者。

至此,《冠军帖》的文本作者为王珣已无疑问。

解决了文本归属问题,张文又就《冠军帖》书迹归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为其与王珣传世行书墨迹《伯远帖》笔法及神韵上的大相径庭,更重要的是《冠军帖》之风格与整个晋代书法的风格大相径庭,可以断定其不是原文之作者。”“《冠军帖》当是怀素或学习怀素者书写王珣帖词的草书作品。”

 

 

注释:

[1]马世晓《张芝“一笔书”辨及<</SPAN>冠军帖>审美新探》,《浙江书法论文选》98111页,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2] 张怀《书断》,《历代书法论文选》16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

[3]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卷》6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7年。

[4]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82页,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5]黄《论东汉文人书法流派及其书法流派现象》,《风来堂集---黄书学文选》10页,荣宝斋出版社 , 2010年。

[6]黄伯思《东观余论》,《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84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7]邱振中《狂放奔轶的张旭草书》,刘欣耕主编《历代草书技法通讲》17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8]韩玉涛《书论十讲》17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9]沈乐平《新编草书入门五十讲》49页,浙江古籍出版社 , 2008年。

[10]赵秉文《题大令冠军帖》,《全金诗》(第二册)401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11]孙《书画跋跋》,《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12]黄君《〈冠军帖〉王献之剧迹论》,《第六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74—120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

[13]胡应麟《少室山房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转引自水赉佑《淳化阁帖集释》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5]刘启林《<冠军帖>为唐人摹王羲之书札初考》,《书法研究论丛》101--104页,华艺出版社,2006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冠军帖》高清字帖
《淳化阁帖》王羲之书法草书《如兄子帖》
草圣张芝,饮中仙人张旭,极庸妄人,谁才的《冠军帖》的真正书者
王羲之《腹痛帖》PK张旭《肚痛帖》,谁的草书更摄人心魂
[转载]张旭草书《晚复帖》《十五日帖》
王羲之草书欣赏《 得万书帖》四种版本 淳化阁帖 法帖第七(附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