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你最值得去的千年古堡

 

王侠,阳原县人,河北清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口人在省会媒体公众平台顾委会委员。该文系王侠有感于家乡千年历史的开阳堡所创作。


千余年来厚重的历史积淀没有淹没她美丽的身影

玉皇阁取玉皇卡脖之意

是为了把整个形势如金龟探水的开阳堡卡在原地

破坏它的王气
石碾离开了拉动它的小毛驴留下的只有一条条无用的泪痕
门前红红的灯笼留不住它渐渐颓废的没落
石鼓见证了它曾经的富足
影壁已经看不见它原先的祝福和期望
院里的老树还在焕发生机

期待再次的辉煌


阳原县城东南20公里,有一古老村庄叫开阳堡,现为浮图讲乡的一个行政村。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载,赵主父--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西汉、东汉时称为东安阳县,治所即开阳堡。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故开阳有"开阳原县村庄先河"之说。


开阳堡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为玉皇阁,据介绍,因为年代久远

,唐代的土木建筑保存至今的仅有几处,玉皇阁是其中之一。玉皇阁共有3间,高2丈多,为单檐歇山顶。四个檐角玲珑精巧,角脊上走兽尚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处起杠杆作用的木构件昂,其昂嘴被雕刻成象头,专家说,这种雕饰在古代建筑中是不多见的。据了解,玉皇阁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同治年间,但保留了唐宋建筑的风格。


开阳堡内,还有一处古戏台保存基本完好。台高约两尺,台上青砖铺地,两侧屋角由木柱支撑,柱础石雕图案精美。台上两侧各有一个耳房,供演员化妆和候场。在屋檐下梁头的位置有一个立体感很强的砖雕,采用的是透雕手法,画面是松林鹿回头,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此外,离玉皇阁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城隍庙,按封建社会的寺庙建制,只有县级以上的城镇才有资格建城隍庙。


开阳堡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汉唐以前开阳堡附近森林广袤,水源充沛。在北宋年间和明代,阳原县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前沿,森林大量被砍伐,水源枯竭,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开阳堡西边逐渐开始沙漠化。每逢冬春,狂风卷着黄沙直奔开阳堡。


专家认为,开阳堡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千年古城的整体风貌,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距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城约十公里处,有座名闻遐迩的村庄,它就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开阳堡。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开阳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也记载了“赵主父(武灵王自号为主父——作者注)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的史实,故开阳又有“开阳原村庄先河”的美誉。在村里走访时,许多老人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先有开阳堡,后有弘州城”,可见开阳的历史早已深入人心。

  开阳堡鼎盛于唐初。那时候,堡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至清咸丰年间,由于治所撤销,村庄商业低迷,集市废弃,人口锐减。至于由盛而衰的原因,史料多认为乃生态遭严重破坏,致沙尘奔袭、水源枯竭所致,但民间也有“开阳衰败因术士作法”的传说。虽然众说纷纭,但开阳堡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今的开阳堡,犹如一位耄耋老人,身形枯朽了不说,言语也含混不清,以致人们无不为它的破败唏嘘不已。

开阳之魅

  开阳堡虽然破旧不堪,但其褴褛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这魅力和它风格迥异的建筑有关。

  开阳堡的城墙依势而筑,南北西东皆有,看上去古朴厚重,极具气概。站在城墙前,会惊诧它历经千年风雨却还拥有如此坚实、挺拔的身躯,真难相信它是由当地的白垩土和黄胶土搅拌后夯成的。

  堡内的街道格式,充分吸纳了周易八卦的玄妙,体现了道家文化的思想。它一改传统的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干道的格局,代之以两条纵向街道,依据“九宫八卦”的阵势,将城堡分割为9块,史称“九宫街”。每一条小巷又按后天八卦顺时针方向布局,这样的布局在古村落中极为罕见。

  庙是开阳堡的代表性建筑。在只有110亩的狭小地域内,最初修建有十七座庙,而且龙王庙、观音庙各有两个,地藏王和观音王甚至出现在同一座庙宇中。为何村南已经有了一座专门的观音庙,这里还要再立一座观音,其中暗藏何等奥妙?令人匪夷所思。

  在开阳堡,随处可见壁画,且具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壁画多分布于墙壁屋顶,或神仙,或走兽,或故事,或告诫,多配有文字,至今仍十分鲜艳。还有种称为悬山的泥塑,塑有诸神、凡人等众多形象,极具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

  玉皇阁是开阳堡的神来之笔。阁楼斗拱溢彩,飞檐凌空,气势恢弘。虽在清同治年间重修过,但仍保留有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阁顶的龙头和四角的象头,形状十分逼真,给人凌空欲飞的感觉。

  走在开阳堡的街道上,你会真实地感觉到,历史文化的气息无处不在。

开阳之殇

  走进开阳堡,在慨叹它精湛的建筑艺术的同时,更为它当下的衰败而嗟叹。

  原先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街道布局,已经全部破损。特别是两边的民居,时不时裂个大口子出来,以至于不得不在外墙加固了石头,这些嶙峋的石头,看起来是那样生硬。

  庙曾经是开阳人寄托心灵力量的地方,可如今玉皇阁、阎王殿、玄帝庙、城隍庙四壁虽在,内里却俱已损毁,所供的神像更是没了踪影;观音庙、关帝庙均墙倒屋塌,徒留断壁残垣,其余的庙宇则早就踪迹皆无了。

  玉皇阁和玄帝庙内各有一块石碑。其中玄帝庙的碑立于明嘉靖年间,如今只剩半块,同样残缺的还有托着石碑的赑屃,只余下半个脑袋。玉皇阁的碑如今也已横卧在黄土中。两块碑分别叙述了玄武庙修建和玉皇阁修缮的历史,记录了香客的功德,但这功德于历史的变幻中,又有几多意义?

  在残存的庙宇里,壁画颜色看起来倒还鲜艳,画境也依稀可辨。但当初那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如今已变得面目全非。随着墙壁的不断坍塌,壁画或早已不复完整,或正在肢解成砖头瓦块,或已经沦落成土坯上的颜色。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开阳堡正在与它的本来面目渐行渐远。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开阳堡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开阳之光

  在痛心疾首的同时,许多人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开始了保护、挽救开阳堡的实际行动。

  开阳堡的情况正在引起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注。为了保护好它,阳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县有关部门和浮图讲乡政府也加大了管理力度。县文广新局的有关人员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弄清了各个古代建筑的方位和结构,绘制完成了完整、清晰的开阳堡建筑布局图。

  随着开阳堡逐渐被外界所知,全国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开阳堡的历史文化也在以一种更广泛的形式传播。探古寻幽的同时,人们在报刊、网络上开始为开阳呼吁:“开阳历经2000多年还保存得这么完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希望有关部门抓紧保护,不能让开阳在我们手里消失!”如今,这里成了附近三里五村文艺爱好者的聚集地。村民们用传统的民间乐器,吹拉弹唱开阳堡的历史,也讲述着他们如今的幸福。

  今天看来,开阳的光仍显微弱,但这微弱,正在汇聚成明天的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这许许多多人的努力,开阳——这个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叙说历史的同时,也一定能在时代光芒的映照下,创造出另一种新的历史。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文广新局 李春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阳古堡——见证千百年的兴衰荣辱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开阳堡
历史上的代国存在长达1100多年
阳原县开阳古堡·神龟探水格局的成因
随拍广记:张家口阳原县--开阳古堡
河北古建筑开阳古堡:千年遗梦之“北方楼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