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指的是就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即进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30毫米汞柱;或餐前收缩压>100毫米汞柱,而餐后收缩压<90毫米汞柱。若进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超过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而出现头晕、晕厥等,也属于餐后低血压范畴。

哪些原因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呢?可能的危险因素有:⒈高血压;⒉高龄;⒊进餐时的体位:久坐进餐时易引起餐后低血压;⒋药物:如抗帕金森病药、降压药、利尿药易引起餐后低血压;⒌餐前基础血压:餐前血压不稳定者易引起餐后低血压;⒍膳食的成分: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葡萄糖)较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更易引起餐后低血压;⒎食物的温度:进热食物较冷食物更易引起餐后低血压。

那么,怎样早期发现餐后低血压呢?老年人餐后发生跌倒、头晕、晕厥等现象时,应考虑到这些症状与饮食的关系,通过餐前和餐后血压的测定,能很容易发现餐后低血压。另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诊断。当诊断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有无脱水、高血压、自主神经疾病,并对患者所用药物进行评估。

老年人要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改变一些生活习惯来达到。具体表现为:饮食不宜过热,温度在40℃~45℃为宜;要注意混合饮食,不要单纯食用以淀粉或葡萄糖为主的食物作为早餐;餐后在沙发或椅子上多坐一会儿,510分钟后再起立活动;已发生餐后低血压症状的老年人,进早餐前可先喝一小杯凉开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要长久站立、劳累,不要突然改变体位,不要餐后立即洗澡,更不要长时间浸泡在热水里。

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避免餐后低血压,最好服用小剂量长效的降压药。老年人平时应进行适当锻炼,以加强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增加机体适应能力。

摘自《医药星期三》 2012.11.07     徐德文/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年人应警惕餐后低血压
饭后血压低怎么办
警惕“脆性高血压”!这样吃,辅助降压,缓解血管压力~
各类低血压,都有应对法
健康科普:如何判断有没有高血压?
老年人要警惕餐后低血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