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卒中家庭康复四误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许多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说话不清楚甚至不能说话,以及吞咽障碍、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症状。但是由于经济原因以及康复知识的不足,很多脑卒中患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回到家里却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所谓的“康复”,结果不但对疾病的恢复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下便是一些家庭康复的常见误区。

误区1 躺着休息,什么事情都不做

瘫痪患者如果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不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反而会加重其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也有些家属认为要照顾好患者就是什么事情都帮他做好了,包括喂饭、洗脸、穿脱衣服等。其实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只有一侧肢体瘫痪,另外一侧是好的,经过训练完全可以完成这些简单的生活动作,而让患者独立完成这些动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误区2 多活动手脚,多走路

也有些患者认为康复锻炼就是要多练习走路,因此只要下肢有一点力气,就开始在旁人的搀扶下练习走路。其实脑卒中患者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走、怎么走是很有讲究的。如果走的时机过早或者方法不对,只会使患者异常的行走方式加重,反而不利于今后的恢复。

康复训练必须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然后按步骤地进行训练,具体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比如很多患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等问题,就是因为没按照康复医生的要求做导致的。

误区说话不利索,时间长了就会好

有些脑卒中患者会表现为说话费力、声音含糊,或者想说说不出来,甚至不能听懂旁人所说的话的意思。这类患者往往是因为脑卒中导致了构音障碍或者失语。有些患者家属对于手脚不能动很重视,但是对于能不能说话反而却不怎么在意。殊不知,如果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进行交流,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失语症患者比一般脑卒中患者得抑郁症的几率高很多的原因。如果一个脑卒中患者合并有构音障碍或者失语,只有早期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

误区吃饭喝水呛,慢点来

有些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吃饭喝水被呛着的情况,家人往往会认为只要慢点吃就好了。对于较轻的呛咳者。放慢进食饮水的速度确实可以避免,但是很多严重呛咳患者如果不尽早进行检查和训练,除了会因为进食差导致营养不良外,还有可能因为吞咽障碍导致误吸或者误咽,从而出现吸入性肺炎,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可先进食半固体食物,如面糊、蛋羹等,以后可随着症状的减轻,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如面包、馒头等,进食量由少到多。患者进食时宜取坐位或半卧位,屈颈低头,并将头转向一边,以减少呛咳。

摘自《益寿文摘》 2012.12.26    钟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卒中后还会痴呆?正确康复请避开7大误区
脑卒中自我康复训练,日本名师教你做康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如何有效的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家庭康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