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羁旅篇(二)*

导言:中国古诗词,文化蕴涵丰富,体类众多,将其梳理之后,多角度分类呈现,更能加深认识和理解。这对于了解古人生存状态,理解古人思想和行为,汲取古人文化精髓,将会有所裨益。当然,这也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以智养性的绝佳途径。




本期主题:羁旅(二)

1、《客中作》-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兰陵的确是个好地方,盛产美酒,颜色金黄,芳香扑鼻。郁金香的美酒要用玉碗来盛装,色泽如琥珀,熠熠自生光。只要主人用这美酒来殷勤招待,让我这个做客在他乡的人喝醉了酒,那么我只觉得快乐无比而不会再感到自己身在异乡了。

赏析: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2、《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赏析: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3、《归雁》-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译文:大雁啊,你为何要无端地飞离那风光无限的湘江?那里碧沙浩渺,沙滩明净,两岸水草丰茂,环境何等宜人!是否因为湘水女神月夜琴瑟,声声哀怨,如泣如诉,你难以忍受那动人心弦的无限凄凉,只好飞回北方?

赏析: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后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此诗短短四句,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此诗和王勃的一首羁旅诗《蜀中九日》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以北雁南飞为题材,因思乡心切而心生埋怨,参见本号文章:唐诗|重阳篇第3首。


4、《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译文: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最可怜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赏析:这首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成功地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通过层层对比反衬,把诗人内心的愁苦表达得真切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杜审言性格爽朗轩豁,喜直抒胸臆,这自是其诗的特色之一。该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这在七言绝句刚刚定型、开始成熟的初唐时期,尤其难能可贵。杜审言这首《渡湘江》在初唐是有相当影响的,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5、《月夜江行》-唐·权德舆

扣船不得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寞寒江深。

译文:夜深不得睡,用手敲着船舷,繁露打湿了衣襟,感到深深的凉意。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弥漫着惹人伤感的情怀,因为自己的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月夜我反复的弹奏鸣琴,月色溶溶下是寂静空旷令人生寒的大江。

赏析: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既写出了寒江寂寥的“深”的实景,也传达出了旅人寂寥的“深”的实情。结尾以景作结,韵味无穷。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深”字用得十分精当。它既有写景之妙,又有传情之神。显示出诗人炼字的匠心,那位孤独无偶的行旅者伫立寒江船头的身影久久地存留在读者的视野中。


6、《暮过山村》-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译文: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

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赏析: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首联诗人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颈联转写夜景: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


7、《天涯》-唐·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译文: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赏析: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前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这首诗,春天读再合适不过了丨每日一诗
唐诗|思乡篇(一)
千年前的一个深夜,诗人惊醒后,写下一首凄美唐诗,写尽独孤之美
古今10首写秋名作,首首经典,哪一首是你心中的第一?
唐诗中很孤独的一首诗——唐末五代韦庄的《含山东店梦觉作》,短短二十八字,每一字都深入人心!
写尽秋意岁月的十五首顶峰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