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解髋关节的活动度,看这篇文章就够了(彩图)

老百姓健身或者运动锻炼,会关心髋关节的活动度如何。而做髋关节手术的患者可能会更加在乎活动度的问题。虽然不一定每个患者都能做到极限值,但是我们作为学员,了解一下髋关节的活动度,也是很好地的。

所以分享这篇文章,希望可以清楚明白的告诉大家。本内容参考《骨关节功能解剖学》。

好了,废话少说,看内容吧。

一、首先介绍一下髋关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腿上段,胯骨的位置。

二、6个活动度

分别可以围绕冠状面,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也就是大家理解的抬起来大腿和后伸大腿。

还有围绕矢状面的外展-内收运动。腿往两侧打开(外展),然后再收回来(内收)。

还有围绕垂直轴内旋和外旋。整个下肢,脚尖朝中间这是内旋,很多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都应该对此不陌生,医生往往都会建议大家术后早期尽量不做内旋的动作,防止股骨头脱位。脚尖朝外是外旋。

三、接下来我再详细的介绍这6个活动度。

(1)屈曲(抬腿)

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髋关节可以屈曲到90°

在膝关节屈曲时,髋关节可屈曲到120°以上

被动屈曲(加上一个外力)的幅度总能超过120°,但是仍然与膝关节的位置有关。当膝关节处于伸展位置时髋关节屈曲的幅度要明显小于当膝关节屈曲的时候,后者的幅度可以达到145°。

大腿几乎贴近胸部

如果膝关节屈曲后同时将双侧的髋关节屈曲并用手抱住,大腿前部将于胸部接触,因为髋关节在屈曲的同时我们的骨盆发生了后倾。

(2)伸展运动

首先,大家要知道,伸展运动的幅度要明显小于屈曲运动,这是由于受到髋关节的髂股韧带张力的限制。

当髋关节伸直的时候,髋关节的伸展幅度(20°)大于当膝关节屈曲时的幅度(10°)。主要原因是我们大腿后面的肌肉收缩(腘绳肌)主要用于屈曲膝关节了,从而就减弱了这个肌肉作为髋关节伸展肌的作用。

当身体做箭步蹲的时候,髋关节被动伸展达到20°。而同时手将下肢向后牵拉时,被动伸展达到30°。

当然上诉的运动适用于未经过训练的正常人,比如你我。通过运动和训练,活动度有所增加,比如芭蕾舞者,她们的髂股韧带具有很好地柔韧性,即使不坐在地上都能劈腿的动作。这时候,其实是通过增加骨盆前倾来弥补大腿后伸的不足的。

(3)外展运动

理论上来说,完全可能只外展一个髋关节,实际上当一次髋关节外展时,另一侧髋关节也同时进行相似幅度的外展运动,外展超过30°,这一现象特别明显。这时两侧的髋关节都外展了15°。

当外展达到完全最大值时,两下肢的夹角是90°,两侧髋关节最大外展角度是45°。

运动和训练能够显著增加外展运动的最大幅度,经过训练的人能劈腿到180°的被动外展角度。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外展运动,为了使髂股韧带(反复多次出现的韧带)松弛,此时骨盆发生前倾,腰椎发生过伸,髋关节处于外展屈曲位。

(4)内收运动

一侧髋关节的内收也同时伴随另一侧髋关节的外展运动。这时候能够清楚的看到骨盆倾斜和腰椎前凸增加,为了保持平衡,将双脚分开时,一侧髋关节的内收角度并不等于另一次外展角度。在所有复合内收运动中,内收幅度最大为30°。

翘二郎腿的坐姿,是所有复合内收运动中最常见的位置。髋关节在内收的同时,伴随着屈曲和外旋运动。这也是髋关节最不稳定的姿势,前排乘客坐车时,同时会保持这种体位,容易产生髋关节脱位

(5)内、外旋运动

测量内外旋运动角度,最好的体位是俯卧位,也就是趴在床上的姿势,或者坐在桌子边缘同时膝关节屈曲90°。

当人趴着,小腿和大腿垂直成90°作为参考位置。这时候小腿向外侧摆动,髋关节内旋幅度能够达到30-40°(大家理解成相反的关系就可以了,小腿向外摆,大腿就是内旋,向内摆,就是外旋)。小腿向内侧摆动,髋关节外旋能够达到60°。

或者坐在桌子边缘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90°,小腿向内摆动时,髋关节外旋,小腿向外摆动时,髋关节内旋。

外旋的幅度要大于趴着时大,这是因为髋关节在屈曲时,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松弛,后两者是限制髋关节外旋的主要结构。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旋转幅度取决于股骨颈的前倾角度。在儿童尤其明显。大腿内旋时,儿童表现为八字步态,通常伴随着双侧平足。前倾角在发育过程中会逐渐减少至正常成人的数值,这样步行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如果孩子逐渐习惯于以脚跟相靠和髋关节屈曲的方式(错误方式)坐在地上时,较大的前倾角将被维持而不减少,甚至还会增加。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参考和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按摩触诊诊断知识
关爱你的“膝关节劳损”,从学会走路做起
膝关节运动与疼痛
骨科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深蹲不是蹲得越低越好,7个变量打造属于自己的深蹲幅度
【视频】中医推拿手法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