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寿龙:世界一流大学争议反思:中国大学急需秩序维度改革,改变行政化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一、从排名位次来说清华和北大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中国经济42年来持续增长,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国的大学也高速成长。国家教育部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最近20多年时间里,启动了985工程和211工程。2019年,这两个工程结束后,还启动了“双一流建设”。这些工程启动后,国家对985、211大学,现在是对“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点增加了很多投资,以推进中国高等院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但是,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呢?对此应该说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有人喜欢用定量的标准,如大学每年发表多少论文,来对大学进行排名。有人则在此基础上,用一个系统的定量指标,来对全世界的大学进行排名。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大学排名,最近有很大的提升。2019年,清华大学世界排名位次是第22名,北京大学是第31名。在这个意义上,清华和北大基本上可以算是世界一流大学了。排名二三十名,虽然还没有进入排名前二十,或者前十名,但全世界那么多的大学,按照这个排名,清华和北大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不会有什么异议。这也说明,从指标角度来说,中国最近20多年来的985和211工程建设,的确对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人们质疑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但是,国内的人们虽然认为清华和北大在国内是一流大学,但似乎并不怎么认可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了。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都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听说有世界著名的大师、名著,得到世界认可并有世界著名度的学术贡献。也没有听说世界各国的学者来北大和清华访问,都是因为两个学校是世界一流大学而趋之若鹜。两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中,也没有听说有成长为世界级的学术大师或者科学家。
在这个方面,新加坡学者石毓智的研究,在网上有比较高的关注度。他通过对国际普遍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总体分析,发现世界一流大学除了历史悠久,动辄数百年历史的特点之外,还有有如下方面的特点:
一是至少有10个学者获得诺贝尔奖,或者至少培养过10个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大学,无论清华还是北大,在世界排名中只能是300名之后。可见,中国的大学,无论是清华和北大,都不是世界一流大学。
二是拥有一批世界级大师。世界级大师很难有标准,石毓智用了一个指标,也就是每一个学科的世界最高奖获得者,如数学界有菲尔兹奖,计算机学科有图灵奖,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则有诺贝尔奖。一个大学如果有得这些奖项世界级大师,而且其获奖的成果还是在该大学做出的,那么该大学就可以称之为世界一路大学。显然,这个指标,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其实都没有很好的表现。
除了这两指标之外,一个大学培养了多少世界级人才,是否拥有开辟新学科的领风骚者,其科研成果是否改变了世界,对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是否有巨大的吸引力,教师队伍是否能写出影响世界的科普著作,能不能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参观访问,这些都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
三、如何造就世界一流大学
从这些指标来看,一个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确需要很深的功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很多代人的努力。
如果从年度大学评估指标来看,通过大量的投入和激励,短期内的确能够改善年度论文发文量等指标,从而让大学的年度排名有所提升,轻松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但新加坡学者石毓智所说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特点,却不是一些年度指标能够来体现的。世界一流的大师,世界一流的学术贡献,让世界趋之若鹜的访问目的地,让人一进校门就能够感受到的浓浓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灵气,却不是短时间的巨额投入和论文发文量所能够体现的。
所以,在笔者看来,北大和清华的确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但在很多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其实很难通过运动式的加大投入运动来短期内缩短,而是要各个方方面艰苦的长期的努力,来逐步实现。
在笔者看来,关键还是要有适当的学术发展的秩序。如果一个大学的管理秩序,越来越行政化,大学教授、青年学者和学生,都根据行政指标的要求来定义自己的学术努力方向,那么这个大学即使在行政指标上实现了一流大学的目标,在行政指标之外,就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行政性的指标秩序之外,其实是一个开放的时间和空间秩序,在这里没有什么定规来定义什么是优秀的学者或者什么是优秀的学生。在这里,学者和学生,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天性,根据自己在当时当地的一些奇思妙想,来发挥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重新定义自己。只有这样,每一个学者和学生,才能有更大的可能,来挖掘自己的科学才能,来形成更好的、往往是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进而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学者,大人才。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大学的改革,急需秩序维度的改革,让行政化的治理之道,转变为鼓励学术创新和学术发展的治理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高等院校经过四次推进,如今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
你的大学排在世界第几?
科学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发布
钱颖一:大学是这样一个地方
清华大学好还是香港大学好?
师生互殴夫妻对砍,一流大学果然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