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秋这天,苏东坡去灵隐寺干嘛?
userphoto

2023.07.24 湖北

关注

编者按:

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盼望着,盼望着,立秋来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

虽然到了立秋,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现在还是处于”三伏天“中。对于今年来说,还需要等到8月21日,才能出伏。

立秋有“三候”: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地处中国南方的广东,立秋这天“白露降、寒蝉鸣”这两种物候可能不大明显。但此时,广东已进入台风季,台风带来的清凉,却是明显感觉得到的。是以,广州虽处中国最南方,三伏天却比武汉、重庆、南京这些“北方城市”要凉快。

立秋,到佛寺祈雨

立秋时节,南方大部地区雨季已过,正值三伏热季,蒸发量大,往往容易诱发旱情,就是所谓的“伏旱”。在古代,中国南方主要还是种植单季稻,若是在立秋时节发生旱情,则有可能全年无收,对农业生产、社会民生造成巨大影响。

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有一年,杭州一带夏季久旱不雨。立秋这天,他和杭州两个县的县令,一起来到西湖边的灵隐寺为民祈雨,并在当晚在寺中留宿,并留下诗篇: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诗中写道,尽管官署中还有堆积如山的案牍需要处理,但是他还是来到佛寺为民祈雨,毕竟这是头等大事。但是令人忧心的是,当晚依然可以看见灿烂的银河,这意味着天上没有云彩,祈雨工作还得加把劲。而从诗题可知,苏东坡和两位县令当晚均留宿寺中,看来接下来几天,他们还得继续努力。

可见在北宋时期,干旱时节到佛教寺院为民祈雨,是地方官的重要职责。这说明,当时佛教文化已经同中国固有的祈雨文化紧密的联系起来。

立秋——春秋八王日

在佛教文化中,立秋不是普通的气节,而是春秋八王日之一。据佛教著作《法苑珠林》引《提谓经》经载,春秋八王日是指一年之中阴阳交替之日。在这八个日子中,天上诸神将巡视人间,计算人的善恶,判定人的寿命,增减人的罪福。人们若能重视此八日,在当天持斋修道,则可以获得福报。这八日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所以,苏东坡选择立秋这天会同两位县令一起去灵隐寺祈雨,希望他们的祈请能够感动上苍,为农民们解除旱情的威胁。

禅宗语录中的立秋

由于立秋日的特殊性,在古代,禅宗祖师们也会在这天说一些特别的话,以期点拨徒弟们破迷开悟。清代成书的禅宗语录集《列祖提纲录》中有“立秋日提纲”一条,记录了古代几位禅师在立秋日的开示:

密庵杰禅师立秋上堂:一叶落,天下秋。风高云淡,水碧空浮。达磨不会接手句,少林空坐冷啾啾。叵耐云门垛根汉,复于头上更安头。记得僧问云门,达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门云:念七。师喝云:果然只在者里。良久复云:勘破了也。

法石空禅师立秋上堂:千家楼阁,一霎秋风。只知襟袖凉生,不觉园林叶落。于斯荐得,触处全真。其或未然,且作寒温相见。

断桥伦禅师立秋上堂:德山低头,夹山点头,俱胝竖起手指头。玄沙𡎺破脚指头。提起拄杖云:都来不出,山僧拄杖头。何以见得。卓拄杖云:一叶落。天下秋。

愚庵及禅师秋日示众:叨据名蓝海上洲,惭无道福继芳猷。宗纲委地方堪悯,圣德如天未易酬。好把灵符悬肘后,莫将闲事涴心头。金风昨夜飘梧叶,地北天南又早秋。

这些语录的意思,普通人难以理解,但都有述及叶落知秋,读之颇具禅意。

禅意,只能供世人偶尔品味。大众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立秋养生该注意哪些呢?

立秋健康养生

起居:

立秋后,起居调养方面,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收敛,却又不是太过,使肺气得以舒展。且季节变换之期,当随冷热变化,适度调整衣着,以利机体适应气候变化,方得以避免受凉感冒。

“春困秋乏夏打盹”,立秋后不仅仅是困,还让人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劲。入秋之后不少人午休少了,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易熬夜,睡眠时间也就随之减少。人困乏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睡眠。大家应避免秋乏的现象出现,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精神:

“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秋季五脏归属为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烦躁悲忧之情绪。秋季人们既有收获的喜悦,也难免触景生情,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失落感。因此,在进行精神调养时,要坚持内心平静,神志安宁。

收敛神气,才能养气。有时候,心神消耗的气血,比身体劳作更多,因此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辛苦。在情志上要忌悲忧伤感,遇伤感事则主动排解,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不妨多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登山、旅游等,以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饮食:

立秋时节的饮食养生,如《饮膳正要》所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因此入秋宜注意滋阴润燥,适当选食芝麻、糯米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夏秋交替时节,身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因此,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可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制品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柠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补充维生素,还可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

此外,立秋时节还应尝试多吃一些清淡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同时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70至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

防病:

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大气相交,季节变化,势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医认为,小孩是幼阳之体,易寒易热,容易受外因的侵蚀,从而导致感冒、咳嗽、发烧。因而,小儿要注意饮食起居,尤其是睡眠,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睡眠都要放在第一位。

气候上来看,秋季风干物燥,一旦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咽喉炎或是使本来已痊愈的咽喉炎复发。做好咽喉炎的预防,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积极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过冷、过烫、油炸、腌制等刺激食物。

进补:

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立秋进补应当坚持“少辛多酸”的原则,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合吃一些多汁、甘味、酸味的食物。甘味食物性质滋润,具有缓急、和中、补益的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秋老虎”依旧伤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为预防中暑,大家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外出时,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时做好防晒工作。

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的平补功效更为突出,如鲜藕、苹果、西兰花、梨、冬瓜等,可适当食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之声:中国传统24节气:立秋
秋老虎毒如虎 处暑饮食宜以清淡为主
立秋节气,阴气渐盛,潜降敛阳,中医教你养肺补脾,调补五脏阴阳!
立秋 | 秋来叶落 凉意渐显
立秋,秋天来了!
昨晚大雨,今日立秋!内江开始“清凉”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