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与诊断

绪论|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中国 弘扬中医

课程介绍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MOOC,是一门中医入门的通识课程。适合任何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选修,不需要任何前驱中医知识。本视频课程共10单元,主要内容有两大块:其一是部分中医理论知识(1阴阳和五行理论、2五脏六腑理论,3气血津液理论,4病因理论等),告诉大家中医说了什么。其二是中医诊断方法(5问诊、6望诊、7舌诊、8脉诊、9闻诊、10切诊),告诉大家中医是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诊断的。中医诊断方法是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中医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医诊断方法而做的必要补充。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找个医生做朋友,不如自己就成为懂医的人。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程的学习吧。(学习强国)

其他链接


课程详情

第一周 绪论

绪论

第一周1中医理论-阴阳五行

1.1阴阳学说

1.2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 常见问题解答

第二周2中医理论-五脏六腑

2.0脏腑学说概述

2.1肝

2.2心

2.3脾

2.4肺

2.5肾

2.6六腑

五脏六腑 常见问题解答

第三周3中医理论-气血津液

3.1气

3.2血

3.3津液

3.4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 常见问题解答

第四周4中医理论-病因理论

4.0病因理论概述

4.1外感六淫

4.2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病因理论 常见问题解答

第五周5中医诊断-问诊(1)

5.0问诊概述

5.1问寒热

5.2问汗

第六周5中医诊断-问诊(2)

5.3问疼痛

5.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遗精)

5.5问耳目

5.6问睡眠(失眠、嗜睡)

5.7问饮食口味

5.8问大小便

5.9问妇女小儿

第七周6中医诊断-望诊(1)

6.0 望诊概述

6.1.1全身望诊-望神

6.1.2全身望诊-望色

6.1.3全身望诊-望形体

6.1.4全身望诊-望姿态

第八周6中医诊断-望诊(2)

6.2.1局部望诊-望头面(头部、面部)

6.2.2局部望诊-望五官(目耳鼻、口唇齿龈咽喉)

6.2.3局部望诊-望躯体(颈项、胸胁、腹部、腰背部)

6.2.4局部望诊-望四肢(手足、掌腕、指趾)

6.2.5局部望诊-望二阴(前阴、后阴)

6.2.6局部望诊-望皮肤(色泽异常、形态异常、皮肤病证)

6.3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小便)

6.4望小儿指纹

关于面部痤疮辨证、各种痰证的问题集锦

第九周7中医诊断-舌

7.1舌诊概述

7.2望舌质(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

7.3望舌苔(苔质、苔色)

7.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第十周8中医诊断-脉诊

8.1 脉诊的原理

8.2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8.3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脉象

8.4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5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

8.6 妇人脉和小儿脉

8.7 脉诊的临床意义

第十一周9中医诊断-闻诊

9.1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

9.2.1听声音-声音异常(异常发声,音哑与失音,鼻鼾,呻吟、惊呼、喷嚏、呵欠和太息)

9.2.2听声音-语言异常(谵语、郑声、独语、狂语、错语、言謇和呓语)

9.2.3听声音-呼吸音异常(喘、哮、短气、少气)

9.2.4听声音-咳嗽

9.2.5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呕吐、呃逆、嗳气和肠鸣)

9.3 嗅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

第十二周10中医诊断-按诊

10.1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

10.2 按诊的内容(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和按腧穴)

结束语

结束语


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这些知识,掌握少生病的方法,做自己的家庭医生,错过可惜!
合集·《中医原理》 中医诊断绪论(1/6)
为什么中医看病要把脉?
《中医诊断》思维导图(拾玖)辩气血津液症候②
自学中医0268课 中医诊断学-绪论(三)望闻问切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
第十四期《仲景阴阳脉法》纯脉法培训班开课通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