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补益肝肾、养血化瘀治脂溢性脱发

中医认为:毛发不仅具有仪表功能,又是体内气血盛衰的外在标志。这是古人在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至今仍然是临床诊疗毛发疾病时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脂溢性脱发,古代称“发蛀脱发”,最早见于清代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以后许克昌的《外科证治全书》又载有“蛀发癣”之名。那么脂溢性脱发是什么?它的病机是什么?著名中医师杨牧祥认为有多种原因,需要辨证施治,而多数脱发可通过补益肝肾、养血化瘀得到治疗。
脂溢性脱发,也称早秃,是一种以头发逐渐脱落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一般先从额部两处的鬓角和顶处开始,头发失去光泽,稀疏脱落,严重者额上部和顶部的头发可完全脱光,发展为“秃顶”。患者可同时伴有头皮脂溢,头皮屑较多,头皮瘙痒等症状。
病由肝肾亏虚与精亏血瘀

中医学对脱发早有记载,《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并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肾气盛衰,气血充盈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丈夫五八,肾气衰,发落齿枯”。

至汉代张仲景,认为脱发与精血亏虚有关,《金匮要略》记载“夫失精家目眩发落,脉极芤脉迟”。隋代的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指出:“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后人多持血热致脱的观点,如金代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记载:“年少发白早落,此血热太过也”。至清代,也有医家提出血瘀致脱的观点,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瘀血》中记载:“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
杨牧祥认为,本病多因七情不遂,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阻毛窍;或久病失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饮食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所致等,但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血瘀阻滞为主要病机。
 柴胡15  当归10  黄芩15 侧柏叶15   郁金20  龙胆草10  麦冬15  补骨脂10  芡实15  泽泻15  丹皮10  巴戟天10  薏仁20  茯苓15  山药15。

  

【每日灸一灸】虚火内盛的艾灸调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膝骨性关节炎当从虚从瘀论治
钟一棠治疗不孕症经验浅析
滋肾养血生发汤治疗脱发
肝肾亏损
经常掉头发,一抓一大把,可能是这两个原因所致,中医这样调治
它善补益肝肾,补而不滞!冬天养肝肾少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