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丽中国”的深层含义

“美丽中国”的深层含义

王大鹏
2012年12月10日15:3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美丽中国”的深层含义
王大鹏
2012年12月10日15:3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王大鹏(2012年12月10日15:39 )

如果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那么什么是“美丽中国”?如何才能建设“美丽中国”?现在的中国又有哪些地方不美丽呢?

最美的其实是人

“美丽中国”一词虽然出现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即生态文明部分,但是如果把对“美丽中国”的理解仅限于自然环境,那就太局限了。历史地看,这是中国经济从“快”到“好”、从“好”到“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发展转变的重要宣示。

可以说,“美丽中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公平、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等作为基本内容,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是构成该国家或地区绿色发展的公平表征,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美丽中国”展现了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富有诗意的词汇,使胡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上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的地方。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胡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温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概念是新的,其理念却并不完全陌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顺延。

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从概念变迁中,明显感觉到,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但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清晰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单纯的生态保护、环境改善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会影响着发展思路的转变。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美丽中国”的实现途径

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情况看,一方面经济社会有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代价是什么?就是一些人在追求个人财富的过程中,特别在追求暴富的过程中,抛弃了真善美,使尽了假恶丑,造成了假冒伪劣泛滥、环境质量变差,付出了沉重的经济、环境、社会与人文代价。

这种片面追求个人或局部利益最大化,漠视社会代价的做法,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发展的严重不协调。而所谓环境问题、道德问题、腐败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价值观问题等等,虽然表现千差万别,但追根寻源都与假恶丑有关,都是真善美的沦丧所致。因此,未来经济发展从求快求好,向求美转变,是对质的要求,是一次历史性飞跃。

经济建设上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这些都是“美”的协调增长。

同时,生态建设上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体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价值重估,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环境与社会代价,进而寻找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禀赋相适宜的新路径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建设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

文化建设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一方面要传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最后,政治建设就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由此来看,“美丽中国”不只与生态文明有关,它是一个语言形象、内涵丰富的发展新目标。其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整个过程。这种五位一体的做法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其中蕴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机会将是难以估量的。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认为:我们30多年的经济增长得比较快,但相比较而言,和经济相关的包括文化的、生态的、社会的其它方面相对来说有些滞后。所以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生态文明的建设实际上是求得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怎样能够跟经济发展相平衡。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这篇《礼运大同篇》所描述的就是孔子的理想世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太平,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中国”。(作者系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设美丽中国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以史为鉴 与时俱进
建设美丽中国是阶段目标也是时代使然(中国环境报)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生态振兴、社会振兴更是乡贤文化的振兴
建设农村要有的三个“美丽”
生态文明就是寻求天人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