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人据说是杜牧私生子,一首仅仅4句的小诗,却成为咏松绝唱!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便由盛转衰,逐渐没落。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一时的国家衰败,而是中央朝廷在政治军事上的被动、中央权力的分散。这种状况后来逐渐发展至朝廷内宦官干政、朝廷外藩镇割据的局面,使得唐王朝愈加没落。至晚唐时已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

国家不幸诗家幸,晚唐国虽衰,但诗坛却是达到了唐诗又一个高峰期。晚唐诗坛名家颇多,“小李杜”杜牧李商隐足以与盛唐争锋,还有许浑、罗隐、韦庄、陆龟蒙等等。不过,晚唐诗坛的情感基调与国家的衰败保持一致,多怀古伤今、感家国身世之悲,可以说整个晚唐诗坛都笼罩着一层“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浓重悲情色彩。

不过在整个悲情的晚唐诗坛中,有一首小诗却是极为励志,卓尔不群。且来欣赏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这首《小松》: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据野史相传,杜荀鹤是杜牧妾出之子,流落在外,人所不知。还有人为此作诗:“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向来稍喜《唐风集》,今悟樊川是父师”。

樊川是杜牧的号,杜筠儿是杜牧曾在自己诗中提及的一个庶子,《唐风集》则是杜荀鹤的诗集。此诗便是说杜荀鹤是杜牧之子,诗才风流遗传自杜牧。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证明,因此学界多认为是无稽之谈。

杜荀鹤的诗也多反映晚唐的现实,语言通俗平易,破类似于罗隐的诗风。尤其以宫词最佳,被推为全唐第一。而这首《小松》极为励志,在其诗集颇为出众,甚至在晚唐诗坛都卓尔不群。

松、竹、梅,松在岁寒三友中居首,最是苍翠凌云顶风扛雪坦然自若,自古文人多以松喻人,以寄托凌云之志,傲寒高洁。杜荀鹤的这首《小松》亦然,只不过此诗不直接写巨松的凌云之态,而是从一棵小松的成长写起。

首句“自小刺头深草里”既写出小松的幼小可怜,却又衬托出它小而不弱、坚强不屈的精神。即使被深草包围,也是“刺头”朝天!

次句“而今渐觉出蓬蒿”便写到了小松的成长,已然长大到比蓬蒿高了,昔日的深草更是不在话下。成长之间,渐露凌云之志。

后两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深深慨叹,现实中人们目光短浅,只知巨松凌云冲天,却不识小松会成长为凌云巨松。也正因此,不知多少小松被摧残于幼时。

这首诗实际上是诗人以松喻己,杜荀鹤虽出身寒微,但在少年时就已才华毕露,可惜无人赏识报国无门。便如那“深草”里的小松,纵有凌云之志,时人也“不识凌云木”。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一首唐诗绝唱,道尽寒门弟子的不甘与傲气
唐代杜荀鹤《小松》赏析
唐.杜荀鹤《小松》(毛笔字练习)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词美图
诗词|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晚唐 杜荀鹤 《小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