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营商探索定向包月精细化流量经营

运营商探索定向包月精细化流量经营

2013-05-07 06:57:53

在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喊出了转型流量经营的口号。

在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喊出了转型流量经营的口号。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增长是大势所趋,近日,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通信CEO洛威尔·麦克亚当称,目前该公司50%移动网络流量来自视频服务,移动视频已经成为运营商流量消耗最大户。如何从海量流量中获取相应的收入增长考验着运营商流量经营的智慧。

在国内,搜狐视频与中联通近日宣布深度合作,在全国31个省市陆续推出15元包6GB的包月视频定向流量套餐,双方采取分成模式来实现各自盈利,中电信则推出了单纯流量套餐。运营商正探索流量业务从“零售”到“批发”的转变,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一直以来的流量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

移动视频包月定向流量引热议

从去年的2G语音“随意打”开始,中联通业务套餐的变化总能雷倒一大批人。在腾讯微信与电信运营商的收费争议复归平静之后,中联通近日联合搜狐视频推出的15月包月不限流量使用的套餐再次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同时,国内电信运营商也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的流量经营模式。

在运营商流量业务量收剪刀差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中联通向流量消耗大户的视频业务开放流量包月被认为是自取灭亡。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开创了互联网OTT业务和运营商新的合作模式,为运营商流量经营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不错的思路:从卖流量转向卖服务、内容,以此体现产品的差异化。

中联通创新流量经营模式,借助优质内容培养用户流量付费使用习惯,值得肯定。业内分析认为,视频耗流量但不会像微信那样影响信令,这样的业务适合包月。联通和搜狐合作视频是很典型的运营商和OTT企业共赢的策略,先靠优质产品吸引用户再考虑未来盈利模式。中联通有3G网速优势,而搜狐视频有丰富的内容,合作试出了一条路。这是强强联合趋势,微信也好,微博也罢,皆可参考此模式,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独吃死,共赢生。另外,视频业务给网络造成压力的担心是多余的,移动用户时刻拿手机看视频是小概率事件。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移动视频业务对运营商网络的冲击很大,联通3G网络的压力不会小。从业务模式上看,中联通开了互联网分成流量收入的先例,流量经营后向不收费反而贴钱不免令人费解。

流量剪刀差危机日益凸显

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即已超过了移动语音流量。回望国内三大运营商去年流量业务的发展,2012年中移动来自手机上网的收入首次超过了短彩信的收入,WLAN收入实现倍数增加,流量增长速度超过186%;联通增长185.0%;电信增长约两倍。在3G、4G高带宽时代,面对急剧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运营商对网络的投资巨大,相对回报却越来越少,而OTT因其轻资产的特征,相对的资产收益率则越来越大,剪刀差有迅速扩张的趋势。

今年2月初,谷歌已经同意向法国电信为挤占流量额外付费,Orange从谷歌身上获得的收入将用于维护网络,确保用户们能够迅速访问谷歌的内容。探索电信运营商、互联网OTT、用户三者之间有效的共赢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运营商流量经营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为了提高用户忠诚度,采用固网宽带免费升级、统一打包移动数据业务资费及以低折扣价格提供多网合一套餐服务等。这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挽留客户的作用,但在同时也极大稀释了流量价值,增加运营商流量增收压力。德瑞咨询首席顾问宋永军认为:目前运营商流量经营在顶层设计与应用领域还缺乏成熟的经验,亟需进一步拓展。在资费日趋下降的大前提下,再提高数据资费显然是与潮流背道而驰。受制于运营商本身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运营商阵营里很难短时间出现明星的互联网应用。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合作似乎是最容易实现的事情。运营商一方缺少应用,应用开发者一方则可傍上运营商两者两拍即合。

定向包月精细化流量经营

中联通创新流量经营模式值得肯定,但是流量定向包月“批发”,合作内容需要运营商慎重考量。从微信收费的争议到联通联合搜狐推定向流量包,电信运营商面对流量增量不增收的无奈已经暴露无遗。中联通与搜狐的合作为运营商流量经营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不错的思路:从卖流量转向卖服务、内容,以此体现产品的差异化。

首先,在模式上,定向流量服务无论是对运营商还是互联网企业都是新的机会。虾米、豆瓣、唱吧以及PPTV等应用产品就已经和中联通合作推出了流量套餐服务,这一合作模式值得其他运营商学习。有应用开发者透露,在和运营商接触谈论单一业务的流量包月时,除了中联通,其他两家运营商的态度也很积极。有消息称,三大运营商应用商城计费将于5月打通,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其次,在内容上,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开发、聚合属于自己的内容产品,通过定向流量包月使用的模式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国内运营商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微信收费风波之后纷纷重构自身的移动IM产品,中移动向飞信下重金,中电信则传出将打造“翼信”的消息。但是,运营商在执行这个思路的时候,需要将捆绑服务质量的流量包装成全新的产品,与现有的通用流量产品区分开来,而不仅仅将其视为现有流量产品的后台管理手段,如此才可能带来新的收入。

再者,运营商的心态需要转向开放的价值链合作模式,“流量+内容/应用”捆绑销售方式需要运营商与产业链上的其他商家合作,特别是与上层应用开发者合作。在这方面,欧洲运营商Vodafone的做法值得借鉴。Vodafone建立提供流量内容的平台,改变单纯提供流量的做法,尝试用Carrier over SP/CP模式直接向用户提供内容或服务。除此之外,Vodafone还注重以移动SNS为手段,利用社交网站的用户交际网络优势,增强用户黏性,提升流量使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通签约23家唱片公司 谋划无线音乐龙头_
易信,泡泡里的真相
中国联通反击,29元套餐71G流量,春天来到了?
联通惠兔卡和电信的长期嗨卡、星卡等大流量卡到底要怎么选?
手机炒股热翻天 运营商3G业务笑开怀
【安信通信李伟团队】网宿科技深度报告:《CDN龙头,优势外溢社区云与流量经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