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江师范忆旧

教师是教育之本,没有教师就无法办教育。而师范学校则是教育之母,教师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重视师范教育,重视教师培训则是办好教育的应有之义。民国时期在吴江师范正式成立前,吴江曾有一些零星的培养教师的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4月,松陵开办私立爱德女子教师养成所,于民国4年停办。民国2年4月,震泽设立乙种师范讲习所,于次年3月撤停。民国2年秋,松陵设县乙种师范讲习所,于次年7月停办。民国3年,丽则女校代办吴江县女子甲种师范讲习所,于两年半学生毕业后停办。民国10年,震泽开办县立女子甲种师范讲习所,于学生毕业后关停。

▲旧时松陵沿河人家

民国11年(1922年)8月,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农村分校在吴江垂虹桥畔的孔庙成立,唐昌言为分校主任。自此吴江县内始有正规师范学校。民国16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省立苏州中学”,于是一师分校改称“江苏省立苏州中学乡村师范科”。民国21年,苏州中学与乡师分设,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学校”。唐昌言任第一任校长。唐昌言早年在苏州紫阳书院求学,后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于民国3年曾去日本考察教育,对师范教育颇有研究,可以说他是吴江师范的创始人。解放后他曾任吴江县第二届政协委员,并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当时吴江师范的校址仍在垂虹桥东孔庙内,即后来的老吴江中学,现在的党校和老年大学。那时的吴江乡师,与上海嘉定的“黄渡师范”、无锡的“洛社师范”齐名,是江南有名的三所乡村师范学校。

▲垂虹桥(摄于20世纪50年代)

▲孔庙远眺

当年从吴江城里去吴江师范须经过垂虹桥,再穿过已废除的苏嘉铁路路基的一个隧洞,才走到吴江师范。

▲1944年春,日军悍然拆除苏嘉铁路的路轨、枕木和钢桥,图为铁路废弃后沦为民房的吴江火车站

进入吴江师范首先看到的就是孔庙,由于当时缺乏保护文物观念,因此孔庙没有很好的修缮,牌楼倾圮,门窗破旧,碑碣散卧地上,吴师的学生就常在这些碑碣上洗刷衣服。我记得当年主管文化工作的吴大伟同志,他是1939年入党的老革命,对此十分惋惜,要求重视文物保护,建议把这些碑碣收集在一起,用墙围起来保护好。那时孔庙的大成殿是学校的礼堂,崇仁殿、明伦堂充作学生宿舍。整个孔庙显得杂乱无章,庭院中杂草丛生,瓦砾散落,冷落破败,现在想想,真是愧对先贤。后来由于重视文物保护,孔庙修繕一新,与那时大不一样了。

▲孔庙崇圣祠

▲修缮后的孔庙

吴江师范的教学区,按当时的条件来说还是不错的。教室是青水砖砌的平房,室内明亮,走廊宽敞,教室之间有砖砌小道相连,绿树花木相互掩映,真是静心读书、钻研学问的好地方。走过教室便是一幢青砖扁砌的三层楼房,这是教职工宿舍,暑期招生中考阅卷时,我曾在此楼房住过。楼房背对操场,墙根种着一排美人蕉,肥大的绿叶托着耀眼的鲜花,红如火、黄如金,十分吸引眼球。

▲吴江师范仅存的一幢建筑

1953年,我从无锡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震泽中学教书,在震中时我经常练习长跑,以锻炼身体。每天清晨从校门出去,由南往西跑去,跑到往南浔的公路上,再折回来,经过当时的震泽汽车站,向镇内跑去,跑过大桥,跑向学校操场,再在200米的跑道上跑几圈,才休息。当时震泽有人不无夸张地说我“天天跑南浔”。

吴江县震泽中学

那时条件比较差,县里没有体育场,开运动会都是借吴师的操场。操场上的跑道是煤屑和泥沙混合铺成的,后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条件改善,老吴江中学把它改成了塑胶跑道。吴江师范的操场,这是最值得我回忆的地方。我曾好几次参加县运动会,就是在这吴师操场的跑道上,取得1500米和3000米冠军,并创造县纪录。后来又到苏州参加运动会,取得3000米和5000米冠军。继而参加省运动会,可惜没有进入前六名,只得了个第九名。今年我已86周岁,身体还可以,尚未痴呆,还能写点小文章,大概就是得益于当年的锻炼吧!由于我几次参加县运动会,因此认识了吴师的体育老师费仲甫,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关心爱护各项体育设施,如果下雨天有学生乱踏操场,他就会暴跳如雷,严加批评。他常常担任县运动会的总裁判,喜欢穿白衣服,白球鞋,一身素白,英武潇洒,在众多的裁判员、运动员中非常显眼。

▲吴江乡村师范学校雨中操场(摄于1937年)

吴江师范在领导和教师的配备上是很强的:解放后任吴江师范校长的王慕祥同志是民主人士,是师范教育的行家;解放前参加地下党的费旭初同志,早年就读于上海音专,与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是同学,曾任校委会主任,副校长,后调震泽中学任校长;曾经担任过洛社师范校长后调至吴江师范工作的夏校长,就是很早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解放区就负责过文教工作,领导教育工作有很丰富的经验;教导主任刘作先,也是很早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是老红军杨晶明的爱人,后来担任县局教研室主任,对吴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另一教导主任桂晨舞对植物病虫害深有研究,并出有专著;华东师大毕业的杨定凎同志,科班出身,也曾任教导主任,后调吴江中学任校长;还有抗战时就参加新四军的张锡恩同志,部队转业就安排到吴江师范工作,以后再到震泽中学担任领导。其他如数学老师陈藩、王开元,语文老师高怡祖,后来是离休干部的金本中老师,物理老师叶吉元,体育老师费仲甫,音乐老师黄毓莲等都是当时吴江教育界的翘楚。甚至连在总务处工作的职员老王,其任劳任怨、勤劳刻苦的精神亦在各校同仁之上。

▲高怡祖老师90大寿庆典留影

▲作者(左)与吴江乐龄公寓护理院的金本中老师(右)合影

▲吴江师范五六级(2)班师生联谊会留影(前排左四为班主任金本中老师)

吴江师范还有一特色,就是开办了一个农场。在吴师校门南面,有个近80亩的农场,这是吴江师范作为一个乡村师范办学的一大亮丽特色。吴江师范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农村,为乡村教育事业服务,特地办了这个农场,作为实验和劳动基地。农场种植各种蔬菜瓜果,还养猪养蚕,既保证了学校食堂的副食品供应,又可以使学生在农知、农艺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吴师农场生产的蟠桃,堪称吴江的一大名品,鲜甜可口,现在想起来还叫我口舌生津。

▲让人垂涎欲滴的蟠桃

吴江师范历年为吴江和苏州地区甚至全省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吴江师范最早是面向全省招生的,吴江师范自创办到1937年抗战时共毕业学生351人,其中吴江学生58人。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共毕业学生135人。新中国成立后吴江师范面向苏州地区招生,1956年学校更名为“吴江县师范学校”,到1962年共毕业学生2849人。其中不少学生成了各级领导和学校骨干。如我们的老县长于孟达同志和原县政协主席徐静柏同志、副主席吴根荣同志都是吴江师范的毕业生。至于在各级学校中担任领导和骨干教师的更是比比皆是。吴江师范为我们吴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吴江乡村师范学校全体合影(摄于1936年,在县学孔庙内,建于1922年)

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遭受特大困难。吴江师范遵照上级指示,于1962年6月15日停办,188名吴江学生以主人翁态度,从国家大局出发,为国家挑担子,均回原地自谋出路。很多学生回去后做了民办教师,以后转正为公办教师。

▲1956至1958年度学生成绩单

1984年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教师。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张莹同志与教育局商量,恢复吴江师范,于是张莹市长和我就奔赴南京,向教育厅申请恢复吴江师范。1984年12月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吴江师范,校名定为“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面向苏州各县(市)招收初中毕业生4个班,学制三年。由于原吴江师范的地址已为吴江中学,因此新吴江师范只得暂借教师进修学校。后经于孟达县长批准拨地40亩,在县城西门外征地建造新校舍,即现在流虹路757号的地方(该地方后为松陵高级中学,现为志存外国语学校),建造了新的吴江师范。20世纪90年代中期,吴江师范的学制逐渐发展为三年制、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为小教专业大专班,分设小教文科,小教理科,小教体育。公共必修课开设语文、现代汉语、初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教育专业必修课开设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原理等课程,以及计算机考级、普通话水平测试。

▲原吴江县县长于孟达

▲1984年新吴江师范教学楼原址(流虹路757号)

▲吴江师范内的琴房(也叫艺术楼)

▲吴江师范内的小池塘

新的吴江师范建成后,也为我们吴江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新、管建刚,震泽实验小学校长李桂英、同里实验小学校长徐根泉、松陵小学校长莫国平等都是新吴江师范的毕业生。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1998年秋季开始,吴江师范停招三年制普师,全部改为五年一贯制小教大专。这也许是我们吴江早期比较正规的高等教育了。后来吴师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后又改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此吴江师范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学校单位而存在。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史天地|首创“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的尹笃生
老热河的头条胡同(三)
校长再见——民国时期福建省立建阳师范学校欢送郑文荣先生的一张合影老照片 | 静思斋
一份1936年韩山师范学院的纪念特刊
【文•研究】会宁师范史(作者:会宁贠守勤)
《大师范儿民国那些校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