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挺身救父

《家范》卷四·子上·五

 

——中国的家庭观念

 

 

 

或曰:亲有危难则如之何?亦忧身而不救乎?曰:非谓其然也。孝子奉父母之遗体,平居一毫不敢伤也;及其徇仁蹈义,虽赴汤火无所辞,况救亲于危难乎!古以死徇其亲者多矣。(上一节说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那么,爹娘有难,生命危在旦夕,你能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体,袖手旁观吗?显然是不对的,不可以这样做的。爹娘之危难,就是你的危难;爹娘之灾祸,就是你的灾祸,你必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救爹娘于水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晋末乌程人潘综遭孙恩乱,攻破村邑。(潘综,事迹见《宋书·孝义传》。南北朝时期,吴兴乌程人潘综,遭遇“孙恩之乱,妖党攻破村邑,综与父骠共走避贼。”[《宋书.孝义传》]综与父骠共走避贼,骠年老行迟,贼转逼。骠语综:“我不能去,汝走可脱,幸勿俱死。”(父亲年老,走不动了,反正一大把年纪了,生死无所谓了,让儿子不要管他,快快逃难。)骠困乏坐地。综迎贼叩头曰:“父年老,乞赐生命。”贼至,骠亦请贼曰:“儿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去。孝子不惜死,可活此儿。”(儿子保全父亲,父亲保全儿子,至亲骨肉,本当如此。情投意合的朋友,都会两肋插刀,何况是自己的生身父亲呢!)贼因斫骠,综乃抱父于腹下。贼斫综头面,凡四创,综当时闷绝。(关键时候挺身而出,舍弃自己性命也要保护父母。)有一贼从傍来会曰:“卿举大事,此儿以死救父,云何可杀?杀孝子不祥。”贼乃止,父子并得免。(孝能感天动地,孝能逢凶化吉,孝能转危为安,孝能得人相助。)

齐射声校尉(“射声校尉”汉武帝设置,属于八校尉之一,掌待诏射声,秩比二千石。所属有丞及司马,领兵七百人。)庾道愍所生母漂流交州,道愍尚在襁褓。(庾道愍,南北朝,萧齐政权射声校尉。庾道愍从小就没有见过母亲,据说他的母亲,流散到了交州。交州,东汉设置,治所在番禺,管辖包括今越南北部、中部、广西和广东。)及长,知之,求为广州绥宁府佐。至府,而去交州尚远,乃自负担,冒崄自达。及至州,寻求母,经年不获,日夜悲泣。(长大后,知道自己的母亲在交州,已是朝廷官员的庾道愍,要求任命自己为广州绥宁府佐。自己担着行李,冒着危险,爬山涉水,去寻找母亲,找不到母亲,思念深切,没日没夜地哭泣。)尝入村,日暮雨骤,乃寄止一家。有妪负薪自外还,道愍心动,因访之,乃其母也。于是俯伏号泣。远近赴之,莫不挥泪。(庾道愍终于找到了母亲。他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是孝心,这就是血脉,这就是亲情,这就是骨肉相连。你从哪里来的?你不想知道吗?是谁给予你生命,你不想知道吗?给你生命的那个人活的好不好?你不想知道吗?亲情是割不断的,再长的时间,不能冲淡;再远的距离,不能分割。)

梁湘州主簿吉翂,(“湘州”,南朝梁置。“主簿”各级主管的文书。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十一岁时,吉翂失去母亲,痛不欲生,“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梁书·吉翂传》]父天监初为原乡令,为吏所诬,逮诣廷尉。(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担任原乡令的时候,被人诬陷,廷尉把他抓起来受审。“廷尉”,掌刑狱,秦置,九卿之一。“听狱”、“办案”是他的职责。)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当时吉翂只有十五岁,父亲被最高刑狱官抓起来了,凶多吉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沿街哭告,寻求帮助。)其父理虽清白,而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他的父亲没有什么罪,但古人很爱面子,平白无故地被抓起来,还要判死刑,很是丢面子,索性承认自己有罪,死了算了。)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吉翂,一个人来到府衙,击鼓鸣冤,声言要代替父亲受刑。)武帝嘉异之,尚以其童稚,疑受教于人,敕廷尉蔡法度严加胁诱,取其款实。(梁武帝,为这个有孝心不怕死的少年所感动,觉得他这样做,一定是受人指使。于是命令廷尉蔡法度严加审问,弄清情况。蔡法度,南北朝梁济阳人,此人精通律令,天监元年八月,梁武帝任蔡法度为尚书删定郎,天监二年“夏四月癸卯,尚书删定郎蔡法度上《梁律》二十卷,令三十卷,《科》四十。”有这样一位精通律令的人来办理这样一件冤案,也是一件幸事。)法度乃还寺,盛陈徽纆,厉色问曰:“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人所教,姓名是谁?若有悔异,亦相听许。”(“徽墨”,就是拘系罪人的绳索,引申为捆绑。蔡法度办案,先出示捆绑人的绳索,以彰显法律的严肃性,然后陈述吉翂代父受刑处死,已经获得批准,是要执行的,以震慑吉翂。再说案中的疑点,让吉翂说出实话。)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幼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耶?”(吉翂说,做儿子的,不能见父亲有难而不救,代父受刑,是自己的主意,没有受人指使。)法度知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蔡法度知道用威吓的办法不能使吉翂屈服,便用关怀的口吻说了很多话,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曰:“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但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没有人不怕死,没有人愿意死,但是自己的父亲摊上事了,性命攸关,自己能缩脖子,装作听不见、看不见吗?法律是不能触碰的,谁犯法都要受到刑罚的惩戒。当今犯法一人做事一人当,父亲替不了儿子,儿子替不了父亲。但是你总不能袖手旁观吧?总不能不闻不问吧?出主意想办法总是应该的。)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翂弗听,曰:“翂求代父死,死囚岂可减乎?”竟不脱械。(吉翂入狱,代替父亲受刑。蔡法度,看他年幼,想给他减轻刑罚,但是吉翂不同意这样做。吉翂没有祈求网开一面,没有幻想因年幼,而减轻罪责。法律公与不公,是一件事情,自己尽孝是另一件事情。)法度以闻,帝乃宥其父子。(“宥,宽也。”[《说文》]“宥”就是宽大的意思。事情到此,已经不是父亲是不是冤枉的问题了,儿子“替父受刑”改变了这件冤案的实际意义。冤案怎么处理,那是另一件案子。)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诸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丹阳尹王志,想因这件事情,为吉翂“替父受刑”上报材料为先进典型,一旦批复,就可以建立一个孝子牌坊,永垂青史。)曰:“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也。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有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拒之而止。此其章章尤著者也。(吉翂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孝子的名声,不是为了那个牌坊,你歪曲了我的意思,看轻了我的举动,父亲有难,儿子去救,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好说的,无需要表扬。)

所谓孝子,不光是给点赡养费用,常回家看看,打打电话,问候问候。最主要的就是要替父母分忧解难。

父母生活的好不好,你要关心;父母身体好不好你要关心;父母遇到什么为难的事情,你要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挡在前面。父母为子女挺身而出,是很自然的事情,是好无价钱可讲的;到了子女为父母挺身而出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毫不犹豫地这样做,则往往因人而异。一方面是,老人家甘愿自我牺牲,却不乐意连累孩子;另一方面,张大成人的儿女,往往有后顾之忧,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其实父母亲不想儿女为自己牺牲,他们只想儿女活的比自己好,这就是“爷娘心肠”,“父母之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家范 (全译评点本) ——卷四 子上】 作者: 司马光 | 来源: 汉典古籍
不忍见父极刑,故求代之(资治通鉴卷一四五之十)
道德life拉阔 - 孝
温公家范(2)
父子夜谈
《群书治要360》第四十七集第1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