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情与礼制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七卷·礼运·第三十二(二)

提要:这是《礼运》的下半部分。之所以把《礼运》分成上下两部分,是因为篇幅太长,分成两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神。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谈,何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以及这样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之所以要有礼仪,就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存,使人与自然顺,人与人相处顺,也就是天下大顺。

而礼仪则是因为人情的需要而产生的。所谓人情,是指人的本质,人的性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人不能不吃,不能不喝,不能没有情欲。然而“人藏其心,不可测度者,言人深心厚貌,内外乖违,包藏欲恶之心,既无形体,不可测度而知,故美恶皆在其心,外边不见其色。”如此就需要节制,需要约束,需要法律,需要礼仪,需要规范。需要良好风俗的教化和调剂。

中国文化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必须“天以覆为德,地以载为德,人感覆载而生,是天地之德也。”[《礼记·正义》]人来自于自然,因此人就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因此人必须讲“天道”,讲“地利”,讲“人情”。“天道”,就是自然规律,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天道”都在那里起作用。“地利”,也就是万物生长繁衍的法则,不管你认识,还是不认识,它都不会改变。人情,也就是人性,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修善得善,修仁得仁,修义得义,修爱得爱。讲信修睦,是主动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仪的一种行为。

讲“天道”,讲“地利”,讲“人情”,就是中国文化。“故破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亡国,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文化被消灭了,语言被消灭了,传统的礼仪被消灭了。文化的消灭,则是最干净的消灭,是万劫不复的消灭。相反只要文化还在,希望就在,人心就在。

名句:讲信修睦,谓之人利

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国有礼,官有御,职有序

故破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爱其死”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做无谓的牺牲。“患其生”是忧患不义而生。)是故用人之智去其诈,(智就是智谋,智谋不是欺诈。智谋是建立在科学的推断,实际的预测,必然的趋势上的,有效的思维方式。而欺诈则是,欺骗诱导,使之误入歧途。因此“用人之智去其诈”,诈就是欺诈,诡诈。因为“谋计晓达前事,诈者不敢为之,故云‘去其诈’。”[《礼记·正义》])用人之勇去其怒,(“勇”是勇敢,无畏。一怒之下去拼命,不是勇敢而是鲁莽。“勇,谓果敢决断,能除恶人凶暴,怒者不敢为之,故云‘去其怒’也。”[《礼记·正义》])用人之仁去其贪。(有的人乐善好施,但是他是为了出名,有名就有利,因此为出名就是贪。“用人之仁,去其贪”者,仁者好施,不苟求其财,贪者见之,心惭止息也,故云‘去其贪’也。”[《礼记·正义》])国有患,君死社稷为之义,大夫死宗庙为之变。(国家有难,国君为社稷而死,那是大义之举。大夫为宗庙而死,那是发生了变故。“社稷,天子之社稷也,故君死之则义而正。宗庙,己之宗庙也,故大夫死之则非义而变也。然则大夫之义而正者如之何?曰:死众而已。”[《礼记·集解》]《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意思就是:国君为社稷、国家而死,大夫为百姓而死,一般的士则死于命令,制度。)凡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非意之,必知其情,从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为之。(圣人统治天下,就是要把天下人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整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样,不是说都按照你的意志办事,而是说,知道其中的情意、义理、利害、忧患。如此才能做到“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即“圣人必知此情义利患,然后能使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皆感义怀德而归之。”[《礼记·正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什么是人情?人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忧思悲恐惊爱恨好恶这些感情。这不是向谁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人情。)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什么是仁义呢?父慈子孝就是仁义。长兄善良,弟弟恭敬,就是仁义。夫妇和睦,夫唱妇随就是仁义。年长的惠爱,年幼的顺从就是仁义。做君主的仁慈,做臣子的忠诚,就是仁义。这样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先从亲者为始,以渐至疏,故长幼在后,君臣处未。”[《礼记·正义》]父慈子孝都做不到,别的就不要谈了。不是孝子,焉能做忠臣!不是孝子,何能做个好员工!)讲信修睦,谓之人利,(讲信用,修和睦,就可以利人。)争夺相杀,谓之人患;(争权夺利,斗狠使勇,就是人间的大患。)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脩十义,讲信脩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圣人就是要陶冶人的情操,修行十种仁义,讲信修睦,提倡谦让,制止争夺,这些都需要健全、提倡礼制才能达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饮食”就是好吃的,好喝的。大快朵颐。“男女”就是男女私情。人离不开“饮食”而活着,也离不开男女之欲望。人人都害怕死亡,害怕贫穷。那么这是不是人的万恶之源呢?人生的原罪呢?)欲恶者,人之大端,人藏其心,不可测度,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没有吃的,想吃的;有了吃的,要好吃的;有了好吃的,要精美的,有了精美的,还要从未吃过的,绝对至善至美的。总之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人藏其心,不可测度者,言人深心厚貌,内外乖违,包藏欲恶之心,既无形体,不可测度而知,故美恶皆在其心,外边不见其色。”[《礼记·正义》]如此就引发了人行善,人性恶的讨论。而且千百年来,没有任何结果。)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人是怎么来的?“天以覆为德,地以载为德,人感覆载而生,是天地之德也。”[《礼记·正义》]天地和合,阴阳交会,父精母血,祖宗遗传。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配合,就形成了人。)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载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四气而后月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缺,五行之动,共相竭也。(一句话,人的天性是从天地那里继承来的,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当然也就没有人;没有水和空气也就没有生命,当然也就没有人。既然昼夜阴阳,冷热寒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老病死,都是大自然来安排的,那么人的天性也是由此而来的。繁衍后代,关照生命,延续亲情,和睦家庭,于是就有了仁义礼智信,就有了讲信修睦的必要。)五行四气十二月,还相为本;(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划分为十二个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五声五律十二管,还相为宫;(声律是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分为六律即阳律,和六品即阴律。合称“十二律”。声音的标准是由“音阶”是由律管的长度来确定的。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律吕与气候季节有密切的关系,“黄帝命伶伦断竹,长三寸九分,而吹以为黄钟之宫,曰含少。次制十二管,以听凤鸣,以别十二律,此雌雄之声,以分律吕。”[《隋书·律历上》]因此“十一月黄锺为宫,十二月大吕为宫,是还回迭相为宫也。”[《礼记·正义》]音乐是从大自然那里来的,舞蹈也是从大自然那里来的。而音乐舞蹈就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五味”,指“酸、苦、辛、咸,加之以滑与甘,为六和也。每月之首,各以其物为质,是十二月之食,还相为质也。”每个季节吃的食物都不同,春吃酸,夏吃苦,秋吃辣,冬吃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人不能一年四季都吃辛辣的,饮食不可偏废。饮食的礼仪也是与大自然相呼应的。)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主。(“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不同的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六章”,“兼天玄也。以玄、黑为同色,则五中通玄,缋以对五方,则为六色为六章也。”[《礼记·正义》])“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说文》]中国古代人崇尚黑色。“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礼记·檀弓上》]周代也是崇尚黑色,“居玄堂”,“乘玄路(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礼记·月令》]穿衣裳的颜色,形制,也是与一年四季相配合的。)

故人者,天地之心,而五行之端,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天地高远在上,临下四方,人居其中央,动静应天地,天地有人,如人腹内有心,动静应人也,故云”天地之心也”。[《礼记·正义》]人是天地之心的说法,是古人对天地宇宙规律,宇宙法则不了解的误解。人非天地之心,天地是按照自然法则进行运转的,变化的。我们常说中国人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从一年四季的划分,到季节音律的划定,到人吃的食物,穿衣服的颜色等等,都是与天地四时相互配合的。是人顺应自然。而非支配自然,更不能决定自然。)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从三皇五帝开始,中国人的世界观就是以天地为本。以阴阳相合配合,四时更迭,日月轮换,五行相生相克,讲究礼仪,讲究人情,追求人、物、自然和谐共处的。)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以天地为本,就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意思,如此才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宜,万物和谐共生,长生久处。)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万物都有阴,有阳,阴阳和合,雌雄交配,万物发端。因此阴阳和合就是人之常情。)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四季是相互为继,周而复始的。秋过去就是冬天,冬过去就是春天,春过去就是夏天,夏过去就是秋天。该播种就要播种,该收获就要收获。天天都有希望,时时都要进取。)以日星为纪,故业可别;(太阳落了,星星出来了。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圈了,四季轮一遍,一年就过去了。)月以为量,故功有艺;(“月以为量”者,量,犹分限也。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而圣人制教,亦随人之才分,是法月为教之限量也。”[《礼记·正义》]也就是说一个月有三十天,是根据月亮的规律定的。)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鬼神以为徒”者,鬼神,谓山川鬼神,助地以通气,是以为地之徒属,圣王象之,树立群臣,助已以施教,为已徒属也。”山川河流,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职责,人们效仿它,设官各负其责。)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五行以为质”者,质,体也。五行循回不停,周而复始,圣人为教,亦循还复始,是法五行为体也。”[《礼记·正义》]人认识事物,是从五行相生相克那里学来的。最好的就是能够周而复始的,可重复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明圣人为治政时事也,上既有法象为先,故可执礼义为器用,如农夫之执耒耜也。”“礼仪”来自交往的规矩,“礼器”出自新器物的诞生。都不是凭空来的。)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人情以为田”者,礼义以为器,可耕于人情。人情得礼义之耕,如田得耒耜之耕也。”[《礼记·正义》]统治者用礼仪来耕种人情,就会出现祥瑞,就有“四灵并至,圣人畜之,如人养牛马为畜。”[《礼记·正义》]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什么是死灵?麟凤龟龙称为四灵。就是四种祥瑞的动物就会出现)故龙以为畜,而鱼鲔不谂;凤以为畜,而鸟不;麟以为畜,而兽不狘;龟以为畜,而人情不失。(龙都来了,鱼鳖还会惊走吗?凤凰都来了,鸟还能不飞来吗?麒麟都来了,一般的野兽还会逃走吗?龟知人情,龟都来了,而人情不是很明显了吗?)

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设制度,祝嘏辞说。(所以先王根据拿龟甲占卜来的启示进行一切活动。“列祭祀”,“自此至‘礼有序’,皆秉蓍龟事也。陈列祭祀,谓郊庙以下,皆用卜筮也。”[《礼记·正义》]“瘗缯者,瘗,埋也,谓祀地埋牲也。《祭法》云:瘗埋於泰折,祭地也。”[《礼记·正义》]“宣祝嘏辞说”,“宣,扬也。祝嘏有旧辞,更宣扬告神也。”[《礼记·正义》]“设制度”者,谓造宫室城隍车旗之属也。”[《礼记·正义》])故国有礼,官有御,职有序。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故飨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如此才能做到国家有礼仪,官员有职责,各负其责,各当其任,事情有人做。怕下面的老百姓还不理解,所以要到郊外去祭祀,祭天祭地。使人人都明了,个个都知道礼仪。)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禘祖庙,所以本仁也;(没有社稷则没有国家,没有国家就是失去了列祖列宗的土地。因此要祭祀祖先,把仁爱之本传下去。)旅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祭五祀,所以本事也。(祭祀山川,能把傧敬鬼神的教化传达下去,继承下去。“五祀”,古代汉族祭祀的五种神祗。一般为: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这是一种职责。)故宗祝在庙(掌故祭祀的人。)三公在朝(指司马、司徒、司空。《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三老在学(掌教化的乡官。“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汉书·高帝纪上》])王前巫而后史,(“巫”是负责卜筮吉凶的人。做决断以前,要问卜筮,进行预测。“史”是史官。“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不敢为非也。”[《礼记·正义》])卜蓍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卜筮瞽侑,皆在左右”者,卜筮主决疑。瞽是乐人,主和也。侑是四辅,典於规谏者也。示不自专,故并置左右也。”[《礼记·正义》]作为君王来说要中庸无为,于是多听下面的,多听取不同的意见,听各方面的声音。)是以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一切按礼仪办事,一切按礼仪进行。才能五谷丰登,才能六畜兴旺,才能有慈有孝,远近威服,一切归于正。)故郊社宗庙山川五祀,义之脩而礼之藏。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协于分艺,其居于人也,曰养。(只有“礼行於五祀,而正法则焉者,王祭五祀以礼,而天下法则各得其正也。然前有山川兴作,此不言者,法则之事包之也。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此经覆说祭在上诸神,是义之脩饰礼之府藏也。”[《礼记·正义》])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者;(所以说讲信修睦,就是在使你的肌肤紧实,筋骨强健。)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有礼仪,才能成为人生养生送死,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就是达到天道,理顺人情的关键。)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破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礼之于人,犹酒之有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亡国,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文化被消灭了,语言被消灭了,礼仪消灭了。文化的消灭,是彻头彻尾的消灭,万劫不复的消灭。文化还在,希望就在,人心就在。)圣人脩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所谓文化,就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一切生产力,以及相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文化集中体现在语言,文字,礼仪,风俗,习惯,规章,制度,人情,在内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精神面貌上面)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中国人是讲人情的,什么是人情?讲礼仪就是讲人情。讲忠信就是讲人情,讲仁爱就是讲人情,互谅互让就是人情,互帮互学就是人情,团结友爱就是人情。讲人情就是讲文明,就是有提高素质。)故礼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有可以义起焉;义者艺之分,仁之节,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失之者丧;仁者义之本,顺之体,得之者尊。(仁义礼智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的。从仁到不仁,是转眼间的事情,是一闪念的事情。从不仁到仁,则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改过自新的过程。所以讲信修睦,要去讲,要去信,要去修,要去慕。素质是培养出来的,仁爱是要去提倡,要去弘扬,要求追求,要去实现,才会有的。)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为礼而不本于义,犹耕之而弗种;为而不讲于学,犹种而弗耨;讲之以学,而不合以仁,犹耨而不穫;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穫而弗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不肥。(人性既不是天生的善,也不是天生的不善。既不是性善,也不是性恶。你学礼,就有礼;不学礼,就没有礼。你追求善,就有善,不追求善,就没有善。你不孝,别人无法教你孝。你不仁,别人无法教你仁。小娃娃,生下来,你对他善良,关怀,爱护,体贴,他就学会了关心你,爱护你,体贴你,心痛你,善待你。你对他不闻不问,叫他有孝心,也比较难。)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严于律己,上行下效。君王持正,大臣用命。为官爱民,百姓和睦。礼仪不是上面的事情,也不是下面的事情,是全民的事情。提高素质,必须从每个人做起,而不是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是谓大顺.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有素质,有礼仪。国家就顺,人民就顺,什么样的梦想都能够实现。)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谬,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动而不相害,此顺之至也。(有礼仪,有素质,有文化,讲文明,一通百通,一顺百顺。谁也不伤害谁,谁也不妨碍谁,谁也不影向谁,谁也不干涉谁。这就是大顺。)明于顺,然后乃能守危。夫礼之不同不丰杀,所以持情而合危也,山者不使居川,诸者不使居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冬合男女,春颁爵位,必当年德,皆所顺也。(有了大顺,国家顺,人民顺。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侵犯同仇敌忾。地动山摇,共赴危难。天顷地覆,柱立其间。该干么还是干什么,该如何干就如何干。天时地利人和,永远在我一边。)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天崩地裂不怕,敌寇侵略不怕,水旱灾害不怕,疾病困苦不怕,妖魔鬼怪不怕,魑魅魍魉不怕。)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是以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取,龟龙在宫沼,其馀鸟兽及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循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此顺之实也。”(天不爱其道,道自行天下。地不爱其宝,宝自在地上生长繁衍。人不爱人情,人情自行与天下。“天道”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在那里。“地利”不管你认识还是不认识,它都不会改变。人情不管你讲究还是不讲究,人情都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原则。讲“天道”,讲“地利”,讲“人情”,就是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扬自身的优秀文化,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万年不倒。)(峻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记》礼运诗解6禮耕義種
日讲礼记解义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二 礼运第九
《礼记正义》
文质论视域下的大同与小康——以王夫之为中心|常达
礼记全文翻译.do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