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合一太极拳(6)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沈行佐 沈行佑

 编辑 | 鹿鸣

武术的过去,现在

武术曾经作为社会的一极,在过去社会里极为活跃。武师,尤其一些著名的武术家在这当中,作为一种职业开山收徒,设武馆与各地,教拳于市井。形成了一块块的属地,领域,建立了帮派,设立了门户。游走于军阀,政客,商贾之间。维持着各自的治安,以及名望,这是中国武术的鼎盛时期。

其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积极方面,它架起了官与民,富与穷的一座座桥梁。伸张道德,礼仪,廉耻。曾几何时他们又成为帮凶,蚕食着社会,侵害着社会肌体,上演了一场场人间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各地军阀割据都有武术及武术家的影子,甚至是主要作用。
        

文武之道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面。齐家平国治天下,无不浸濡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演生出中国封建社会一幕幕社会舞台剧。构成了中国的历史。王朝在此兴起,旺盛,再走向衰败。又一王朝更迭替换……说穿了人类的历史就是文武戏的历史。你方唱罢我登场,经年累月,大块,小块,大地方,小地方无不如此。

解放后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积累了革命经验,给武术有了一次颠覆性的革命,这是切断旧势力,巩固政权的需要。亦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然而作为深深根植于民间的武术文化仍保留了下来。武术不再是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了,以中华文化一种表现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一项体育活动表演于人们面前,深受广大群众接受喜爱并为之发扬光大。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中国影响在世界上不断扩大,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点——中华武术又一次被高高举起,作为文化使者,作为体育项目受到关注。

武术作为一张世界名片,表达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这给今天发展武术运动提供了广阔天地。

这表明了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世界舞台的决心和力量,是逐步建立中华思想体系的一个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体制保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有其维系的责任与担当。

这次武术专业委员会首轮培训班上王培琨老师提出的大武术的概念,确实对整个民间开展的各种类似于术,舞,操等项目有了一个定位。容纳和创新各类锻炼项目就是对传统武术的挖掘,提高,创新,普及。作为技击运动其内涵得到大大的扩展,延伸,融合。容术、舞、操为一身的各项体育锻炼运动必将在中国大地蓬勃开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这也是一种包容式的融合,给中国武术找到了一条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鼓与呼。

解放以后传统武术被改变,抛弃了门户,一直以表演形式开展,突出了观赏性,融入了高、精、难的动作,这不能不是一个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后逐渐开放的武术运动和拳击、跆拳道、柔道、自由搏击等运动展现在中国舞台上,使武术有了进一步和世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并从中映射出中国武术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不仅体现在搏击内容上,也体现在训练方法和规程制定上,更表现在体制运作上。
        

过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计划制定为标准已行不通。
        

现在走向市场,但不符合市场规律,不尊循市场运作的内生力,出现了短期商业行为,不具有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有了数次这样的经历。究其原因是缺乏市场化的整体规划,和基本操作经验,缺少调查研究和整合手段,说穿了是吸引力问题.怎样吸引赞助商,广告媒体,人力资本等问题。

夯实群众基础做好精品功夫,是当前武术必行之道,唯有这样才能发扬中华武术之优势使其成为中华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说白了,我们这批人士处于专业队伍和大规模的术、舞、操的中间地带,是民间传统武术的继承和传播者,背后有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爱好人士,前面又有武术专业运动员队伍。既得不到体制优势,又缺少赖以生存的地位和保障,举步维艰,境况尴尬。
        

靠诚信,笃教为立身之本,还是靠虚假蒙人成为一个社会风气的标杆,他又维系着国内广泛人士和国外民间交流的重任。中国武术怎样状况将在这批人士中间充分反映出来。

他们是中国武术事业的中坚,没有这批人的坚持,中国武术会变成怎样可想而知。
        

中国的武术事业具有它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某种势力,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武术内涵才能得以健康延伸。
        

中华武术走普及性、专业化、传统化相结合的道路,决定了中华武术的趋向。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武术队伍普遍存在着老化、虚化和神化问题,令人担忧。和我们老师这一代以武术功底为标准的武术越来越少见了。也应该说没有市场了,因为他们生存不了。
以国家套路为标准的专业队伍,在体制的保障下,也往往画地为牢,难以突破自己,恕我直言。

以商业为目的武术未见其独特魅力,还在探索中,和世界著名的拳击赛事等不可同日而语,和影视中宣传的中国武功相去甚远。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真有中国功夫吗?是传说,是现实,是神人,还是凡人。
        

这个问题该有传统武术人来回答了,怎么回答,我不敢说,也说不好,门派,师承等等,同时挑战了规则的制定。
        

中国的武术之路不轻松,实践,摸索,借鉴,提高,训练方法,格斗理念都考验着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实践能力。

太极感悟

太极何许也,众说纷坛,引得众多人,研究探索。从不同角度,不同感受,不同领域来探究它。

作为一位习练太极拳多年的实践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前师后学,一直想用简单明潦的现代语言,表达清楚,以解已惑,以达其意。

写了若干文章,总觉有些言不达意,意不入神,神非直言。是太极拳太深奥?还是自已语言太贫乏?是历史沉痼太深重?还是对古代语言理解方面差异?尤其被问到怎样才能练成太极拳?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每每和太极同道讨论,往往也会出现方向,理念,拳种不同,感受各异,使问题含混不清,给后学带来迷惑。
        

在现代网络上,大都是笔谈,尤其是一些想寻找所谓武术秘笈的人士,越虚,越玄,越起劲,给一些弄虚作假人士有可乘之机,于是太极拳中谬论,奇象层出不穷。有什么,丹田之气有多深,功夫就有多高。还要向我求证,实在无语。更有一些人士自已刚学会一套拳,居然敢教人。自已架子尚在幼稚中。

自己的拳,在一拳病,拳拳病,一身不正,身身歪的状态下,借助神玄,播撒神玄,往往振振有词,美名创新,误人,误已,误武事。骗人,骗钱,骗自已。那些真正的老师,因为尝过深浅,知其利,害,往往出口谨慎,而非正道者,口无遮拦。使太极园地,看上去一片繁花似锦,实际上杂草丛生。使真正爱好者,无论是学拳的,还是教拳的,都受到伤害。
        

著名的闫芳事件,在前几年武术界,弄得纷纷杨杨,幸亏在其同门师兄,武术同道揭露下,才得以止沸。其对中国武术的影响,对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声誉,在武术体肓的传播上,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所谓凌空劲,在六十年代,国家和政府部门就列入禁地,居然会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得以不可思议的传播,其害人,害已程度着实不浅,甚至现在仍有一些人在追求,以上这些都有感于昨天参加的上海市武术专业辅导员学习班。接下来谈谈自己斟误的感想,还望有识之士勘正,按我对太极拳的理解,

太极拳是一个矛盾体,因为,它阐述的是:

阴——阳,虚——实,含——拔,松——沉,上——下,左——右,进——退,开——合,呼——吸,吐——纳,动——靜,等等。

每练一式一势我会找它的反向,虽然用词不同,但内容是矛盾体,在内涵中取得统一。反映到一致劲,一个感觉,一个意境,一方神往。
        

比方说,松腰沉胯,假如松腰松胯,那是什么感觉,力点,支点,怎么解释,上沉则下松,下沉则上松,当然也指,上,下身。
        

找不到反证,我一般不练下去,这似乎,不是太极,不符合太极,不顺乎自然,有悖于法则。
        

可能有偏頗,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今发于群里,听取大家意见,或存,或废,或修改,万望赐教。

太极拳的开与阖

继昨天夜里一样,一到凌晨3点就难以入眠了,因此成就了一篇《太极感悟》,今夜失眠又如期而至,反复思虑太极的开与阖,在拳架上,在器械上,在推手上,在活步推手,大履上,在散手上。
        

从陈家沟带出来的太极拳,其架子越打越小,杨式比陈式小,吴式比杨式小,孙式不比吴式大,武式又小于吴,孙,为何?
        

曾请教于各位武术同道,答案各异。有从风格上讲,有从发劲角度讲,有从大圈小圈上讲,有从技击角度上讲,还有从训练角度讲,亦有从更适应老年人,体弱者的适应性上讲,林林总总。
        

二天前和弟同参加上海市武术专业辅导员学习班,中饭际,谈及各自的感悟,弟的一席话,使我豁然开朗。他的原话已拢不上来了。意思却清楚,拳越打越小,架子越练越阖,太极无手。几十年的共同习拳经历己使我们谈太极拳感悟,到一点即透,一语就的的境界。我十分重视他的感悟,能接受他的顿悟,是啊,我们俩兄弟的切磋,已到意境相连,心领神会的程度。
        

我们俩兄弟,较之其他兄弟又是不同,一母同胞,一奶同哺,一师同投,一脉相承,不分仲伯。

表面看起来,俩人拳架极似,神韵彼此,然而内里许多不同。一般人看不出来,我们相互清楚,但这种清楚,不俱有常有的比试性,竞赛型的,而是互补型的。更为可贵的是具有反证性,能把太极上的矛盾显现出来,反证出去,真正体现出了太极拳的奇妙。
        

比如前段时间,关于拳架子起伏问题,我认为拳架子应该有适当的起伏,体现圆润饱滿,千年鼓荡。弟则认为拳架不应起伏,体现平展,舒缓,内劲蔼含。
        

又比如,在推手中,我主张,主动喂劲,然后引劲落空。弟则认为,静待对方进攻,引化而后击。


弟喜长劲,我擅短劲。
        

这里不仅体现了俩兄弟的性格,秉性,习拳理念,技击风格,惯劲方向,更体现的是开——阖。
        

中國武术讲究开——阖,不仅在于拳架上,风格上,技击理念上,更在于心灵上。
        

这里面沒有优,劣,沒有上,下,沒有前,后,只有左,右,诚如我俩兄弟名字一样,仅有方向,方位上的差异而已。这就使我们通达了,并验证出彼此方向没有错。


太极拳有越打越小的理由:

理由1,短小精悍,不事张杨。
理由2,小圈別大圈,小园制大园。
理由3,以逸待劳,短距反击。
理由4,防守反击,制胜法宝。
理由5,便于发挥,人不动,已不动,人若动,己先动的优势。


有小的理由,就有大的理由:

理由1,开合有度,舒展大方。
理由2,大圈带小圈,大园套小圆。
理由3,舍己从人,不畏艰险。
理由4,攻中有守,守中带攻。
理由5,提高综合能力,掌握致胜法宝。

粗粗写了以上内容,突出一个观点:
练拳在身手,开合由心灵。


谨此奉献给各位太极爱好者,一管之见,多提宝贵意见。

水中葫芦与太极拳

压了葫芦又起瓢,是描写水中葫芦的特点。他的形象正好符合太极拳的本来面貌,对揭示太极拳特征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把太极拳比作“水中葫芦”是形象的。

太极在中国符号中本是一球,飘在水中依托水的浮力支撑球体,这在太极拳中是一个“棚”意寓处处有棚,棚在处处。

柔顺,圆滑是太极拳的要求,无死点,无棱角,吃不到重心,受不住力,滑溜,在太极推手中碰到这样对手是棘手的,这就是松柔所致。
        

滑溜好比太极拳里履劲,具有飘的特征。仰之弥高,探之愈深,不丢不顶是标准的太极拳行为。

随曲就伸,是太极拳的精华,按水中葫芦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形象的,具有粘连相随,不丢不顶,绵绵不断的特点。
        

随是太极拳的独特点,是分寸的掌握,是对圆顺的实际体感,水中葫芦真有这样的风格和特点。
        

这里的圆顺是整体的圆顺,具有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的太极意味。

从水中葫芦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太极拳对于柔的解读和运用。柔,首先不是柔软塌卸的意味,是贯彻处处有棚的柔。也由此可以看到柔在太极拳里总的特征,似水柔情,无形胜于有形的启迪。
        

水中葫芦的被动作用,在人的作用下增加了能动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使太极拳具有更高的层次,具有反击能力,这就是太极拳的防守反击。
        

把太极拳看作非攻击性是对太极拳的片面理解, 实际的太极拳应该把它练成化后即打,化即是打,这样一种“体用拳”它具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立统一的击打实际。
        

那种把太极拳一味柔化,不为进攻的方式是限制太极拳的发挥和运用的障碍,化打结合,才是太极拳真谛所在。
        

具体练习中太极拳应该得机得势地运用内劲化解对方来势,顺势还击对方,整合自身能力出击对方,发挥后发制人的特点效果。
        

大道之简是事物的正确理解和处理的有效方法,目前太极园地里过分强调,意、气、神、骨、肉、皮等的倾向是无益的。太极拳不是机器零件,需要严格安装,而是随曲就伸,得机得势而来的,随着练拳的深入,体悟、感悟会如影相随出现。而且在不同阶段,不断修正,提炼、整合、提高,一成不变不符合太极拳,也练不好太极拳。

过分强调太极拳的内劲,内功,内法只会使初学者摸不着头脑,反而有碍练习,甚至误入歧途。
        

把练太极拳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循序渐进,对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基础性疾病是有效果的,作为技打效果则比较慢,也不是有明显秘籍可遵循的。

那种把太极拳看作神功的企图是不存在的,它基本要求还是现代体育的特征:力量——平衡——柔韧。对肢体的锻炼也基于这三点,不可能练出超自然的特质的。

几十年的太极拳习练,使我认识到太极拳会象其他体育项目一样会回归它的科学道路,摸索出它科学训练方法的。就像私塾必定会被替代一样,纳入中国现代教学的范围内。那样会使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开与阖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练?注意好这个细节,松沉难题迎刃而解
纪录片《武当太极拳》 带你领略太极拳魅力
太极拳内功练法及检验练太极拳是否正确的准则?
武当太极拳九式(附:拳谱)
【干货集合】前方高能,无需避让!朱学峰说太极,让你学个过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