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禅简史
userphoto

2022.08.06 广东

关注

禅宗祖师虽然可上溯到印度摩诃迦叶,但中国禅宗的初祖为印度来华僧人菩提达摩。其后依次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弘忍后分北禅神秀和南禅慧能。

慧能在南方弘教,不拘地形式,不执著于名词概念,不重坐禅,认为“即心是佛”,只要内心直觉顿悟,便可成佛。历史上称“南能北秀”。由于慧能的方法简便易行,因此势力越来越大。流传至今的禅宗,都属慧能一派。

慧能在世时,南宗并没有很大影响,而北宗神秀却贵为“两京(洛阳、长安)法主”,“三帝(武后、中宗、睿宗)国师”,名噪一时。

慧能的弟子菏泽神会大力提倡顿悟,与北宗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终于为南宗夺得了正统地位。

但南禅的发展却得力于慧能的另外两位弟子:青原行思、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之后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怀让以后形成临济、沩仰二宗。临济在宋代分为黄龙、杨岐二派,被合称为“五家七宗”。

禅宗五家七宗

临济宗(河北正定临济寺,后分杨岐派—江西萍乡杨岐山,黄龙派—江西修水黄龙寺)、沩仰宗(湖南沩山、江西宜春仰山)、云门宗(广东韶关云门山)、 曹洞宗(江西宜黄曹山、江西宜丰洞山)、法眼宗(南京清凉寺)。

大多数宗派都早已失传,目前国内主要是杨歧派,日本朝鲜则大多曹洞宗。

1、慧能大师──中国禅宗六祖

慧能大师,俗姓卢,岭南新州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砍柴为生。因闻客读《金刚经》有所悟,前往黄梅礼五祖弘忍大师为师。初见五祖,五祖问他是哪里人?来求什么?慧能说是岭南新州百姓,来求作佛。五祖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如何)堪作佛!”他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心惊而不便表示,后让他去碓房舂米八个多月。

五祖选衣钵传人时,慧能因呈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独得五祖之心,五祖遂秘传衣钵与慧能。

慧能离开五祖后,隐居猎人队中17年,后于曹溪广演顿悟禅,开创出禅宗一花开五叶的辉煌禅史。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六祖示寂,世寿76岁。弟子法海记录其教法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2、菏泽神会──南宗的转折

神会(684~758),是禅宗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菏泽宗的创始者,建立南宗的一个得力人物。也是六祖著名的法脉传人之一。

神会俗姓高,湖北襄阳人,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童年从师学五经,继而研究老、庄,都很有造诣。年十三,参谒六祖惠能。惠能示寂后,参访四方,跋涉千里。

开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阳龙兴寺,大扬禅法,人称南阳和尚。六祖入灭后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沉废,两京之间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续树法幢。师初至洛阳,欲振六祖之风,乃于开元二十年(732)设无遮大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与山东崇远论战。指斥神秀一门“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欲确立南宗惠能系之正统传承与宗旨。并于天宝四年(745)著“显宗记”,定南北顿渐两门,即以南能为顿宗,北秀为渐教,“南顿北渐”之名由是而起,竭力攻击神秀之渐门,于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

3、南岳怀让──力弘南宗“顿悟”法门

南岳怀让,唐朝人,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县)人。10岁就只喜欢读佛书,天资聪颖。15岁时,辞别亲人依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

公元687年受戒后,志慕禅宗,先参嵩山慧安,继参曹溪。因慧能问“什么物?怎么来?”不能作答,为究8年,忽有省悟,往慧能处谈个人领会,得到慧能的赞许,于是随侍六祖慧能12年。

慧能示寂后,怀让告别曹溪,于公元713年来到南岳,住般若寺,广收法徒,大力弘扬慧能的禅宗“顿悟”法门。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唐敬宗赐谥为“大慧禅师”。

慧能南宗正是通过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形成了唐代中国佛教“一花五叶”(南岳怀让系后衍化出沩仰、临济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五叶流芳”的兴盛局面。

4、青原行思──青原山开山祖师

青原行思, 唐代高僧,俗姓刘,庐陵(今吉安)人。少年出家,24岁慕名前往岭南曹溪拜六祖慧能为师,亲近慧能大师15年,后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

他继承六祖慧能的“顿悟”禅法,并发扬光大。他认为,客观世界及其变化,都是“心”的幻觉,由“心”所决定,就是六祖在《坛经》中所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心就是佛,而佛性是人皆有之的本性。他教导信徒们发扬自身的佛性,不要“心”外求佛,力倡禅宗“本性是佛”的观点,比佛教原有的修行方法、学说主张都更为直截便当,简易而有力。

青原行思68岁圆寂。唐玄宗赐建“弘济禅师归真之塔”于青原山后,历代信徒顶礼膜拜。

5、马祖道一──马驹踏杀天下人

马祖道一,唐朝汉州人,生于唐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俗姓马,世称马大师、马祖。

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依资州唐和尚出家,就渝州圆律师受具足戒。

733~742跟南岳怀让学习曹溪禅法,怀让以“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的机语点拨,于言下顿悟,密受心法。

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扬禅法,用棒喝、隐语、动作、手势等方式接引学人,取代以往看经、坐禅的传统,机锋峻烈,杀活自在,蔚然成一股自由活泼的禅风,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禅宗公案。

742~788,先后住在临川(唐时属抚州)西里山、南康(今赣县田村东山村)龚公山,两地共三十余年(742~773)。

唐代宗大历八年(733),移居锺陵(今进贤县)开元寺,地近洪州(今南昌),随后一直以洪州为中心广泛地开展弘法活动,创立了“洪州禅”。于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示寂,谥“大寂禅师”。

马祖道一门庭繁茂,英才辈出,计有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后各为一方宗主,散布天下,禅宗至此风靡南北,称洪州宗。

6、石头希迁──“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石头希迁,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生于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

十二岁时投奔曹溪,依慧能大师披剃出家,后礼江西吉安青原行思为师,受其印可,叹师为:“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天宝初年,前往湖南南岳南台寺,结庵坐禅于寺东石台上。其间大阐曹溪宗风,广开法化,四方学徒闻名而至,有“湖南海众”之谓。

石头禅法理事并重、顿渐并存,认为万法殊相,名异体一,等无差别;主张触目见道、即事而真,为当时的马祖、怀让等人所推重。

师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示寂,门人为之建塔于南台,德宗谥“无际大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江西行思的弟子石头希迁去了湖南,湖南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去了江西,双方的后学来往频繁,一时蔚然成风,遂有了走江湖一说。

7、百丈怀海──百丈怀海创清规

百丈怀海,俗姓王,福州长乐人,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具足戒,后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经多年。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赣县)传法,即前往参学,后侍奉马祖6年,得到印可。

马祖圆寂后,他初住石门(今江西靖安县),继往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住大雄山,岩峦高峻,又称为百丈山。于百丈山开堂说法二十余年,人称“百丈怀海”。师禅风朴素自然,于生活上,主张亲自劳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首创“百丈清规”,规范禅僧组织和生活方式。禅宗于唐武宗的灭佛运动中能度过难关,得以蓬勃发展、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百丈怀海所提倡的“农禅并重”宗风。

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示寂,谥“大智禅师”。著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传于世。

8、黄檗希运──承继洪州开启临济

黄檗希运,唐代高僧。幼年出家,后因人启发,往江西参马祖道一。时道一已圆寂,希运后游京师,遇一老妇指示前往洪州礼拜百丈怀海,得到怀海的印可,并说他有超师之见。后于洪州高安县鹫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山名为黄檗山,四方学僧云集而来。

大师继承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即心即是佛”之说,反对以“见闻觉知为心”,将“洪州宗”喝、捶、踏兼行的禅风发扬光大,其宗风“孤行峻道”,深深影响后来临济宗的传法风格。

河东节度使裴休迎请说法,旦夕问道,并记录所说,即为现行的《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和《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师唐大中年(公元855年)示寂,谥“断际禅师”。

9、沩山灵祐──沩仰宗开宗祖师

沩山灵祐,唐代高僧,俗姓赵,福州长溪(在今福建)人,沩仰宗初祖。年十五岁从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究大小乘教。

后到江西参百丈怀海。有一次,怀海让他拨炉灰,看有火没有,他拨后说没有,怀海往深处拨,找到火星,责备他说没有,于是大悟。

唐宪宗元和末年,至沩山弘扬禅风,村民感德,群集共建同庆寺。相国裴休前来闻道,声誉大扬,学僧云集,遂于此敷扬宗风达四十年之久,世称沩山灵祐。

沩山的基本思想是“三种生”说,即把主客观世界分为“想生”、“相生”、“流注生”,这也是他为接引学人证得大圆镜智(佛智),达到自由无碍境地而设的三种机法。 

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示寂,世寿八十三岁,谥“大圆禅师”。有《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沩山警策》各一卷传世。

10、仰山慧寂──仰山小释迦

仰山慧寂,唐末五代僧,俗姓叶,韶州怀化(今广东)人,与其师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因居仰山,故世称仰山慧寂,有“仰山小释迦”之称。

年少时,有意出家而父母不许,后自断二指以誓求法之心。初时礼拜耽源禅师,了悟玄旨;继参灵祐禅师,奉侍十五年,承嗣其法。后领众住王莽山,以化机不契,迁居仰山,宣扬沩山之法,学僧云集。

沩仰宗在接引学人时倡导不说破原则,注重不假语言的自心顿悟,从而达到理事如如。沩山明确表示“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 ,仰山也宣称“诸佛密印,岂容言乎”,主张摒弃语言名相,禅趣深远,人所难测,是他家所难企及。

又仰山平时常以画圆相启悟学人,画圆相的作法始于南阳慧忠,沩山加以运用,仰山大力弘传,遂成沩仰宗风。

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示寂,世寿七十七岁,谥“智通禅师”。

11、洞山良价──曹洞宗开宗祖师

洞山良价,唐代越州会稽(今浙江)人,俗姓俞。幼岁从师念《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

即往五泄山灵默禅师处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后遍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等名宿大德,最后归心云岩昙晟,并见道开悟。

后多方游历,于江西洞山建立道场,倡“五位君臣”之说。其弟子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皆为日后的佛门龙象。而亲承法脉的本寂,因住曹山,与洞山良价合称为曹洞宗,和沩仰宗及临济宗成为当时法门最隆盛的宗派。

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示寂,年六十三,谥“悟本禅师”。著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洞山语录》传世。

12、曹山本寂──曹洞宗二祖

曹山本寂,唐代禅僧,俗姓黄,泉州(福建)莆田人。曹洞宗第二祖,又称耽章。幼习儒学,十九岁入福州灵石山出家。

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寻谒洞山,洞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山曰:为什么不道?师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洞山遂密授洞上宗旨。

后住抚州(江西)曹山。大扬宗风,并详说洞山五位旨诀。法席繁兴,学徒云集。

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示寂,世寿六十二,谥“元证禅师”。有《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二卷传世。

13、清凉文益──法眼宗开宗祖师

清凉文益,俗姓鲁,浙江余杭(今杭州)人。七岁出家,学律,兼读儒书。后参谒雪峰义存的弟子长庆慧棱。以后云游,到漳州,见到地藏桂琛。与桂琛论道,自知有欠缺,决心留下学禅法。听桂琛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领悟了即心是佛的道理。

晚年住金陵清凉院传授禅法,故又名“清凉文益。”因为受到南唐国主的尊重,他先住金陵报恩院,后住清凉院,相机弘化,门徒很多。嗣法弟子有天台德韶、清凉泰钦、灵隐清耸、归宗义柔等。

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示寂,年七十四,谥“大法眼禅师”,因此他的法系被后人称为法眼宗。

14、云门文偃──云门宗初祖

云门文偃,唐末五代高僧,俗姓张,嘉兴人,为云门宗初祖。从嘉兴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遍览诸经,深究《四分律》,后至睦州,因顿折一足而开悟,继参学于道明禅师门下,又谒雪峰义存禅师,依住三年,受其宗印。

游历天下,遍访高僧大德,参究印证,声名渐著。于云门山创建光泰禅院,道风愈显、法化四播,遂成云门一宗。其机锋险峻,门风殊绝,重在以简捷明快的语句破知见。如人问“如何是佛”,他说:“佛是干屎橛。” ;“如何是云门剑”,他说:“祖。”禅林中有“云门一字关”、“云门三字禅”之美称。

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示寂,世寿八十六岁,谥“弘明禅师”。留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和《语录》一卷行于后世。

15、临济义玄─临济宗初祖

临济义玄,唐朝人,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人,临济宗初祖。

幼负出尘之志,披剃受具足戒后,博通经论,精究律学。后到黄檗希运处参学,问佛法大意三次,挨三次打。得希运指点,去问高安大愚(马祖的徒孙),大愚告诉他这是“老婆心切”,他言下大悟,复还黄檗,受其印可。

继以行脚参禅,以直截痛快的作风,打喝之类的办法,与大老交锋,故丛林有“临济游方,气吞诸方”之说。师接化学人之法有“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等,机锋峻烈,生机勃勃。

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门风兴隆的临济宗,为中日禅宗主流之一。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示寂,谥“慧照大师”。

16、杨岐方会──临济宗杨岐派初祖

杨岐方会,北宋禅僧,俗姓冷,袁州宜春(在今江西)人。先作小官,不称职,出家,得法于石霜楚圆,为禅宗临济宗第八世传人,也是临济宗杨岐派开祖。与黄龙慧南之黄龙派对峙,为禅林五家七宗之一。

杨岐方会在修行上,讲究天然自在,任运为修,无修而修。既继承了传统的临济宗风,也吸收了云门宗风中的“随波逐浪”。方会自称:“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

方会的嗣法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等,其后再传弟子如五祖法演、佛眼清远、圆悟克勤等皆影响世人深远,禅众云集,可谓门庭隆盛,法源流芳日本。

皇祐改元,示寂。著有《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禅师后录》。

17、黄龙慧南──临济宗黄龙派初祖

黄龙慧南,宋代信州(江西)人,临济宗黄龙派之祖,世称黄龙慧南。

少习儒业,博通经史,先从泐潭怀澄学云门禅,听临济宗雪峰文悦“不甘死语下”的劝告,辗转投石霜楚圆门下,因楚圆“诟骂不已”而大悟。

黄龙慧南于同安院开堂说法,四众归趋。不久至归宗寺,因突遭火灾全寺尽毁,而蒙冤坐狱,获释后居黄檗积翠庵。复受请至黄龙山崇恩院,法席鼎盛,直追马祖、百丈,宗风大振,遍及湖南、湖北、江西、闽粤等地,蔚成黄龙派,日本临济宗之祖荣西即源于此派。北宋以后,临济宗独盛于禅林,流传至今,黄龙慧南功不可没。

黄龙慧南善取公案广渡四众,室中设“佛手、驴脚、生缘”三转语以勘验学人,世称“黄龙三关”。

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示寂,世寿六十八岁。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追谥“普觉禅师”。有《黄龙慧南禅师语要》、《书尺集》各一卷行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杜松柏 著
禅宗发展历史
汾阳善昭禅师
赵州和尚、赵州语录与赵州禅
百丈怀海禅师
老实“吃茶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