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编制:  曹荣华       审定:              20133

复习目标:
1
、掌握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类型及名称;

2、掌握判断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

3、掌握技巧问题答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复习重点:

1、运用一般方法判断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2、学会分析鉴赏表达技巧,解答诗歌中常见的有关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

3、掌握一般答题要领和步骤。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课时安排:四课时(方法指导三课时,强化训练一课时)

一、考点透视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诗词中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铺陈)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包括直接议论和间接议论(通过典故、辞格进行议论)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这一动景,来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如199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王之涣《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

借景抒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尽思念。

托物言志(象征)。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开头两句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衬托。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借古讽今。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实相生。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与何人说?”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抑扬。《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⑧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详细的解读见《学海导航》P113—P119考点精讲)

二、例题透析:

1 对修辞方法的赏析

1 阅读白居易《春生》回答问题。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木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问:这首诗通篇运用什么手法来写春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 
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了什么手法,试作分析。 
答:

 

2
、对表达方式的赏析

(1)       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答问题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

 

 

 
2)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情与景的关系
                
绝句二首(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读杨炯《从军行》回答问题。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西京:长安。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凤阙:皇宫的代称。龙城:匈奴名城。这里指敌方要塞。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试分析本诗的抒情方式
   

 

 
4阅读欧阳修《画眉鸟》,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由天守旧势力排挤,欧阳修被贬官外任,乃作此诗。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
   

 

 

 
3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
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阅读
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2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回答问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李凝居所的清冷幽寂?
 
②全诗的主旨是:对充满情趣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即尾联。那么前三联写景叙事的对尾联的作用是什么?

 

 

3)分析杜甫《漫成一首》的写景特色。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4)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用典作用:
①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②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①、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②、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5)分析下面首诗的表达技巧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6)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公子家      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7阅读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 
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回答问题 
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

 
三、规范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四、高产试验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分析点拨:

(1)       题干明确提问从表现书法上去赏析,表现书法概念范围很大,首先考虑的是诗歌的全篇运用的表达技巧,包括全篇的写景抒情手法和篇章结构的手法,而不是局部的句子或者词语的修辞手法,先看整体后看局部。

(2)       如果这整体方面没有手法可以总结,就再看诗句的修辞手法,不可避难就易。

(3)       如果抒情手法方面有特点总结,优先总结抒情手法。

(4)       通过审查,抒情手法可以总结出一些结论,当然就从整体出发。
答:

 

 

 

 


五、强化训练(同步训练P289  1-6题,考点检测卷十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中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赏析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与结构技巧及其他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