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规划建设模式探析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原本就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为破解“三农”问题,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以中农富通2010年完成的《海峡两岸(南平)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中五夫镇五夫村为案例,通过分析五夫概念规划方案,探讨多业态复合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规划建设模式,为未来农村产业融合和发展规划提供思路与借鉴。


五夫概念规划案例

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镇域面积175.75平方公里。五夫村位于五夫镇镇区南部,是位于镇区的三个村庄五夫、五一、兴贤之一。联合五夫村周边10个村庄形成“五夫田园”的规划范围。2014年,五夫镇被评为“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在2016年8月公布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名单中,武夷山市的五夫镇五夫村榜上有名。


1

规划思路与定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一体化,围绕示范区总体主题定位,实施特色农业开发理念,抓住“养生文化”这个核心,按照“一心一轴五区”的产业空间结构,建设“养生型”新村社区,构建养生文化、茶产业和莲产业三大海峡两岸合作交流平台,以田园、茶莲、民居、文化等为载体,开发养生系列项目,拓展和丰富大武夷旅游产品,融入海峡旅游线路,打造与大武夷山水旅游相协调、相呼应的文化意蕴深厚的养生农园和深度游憩目的地,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养生文化等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示范。

主题定位:打造朱子文化交流中心、台海茶莲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养生型新村改革试验示范区、海峡旅游观光的重要节点、大武夷养生游憩目的地。

2

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结构:“一心一轴五区”

“一心”

五夫文化养生中心,包括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朱子文化合作中心。

“一轴”

生态田园景观轴,打造浦南高速沿线优美的五夫生态田园景观形象;利用浦南高速便利交通拉近大武夷距离,加速融入大武夷旅游、海峡旅游。

“五区”

以五夫村为中心,联合周边5个村域内的茶莲产业区,是颐养乐活养生活动的开展区,包括台海茶文化合作区、海西莲产业示范区、爱莲岛度假区、武夷古亭休养区,以及卜空运动养生区。

主要包括7个重点项目:五夫养生文化中心;台海茶文化合作区;海西莲产业示范区;爱莲岛度假区;武夷古亭休养区;卜空运动养生区;生态田园景观轴。


茶产业链示意图


莲产业链产品示意图

3

产业融合分析

通过一心一轴五区规划建设,“五夫田园”的产业形态不仅具有传统的茶叶和白莲种植业以及简单的加工逐渐发展茶叶和莲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农业和养生农业,作为补充和连接大武夷旅游业的新亮点,同时结合生态循环、“互联网+”等理念,还具有生态农业、信息农业等业态多种业态充分发挥和扩展了农业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同时培育了农业的景观、文化、美学休闲游憩功能,体现了“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类型特点。


结论与建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国家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乡村复兴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产业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一二三产布局在一起,或者随意地开展加工或休闲旅游就能实现而是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创新思路才能避免走弯路,有序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五夫案例体现种植、加工、休闲多个方面相互交叉形成的多业态复合型产业融合模式,总结其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01

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带动生产和流通环节

在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选择适宜融合、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本地区有基础具优势、规模效益显著的重点产业,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拓展,加快资产融合、技术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02

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纽带促进生产和加工环节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本身就是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复合型新型业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促进种养结合的农业内部融合,还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间的融合,能够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的集群、组合和整合,是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和多业态形式的有效途径。

03

注重各环节的创新与新要素的投入

农村产业融合需要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来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更多地依靠科技水平的投入,通过科技的投入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方面要依靠制度创新,如建立产业融合监督管理部门、明确各方职责等,一方面还要依靠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推进产业融合。

04

以区域品牌建设推动地区产业融合

品牌培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是优化产业集群结构,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融合的关键举措。在乡村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将本地区的特有的农产品、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统一包装,打造区域品牌,使人们看到品牌,就能联想到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也从另外一种角度促进了区域三产之间的融合互动和共同提升。在进行区域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可通过制定品牌管理规则等方式,严格把控品牌准入,维护品牌形象。

作者:张茜,白春明,王柟,胡晓立,张天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规划思路)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8个省份试点项目:福建武夷山五夫镇田园综合体
发挥示范作用 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哪些实现路径,如何做到1+1+1>3?
2016年
焦点|乡村振兴项目要有运营前置思维且运营与规划二者不可拆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