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羞耻、无知与原谅

(羞愧会产生恐惧,而会产生恐惧的都是罪的原型,不必要的恐惧是观念的错误,可以通过好的教育去改正,有必要的恐惧是一种敬畏。是对生命的珍重。)
很简单,每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权衡,三思,就是羞耻心的意思。行为只在反复斟酌之后发生。这是成年人的常态。
而孩子冲动是因为他没有去感觉、去三思、去想象后果,去考虑自己是否可以承担。而发生了错误的行为之后,通过大人对于孩子的教育,使他知道错误。或者伤害他人之后,他感觉到了一种惭愧。所以惭愧是行为发生之后。这是和羞耻心的区别。

人追求自由的过程,就是瓦解恐惧的过程,而瓦解恐惧就是在踏上十善大地的修行开始的。情欲和宣泄是释放恐惧的一种平衡需求,而那种释放是短暂的。要说有区别。这两种寻求自由和解脱恐惧的方式就长远和短暂,善与邪的区别。

这些词汇对于了解人性,人和发展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羞耻就关系到了一种人性。儒家的羞耻心与佛家的惭愧心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见到了一些深思熟虑的朋友说过:“羞耻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正因为确实是这样,我也就谈谈我的一些理解与各位同参。

从近代社会的一些浅表层看来,羞耻心是可以驯化的产物,无耻心也是可以同化的产物。例如:一个孩子若被周围人天天灌输并影响,脚拇指露出来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那么他长大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会这样认为,露出脚拇指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再例如,一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群无耻的流氓之中,那么他在没有其他特殊经历和良好教育的情况下,也会认为习以为常的无耻行为是正常行为。就如中国人,随地吐痰、随意闯红灯,广场舞的噪音等、、、常常违反规则。这些行为在中国来说是正常态,而在某些国家就成为了无耻的另人讨厌的行为。

如果羞耻心可以通过误导和驯化来改变,那么羞耻心就不是原始的人性,不具有先天不变的要素。

我们在探究一下古人对于羞耻心的理解。孔子说:“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中庸里:“知耻近乎勇。”这些语句中明确了羞耻心的概念,就是羞耻心是人的本性,人人皆有的,不用人教。

在圣经的伊甸园中,人们在圣经中见证了羞耻心的起源,是在始祖偷吃了禁果以后,发生的一种变化感应。我们可以从故事中得知,羞耻是良知对于罪的不良感应。而中国人常说良知,却无法对于良知的解释再进一步。良知用神学的解释即为:神的公义在人的内心的体现,因为人是神造的。而中国人的不说神,说公道自在人心。这个公义就是人心中的内在本质,当人做了不道义,不公义,不光明的事情,就会感觉到害怕、惭愧、和羞愧。这就是羞耻的本源。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也是根据人天生具有羞耻心,能感受到做了不善之事时的一种羞耻心,而说明了人性具有善的。因为有公义(善)而感应到了不善。而圣经的原罪论,从另一个方向和角度来说是成立的。因为人的背离了契约和诚信,而产生了各种痛苦的感应。所以,人性本善和本恶在不同的立场都可以成立。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也成立,无善无恶,或者是善恶平衡对立的一种存在。

善与美同行,丑与恶同归。所以羞耻也是对于丑的反应。很多人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把先天缺陷认为是醜时,羞耻反应就会发生。羞愧在能量学上是一种负面能量,而且非常影响人的一种负面情绪,它会使人产生罪恶感和自卑感,当一种羞耻感深深地嵌入了人的心中时,人们往往会沉闷与自卑之中很久而不能自拔。挥去自卑心态的阴影很难,在于一个人认定了一种先天的缺陷是丑陋之时。有的人因为自己很胖,有的人因为自己很矮小,有的人因为先天性聋哑,有的人因为先天性各种障碍,都会发生不同的自卑情绪。因为他们会因为自己所认定自身的缺陷为“丑陋”引起的羞耻感而不敢于正视自己与他人。这个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认识不到天线性缺陷的本身就是一种宏达整体的不同的需要,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命运曲线。他们认识不到缺陷看似惩罚,但也同时是最好的考验和领悟生命的导师。因为缺陷与羞耻无关,自己的缺陷可以考验自己是否能够突破障碍去赢得属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缺陷也可以看出观察自己的对象对于生命的态度,这种态度与自己无关,只能表达他人的素养和对于生命尊重的程度。嘲笑自己的人说明他们的心是残缺的,冷漠你的人说明他们的心是冷漠的,但不论外境如何,人都不能轻视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存在,因为缺陷而不珍爱自己经拥有的存在。所以,残缺与羞耻无关,羞耻是心灵上的丑陋,而不是外在的不全。

真正值得羞耻的事情,是明明自己是无耻之徒,却感觉不到羞耻,因为他已经丧失了认知的能力。羞耻感能够使人在道德沦丧之前提醒人们的一个重要的信号,如果我们习惯了不去忽视内在羞耻感的升起时,变成了一种习惯后,人就很容易变成无耻之徒。而无耻之徒正因为不懂得尊重自己,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尊重,因为人没有必要去尊重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那是对于公义和良知的玷污。所以尊重那些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才有可能使无耻之徒在孤立之时懂得反省和自知。

而无知也不全是负面的。万事万物都存有利害平衡,这就是造化的美妙。人生来无知,才需要教授教育、熏陶、培育和引导。无知是一种生命的动能,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是危险的,也是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很多年轻人因为不懂得权衡和利害关系,在对了事物上,就没有胆怯和害怕,勇往直前,反而更加容易取得成就。这就是世界上存在很多人类奇迹与创造的因素。奇迹是无心之为,这是造物的启示。无知与无心相近,因为无心,而没有可能与不可能的界限;因为无知,很多“不可能”就成为了可能。

无知和有知的人在无尽浩瀚的宇宙面前都是无知的。所以,有知的人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无知,才能平等看待在比自己还要无知的人和生命。有知和无知的人思想恰恰相反,有知的人谦卑,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无知;有知的人宽容,是因为知道在天地宇宙的面前,自己和他人同样的无知;而无知的人却因为不道自己的无知而自以为是。

关于原谅:有很多角度。人都会犯错,原谅是一种睿智,一种胸怀,一种宽容,饶恕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原谅他人。原谅是相互理解生命不易中的一种慈悲,是一种对于无知的人无心之错的一种风度。而原谅是有底线和原则的。一味的原谅就成为了纵容犯罪的温床,成为他人再次侵犯的自己的由头,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原谅。对于极度无耻的、猖狂的人是需要严厉惩戒的,这就是刑法的意义。

对自己而言,原谅自己的过错要比原谅他人还要困难,这才是我们一旦憎恨不能原谅他人的原因,因为错误带来的负罪感是一种长期的痛苦,难以原谅,是因为痛苦常常侵扰心智,一个不能原谅自己的人,就无法学会去原谅他人的过错。

当然,世界上海有一类人。对于自己习惯的言行和常犯的错误视而不见,正如摩西所言:“人往前走着,却看不见自己身后的袋子里漏出的水,看不见自己的罪孽。”他们不停的用AQ精神安慰自己来平衡上苍对自己的不公,不停的原谅自己,却从未想过改正自己,洗心革面。只顾着指责社会的不平,他人的不对。常原谅自己的人容易下地狱,而最危险的人是那些连原谅自己想法都没有的人,因为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罪恶,他们没有羞耻心,惭愧心。这些人肯定下地狱,而且下辈子绝无投胎为人的可能。

人犯错并不可怕,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上了错误的人,错误必然发生。可怕的是在相同的问题上犯相同的错误,致命的是把相同的错误变成了一种习惯时,杀死自己的必然就是自己的习惯。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从来没有反省,也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努力改正自己的人,轻易的通过了良知的审查,只能证明此人没有良知。人的一生,在良知的面前,总会经历百般的挣扎和抗斗争,在奋力拼搏的路上改正自己的过错,修正自己的观念以后,才能够通过良知的审判。人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之门。有良知,并超越了良知限制的关隘时,便是随心所欲而不愈矩之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羞耻是良知的源泉︱吴黎宏
羞耻心即良心,羞耻感即道德感
羞耻心是什么
心理学家:总是担心自己被人瞧不起,要学会提升3个思维认知
心理医生:我们需要说出自己的“羞耻”,否则身心都很危险
【羞耻心不能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