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原非扫墓

 


清明节原非扫墓

——寒食节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露出勃勃生机,因以“清明”谓之。“清明节”是我国大约始于周代的古老节日,与纯粹的“清明”节气又有所不同。“清明”作为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与农业关系密切。“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谚语;而“清明节”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4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之时,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清明时节踏青寻春,植树,并开展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后来幷入扫墓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称谓,就是“三月节”。

唐代诗人杜牧著名的《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行人”正是踏青赏春之人。之所以“欲断魂”,是为美景所动,所陶醉。

北宋时期过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人们熙熙攘攘的景象。

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道出了清明节时人们争相出城踏青“寻春”的盛况。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 “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妃子骊姬欲让己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之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受尽了屈辱。最后只剩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追随他。有一次,重耳饿晕,介子推从自己大腿割肉,用火烤熟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晋国做了君主,即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对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无奈,亲自去请,介子推已经背负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让军队搜山,没有找到。有人出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一面,介子推肯定会出来。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火燃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火熄上山,见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死。晋文公痛心疾首,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堵着个柳树洞,洞里似有物。掏出一看,竟是片衣襟,上题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笔者以为,此诗纯为后世之作。七言律诗起于曹丕;诗之用词亦为后世之习惯。但作为传说,表达人们对躲避荣华忠臣之敬爱,无可厚非也。)

晋文公把介子推和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临走,砍伐一段烧焦柳木,回宫中做双木屐,每天看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有说来源于此。从此寒食节历代相沿成习。

唐代韩翃诗《寒食》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身为唐人,多有不便,假托“汉宫”而言唐事,说出了唐代寒食节情况。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从此,寒食节正式成为扫墓的节日。

后来,因寒食节与清明节相接,就逐渐衍变成清明扫墓了。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有说风筝的称谓源于此。

现在,人们已经不知寒食节,只知清明节;并且只知清明节扫墓,而淡忘了踏青寻春等许多活动。

2008年开始,我国为方便国民上坟扫墓,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一直延续至今。

再采撷几首清明古诗词,以佐趣:

刘长卿 清明后登城眺望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李建勋清明日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权德舆 清明日次弋阳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白居易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白居易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北宋 王安石 清明

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秋千寂寞垂。人与长瓶卧芳草,风将急管度青枝

欧阳修 采桑子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王禹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陆游 清明

气候江吴异,清明乃尔寒!老增丘墓感,贫苦道途难。燕子家家入,梨花树树残。一春回首尽,怀抱若为宽?

陈与义 清明二绝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刘克庄 卜算子

已怪社愆期,尚喜巢如故。过了清明未肯来,莫被春寒误。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

王丹桂 风栖梧 清明前三日因微雨过示众

割爱忘情惟谨谨。兔走乌飞,催逼年华迅。又是清明将欲近。家家烟火宜防慎。和气氤氲当宝运。细雨廉纤,不负阳春信。造化工夫犹此进。

耶律楚材《庚辰西域清明》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李叔同(弘一法师)《清明.春游》春风吹面薄如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必读10首最美古诗词,天地清明人清明
【美友博览】古诗词三十七首话尽寒食清明情
清明时节除了踏青扫墓,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寒食节与清明节不同
清明节的由来与风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