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游春江南驻足阳羡茶园



饮阳羡茶    明 吴宽

今年阳羡山中品,此日倾来始满瓯。

谷雨向前知苦雨,麦秋以后欲迎秋。

莫夸酒醴清还浊,试看旗枪沉浮载。

自得山人传妙诀,一时风味压南州。

 

吴宽(1435-1504)  明代诗人、散文家。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获第一,入翰林,授修撰。曾侍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吴宽作风高洁,不受时尚左右,而以清正自守。死后谥文定。少壮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左传》、《汉书》、唐宋大家散文,最喜苏轼文章。他学有根底,诗文和平恬雅,有典则。《明诗评》说:文定力扫浮靡,一归雅淡,诗如杨柳受风,煦然不冽;又如学究论天下事□□竟日本色自露。代表作有七律《悼沈癯樵画史》、《题杨铁崖墓铭后》、《送张兼素出知施宗州》、《谢顾良弼李世贤携酒过访》等,七古有《赋黄楼送李贞伯》等。吴宽兼工书法,字亦学苏东坡。诗文集有《家藏集》77卷,其中诗3040卷,为吴宽自订。后7卷疑为其子吴□所增益。

 































宜兴  古称“阳羡”。宜兴产茶历史久远,古时就称之为“阳羡贡茶”、“毗陵茶”、“阳羡紫笋”和“晋陵紫笋”。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就名弛江南,当时称为“国山茶”。“国山”,即今之离墨山。据《宜兴县志》载:“离墨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到了唐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为了研究茶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曾在阳羡(今宜兴的古称)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茶经”一书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陆羽在他的《茶经一之源》中记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陆羽在品尝同僧进献的佳苟后,认为“阳羡茶”确是“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由于陆羽的推荐,“阳羡茶”因此名扬全国,声噪一时。从此,“阳羡茶”被选人贡茶之列,故有“阳羡贡茶”之称。

宜兴阳羡茶不仅得到朝廷帝王的赏识,也倍受历代名士的盛赞。唐代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杜牧等均曾为紫笋茶(阳羡产)吟诗作赋。诗人卢仝更留下了“闻道薪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宋代苏东坡在“耳根洗尽功名话”以后,更是爱上了阳羡香茶、甘泉、紫砂壶,卜居阳羡,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名句。“蒸之馥之香胜梅”的阳羡唐贡茶,不仅名满海内,还饮誉海外,公元八世纪日本奈良时代,还远销东瀛,被视作珍品。

(摘自互联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羡茶的前世今生 从历代文人笔下了解阳羡茶的发展历程——江壶客
中国茶叶:陆羽推崇的阳羡茶
【江南记】茶变考
“宜兴三绝”
紫砂壶、阳羡紫笋茶和金沙泉----宜兴三绝
紫砂古籍之《阳羡名陶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