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听】《行香子》宋代,苏轼

行香子

代】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小令。《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 如快马驰过隙缝。
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
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
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

创作背景

此词的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其所表现的强烈退隐愿望来看,应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时期(1086—1093)的作品。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但政敌多次陷害虽未得逞,却使他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感到“心形俱悴”,产生退思想。

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其所表现的强烈的退隐愿望来看,应是苏轼在元祐时期的作品。此时,宋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持朝政,苏轼因受其庇佑,才未受奸臣加害,却也萌发退之心。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夜空,遐想无穷。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月夜的空阔神秘,阒(qù)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

苏轼以博学雄辩著称,在诗词里经常发表议论。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辨了。作者曾在作品中多次表达过“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但在这首词里却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集中使用的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也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

下片开头,词人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材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祐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着自我解脱的方法。而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只有经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但最好的解脱方法莫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

看来苏轼还不打算立即隐退,“几时归去”很难逆料,而田园生活却令人十分向往。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恬淡寡欲,并无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赏赐一点便能满足,“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这多清高而又富有诗意!

苏轼在作品中既表现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也经常流露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这首《行香子》则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他从青年时代进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隐的愿望。但他并不厌弃人生,他的退隐是有条件的,须得像古代范蠡、张良、谢安等杰出人物那样,实现了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

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它是作者从生活感受中悟出的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我们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此词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婉约词相异,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行香子·清夜无尘》鉴赏(摘自国学网)
苏轼《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全词翻译赏析
读苏轼《行香子?述怀》| 心存诗意,何必远方
苏轼半夜不睡“起来嗨”,写出一绝美之作《行香子-清夜无尘》,最后九字千年无人超越
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得益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气氛和社会风尚
楷书苏轼词《行香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