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粹青瓷揭秘
 
 

国粹青瓷揭秘

 

阮茂泰

 

具有开拓意义、时代特征和诗情画意的青瓷,谓之国粹青瓷。晋代的“缥瓷”、唐代的“秘色越器”,是国粹青瓷的代表。这两种国粹青瓷,虽已被世人所淡忘,甚至被个别人否定,但它们的实物尚在。

根据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茶瓯》两首唐诗和皮日休《茶瓯》诗等所述,上虞是“秘色越器”的产地。

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诗中“越窑”所指,有媒体报道和志书记载为余姚上林湖(今属慈溪)。显然,这与事实不符。唐代时,余姚上林湖窑所在地属明州管辖,陆龟蒙不可能将上林湖窑称为越窑。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是,在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的字里行间,未见有任何与上林湖窑有关的蛛丝马迹。

为了把“越窑斦舛ス鸸诖髟谏狭趾さ耐飞希腥司谷唤焘埂豆庇嗝厣枵怠肥谋晏飧奈豆庇啵ㄒΓ┟厣枵怠贰!肮庇唷敝浮疤粘上鹊霉蔽峋焙蟮氖S嗥罚趸嵋∩硪槐涑晌肮庇啵ㄒΓ蹦兀浚⊥硖剖逼冢懊厣狡鳌币丫2焘顾降摹懊厣枵怠敝荒苁枪庇嗥贰?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到了“越州古秘色”和“余姚县秘色”,表明中唐时期窑寺前窑创烧的“秘色越器”与晚唐时期上林湖窑开始烧制的青瓷贡品——“秘色瓷”是两种材质截然不同的瓷器。

所谓“千峰翠色”,也并非陆龟蒙凭空想像,对越窑青瓷带有文学色彩的赞美之辞,而是如实说明翠色釉的釉色深淡,因釉料、燃料、气候、窑位、窑温不同而千差万别,犹如群峰山峦、沟壑之林木,因处位、标高、季节、日照等差异而显现其翠色之千姿百态,展示翠绿色宝石釉的“类玉”质感和无色透明玻璃釉的“类冰”质感。这是诗人言之有物、据实体察的精到描述。

“秘色越器”是越窑青瓷系中的特殊品种。它与常见的越窑青瓷相比,釉的色泽、质地两者截然不同。“秘色越器”是翠色釉瓷器的别名。陆龟蒙以一个“夺”字点明了翠色釉瓷器的烧成难度。其后,晚唐诗人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以“捩翠融青瑞色新”的浅显言辞,诠释“秘色”其实是绿中含青的翠色。“捩”字标志着越窑青瓷釉色变革创新的转折。单就青釉的色泽、质地而言,如果把越窑的传统青瓷比作“下里巴人”,那么,“秘色越器”便是“阳春白雪”。

中唐晚期,越州上虞窑寺前窑首先烧制成功的翠色宝石釉瓷器,当时还没有确切的名称。因此陆羽在《茶经》中称其为越瓷。至晚唐时,诗人陆龟蒙得知翠色釉的烧成难度如同“攻关夺隘”,因而将越窑创烧的翠色宝石釉瓷器定名为“秘色越器”。“秘色越器”的标志性作品——茶瓯,其外表的“翠色宝石釉”可与全绿色的翡翠媲美,尤其是瓯盖、瓯体的造型蕰涵“开元盛世”的寓意,备受皇家的青睐而被钦定为“陶成先得贡吾君”的皇室用瓷。从此以后,“秘色”两字便成为晚唐至元代各地窑口所产青瓷贡品的泛称了。诸如:宋人庄绰《鸡肋编》云:“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金人赵秉文的《汝瓷酒尊》称汝窑青瓷为“秘色”。明人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将元代广东出产的青瓷称为“南越秘色瓷”等。这些文献记载,充分反映了“秘色越器”与“秘色瓷”是两码事。2000年,广州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中国古茶具文化展”开幕,展出的350件各朝代古茶具中,有一种被称为“绿彩小壶”的茶具,其实是参照越瓯的模样仿制的“南越秘色茶瓯”,简称粤瓯。这种粤瓯,不但见证了“南越秘色瓷”的史实,而且佐证了陆游《老学庵笔记》将“越州古秘色”与“余姚县秘色”区别开来,实属高见。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6件青釉瓷器。该地宫作为封门之用的《监送真身使随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账》石碑记载:“真身到内后,相次赐到物一百二十件。……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令人遗憾的是,有人无视这批“瓷秘色”器窑口的考证和对“瓷秘色”器的釉色不是翠色的原因分析,将“瓷秘色”器与“秘色越器”划上了等号。

《秘色越器》诗提到的“嵇中散”,显而易见,是三国魏中散大夫嵇康。嵇康从会稽迁居上虞长塘,系上虞籍的“竹林七贤”之一。因此,该诗正是暗示“秘色越器”的产地在上虞。从中亦可见,唐诗之美在于含蓄。

此外,皮日休《茶瓯》诗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施肩吾《蜀茗词》诗云:“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诗中说到的“支公”和“山僧”,即支遁,本姓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东晋时,随谢安、王羲之一行南下,隐居上虞东山,得道成为高僧。如前述,茶瓯是“秘色越器”的标志性作品,这两首诗作,同样印证了“秘色越器”产于上虞的史实。

陆龟蒙的《茶瓯》诗云:“昔人谢    埞,徒为研词饰。”说明唐代越窑青瓷的配方革新者是上虞人谢    埞,并非如一些电视片所说的是船运老板王哲。上虞先民谢    埞设计的越瓯,器形丰膄,气度雍容,充分体现了唐人的审美理念。其外表的“翠色宝石釉”,色泽鲜艳,质感类玉,釉面反射出来的魔光,能使人陶醉。中唐诗人李涉《春山三朅来》诗云:“越瓯遥见裂鼻香,欲觉身轻骑白鹤,”这首咏瓯诗,反映了唐人李涉“三观越瓯”时的切身感受。越瓯如此神奇,难怪柴世宗和乾隆帝梦寐以求。晚唐诗人郑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诗云:“箧重藏吴画,茶新换越瓯。”郑谷以当时举世瞩目的越瓯为题材赋诗,并以吴画烘托越瓯,旨在凸显越瓯的美学、艺术品位。在中国历史上,能与吴画匹敌的瓷器,越瓯独占鳌头。

越瓯的造型,乍看简约含蓄,细品又极富诗情画意,牵动着人们的想像力,也彰显着中国古代瓷器造型最巅峰的美学境界。皮日休描述的“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令人拍案叫绝。如果将“贡余秘色茶瓯”与陆龟蒙《茶瓯》诗相对照,可以获悉,昔人谢  埞为了构思最有意义的茶瓯造型,曾经殚精竭虑,终于设计成瓯盖正面象太阳的“◎”字图案和宛如“巧剜明月”的瓯体相组合的异型茶具。这种前所未有的“秘色茶瓯”,是唐代“开元盛世”的历史见证。

    埞创制“秘色茶瓯”的丰功伟绩,也不能错记在吴越钱氏的账上。据文献记载,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二月十六日,卒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三月二十六日。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钱镠21岁时投军。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十月,唐授钱镠为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封钱镠为吴越王。梁末帝在龙德三年(923)封钱镠为吴越国王,从此建立了吴越国,直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根据这一文献记载推算,陆龟蒙(卒于881年)定名的“秘色越器”,早在中唐代宗十四年(799)之前已经问世。那时,钱镠尚未出生。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瓷秘色”器是唐懿宗(859~873)所供奉的。显然,“秘色瓷”之名的由来与吴越钱氏无关。

有人认为,越瓯就是“玉璧底碗”。这也是一种误解。善于思考者定会联想到,“陶成先得贡吾君”的越瓯,绝对不可能是在埋葬官民遗体的古墓中陪葬的“玉璧底碗”。单就器底而言,“玉璧底碗”与越瓯相比,相差甚远。陆龟蒙在《茶瓯》诗中,以“岂如珪璧姿”的言辞描述“秘色茶瓯”的姿态,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它具有与玉壁相同的功能。“秘色茶瓯”的姿态因何如同玉璧,首先是其外表的“翠色宝石釉”的质感类玉。其次,瓯体腹部的外缘与瓯口构成的俯视图类似玉璧的平面投影图。“烟岚色”一词,属于写作上采取旁敲侧击的表现手法。其真实的涵义是,揭开瓯盖,瓯内茶的热气像烟雾般冉冉升起,当釉的翠色被吸附在釉面上的水蒸汽覆盖后,这时釉的翠色很像山上的苍松翠柏被雾气所笼罩的景象。

又据考证,“巧剜明月”是形象地描述瓯体的造型宛如剜空了中秋月亮,“染春水”说明用春季茶叶烹的茶水;“轻旋薄冰”所指的是茶瓯内壁甚薄的玻璃釉,“盛绿云”比喻茶瓯内漂浮在茶水中的绿色茶叶片。

茶瓯让乾隆帝魂牵梦萦。他御题仿明成化鸡缸杯诗云:“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可想而知,能与宋代官窑、明代化鸡缸杯等级相同的“李唐越器”,所指的定是名见经传的“秘色茶瓯”,不可能是一般化的越窑青瓷。乾隆帝因得不到“秘色茶瓯”,故钦令造办处制作金瓯。由于金瓯设计者不知道“秘色茶瓯”的造型,所以金瓯做成了杯的模样。该金瓯口外有“金瓯永固”四字铭文。“永固”的寓意既象征“大清江山永恒”,又暗喻金瓯的材料柔韧,不易磕破,有利于永久保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称其为“金瓯永固杯”,但对一器两名重迭的叫法没有作出说明。

另据史书记载,“秘色越器”名称中,“秘色”是翠(深青绿)色的代名词,翠色釉的科技奥秘之一在于“九秋风露”是釉色烧成的关键。“秘色瓷”名称中,“秘色”只是青瓷贡品的俗称而已。“秘色越器”中,只有茶瓯属于贡品。凡被称为“秘色瓷”的器皿,都是贡品。因此,只有搞清楚两者彼此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后,才能正确感悟“秘色瓷”的慨念,并能意识到匣钵不是“秘色瓷”的要素。据笔者在退休前从事现代陶瓷科学实验中所知,翠色釉的要素是:其一,釉料中所含的三氧化二铁是普通青釉的多倍;其二,在釉色烧成时,窑内必须是强还原气氛。

令人欣慰的是,晋人潘岳在《笙赋》中所说的“缥瓷”——淡青色开片纹釉鸡头酒壶在上虞尚存一件。根据该壶的釉色、釉质、造型等均优于其它鸡头壶的事实,表明了“缥瓷”是晋代青瓷中的奇葩。

“缥瓷鸡头酒酒壶”的发现,既是青瓷考古课题的重大突破,又填补了国内外博物馆均无“缥瓷”馆藏品的空白。同时,找到了“哥窑”之名由来新的线索。也就是说,所谓“哥窑”,其实是指烧制“缥瓷”的窑口,因为人为制作的“开片纹”是“缥瓷”的特色,并非指宋代龙泉境内章氏兄弟中哥哥所设的瓷窑。“哥窑”之名的来由,显然与明清时期的官、民窑仿制的“开片纹釉”被称为“哥釉”是相同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阿申| 越窑与秘色瓷浅议(下)
尚书惠蜡面茶
关于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研究之六: 犹抱琵琶半遮面 ——“秘色瓷”再认识
中国越窑青瓷特展 三
越窑青瓷鉴定基本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