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忏悔:如果再给我次机会,从孩子生下让就把书当玩具!(3-4岁阅读引导黄金期上路指南)



子都悔青  


“儿子十五岁了,读初中,做完作业后就去打游戏,真后悔当初没有让他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同一所学校的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养成了读书习惯,我家的宁愿玩电脑、手机游戏也不看一眼书?”

网吧里通宵打网游的骚年


到了初中高中,很多家长才开始抓狂,他们这时候才发现,一两年前看起来还没多大区别的娃现在开始进化成两种生物——学霸和学渣。

世界读书日长城网推出了一篇针对儿童读书的调查,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再给我机会,从孩子生下让他把书当玩具,别的不玩,玩书好了!”王老师叹息。她是一名教师,娃已经上初中。

娃出生后,两夫妇工作特别忙,娃就托付给了老人。老人精力和知识有限,管好娃的吃喝拉撒安全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是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从三四岁就开始了,我们都彻底忽视了孩子阅读兴趣、习惯养成。”

娃长大以后,一直以来会阅读没有“营养”的文化快餐(网络小说),王老师想:让他打一个小时游戏好,还是看一小时书好?两“害”相权取其轻。假期王老师从学校借回一摞书,娃说:“妈你别费劲了,反正我也不看,来回运书多沉啊。”王老师只好苦笑。

就连知识分子、教育业者,也会不幸踩坑啊。


嘛早读书?  


虽然,DrBing从来不建议读书读成:Nerd


OR

文青狗

就像学画不是为了成为画家,学乐器不是为了成为音乐家,同样不应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阅读是娃未来生存的一样重要的工具性武器

有个词叫“先入为主”(定居十几年还吃不惯西餐的海外狗举爪):亲近感,口味和习惯,都早期定型后期难纠正。王老师这句“娃生下来就把书当玩具”虽过火,但的确,阅读兴趣(习惯)和英语语感、乐感、体育.....是一样的:早期爸妈努力个两三(重点是3-4岁)五年,把娃带上路,后面翘着腿,“抓大放小”地散养;否则早期一没留神,关键几年刷刷就过去了,娃大了爸妈肠子都悔青。

20世纪以后,智力/知识已经成为人的主要生存手段。无论娃是不是经过高校这道大门。“知识”、“智力”和“知识获取能力”这三样缺一不可。


别说将来了,就连现在,所有有价值的工作,本质都是创造/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分配信息。就连回村养个猪还得先读懂《科学养猪》呢,不然选种猪都不会选。


人类所有的探索经验所得知识,转化为可记录可传递的第一手形式,就是文字。快读获取信息的第一途径是什么?——速读、信息抓取。这是通过从小开始,长年累月的阅读沉淀下来的一目十行,而且快速抓到重点的本事。


初高中,课本课外文字量梯量级跳跃,文字快速消化能力变成孩子变学霸还是学渣的分叉的第一个考核点。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娃就心跳加快头皮发麻两眼发晕,那注定第一轮就败下阵来,什么英语语感、数学思维物理思维那些高端活都是后话了。


我们这些硕博狗,做论文的时候一天啃下一本500页的书脸不红心不跳的,那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啃多少书才啃出的技能。


反面就是文章开头那些流连网吧的可怜孩子,是自知底子已经拉下实在太多,绝望感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才迫使得他们只能在游戏的世界里找到一丝成就感,聊以宽慰。其实这些娃很可怜。




娃上路  

所以不想娃以后遭罪,就从抓早期:最晚3、4岁,爸妈就要每天抽十分钟,开始着手帮娃建立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流程是

妈和娃讲绘本(0-2)---妈给娃读故事(3-5)---亲子共读(4-6)---娃给妈读故事(5-7)---娃独立阅读(6+)


就是一个从“图”到“文”,从“妈主动娃被动”到“娃主动妈被动”到“娃自己整”的完整“带上路”过程。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娃,以后就可以自由在书海里遨游了。


0-2岁利用色彩鲜艳的绘本、画报,对娃主要作用是视觉刺激,对书本产生自然的亲近感(例如因此大受欢迎的卡尔爷爷)。



卡尔酱的书在奶宝界大受好评

3-4岁是娃的语言思维构造期,妈给娃讲有情节的童话及故事绘本;4-7岁是情节逐步变复杂的绘本故事,根据娃的识字情况,逐步顺水推舟把:“妈讲”变成“妈娃一起讲”最后变成“娃讲”。


说到“识字”顺便吐个槽,有家长会把阅读和识字混为一谈,硬生生报个班教娃识字,娃屁股还坐不定听啥课啊最后搞得很没意思。所以千万不要割裂地教娃识字,这和考G时背单词是一样——很白搭的。但是结合亲子阅读,平时结合生活,例如出门时利用路标,店招牌,各种现用素材来零散见缝插针让娃“pick up”效果更好。一般娃3岁起认知发育就能解读抽象符号,所以3岁起识字是没问题的,但不需强求。


回归主题,重点说3-4这个节点性质的爱书引导期的技术要领。




术要领  


切入篇

在一开始,也就是娃3-4岁的泛灵心理期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例如玩具,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让娃对书产生亲近,最后爱上并把书看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个关键。产生这个魔法转变的,当然是一本能真正让娃迷上的书。方法是选择娃最迷恋的玩具主题的绘本入手。就好像青春期女生犯脑残爱上某明星就迫不及待想知道关于他的一切,泛灵期的娃同理——想通过故事来不断延伸自己心爱玩具的生命。这样“爱屋及乌”就对这些书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再“爱屋及乌”会爱上其他的书。


也因此,市面上所有火了的玩具都有配套的动画和绘本。反之同理。


吐个槽,某些家长心想动画视频下载不要钱,买书要钱,书和视频都是讲故事,性质差不多,能省就省吧。。。于是直接使用视频代替书。其实细心的你读到这里不难发现,早期阅读启蒙,“醉温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根本的目的是顺应“先入为主”为孩子以后一生受用的阅读能力做好铺垫。所以抠门也要讲技术不能因小失大。



氛围篇

之前《纯装逼的私人图书馆》一篇文章已经把这点写明白了。就是让娃自出娘胎就被书视觉上狂轰滥炸,自懂事就知道“咱家是知识分子,书籍之友”,这一点而言,本来就有藏书癖的爸妈有先天优势。



家装注重的是“视觉效果”

这里再补充一点:


一般家庭是酱婶的——玩具无处不在,书本束之高阁。但娃毕竟只是三四岁小孩,取书有难度,所以有些家庭这么做:故意将书放得到处都是,娃能拿到的地方——沙发上、鞋凳上、床头、电视机前。。。


除了“家装氛围”,还有“行为氛围”:


大家都是正常人类,都免不了打麻将追韩剧看足球打消消乐(我认罪,我刚才才打了20分钟消消乐)但为了娃,关键期我求你就收!敛!一!点!吧!不要忘了身边正有一双眼睛在模仿。娃晚上7、8点就睡了,就把你看书写作那种“正面高逼格”事情挪到前面,娃睡了再弄“负面low逼格”的事儿,爱八卦爱追韩剧没人管你。


另,怕娃觉得你虚伪,人前人后各一套?有天他大点了你可以跟他解释:妈也是个普通人,也有弱智无聊空虚寂寞冷的时候,但还是尽量了给你做了个好榜样。娃会理解你的。


之后还有“仪式氛围

每天至少要有个固定的读书时间。常规来说是晚上睡前,因为幼儿在睡觉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总记忆。周末可以在白天进行特殊的读书活动。


搞活气氛篇

1 感染力

娃最开始当然是听书。而很多时候,娃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是非常短,不能集中精力,常常是妈还没读到第三句,人就跑开了。一般妈内心都是崩溃的。这时候,提升你的朗读技巧很重要!要采取是夸张式,感情充沛的朗读方法,读对白是要使用角色的语调,还要配合故事时不时大笑大哭手舞足蹈。这时,你还愁吸引不了娃?


很快你会发现,你之前的朗读技巧有何等之渣!!!


你抱怨说:“养个娃还把自己硬生生逼成播音员了?买个故事机、点读笔算了。


我说:可以买,适当用,但是 1.)妈妈对娃产生的亲密感和感染力是硬生生的录音不能比拟的。 2)这是你对自己的个人综合能力提升,适应了充满渲染力地说话,以后你会发现你对身边的人沟通,会带上一种自然的魔力,你会变成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人,进而是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职场上尤其获益!


2 环境力

不必拘泥和和孩子亲子阅读的场所,到处都是亲子阅读的舞台,出门随手带一本书。例如去公园散步时走累了,可以坐在长凳休息时掏书就讲。读到描写森林的句子时,就提醒娃用鼻子闻一闻春天的味道,妈仰着脸闭着眼睛说:“好香啊!”娃也吸吸鼻子说:“真的好香啊。”  娃的脸上一定写满了自在的幸福,这一幕将会把他对书和对妈妈之爱捆绑咋一起,在很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


3 互动

之前《毁娃三观童话解读》一文已经讲了和娃在亲子阅读中的互动对话是建立娃道德观价值观的利器。文中讲的是5岁以后开始有心智的孩子,但3-4岁主要是1)刺激想象,2)锻炼娃的“陈述性语言”,3)梳理生活常识,4)训练逻辑。


书之将电视电脑等“可视化”的媒体,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给人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把文字/语言/静态插图 转化成大脑里面生动的,电影一样的画面!


每一个细节,例如配图里面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情节,我们都可以引申开来,引导娃发表看法。例如《可爱的鼠小弟》摘苹果那本飞来了一只小鸟,你可以问娃:“小鸟为什么可以飞?”“因为小鸟有翅膀。”“那鼠小弟有翅膀吗?”“没有。”“那它想要一对翅膀吗?”“它想要翅膀。”“为什么呀?”“它因为有了翅膀,就可以飞到树上去摘苹果了。”



这组对话,反映了亲子绘本阅读互动是怎样一次性做到 刺激想象,锻炼语言,梳理事实,训练逻辑的,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不是很流弊?


4-5岁,有语言和想象力天赋的娃就开始喜欢给故事加插前传后传续集番外了(故事会很无厘头、意识流,但这分明是好现象!),这时候好好鼓励,用录音机录下来,鼓励宝贝画画下来,配上文字,做成娃自己的绘本。


结  

就这样,或早或晚,你会神奇地发现,娃能抱着一本书专注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候基本可以说,娃和书已经建立了某种亲密关系,这时你就可以慢慢撒手,只要负责好屯书后勤就好啦!


这就是先苦后甜、授娃与渔的,但我认为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叫它“智慧的粗放型”或“讲究技巧的甩手掌柜”也行:


6岁前手把手把娃带上路打好兴趣,养成习惯,点亮心智;之后提供氛围、工具和资源,任由孩子在内在的驱动下充分拓展;大方向骨节眼上充分重视的同时给予完全的尊重、信赖和自由,任他在知识海洋遨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可以重来,一定要从孩子出生起就把书当玩具!(家庭阅读指导技术贴)
孩子爱不爱读书和父母无关?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爱我家 同悦书香”亲子阅读
动漫绘本可以陪孩子走多远?
家长怎样陪伴小学的孩子阅读?如何了解孩子阅读的效果?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