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 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王朝封了多少个异姓郡王,为何而封(完整版)
userphoto

2022.06.17 江西

关注

来自: 想吃又想瘦 2021-05-22 00:29:23

因为小金鱼继承的爵位是郡王,所以我又来整理了一下安史之乱以后的异姓郡王。来源自《旧唐书》。

安史之乱以后,14个皇帝,151年。61个异姓郡王。

我的结论:

如果单独封一个郡王,等于是虚衔,叫着好听。

封赏平叛、戍边有大功的武将,朝廷都不好意思只封一个“郡王”,往往跟着一大串实权官衔或者实封。

因为单单异姓郡王这个爵位,朝廷是一不给钱,二不给地,三不给人。唐史中如有记载“实封多少户”的,那都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连这个实际收益都没有。在加封时,和异姓郡王一起封的官职才是实权,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受封的那一行字里,有无实封官职

唐史里,能受封异姓郡王的,有四类人。、割据一方,不受唐廷控制的藩镇节度使,比如河朔三镇(魏博、幽州、卢龙、范阳) 、战功彪炳的武将。他们镇守边关、抗击吐蕃,勤王平叛。 、宦官亲信,战功赫赫的武将的亲属。、叛乱藩镇中,率部向唐廷归顺的武将。

整理完这些史料以后,对于战功赫赫的武将们,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太能打了。有的名将三朝元老,从安史之乱打到泾原兵变,连续三次挽救被叛军打出长安的李唐皇室。以及中晚唐的叛乱真的是多如牛毛,有的武将刚刚要启程去赴任新的官职,就赶上了附近的节度使造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名将当如是。

【唐肃宗朝】

1、刘希暹。官宦鱼朝恩,用他为神策都虞候(军中官职,不是侯爵),封交河郡王

2、郭子仪。 因为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朔方诸军都统、河东节度使相继被杀,朝廷害怕这两支军队与叛军联合。于是,用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充本管观察处置使,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

3、乌承玼 。 开元年间,与族兄乌承恩皆为平虏先锋,因战功卓著,号称“辕门二龙”。 后曾谋刺叛将史思明未成,乌承恩死,乌承玼投奔李光弼, 表为 冠军将军,封昌化郡王,为石岭军使。

4、 仆固怀恩。安史之乱,屡立战功,数次挫败史思明, 随郭子仪赴灵武,保卫唐肃宗。率回纥兵参加收复两京有功。在夺取愁思冈等地的作战中,常为先锋,勇冠军中。 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迁御史大夫、朔方行营节度。

5、 浑释之,少有武艺,从朔方军,积战功于边上,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宁朔郡王

【唐代宗朝】

1、李光弼。 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在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兵马副元帅李光弼督师,在河阳挫败史思明部多次进攻的作战。 以此功,进爵 临淮郡王,累加实封至一千五百户

2、李光进。李光弼的弟弟,战功平平。 永泰初,封武威郡王

3、李国臣。 屡立功勋, 至云麾大将军,跟随李光弼守河阳,累封临川郡王

4、白孝德。 安史之乱后,入关勤王,屡立功勋。收复两京后,先后斩杀叛将刘龙仙,出任节度使,抗击吐蕃, 累封昌化郡王,历太子少傅 。

5、白元光。 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命朔方军东征叛军,白元光率所部的结义营随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出土门。 累迁太子詹事,封南阳郡王,为两都游弈使。

6、陈利贞。一开始是平卢的将领,安史之乱后,反对安禄山。跟随李光弼领军驻守河南。颇有军功。自行间累迁检校太子宾客,封静戎郡王

7、侯仲庄。平定安史叛乱有功,加号冠军大将军。又从平叛仆固怀恩,得到郭子仪的信任。屡立功勋,封上谷郡王,为神策京西将。

8、郭英乂 。在安史之乱中,有战功。 广德元年,策勋加实封二百户,征拜尚书右仆射,封定襄郡王

9、侯希逸 。 初为安禄山部将。安史之乱后,不肯附逆,袭杀徐知味,归顺朝廷。从平史朝义叛军。大历十一年九月,起复检校尚书右仆射、上柱国,封淮阳郡王

10、李正己 。 驱逐侯希逸,自领平卢淄青节度使。朝廷因授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海运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青州刺史,赐今名。寻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饶阳郡王

11、李晟。 凤翔节度使马璘被吐蕃军围困于盐仓,当时官拜开府仪同三司、兼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并总游兵的李晟,率部横击吐蕃,在乱军之中救出马璘,因功获封合川郡王。 后改封西平郡王

12、田承嗣。河朔三镇中的魏博节度使。“ 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虽曰藩臣,实无臣节。 ”唐代宗为了安抚, 累加检校尚书仆射、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雁门郡王,赐实封千户

13、李洧。 李洧最初被李正己任为徐州刺史。李正己死后,其子李纳反叛。李洧以徐州归顺朝廷。加御史大夫,封潮阳郡王食实封二百户,充招谕使。

14、李宝臣。 原是安禄山部将,被其收为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唐朝,被赐姓名, 成为河朔三镇中的第一任成德节度使。迁左仆射,封陇西郡王、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5、朱希彩。 本是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怀仙部将,后杀李怀仙,自为节度。 朝廷本意以河南副元帅、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缙为幽州节度使 为节度正使,失败。 寻加朱希彩御史大夫,充幽州节度留后。又加希彩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五年,封高密郡王

16、马璘。守边八年,虽无开疆拓土之功,但始终能保一方平安,前后多次破敌,使敌不敢犯边。 加检校右仆射。上甚重之,迁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诏宰臣百僚于尚书省送上,进封扶风郡王

17、郝廷玉。为李光弼帐下爱将。后随其讨伐安史叛军,于河阳之战中奋命先登,力破叛军,生擒叛将徐璜玉。 前后以战功累授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封安边郡王。跟随李光弼镇徐州。李光弼去世后,唐代宗用为神策将军。

【唐德宗朝】

1、柏良器 。从军于李光弼麾下。率军讨平山越,并镇压起义。至二十四岁时,已官拜左羽林大将军。又率浙西军援救宁陵击败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因功获封平原郡王,入为左神策军大将军、知军事,图形凌烟阁。

2、符璘 。河朔三镇中的魏博节度使田悦发动叛乱时,他率部归降朝廷,被封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封义阳郡王,实封一百户。

3、段秀实。 安史之乱后,屡立战功。加封 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总揽西北军政。 三四年间,吐蕃不敢犯塞。加 检校礼部尚书、张掖郡王

4、李芃 。 魏博节度使田悦谋叛,朝廷命以神策、汝、陕的军队增援河阳,以李芃讨伐。李芃进军攻克新乡、共城,包围卫州。次年,又与河东节度使等人率诸军大破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

5、李澄。 初为江铃偏将。投靠永平节度使李面,升任滑州刺史,册封陇西郡公。不得已归降于淮西叛藩李希烈,最终归顺朝廷。 加检校兵部尚书,封武威郡王,赐实封五百户

6、马燧。 安史之乱,归顺朝廷。后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迁河东节度使。又奉诏讨魏博叛将田悦,诛杀田悦部将杨朝光,大破田悦于临洺。加检校司徒,封北平郡王

7、浑瑊。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仆固怀恩叛乱时,吐蕃军十万入侵,浑瑊率二百骑兵冲阵,大破吐蕃,绘像凌烟阁上。泾原兵变时,浑瑊于奉天力战,大破数万叛军。并率军收复咸阳, 后兼河中尹、河中绛慈隰节度使,仍充河中同陕虢节度及管内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改封咸宁郡王

8、韦皋。 泾原兵变时,韦皋起兵举义,力抗叛军,被德宗特授为奉义节度使。后入朝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次年官拜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 总镇川蜀。在此间,受命西征,分命各军约五万人出击,自八月至十月,共败吐蕃军十六万。以此功加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9、田绪。田承嗣的第六子,继任魏博节度使。 寻迁检校左仆射,封常山郡王食邑三千户改封雁门郡王,食实封五百户。寻加同平章事。

10、田季安。田绪的幼子,因为养在田绪的妻子嘉诚公主名下,所以继任魏博节度使。 朝廷因授起复左金吾卫将军,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魏博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服完丧事,官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进位检校司空,袭封雁门郡王。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1、张孝忠 。 安史之乱平定后,归顺朝廷,成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部将。 李宝臣与范阳节度使交恶,担心被入侵成德,便任命张孝忠为易州刺史,并配给七千精兵,让他防御防御。 奏授朝廷,封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封范阳郡王

12、李惟简。 李宝臣的第三子 。 泾原兵变后,随从唐德宗出逃奉天。跟随名将浑瑊血战奉天,讨灭朱泚 ,频战屡捷。 从幸山南,得"元从功臣"之号,封武安郡王

13、王武俊。 原为李宝臣部裨将,随其降唐。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造反。王武俊倒戈杀死李惟岳,但因对朝廷封赏不满,便联合幽州节度使朱滔举兵叛乱,援助魏博田悦,自称赵王。后来,王武俊与朱滔产生矛盾,复又归降朝廷。 聚集三军,宣布废除国号。朝廷封 检校兵部尚书、成德军节度使。次月,加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幽州、卢龙两道节度使琅邪郡王

14、王士真。王武俊的长子, 协助父亲反正,夺取成德军。唐德宗返回长安以后,进位检校兵部尚书,充德州刺史、德棣观察使,封清河郡王

15、尚可孤 。从平泾原兵变,生擒贼将仇敬并斩之。五月,李晟率尚可孤及骆元光之军收复京城,尚可孤之师为先锋。 以功升检校右仆射,封冯翊郡王,增邑通前八百户,实封二百户。

16、贾隐林 。泾原兵变,反贼急攻城,贾隐林与侯仲庄逐急救应,难险备至。累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封武威郡王

17、杜希全。泾原兵变,屡立战功。 唐德宗回到长安后,迁太子少师、检校右仆射,兼灵州大都督、御史大夫、受降定远城天德军,灵盐丰夏等州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蕃落等使、余姚郡王

18、史道德。 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上柱国、怀泽郡王

19、吴少诚。 李希烈刚被授予节度使,锐意立功,见吴少诚的计虑,于是以吴少诚所见录奏,有诏慰饬,不次封通义郡王

20、李希烈。 建中二年(781年),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勾结河北三镇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诏讨伐,歼灭梁崇义部众。 被封南平郡王,兼汉北都知诸兵马招抚处置使。

21、裴玢。唐德宗因为泾原兵变,逃到奉天,以战功忠义郡王

22、伊慎。 梁崇义勾结河北三镇起兵反叛 ,李希烈又叛。伊慎一破梁崇义军于弯水,又率兵破李希烈兵三千余众。俘虏淮宁大将李良,斩杀淮宁大将韩霜露。又参与攻克黄州。 朝廷以功行赏,授试太子詹事,封南充郡王,又兼御史中丞、蕲州刺史,充节度都知兵马使。

23、朱忠亮。泾原兵变,朱泚之乱, 朱忠亮率领麾下四十名骑士赶到奉天。唐德宗嘉之,封东阳郡王,为"奉天定难功臣"。

24、高固。泾原兵变,在奉天时, 贼兵已突入东壅门, 高固率领身穿铠甲的战士用长刀砍杀敌人,又把草车拖过来堵塞在城门口,放火烧车。一以当百,贼乃退去。以功封渤海郡王

【唐宪宗朝】

1、王士清。王武俊的次子,以父亲王武俊的功勋官至殿中少监同正。元和初,为冀州刺史、御史大夫,封北海郡王,早卒。

2、史周洛。 是河朔三镇中的魏博的军校,田季安的部下。至 兵马大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柱国、北海郡王

3、高崇文 。 奉命入蜀,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经数月激战,于同年八月收复成都,擒获刘辟。他入成都后,秋毫无犯,市肆不惊,军府事务一遵时旧例。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4、郝玼 。 镇守西北边疆,主要抗击吐蕃。在边三十年,吐蕃人畏之如神。 自此西蕃入寇,不过临泾 。官拜检校左散骑常侍、渭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泾原行营节度、平凉镇遏都知兵马使,封保定郡王

5、李光进。 上元初,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以军讨大同、横野、清夷,范阳及河北残寇,用李光进为都知兵马使。寻迁渭北节度使。 永泰初,进封武威郡王

6、刘悟 。率兵直取郓州,围其内城,兼以火攻门,生擒叛乱的李师道及其子二人,全部斩首献给朝廷。 擢拜悟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封彭城郡王,仍赐实封五百户,钱二万贯,庄、宅各一区。

7、曹华 。淮西吴元济叛乱,朝廷命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讨伐叛军。乌重胤奏请朝廷任命曹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参与平叛。曹华率众与叛军前后交战数十次,在青陵城大败叛军。贼平,授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

8、高霞寓 。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 发兵围攻东川节度使李康。 高霞寓随主帅高崇文出征 ,连战皆胜。西川平定后,高霞寓因功升任彭州刺史,旋即接替高崇文任长武城使,获封感义郡王

【唐穆宗朝】

1、朱克融。在河朔三镇中的幽州发生兵变,囚禁张弘靖 ,成为范阳节度使。朝廷为了安抚,封官至检校司空、吴兴郡王

2、李载义。在河朔三镇中的幽州发生兵变,杀了朱克融和朱克融的儿子,成为范阳节度使。唐敬宗嘉之,拜 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武威郡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唐文宗朝】

1、王智兴。 沧州节度使李同捷占据沧州和德州反叛。同年七月,王智兴上奏朝廷,请求率领本镇三万兵马,自备五个月的粮饷,出兵讨伐李同捷,得到了唐文宗批准。 朝廷的军队经年无功。及王智兴收复棣州,反贼大惧,诸军稍务进取。 王智兴讨伐首功,加守太傅,封雁门郡王

【唐武宗朝】

1、张仲武 。在河朔三镇中的幽州发生兵变,讨伐杀了前任节度使的张绛,成为范阳节度使。得到朝廷认可。 寻改 张仲武为 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检校工部尚书、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兰陵郡王

【唐僖宗朝】

1、李可举。常遣拓边,以功封郡王,赐姓名。

2、韩简。继任河朔三镇中的魏博节度使(他父亲是上一任)。在他父亲死后数月,朝廷加 检校右仆射。其后累加至侍中,封昌黎郡王

3、王重荣。 在李克用的帮助下平定了黄巢之乱,收复了京师长安。唐廷因功封王重荣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琅邪郡王

4、 时溥 。 黄巢之败,时溥功居第一,诏授 检校太尉、中书令、钜鹿郡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唐一代李姓28将
中唐祸乱的开始——宦官乱政,为何唐朝会让宦官来掌握兵权?
震动江淮的刘展兵变
唐德宗削藩险些导致亡国,为何他仅用一道罪己诏就化解了危机
大唐胡人名将——他们为何为唐朝效死
唐朝中兴五大将:一位全家46人殉国却被逼反,一位功盖世主不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