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生白本能论阴阳五行新解(四)——上

阴阳五行的启示与推演

1、阴阳五行:系统性之推演

中医在《伤寒论》问世前,临床医疗是“医方”(如同时代的“肘后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方”、唐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唯张仲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建立了理、法、方、药一体的临床医疗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张仲景融入了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把《伤寒论》打造成无古无今、超现代的临床医学体系!如今,中医于本世纪初便创立了《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使用了信息处理与控制程序。这是在中医内容中得到验证的,决无邀宠之意。

《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的构建,完全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而来的。阴阳五行本身就是一个包罗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这个巨系统把宇宙万物分为五种属性,发生着五行运动。这就是把宇宙万物以阴阳属性构建为一个巨系统,又以五种不同属性分为五个大系统。每个大系统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个性分别为若干子系统,甚至无限可分。

展开剩余90%

五行阴阳这个巨系统,恰恰是把宇宙万物整合为一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无限整合,没有这样的无限整合,我们不可能得到对宏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因为,生命规律只有在宏观世界中才能得到。在认识了生命规律之后,再对宏观世界用分割的方法,进入微观世界。在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你会把在宏观世界中得来的生命生死存亡盛衰认识加以更深刻,更真切的升华!如果不了解宏观世界的大道理,而对个体进行无限分割,进入微观世界去寻求生命规律,那你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这里,是讲系统的意义。系统是对事物整合的宏观认识,宏观认识即普遍性、共同性的认识,也即是普遍规律的认识。系统的功能,就是我们以共同性为指导去认识个别性,去更好地解决问题。

系统这个词,是外来语还是本土语,我没考证,在汉墓出土的简书中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在汉代尚没有这个表述。那么我根据什么说阴阳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说伤寒六经是临床治疗系统呢?很简单,阴阳五行本身便是同类事物以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伤寒六经也同样如此。汉代前没有“系统”这个表述,《天元纪大论》称阴阳五行为万物之“纲纪”,张仲景命名伤寒治疗体系为“六经”,而“纲纪”、“经”、“系统”这三个词都是从“糹”字与谐音字组成。“纲”是网的纲绳,千万个目系于一纲;“纪”是治丝,把散丝的头绪整理出来为“纪”;“经”是织物的纵线,可引申为道路、规范;“系”为丝所连缀的同类事物,以及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与“系统”没有区别。我们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千年之隔,纲纪、经、系统,名称虽有不同,而实质则一。我们可不可以确认伤寒六经系统,是受阴阳五行的启示而推演出来的呢?

我再以阴阳五行与伤寒六经系统的内在联系展现给大家看:张仲景开宗明义,首先把伤寒中风同类疾病分为阴、阳两个系统:“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无形的动力是阳;有形的器质是阴。阴阳合德,一动一静,是生命过程。阴阳离决,有静无动,是生命灭亡。这是生命生死中的阴阳。那么生命过程中的阴阳是怎样的呢?生命过程中阴阳是均势平衡,也就是动态平衡。

我们可以可设定一个阴阳正(+)、负(-)值。“+”为阳性值,表示机体的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自主性运动是一切生命机能的动力,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中,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等都在正常运动之中;如果自主性运动在“-”值状态,那么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运动都会出现动力不足,整体处于阴性状态;所谓“病发于阳”,便是病发生在“+”阳性值中,机体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病发生在“-”阴性值中,机体自主性运动量不足,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都处于低落。同样一个病,发生于这两种机体状态中,病理、治法与方药都是截然不同的。而确认病发于阴性值与阳性值的根据,是发于机体内部的一条信息,即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这个信息证明了什么?为什么是病发于阳或发于阴的根据呢?

2、阴阳五行:排异性之推演

这要从病理说起,伤寒、中风是生物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排异性反应。在排异性反应中,无论是排汗、排便、排脓、排血,任何一个排异通路,都必须是有关的器官、组织自主性运动做出超常量的运动,才能把致病物排出体外。例如排异反应趋势向体表排汗,必须提高体温、提高血压、提高周围血管供血量,让微血管充血,以开放汗腺。在这个排异过程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发热”,发热恶寒是在提高体温中肌组织颤抖而发生的感觉,但体温是超常的发热。

“发热恶寒”这条病理信息,最能表现人体的自主性运动与排异性能力在正常值,病是发于阳性病理过程中,因而“发热恶寒”是阳性病理的定性标准。

在《伤寒论》中,阳性病是一个系统,又根据排异反应出现的病理部位不同而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个子系统。太阳经排异反应趋势向“表”;阳明经排异反应趋势在“里”,或向上越,或向下夺;少阳经病在“气机”部位排异反应发生障碍。

在太阳经系统,分有汗与无汗两种病势。有汗病势二十一例,无汗病势四例,共二十五例。太阳经系统中有汗病势类与无汗病势类所有个例,都具有太阳经自主运动正常值,排异反应向“表”的共同病理特征,而又各具独有的个性病理特征。但都是以脉、症、病情等病理信息所表明的,都因其排异趋向而用汗法。

阳明经病理系统排异反应在胃肠,张仲景称“里”。排异反应趋向上越(吐)与下夺(排大便)两种。对上越者,因其趋向用涌吐法;对下夺者,因其势而用攻下法。吐法、下法是对阳明病的一般病势而言,又根据各自不同的个性病症而有不同的下法,在下法中有“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四个不同等级。阳明病所有个例,也就是以脉、症、病情,与自觉、他觉的病理信息表明的。张仲景所谓“辨脉症”,实际便是病理信息的处理程序。

少阳经病理系统在“气机”,排异反应因气机调节失常而受到障碍。少阳系统病势有四类:气机调节失常是其一;因调节失常而障碍排异反应排汗是其二;因气机失调而障碍排异反应排除胃肠热结是其三;因气机失调大便燥结障碍排异反应排便是其四。

3、阴阳五行:自主性之推演

以上是阳性病系统中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有若干个例,以下我们看阴性病理系统。

阴性病理系统与阳性病理系统相反。阴性病是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无能做出有效的反应。为生物病源体侵入人体后,共生性与排异性反应不能动员相关器官组织以增强代谢的形式排除异己,集中表现就是不能提高体温发热,而出现体温低落的恶寒,所以“无热恶寒”是阴性病的定性标准。在阴性病系统中,与阳性病相对,也是表、里、气机三个病理反应的区阈。不过,阳性病是病理反应区阈不同而排异方式不同;而阴性病则是在表、里、气机三个病阈中组织器官自主性运动能力衰弱,不能维持正常基础代谢,因不同病阈、不同的组织器官出现自主性运动衰弱而已,以下分别介绍。

少阴病系统,脉沉细,体温低落,身寒,但欲寐,是心功能衰弱、外周循环不足,这表明循环系统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这个病是以“回阳法”治疗。“回阳”的含义,就是恢复失去的动力。少阴病过程中有七个不同的个例(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少阴病因阳回发热汗出而病解除。这就是自主性运动值升高,排异性能力回复正常,排除了病原物质而病愈。

太阴系统脉弱,弱象是沉微细无力,表明血压降低,循环血流量与动力俱呈现负值,而且腹满时疼,下利清谷,食不下而吐;体温降低,明显的自主性运动降低,循环动力与胃肠消化功能、代谢功能都在低值的状况,这种状态中,排异性能力几乎出现零值。太阴病与少阴病以及厥阴病,其共同的性质就是自主性运动能量过低——少阴在循环与周围组织;太阴在循环与胃肠器官;而厥阴病,是自主性运动能力降低出现于气机官能。厥阴病系统,问题复杂,需从头说起。

关于厥阴病,章太炎先生说:“厥阴病乃千古疑案。”为什么说是疑案呢?因为自宋代至今,可以看到的《伤寒论》版本,在厥阴篇只有提纲一条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而下面既无理法,也无方药,也就是提纲之下没有切实的内容。因此,自宋成无已注释《伤寒论》以来,历金、元、明、清诸代,众多医学家对伤寒论厥阴病议论甚多。说法之一,张仲景也是有局限的,消渴病今天还是医学界没能解决的难题,一千多年以前不能出治法是很自然的事;说法之二,《伤寒杂病论》成书一百多年后,经王叔和整理而行世,建安至晋大约百年,而战祸频仍,更加水、火、虫蛀之灾,对于竹木简书很难保存完好,《伤寒杂病论》中多有佚失,厥阴病篇应是因这些灾难而散失。上述这两种说法,不必分证是非,重要的是将佚失者找回来,实缺者,可补上。但已经寻找千年,仍无消息,还是补起来便宜。怎么补?缺少什么补什么。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厥阴病的理法方药!

4、阴阳五行自主性推演:厥阴病补缺

什么是厥阴?什么是厥阴病?厥阴病怎样治法?什么方药?

厥阴是张仲景以阴阳消长的关系来说明伤寒六经病的病理关系,并以它来命名。阴阳是对立存在的,没有孤阴、孤阳。但阴阳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是消长变化。阳长阴消,阳极生阴,阴长阳消,阴极阳生,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厥阴表示厥气盛极而阳气开始增长,所以厥阴与少阳对立存在。在《伤寒论》六经系统中,太阳与少阴是在“表”病阈中,阳性过程称太阳,阴性过程称少阴;阳明与太阴是“里”病阈中,阳性过程称阳明,阴性过程称太阴;而在气机病阈中,阳性过程是少阳病,阴性过程为厥阴病。这就是说,气机这个区阈的病,自主性运动能力在正常值为少阳,自主性运动能力在负值为厥阴。这便理出来一个头绪:少阳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便是厥阴病。

张仲景在厥阴提纲中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这是说的什么病?“消渴”应是糖尿病与尿崩症;“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应是强心悸与心绞痛、心肌坏死。这似乎透露出一点线索:糖尿病与尿崩症都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总是合并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这是很清楚的。内分泌紊乱必然导致代谢障碍,先发生糖尿病,后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或先发生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而后出现高血糖者,临床中均属常见。到这里,厥阴病已经初步定位——分泌与代谢病阈。

我们可以与少阳病的病阈核对一下,看是不是同病阈。病阈是发生病理反应的实体是器官组织。张仲景说,太阳病在“表”,阳明病在“里”,而少阳病则没有指出一个实体病位,我们只好从少阳病的脉症中寻求其病理部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本能论》连载—第六篇阴阳五行新解(四)启示与推演(一)
郭生白的解密中医和生命本能论---为初学者推荐 - 上架新书 - 中医资料 - 民间中医网...
生命在五行运动中的五大本能
郭生白:解__密__中__医
本能系統(下)
阴阳五行:自主性之推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