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女诗人玛丽娜·伊凡诺夫娜·茨维塔耶娃
1892年10月8日的莫斯科,一个家庭正沉浸在新生的喜悦之中。这是一个令人称羡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莫斯科大学的艺术史教授、亚历山大三世精美艺术博物馆的主要创始人;母亲具有德国和波兰血统,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的学生,还精通几国外语。小女孩的童年就如同置身于“博物馆和音乐厅”之中,但谁也没有想到,她此后的一生竟会伴随这般的爱与痛。她就是俄罗斯女诗人玛丽娜·伊万诺夫娜·。
前苏联邮政【1992.1.15】“诞辰100周年”纪念邮资片
茨维塔耶娃童年时期,除音乐熏陶以外,母亲还给茨维塔耶娃讲故事,诵读诗歌,教导她不要在乎物质的贫困,而要崇拜神圣的美。也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茨维塔耶娃逐渐滋长了对诗歌的信念:“有了这样一位母亲,我就只能做一件事了:成为一名诗人。”
茨维塔耶娃的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茨维塔耶娃有生之年一直是个异类。她的一生历经战争、流亡、贫困与绝望,1941年自杀身亡。她从六岁开始写诗,十七岁自费出版诗集,此后直到生命结束,她都执意守护诗歌的纯粹,与世俗生活、政治保持距离。
茨维塔耶娃是真正追求内心世界的人,纯粹至极,她认为诗歌是大地上最后的诱惑。终其一生,她除了在流浪巴黎期间在一个民族事务委员会之类的机构里很短暂地上过班之外,一直过着“自由撰稿人”的生活,认为文学创作是靠着激情,靠着偏爱,靠着极端和纯粹来推动的,她不依附于任何的流派和政治势力,“在虚伪做作的年代里,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在其晚年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中这样评价道:“我生平见过很多诗人,我知道,一个艺术家要为自己对艺术的酷爱付出多大的代价。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似乎还没有一个比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更为悲惨的形象。她生平的一切:政治思想,批评性意见,个人的悲剧--除了诗歌以外,所有的一切都是模糊的、虚妄的。”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宣称: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当时,有人问:“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吗?”他答道:“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诗人。”有人又问道:“那么,里尔克(奥地利诗人)呢?”布罗茨基便有些气恼地说:“在我们这个世纪,再没有比茨维塔耶娃更伟大的诗人了。”
诗歌可以说是茨维塔耶娃的一切。她生前不受认可,死时寂寞,死后连墓地也无处可循。直到1961年,苏联政府允许其诗集出版,引起轰动,“整个俄罗斯噙着眼泪”阅读茨维塔耶娃。
作为一个诗人而生,作为一个人而死。
就是这样一个被布罗茨基誉为“20世纪最伟大诗人”的俄罗斯女子,一个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埃斯普马克认为“不得奖则使诺贝尔蒙羞”的超级天才,毕生却过着一种飞蛾扑火的生活。
1941年8月31日,一位妇女在苏联小城叶拉布加上吊自杀,她死得静悄悄的,任何人也没有惊动,只有房东大婶咕哝了一句:“她的口粮还没有吃完呢,吃完再上吊也来得及啊!”
这名上吊的妇女便是茨维塔耶娃, 今天唯一能同阿赫马托娃媲美的俄罗斯天才女诗人。她用这样的方式逃离纠缠了自己几近一生的贫困、孤独与颠沛流离。“不要活埋我,检查仔细点。”她在遗书中写道。
1941年8月26日,也就是诗人自杀前几天,茨维塔耶娃致作家基金会委员会的便条,条子上这样写道:“兹申请担任即将开设的作家基金会食堂洗碗工工作,敬请接纳为荷。”
彼时,因为德国纳粹逼近莫斯科,茨维塔耶娃与小儿子被疏散到大后方鞑靼自治共和国的叶拉布加镇,她的丈夫已经遭处决,女儿也已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为了生存,这个内心无比骄傲的人,放下“身段”,恳求在与文学还有一丝丝关联的作家基金会食堂当洗碗工--可这小小愿望竟然没被“作协领导”批准,他们拒绝了她!她终于被生活,被贫穷逼疯,她走投无路,以往“她与日常生活的搏斗,给了她勇气和力量”,但现在她斗不下去了。又或许这决绝的离开才保有了诗人最后的尊严,使她“最终达到了完美的纯净”。
巴尔扎克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 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茨维塔耶娃的孤独是一种恐怖。一切大诗人都是孤独的,却从未有谁能达到她那样的强度。她那艰苦卓绝的孤独,危塔般凛然于所有的孤独之上,已达到非人的境地。
她曾在诗作中这样写道:我的大都市里一片黑--夜/我从昏沉的屋里走上--街/人们想的是:妻,女/而我只记得一个字:夜。
茨维塔耶娃夫妇合影
茨维塔耶娃本应有一个金色的童年,但不幸的是母亲患上了肺结核, 在她14岁时便离开了他们。母亲在世时,她便尝到了动荡不安的生活与孤独冷漠的滋味。她自幼养成的那种清高孤傲的性格使她后来吃尽了苦头。
阿格诺索夫说,茨维塔耶娃非常孤独,心里充满了爱,但是她感到没人能理解她,缺乏真正的读者,因而寄希望于未来。她时常有自杀的念头,17  岁出第一本诗集,就写青春和死亡的诗人。她和阿赫玛托娃齐名,但是一个沉静如水,一个激情如火,两人的差别非常大,就像南极和北极。两个人互相有惺惺相惜的一面,但茨维塔耶娃内心深处又怀着竞争的意识。
1941年8月31日,经历了丈夫枪决、女儿流放、母子分离,茨维塔耶娃选择了在极端痛苦中自缢身死, 结束了一场永远令人感伤的悲剧。“作为一个人而生,作为一个诗人而死”, 这是茨维塔耶娃评价马雅可夫斯基时的话;爱伦堡在评价她时,则用“作为一个诗人而生,作为一个人而死” 为结语。
故居博物馆里的茨维塔耶娃塑像
这个女人,正如她在自传中的陈述:“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诀别时才喜爱,而不是与之相逢时;都是在分离时才喜爱,而不是与之相融时; 都是偏爱死,而不是生”。
这位女诗人在她的名作《致一百年后的你》中这样写道:再过一百年以后,你才会呱呱坠地降生人间/ 我注定死亡,像从地心深处--/ 喘口气,为你谱写诗篇。/ 朋友,不必找我!时代转换! / 即便老年人也早把我忘在脑后。/ 嘴唇够不着亲吻,隔着忘川/ 我向你伸出双手。
百年之前,她这样写道:我深知一百年以后人们将会多么爱我。“
烈火般的性格,一生寻爱。
茨维塔耶娃母亲病逝后,她和妹妹阿霞更无人管束了,任其自由发展。这种环境养成茨维塔耶娃极端任性、为所欲为的性格。她又天生耽于幻想,惧怕孤独,渴求心灵的知己。
北京《俄罗斯文艺》刊发文章介绍,大凡诗人,都很多情。歌德、普希金,感情浪漫,有众多情人。茨维塔耶娃也是这样。她一生多次追求心灵的知己,但眼睛往往被幻想蒙蔽, 知己很快变成异己,自己陷入绝望, 唯一解脱的办法便是将心中的痛苦倾吐于诗中。绝望爱情的苦水一旦化为晶莹的诗篇,她便随之解脱。她的爱情诗篇多半都是这样写出来的。
由于爱情的对象各不相同,爱情诗篇迥然各异,异彩纷呈。1911 年出版的《黄昏集》中的爱情一节便是献给初恋对象、大学生尼伦德尔的。尼伦德尔醉心于希腊文化,对十七岁的茨维塔耶娃并未动心。茨维塔耶娃因尼伦德尔的冷漠痛不欲生, 买了一把手枪到上演她心爱剧目《雏鹰》的剧院开枪自杀。子弹没打响, 未酿成惨祸。这当然是女孩子的一时糊涂,但从中却能看出茨维塔耶娃烈火般的性格。
有关茨维塔耶娃的爱情和爱情诗, 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的读者说她: “丈夫只有一个,情人遍地开花。” 她有一个毕生相依相偎、生死不渝的丈夫。然而,她对别人的爱情也从来没有消停过。专栏作家洁尘理出茨维塔耶娃的一份桃色名单,有诗人、公爵、红军战士、作家、评论家、演员、学者、男人、女人,共18 名。她曾在不同时期给这些人写情书写情诗, 表达过最炽热、最深刻的爱情,留下这份名单。然而,这只说明,她并没有享受过爱情的甘美。
一个浪漫、激情、才华横溢、充满柔情蜜意的女子,听起来多么罗曼蒂克。哪知道,这是一个结婚多年, 带着两个孩子,有时是清洁工,有时是乞婆,穿着破衣烂裳,四处流亡的已婚妇女?也许,她迷惘的爱情, 都不过是转瞬即逝。
茨维塔耶娃是极易动情的人,比先前,我离开时,更加变本加厉。没头没脑地投入感情风暴,成为她的绝对需要,她生活的空气。由谁煽起感情风暴此时并不重要。几乎永远(不管现在还是先前)建筑在自我欺骗上。情人一经虚构出,立即刮起感情风暴。如果煽起感情风暴的那人是 微不足道的人,目光短浅的人,很快便会现出原形,茨便又陷入绝望的风暴。直到新的煽动者出现绝望才有所减弱。”她的丈夫埃夫伦1923年12月写给老友瓦洛申的信中这样描述茨维塔耶娃。
他还算比较了解自己的妻子的, 只是他更清楚的是,自己早已点不着这只“火炉”了。“我是凤凰,我只在火里歌唱;我是冰的篝火,火的喷泉。”女诗人这样说。她要的是“高高地燃烧,烧得一干二净”。
称阿赫玛托娃为最美丽的缪斯
茨维塔耶娃自小受到普希金的影响,她接触的第一部普希金作品是《茨冈人》,她由此接受一个全新的词--爱情。普希金的爱情观传染给了茨维塔耶娃。她一生都与这个神秘的词汇纠缠不清。她为爱情而活着, 大胆追求爱情,并因此写出或凄美或激越的诗歌,为世界诗坛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诗人对普希金的真诚和使命感, 对茨维塔耶娃的影响很大。茨维塔耶娃在《别人不要的东西……》中,提到自己珍惜的头衔是“交谈者”,是“继承人”,跟谁交谈?跟普希金交谈。谁的继承人?普希金的继承人! 因为普希金在《先知》一诗中曾描写上帝用剑剖开诗人的胸膛,掏出怦怦跳动的心脏,又把熊熊燃烧的炭火, 一下子放进他的胸腔。茨维塔耶娃以这种方式与普希金相呼应。
而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在她的心目中,是“缪斯中最美丽的缪斯”,是“金嘴唇的安娜”(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式的智慧女性),她的名字就像“一个巨大的叹息”,她为此要献给阿赫玛托娃“比爱情更永恒” 的礼物,亦即诗人自己的心灵,然后, 像一名两手空空的乞丐似地离开。不过,与对勃洛克的崇拜不同的是, 茨维塔耶娃向阿赫玛托娃投去的是一位天才诗人对另一位天才诗人的敬意,她们之所以能成为“星星”、“月亮”和“天堂的十字架”,是因为都是“大地的女人”。
1992年1月15日,前苏联发行了苏联解体前最后一枚纪念邮资片,就是“纪念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诞辰100周年”纪念邮资片,见第一页下部所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最伟大女诗人,一生情人不断,找工作遭拒后自杀身亡|诗歌|普希金|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
诗丨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从叶赛宁到阿赫玛托娃,白银时代天才诗人们的诗歌选集
我知道所有不出声的秘密——茨维塔耶娃与两位俄罗斯作曲家的往事
爱魂——茨维塔耶娃
外国爱情诗赏析《这件事很简单……》阿赫马托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