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和下西洋用船不少是淮安造的

2283字)

郑和下西洋用船不少是淮安造的

王卫华

郑和先后7次远洋出海,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南纬四度以南的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跋涉7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多。在明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

 
 

从永乐年间造船记载中可以知道,郑和下为西洋计划动用海船2856艘,其中新造共18批次2228艘,占用船总量的78%。除南京宝船厂(遗址在古楼区漓江路上)外,各沿海地区也接到造船任务,其中浙江达14批次,江苏接受过12批次的任务,湖广、江西共接受10批次的任务,福建也接受了7批次的任务。

郑和下西洋的船舶分为五类: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宝船也分大中小三个等级,最大的称“中军帐帅船”,中等的称“中军营宝船”。《明史·郑和传》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明代一尺约合今日0.311米,依此推算,郑和这只最大的宝船船长约138米,宽约56米。此船四层,挂12张帆,锚重数千斤。甲板面积相当一个足球场大小。

说到这里,如果多说一句,郑和下西洋用的船中有很大部分是江苏淮安造船厂造的,您信不?

        一、淮安造船厂的记载

 
 

 

    明代沈棨写有一本书叫《南船纪》。上载,山阳(现淮安市淮安区)河下造船厂的规模及员工人数,在全国三大造船厂(南京龙江船厂、山阳河下船厂、太仓船厂)中名列第二。

    沈棨,字子由,号江村,江苏吴江人,曾官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北京刑部主事、浙江绍兴府知府、湖广按察司副使等职。嘉靖十八年(1539),沈棨署理(即代理)工部都水司监督龙江提举司一职。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水利和造船专家。《南船纪》共分四卷:第一卷,包括各类船图、各项构件及船具的尺寸、用料数量,记载极为详细,计有大小黄船、沙船、风船、快船、桥船、各种战巡船及裁革船等。第二卷记载各船因革例,主要为各卫设船只和修造规定,历年裁革和添造情况;第三卷为制典司,记主管官员和各类工匠人员组织及船厂所属地产等,包括南京工部都水司、山阳漕运总督府、河下(山阳境内)提举司及山阳四个主船厂、八个分船厂的地产册。第四卷载船例,收船之例、收料之例、料余之例及稽考案例,其造船案例主要记载各船所用工料的数量。书中第三卷载,朱元璋遣军师刘伯温,到全国水网地区选址建造船厂,洪武七年(1374)朱元璋决定在山阳河下至韩城原宋代遗留的四个造船厂和八个分厂的基础上,扩建改造出造船厂。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河下、盛祥、清口、福兴四个主船厂和八个分厂全部建成,造船员工最多时15000余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南京工部都水司,委托驻山阳的漕运总督府所辖的四个造船厂,建造沙船400只,以出远洋。漕运总督府即派出胡宗宪、郑法增、邵玉昉等官员具体负责监造沙船。所用造船料:龙骨为楠木,舵杆用槐木或榆木,船底和船帮均为0.8淮尺(1淮尺合部尺1.2尺)厚的杉木板,所造出洋船“广于8.6丈,阔于8丈,舵叶长7尺宽6尺,舵杆舵叶下边至上边高度为17.6淮尺”,根据江苏省外海沙船比例推算;全船长440尺,宽180尺,满载水线宽176尺,船舱深22.5尺,吃水19尺。永乐三年(1405),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开始了。当时出洋船只508艘,其中400艘为山阳船厂所造,太监郑和、王景宏、侯显等统官兵27800余人,由刘家河过崇明出海往西南诸国(参见孙建华《淮安古代的造船业》)

淮安的各造船厂正式命名为“清江督造船厂”,是平江伯陈瑄担任漕运总兵(永乐十三年,即1415年)驻节淮安后。为避山阳湾之险,陈瑄在北宋沙河故道基础上开清江浦河。因清江浦地理位置居于大运河之中点,他便将原来四总厂、八分厂扩建组成“清江督造船厂”。明嘉靖年间督理清江督造船厂的工部主事朱家相续修的《漕船志·厂地》载:清江督造船厂共有京卫、中都、直隶、卫河四个总厂,下辖82分厂。“厂地界山阳、清河(此时清河县城在黄淮以北,乾隆二十七年才因水患迁至山阳县的清江浦)二县之间,东西去县各三十里,在宋、元为沙河。永乐初,平江伯陈公瑄督漕,查闲旷之地,建盖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其地南枕运河,淮水萦回,钵池环拱,肆烟津树,映带帆樯,亦淮南之形胜也。”内河漕运浅船绝大部分在清江督造船厂制造维修,最高年份(嘉靖二十年)造船746只,平均每年约造船600余艘,修船数与之大致相当。厂区延绵于运河南岸23华里(参见高岱明:《清江船厂遗址何处觅?》)。

 
 (南京宝船厂水闸门,造好的船从这里入长江)

二、两条佐证

    可为上述两文佐证的是:据裴化行著《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称:1549年,圣沙勿略(最早来东方传教的耶稣会士之一)在麻剌甲(即马六甲,马来西亚的一个州)附近,找到一只中国式沙船……三四百吨重……三桅船头有标志“中国山阳福兴船厂造”。

    另一条佐证是:明代郎瑛,字仁宝,今浙江杭州人。他行走天下,写有《七修类稿》一书。书中记载有他某天见闻:“淮安清江浦厂中草园地上,有铁锚数枚,大者高八九尺,小亦三四尺者,不知何年之物,相传永乐间,三保太监下海所造。雨淋日炙,无点发之锈,视之真如银铸光泽,犹日用于世者。”

由此,我们说淮安的造船厂(后称清江督造船厂)造过相当一大批郑和下西洋的船,应当不算妄说。

 
 

              尾声:一声叹息

明代,我国的造船技术十分先进——例如,清代战船发射火炮会导致船体断裂,而明代从未听闻有过此类事件,但明代造船技术却没有传承下来。为什么?原来明代中后期实行海禁,禁止建造大型海船。明孝宗时,兵部尚书刘大夏竟又建议焚毁了收于兵部的郑和下西洋所有档案资料,明初造宝船和各类海船的资料由此失传。加上全国不再造海船,造海船工匠无处讨生活,他们的后人更是技艺荒废,于是明代先进的造船工艺,到了清代就失传了。

国家政策的失误,大臣的愚蠢,真是国家的悲哀。

 
 九米四吨的郑和海船大铁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通史 | 第二十三集:郑和下西洋
宝船前的遐想
古代是如何造船的?史料记载最大的船有多大?
清江浦六百年祭(六) | 上篇:水色-第一章:傍水的家园-5.漕船
纪念中国近代航运企业家郑良裕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暨郑氏家族造船与航运史的回顾
记德艺双馨的船舶设计大师郑瑞祥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