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旧版差异分析(ISO14001:2015环境体系)
变化点
ISO14001:2004
ISO14001:2015
0 引言
0 引言
1 范围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4 环境管理体系
4 组织环境
-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镜(新要求)
新要求
应确定外部和内部事宜
-与组织的宗旨有关
-影响EMS达成预期结果的能力
-能够影响到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镜状况
-
4.2 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新要求)
新要求
组织应确定
-与EMS有关的利益相关方
-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这些成为组织合规义务的需求和期望
新版更关注内外部事宜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3 确定环镜管理体系范围
应确定边界和适用性,以建立其范围
应考虑
-内部和外部事宜(4.1)
-合规义务(4.2)
-单元、功能和物理边界
-活动、产品和服务
-施加控制和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内的所有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需包含EMS内
应保持形成文件信息,可供利益相关方获取。
4.4 环镜管理体系
应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EMS
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应考虑在4.1和4.2获取的知识。
-
5 领导作用
-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新要求)
新要求
-
应展示领导作用与承诺
a) 对EMS有效性负责
b) 确保方针和目标得到建立,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环境保持一致
c) 确保EMS要求整合到组织的业务流程
d) 确保资源的获得
e) 传达有效的环境管理以及满足EMS要求的重要性
f) 确保EMS实现预期的结果
g) 引领和支持员工对EMS有效性作出贡献
h) 促进持续改进
i) 支持其他管理者展示领导作用
4.2 环境方针
5.2 环镜方针
无变化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可为公众所获取。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环镜方针
a)与组织宗旨和环境相适应
-包括性质,规模和其产品,活动和服务
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提供制定环境目标的框架
c)对环境保护的承诺
-污染预防
-组织环境有关的承诺
d)对合规义务的承诺
e)持续改进EMS以增强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镜方针应
a)以形成文件的信息方式保持
b)在组织内包括在组织的控制下工作的人员中得到沟通
c)可为利益相关方所获取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新版取消了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应确保指派和沟通
应规定职责和权限,以
a)确保EMS符合标准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
6 策划
-
6.1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
6.1.1总则(新要求)
新要求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所需过程以满足6.1.1到6.1.4要求
在策划EMS时,应考虑:
a) 4.1事宜
B) 4.2要求
C) EMS范围
确定风险和机遇,涉及环境因素、合规义务、4.1事宜、4.2要求
,以确保可实现期望的结果,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包括影响组织
的潜在外部环境状况,实现持续改进
应确定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那些会有环镜影响的情况
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需应对的风险和机会,6.1.1~6.4.4所需过程
4.3.1环境因素
6.1.2重要环镜因素
新版考虑了整个生命周期活动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考虑生命周期的观点,确定组织能控
制和能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中的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
应全面考虑
a)变更,包括已计划的,或新开发修
改活动
b)异常状况的合理可遇见的紧急情况
应使用已建立的准则,确定重要环境
因素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因素
应在内部的各层次和功能沟通重要环境因素
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
-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
-确定重要环镜因素的准则
-重要环境因素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6.1.3合规义务
无变化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应识别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相关的合规义务
应确定这些合规义务怎样应用于组织
应全面考虑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时的合规义务
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
-
6.1.4策划措施(新要求)
新要求
应策划采取措施以应对
-重要环境因素
-合规义务
-识别的风险和机遇
如何
-在EMS过程(6.2、7、8、9.1)或其他业务
过程中整合和实施这些措施
-评价措施的有效性(见9.1)
应考虑
-技术选择
-财务、运行和业务要求
-
6.2环镜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新版环镜目标要求内容更明确,
对目标实现要求更加具体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6.2.1环镜目标
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环境目标
-全面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
合规义务
-考虑其风险和机遇
环境目标应
a)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b)可测量(如可行)
c)得到沟通
d)得到监视
e)适当时进行更新
应保持环境目标的形成文件信息
6.2.2策划措施以实现环境目标
应确定
a)做什么
b)需要哪些资源
c)由谁负责
d)何时完成
e)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监视可测量环境目标的实现进度的参数
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整合到组织的业务过程中。
-
7 支持
4.4.1资源、作用和权限
7.1资源
细微变化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确定、提供所需的资源
-建立、实施、保持的持续改进EMS
细微变化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7.2能力
应:
-确定人员所需的能力
从事影响环镜绩效和满足合规义务能力工作
-确保人员是胜任的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验
-确定培训需求
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
-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取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有效性
-保留形成文件信息
7.3意识
应确保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
-环镜方针
-重要环镜因素和与他们的工作相关的实际或潜在环镜影响
-他们对EMS的贡献,包括增强环境绩效的益处
-不符合EMS要求的含义,包括不满足合规义务
细微变化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
组织应决定是否应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7.4沟通
7.4.1总则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EMS相关的内部
和外部沟通所需过程,包括:
a)沟通什么
b)什么时候沟通
c)与谁沟通
d)怎么沟通
在策划沟通时,应
-全面考虑其合规义务
-确保所沟通的环境信息和EMS内的信息保持一致,并且可靠;
应对EMS的相关沟通应作出回应;
适当时,应保留形成文件信息作为沟通证据。
7.4.2内部沟通
应:
-适当时,在各层次和功能之间内部
沟通与EMS有关的信息,包括EMS的变化
-确保沟通过程可以使在组织控制下工作
的人员能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7.4.3外部沟通
应按照其规定的沟通过程和其合规义务的要求,
对外沟通与EMS有关的信息
4.4.4 文件
7.5文件化信息
-
7.5.1总则
EMS应包括
-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为确保EMS的有效性,由组织确定
的所需形成文件的信息
细化了文件化信息具体要求
4.4.5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该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7.5.2创建和更新
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
b)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像)和媒介(例如:纸质、电子)
c)评审和批准
7.5.3形成文件的信息控制
应控制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保
a)在需要的地点和时间,可用和适用
c)充分保护防止泄密、误用、完整性
适用时,应管理
a)分发、存取、检索、使用
b)存放和保护,包括保持清晰
c)变更控制
d)保留和处置
应适当的识别和控制外来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应保护保留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防止非预期变化
4.4 实施与运行
8 运行
4.4.6 运行控制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新版在运行策划时应考虑变更和外包管理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 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应策划、实施和控制过程以满足EMS的
要求以及实施条款6.1和6.2中确定的措施,包括
a)建立过程的准则
b)按准则要求实施过程控制
组织应控制计划的变更,评价非预期变更的后果
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任何不良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控制或被其影响,施加
于这些过程的控制或影响,其类型和程度应在EMS
中进行界定。
与生命周期观点一致,应:
a)适当时,建立运行控制,以确保在产品或服务
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
应对环境要求
b)适当时,确定采购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要求
c)与外部供方沟通相关的环境要求,包括承包商
d)考虑提供与产品和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
生命终结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要环境影响
有关的信息的需求
组织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到必要程度,为过程按照
计划实施提供信心。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细化了应急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所需过程以准备和
响应在6.1.1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应:
a)准备以策划措施做出响应,以预防或减少
紧急情况引起的有害环境影响
b)响应实际的紧急情况
c)采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紧急情况的后果
措施应与紧急和潜在环境影响的程度相适应
d)可行时,定期测试计划的响应措施
e)定期评审和修改过程和计划的响应措施,特别是在紧急情况
发生或测试后
f)适当时,向有关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与紧急准备
和响应的相关信息和培训
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到必要的程度,为过程按照计划实施提供信心。
-
9 绩效评价
-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4.5.1 监视和测量
9.1.1总则
新版监视测量目的,方法,内容更加清楚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
应确定
a)需要监视和测量什么
b)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适用方法,
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组织用于评价其环境绩效的准则,和适
当的参数
d)何时执行监视和测量
e)何时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
适用时,应确保使用和维护经过
校准或验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应评价其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
的有效性。
根据其信息沟通过程所识别和其合
规义务所要求,应内部和外部沟通
相关环镜绩效的信息
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估结果的证据。
4.5.2合规性评价
9.1.2合规性评价
细微变化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所需过程以评价其
合规义务的满足性,应
a)决定进行合规性评价的频次
b)评价合规性和需要时采取措施
c)保持其合规性状态的知识和理解
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
结果的证据。
4.5.5 内部审核
9.2内部审核
细微变化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的审核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
-评价EMS
是否符合自身要求,ISO14001要求
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方案
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
报告
-全面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
组织的变更和以往审核的结果
-规定准则和范围
-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
-向相关管理者报告结果
-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4.6 管理评审
9.3管理评审
新版更关注内外部变化,更关注环镜管理体系绩效信息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
h)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EMS
-以确保EMS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应考虑
-以往管理评审的措施状态
-变化与EMS有关的外部或内部事宜
-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
-其重要环境因素
-风险和机会
-环境目标实现的程度
-组织的环境绩效信息,包括以下的趋势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结果
-合规义务的满足性
-审核结果
-资源的充分性
来自利益相关方的相关沟通,包括投诉
持续改进的机会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对EMS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作出的结论
-持续改进机会的相关决定
-对EMS变更的任何需求,包括资源
-当环境目标未实现时的措施,若需要
-改进EMS和其他义务过程的整合的机会,若需要
-对组织的战略方向的示意
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
10 改进
4.6 管理评审
10.1总则
同上
应确定改进机会(9.1、9.2、9.3)
执行必要的措施
以实现EMS的预期结果
4.5.3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新版取消预防措施条款,容入整个管理体系当中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度发生;
c)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不合格发生时,应作出反应,适用时:
-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不合格
-处理后果,包括减少有害环境影响
评价消除不合格原因的措施的需求,以防止不合格再次
发生或在其他地方发生
-评审不合格
-确定原因
-确定是否存在类似,或可能潜在发生的不合格
-实施措施
-评审措施的有效性
-需要时,对EMS进行变更
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4.6 管理评审
10.3持续改进
新版关注结果输出改进机会
同上
应持续改进EMES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以增强环境绩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PT 53页)(很好)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EMS-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ISO14001:2015标准要求及条款内容变化
GB/T24001-2016idt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