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物馆之“馆窥”
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长期憋在狭小的环境中,思想也很难开阔,出门走一走、看一看,有助于“让思想冲破牢笼”,用新的见闻扭转偏见,使自己更贴近客观真实。
通常,走得越远,看得越多,思想受到的启迪和洗礼就越丰富、深刻,成正比。可能正是因此,当人们时间上有空暇、经济上宽裕一些的时候,出外旅游度假成为不错的选择。
接着还要选择:走到哪里去?看什么?有些人更倾向于游览名山大川,也有些人,更多地花工夫去看宏伟或精巧的建筑,等等;
还有些人,更喜欢徜徉于博物馆(包括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观察和体味那些浓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可以这样看,博物馆是微缩的世界,世界是个大博物馆。博物馆是具象地、宏观地、立体地、历史地观察、认识世界的窗口。
这里就跟最后提到的这些游客交流一下,管(/“馆”)窥博物馆的管见。
到博物馆后还要选择:是暴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还是沉下心来仔细看、慢慢欣赏和思考?
这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博物馆是否免费、展品质量、数量、文字说明、是否提供语音导览、参观路线设计、采光照明情况、是否允许拍照、是否用允许闪光灯,等等;
也取决于参观者了解的语言、兴趣爱好、知识积累、体能状况等。
甲、说文解字说博物馆名称
乍一看博物馆的西文原名,museum之类,来自诸位“艺术”女神缪斯Muse(s)之共名,似乎为供奉“文艺”女神的场所(后缀-um通常意即场所)。
可是,为什么自然、科技、历史类博物馆也是museum(s)呢?
实际上,西文中所谓艺术,art,原意不限于今日国人所理解的“文艺”,而是宽泛许多,涵盖了语文、诗歌、数学、音乐、舞蹈、科学、历史等方面,犹如国人常说“艺高人胆大、艺多不压身”中的艺字。
孔老夫子(周王官学)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而古代西人七艺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其中有些是相通的,都有数学、音乐等内容。而这些“艺”都不限于文艺。
经典的九位缪斯女神及其职司分别为:
缪斯女神名
职 司
忒耳西科瑞Terpsichore
合唱与舞蹈
卡利俄珀Calliope
英雄史诗
埃拉托Erato
爱情诗与独唱
克利俄 Clio
历 史
墨尔波墨涅Melpomene
悲剧与哀歌
欧忒耳珀Euterpe
抒情诗与音乐
塔利亚Thalia
喜剧与牧歌
波林尼亚Polyhymnia
颂歌与修辞、几何
乌拉尼亚Urania
天文学与占星学
这九位缪斯的名字首次出现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她们充分体现了古希腊时对“艺术”的完整理解,但哪位缪斯“分管”哪门艺术领域,是后来才定义的。
由此也可看到,古人对“艺术”、学科、领域或黑格尔所谓“经验形式”(见朱光潜先生译黑格尔《美学》)的理解和划分,与今人有一定距离,而今人在逻辑和范围上随时代而更清晰、有所进步,但还远不是绝对正确、完美。
乙、文明进程中的博物馆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可能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于今日埃及亚历山大的图书馆兼博物馆,收藏了大帝从中东、中亚等地掠夺的“战利品”之类。后来被毁约两千年后,近年该馆重建,形态为诱人的现代设计,已颇具规模。
世界上目前约有两万多座博物馆,其中中国有4165座(据有关部门上半年公布数),人均比例大致接近世界平均值。
博物馆之规模大小,可以以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估:藏品数、年访客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展厅或陈列室数、参观路线长度、已开放年数、所在国人口及对外开放程度、所在地交通便利程度等,而这些指标相互间不一定成正比。
按照2013年访客数排名的世界10大博物馆(万人、万件套)
序号
名称
城市
国家
年访客
藏品数量
1
故宫
北京
中国
约1500
180
2
卢浮宫
巴黎
法国
933
40?
3
国立自然历史
华盛顿
美国
800
>12000?
4
国博
北京
中国
745
120
5
国立航空航天
休斯顿
美国
697
不详
6
大英
伦敦
英国
670
>1300
7
大都会艺术
纽约
美国
628
>300
8
国立美术馆
伦敦
英国
603
0.23
9
梵蒂冈
梵蒂冈(罗马)
梵蒂冈
546
>26
10
伦敦自然历史
伦敦
英国
525
7000万件标本
此外,藏品数等某些指标居前的还有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460万件)、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藏品270万件;由叶卡捷琳娜二世打下基础,很难区分那是女皇勋业、热爱艺术的美德还是附庸风雅)等,不予详列。
附带提及,在国内外机构、专家或非专家通常评选的世界前十大博物馆中,常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否认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而平时非常爱国的宣传喉舌,对此似乎蛋定、视而不见。
(失职啊,尸位素餐啊,喂,醒醒喽!吃包子喽!)
丙、博物馆助推文明进程
举凡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均拥有世界顶尖级的博物馆,如联合国五常各自首屈一指的博物馆,也大体上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因此可以说,拥有博物馆的数量和规模,也是衡量综合国力、首先是文化实力的一个侧面。
博物馆可以是一座城市在经济、文化上的内脏或左膀右臂。对于梵蒂冈,博物馆就是它的大半个身体。
世界博物馆最多的十大城市(博物馆数各逾一百)
城市
博物馆数
城市
博物馆数
莫斯科
78(博+142展)
伦敦
>200(博+图421)
墨西哥城
近200
罗马
约190
东京
160
北京
151(2009年)
纽约
150
上海
120
巴黎
105
柏林
>100
此外,据报道,成都市的博物馆数也刚超过100座。其他一些世界级的大都会(人口逾千万),如开罗、孟买、圣保罗等,或博物馆数较少,或缺少资料,基本上不影响本表排序。
美国史密森学会所属十多座博物馆组成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集群,其中包括上表中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总藏品约1.5亿件。容易合乎情理地联想到,如此热衷于建设博物馆、收集藏品,与该国科技实力之间应当有密切关联。
特别重要、特别著名的文物,如《蒙娜丽莎》绘画、罗塞塔石碑、《清明上河图》等,都收藏于名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藏品与博物馆相映生辉。
收费的博物馆也是会展业的一种财源,即使是免费的博物馆,其内外书画、旅游纪念品、饮食及交通服务也是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供不少就业岗位。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博物馆可以给许多依赖其维持生计的人创造惊人财富,而其展品的创造者们,生前却可能穷困潦倒,一文不名,例如梵高。
以上说到了博物馆对于国家和城市的某些作用,那么对于个人呢?仅举两点:
1、它们有助于开阔视野,使人充分了解人类文明的全貌、来龙去脉,打破那种美其名曰爱国主义,实则是民族主义、沙文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的狭隘偏见,在正确适度树立个人自尊和民族自尊的同时,也能够充分理解和尊重其他人,充分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文明。
2、博物馆中集中展示的自然因素,以及以往文艺、科技、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各种创意、设计、发现、发明、理论、实践,是对学校、书本教育的补充,会给人们以强烈的震撼、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启迪,让人们欣赏和分享本民族、本国、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文明进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提高效率,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修正航向。
丁、博物馆未来的几点可能
1、人性化 博物馆一方面要保护好藏品-展品,确保其质量与安全持续不受损害,另一方面,要使之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观众看得真切、清楚,最好能拍照,甚至在不损害展品的情况下使用闪光灯;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些冲突。
个人感觉,有的博物馆里过度强调保护,采光照明不足;有的地方说明文字太小,挑战观众视力;有的大博物馆展品说明语文仅限于所在国语文及英语,有的连英语也没有,日渐不适应访客国别构成变化的趋势;有些馆,参观路线设计得不好,使访客“疲于奔命”。这些,都有改善空间。
2、微缩化 博物馆里的展品,如能分门别类全面拍照,加上其相应语言(音频导览)、文字说明,印制成图书,未必会减少访客,反而便利人们参观博物馆,增加博物馆的魅力,也使那些时间、财务条件不允许的人仍能实现了解博物馆藏品的愿望;
遗憾的是,如果有这样做的博物馆,也是凤毛麟角,有些馆有类似的小册子,而没有较详尽的收罗。
3、比特化 博物馆的另一趋势是网上化、在线化、比特化;同样不能只是有自己的网址就行了,而应当使尽可能多的展品-藏品,都分门别类展示到网页上,图文并茂,以及逐渐加上相关音频、视频。
4、整合化 前面已经提过史密森学会博物馆体系,够庞大了;窃以为未来可能出现更宏观意义上、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可以涵盖传统的、主题有所局限的博物馆,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各类专题博物馆整合为一体,并将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主题公园、儿童游乐园等也纳入体系中,成为高度复合、高度集约化的文化载体,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这将是巨型的系统工程,其融资可能部分地可以依靠“以博养博”的路子,滚雪球式地成长。
相形之下,现有的博物馆,即使是世界顶尖博物馆,很受局限。举例来说,即使是卢浮宫,主馆没有某些民俗文化方面的藏品,分馆有一些,但也不是这方面的翘楚。
在我国,博物馆中还很缺乏来自国外的展品,在这方面不能与国际某些博物馆比;某些国家过去靠从国外盗窃、掠夺文物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可能可以靠购买、交换、模型、受许可的复制等方式丰富馆藏-展品。那时,我们的城市、社会更富于国际气息与胸襟。
远大的目标可能使博物馆体系成为访客心灵的引擎,也成为新时代的引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40个世界博物馆日将至,你最想去哪一家?
展览 :一种不同的艺术史
东方陶瓷学会成立100周年!西方藏家那时群星璀璨——大时代一去不复返
01英国伦敦:走进大英博物馆(Danger一家2016暑期艺术游回顾)
英国15|英格兰:伦敦——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夜:如果没有它,生活多么无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