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温胆汤化裁可治疗多种脾胃病
 温胆汤系《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胆寒、虚烦不得眠、惊悸不安之经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根据异病同治之治则,笔者以此方治疗多种脾胃病,疗效肯定,现将其经验略述于下。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笔者认为,胆囊炎发病日久,或失治或误治,发展为慢性病变。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表现胆气不足,气阴两虚,标实则表现为气滞血瘀,痰热留恋不去。因此,治疗上应注意标本兼顾,在清胆和胃的同时,兼以疏肝理气,化痰祛滞,清热化痰。方以温胆汤加味,兼肝阴不足者加白芍、麦冬、沙参;气滞血瘀者加丹参、青皮、郁金、桃仁等,随证加减,灵活应用。

       闫某,男,36岁。患慢性胆囊炎3年余,曾用消炎、利胆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近日明显加重,自诉上腹不适,呃逆频发,进油腻食后加重,食欲欠佳,检查舌红,脉弦滑,辨证为气阴不足,痰热壅结,气滞血瘀胁痛。治以温胆养肝,理气化瘀,清热化痰。处方为姜半夏、竹茹、陈皮、沙参、麦冬、郁金、桃仁、炙枇杷叶、浙贝母各10g,炒二芽各30g,白芍、丹参、柿蒂、茯苓各15g,服上方3剂后,呃逆明显减轻,食欲改善,但上腹部仍有不适感,舌苔变薄,脉滑。效不更方,续服上方8剂后,诸症消失,B超复查胆囊无异常变化。

        慢性胃炎

       中医辨证该病常分为气滞型、阴虚型和脾虚型。笔者临证将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灵活地应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以嗳气干呕表现突出者,以温胆汤与旋覆代赭汤化裁,温胆和胃,降逆止呕;糜烂性胃炎以胃脘嘈杂为主症者,以温胆汤合葛根苓连汤化裁,既温胆和胃,又清利滞留于胃肠的温热余邪;充血性胃炎以食后欲吐为主症者,多因胃有热郁、瘀血所致,在温胆汤温胆和胃的同时,酌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

       历某,女,46岁。食后欲呕,纳差。胃脘胀满隐痛5年余,近3月来加重。胃镜检查提示为充血性胃炎,舌暗红、苔薄,脉滑。治以温胆和胃,佐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方以温胆汤加味:陈皮、枳实、竹茹、浙贝母、郁金、鸡内金各10g,玫瑰花10g,姜半夏、黄连、山楂各6g,丹参、沙参、茯苓、蒲公英各15g,炒麦芽、炒谷芽各30g。服上方3剂后,食后欲呕吐症状减轻,但胃脘部仍感作胀,上方去茯苓、二芽,加厚朴10g。续服5剂后,主要症状得以控制,嘱其以三九胃泰善后。

         消化性溃疡

       该病属中医“胃脘痛”,病机较为复杂,临床以气滞、血瘀、郁热、阴虚和虚寒等证型为多见。此病病程一般较长,病机复杂,表现为寒热夹杂,虚实夹杂。治疗上应虚实兼顾,寒药、热药互用。选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本病,主要是根据对方中药物性味和归经分析,以及对所谓“胆寒”、“温胆”的实质认识而选定的。笔者认为温胆实质上是温运脾胃,恢复脾胃的功能;胆寒实质是指脾胃气(阳)虚,温胆汤的主要效用是健脾燥湿,兼以清利痰热或湿热余邪。湿热偏盛者,以温胆汤加黄连、黄芩等清热燥湿药;气滞而痞满偏盛者,以温胆汤加莱菔子、木香、厚朴等理气消满之品;而对胃酸过多者,常用乌贼骨、瓦楞子制酸;胃脘疼痛严重者,常加活血止痛之品,如延胡索等。

       于某,男,41岁。患胃脘痛5年多,多次经X线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乐得胃、甲氰咪胍等西药。一般服药后症状可控制,但停药或饮食不节后又复发。本次胃脘痛发作1周,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检查见舌质暗、苔厚腻、微黄,脉弦。辨证为脾虚湿困,湿热中阻。治以健脾燥湿,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以温胆汤加味:陈皮、枳实、竹茹、鸡内金、青皮、厚朴、熟大黄、苍术、乌贼骨各10g,姜半夏、黄连各6g,茯苓20g,延胡索15g。服上方5剂后,大便次数增多,胃脘疼痛减轻,但反酸明显,上方去熟大黄,乌贼骨用量改变为15g,延胡索10g。续服6剂后,主要症状消失,嘱其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调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阳健胃汤党参15克 炒白术10克 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 高良
脾虚胆郁痰热盛,温胆和胃化痰瘀患者,女,...
20.脾胃病辨治验案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中成特效药大全
温胆汤为何这般好用?
【香砂温中汤】治胃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