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金匮“射干麻黄汤”治咳喘,多年的“胃痛积聚”竟意外消失
userphoto

2023.09.08 浙江

关注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两案都本以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喘为主,未曾料想多年的胃痛积聚竟也奇迹般地消失。为何射干麻黄汤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让我们从这两个案例出发,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方子,同时在积聚的治疗上也会获得启发。(导读/依伊)—本文约2800字,预计阅读8分钟—
射干麻黄汤治愈胃痛二例
作者/宋孝志  整理/刘晓北
简介:宋孝志(1911-1994),字鸿禧,湖南省宜章县人,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 60 余载。自幼跟随舅舅刘希盛学习《伤寒》、《金匮》、《千金》、《外台》,并侍诊于侧。刘氏乃湖南名医,擅用经方,精通内妇二科。宋老传承其舅的临证治学特点,重视研究方剂的配伍、剂量、煎服法,尤其注重方与药、药与药之间的关系及每味药在方中的作用和药量变化对全方的影响。他还说,在治疗疾病时应尽可能地选用原有成方治疗疾病,古今大量的方剂均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其方药配伍严谨,尤其是仲景方,药专力宏。他临床善用古方,有经方家风范,如用抵当丸治疗脑血管瘤,用栀子豉汤治疗过敏性哮喘,用桂枝生姜枳实汤、一味白术汤治疗房颤,蒲灰散合葵子茯苓散治疗顽固性水肿,鸡鸣散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防己地黄汤治疗癫证等。
例一:王某,男,60岁。
初诊:1941年9月。
主诉及病史:
反复胃痛伴咳嗽痰喘已三十余年,迭更多医,迄今未愈。三个月前赴广州经商,脘痛大作,急往某医院诊治,住院检查后确诊为胃癌。医生谓当做手术,否则无治。
病人自念身已老朽,不愿耗费资力,遂结束在广州经营返乡。路经长沙又在某医院检查,结果同前。回乡后邀余往诊,余谢以不治,劝其另请高明,竟不再求医。
于3天前因受凉而发热恶寒,咳嗽喘满大作,喉中痰盛难出而多涕唾,坐卧不宁,再来求诊。言仅求缓解咳喘,可不治胃癌等。
诊查:
面目浮肿,呼吸喘促摇肩,时腹自痛,饮食不入,大便不畅,小便反多,胃脘部按之有硬块,稍压则痛剧。舌质淡,边有紫块,苔白厚,脉浮紧。
辨证:时值秋季,肺受寒邪,素有痰饮、内饮外寒,肺卫合邪,发为咳喘。
治法:散寒涤饮,降逆平喘。予射干麻黄汤。
处方
射干9g  麻黄9g(捣碎,先煎去沫)  细辛6g  紫菀9g  半夏12g
款冬花9g  五味子9g  生姜12g  大枣6枚
煎法:上方药1剂,以水3杯,人麻黄煎沸,以纸掠去浮沫,加入诸药,煎取1杯,分温二服。
二诊:
药后得微汗,寒热减,咳喘稍轻,仍痰多喉鸣。原方药2剂。
三诊:
脉浮已去,仍有紧象;舌质转红,苔转白。咳嗽大减,痰易出,浮肿已退,稍能纳食,自觉胃痛见轻。余以舌质转红,为麻黄发阳所致,去麻黄加知母9g,3剂。
四诊:
两个月之后再次请诊。服上方药3剂后诸症渐减,遂自己续服三十余剂。现咳嗽已愈,食纳佳,睡眠可,且胃痛未复作,求善后之治。切其脉渐和,舌质仍红,大便尚不畅。上方去知母,加玄参9g以清浮热;生地18g以养胃阴。3剂。
病者服上方药后舒适,大便已常,遂连服此方药五十余剂,诸症若失,渐能持筹握算,著年之后复去广州营运,仍到原确诊医院复查,胃肿块消失,胃癌已愈,此人72岁时寿终。
例二:刘某,男,41岁。
初诊:1945年10月。
主诉及病史:
感寒一日,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喘息痰鸣,胃脘胀痛。问及病史,患者说自1943年从南方调至东北,因不耐风寒,加以饮食不适,初时咳喘,继而胃痛,至次年渐至卧床不起,遂于今年秋季退伍,并拿出一张医院诊断证明,内书:①胃癌;②肺气肿;③慢性气管炎。
诊查:
面目虚浮,咳嗽喘息,身体疲弱;腹诊胃脘部有硬块,按之痛剧;纳食日不过二三两,大便两三日一行。舌质紫暗瘀斑,苔白厚中微黄,脉浮紧。
辨证:
外感风寒,肺气郁闭,不得宣畅,痰饮伏肺,外寒内饮,痰气交阻。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
处方射干9g  麻黄9g(捣碎,先煎去沫) 细辛6g  紫菀9g  款冬花9g五味子9g  半夏12g  生姜12g  大枣5枚2剂,水煎服。
二诊:
服上方药2剂后,头痛寒热均已退,胃痛亦见轻,惟大便五日未行,腹部胀满,其脉浮紧已去,转见弦数。舌苔已薄,紫暗同前。原方去麻黄加苦桔梗9g、生大黄(后下)15g,一剂。
三诊:
药后大便畅行五六次,排出物坚硬异常,裹有黏腻如脓血物,臭秽甚。脉已不数仍弦,舌紫暗之色稍退。上方改生大黄为熟大黄9g同煎,3剂。
四诊:
药后渐有食欲,能日食五六两;大便日一行,仍有黏腻物。令再服上方药6剂,并嘱若无其他不适,可连服药六七十剂;若有外感或其他病变,再诊。
此人将上方药续服八十余剂,之后胃脘部硬块亦消失,疼痛未作,至1969年患疟而逝。
按语
余临证多年,常遵法用仲景方,有时在治疗此病同时,常使彼病获愈,虽属偶然,但其中自有必然之理在,小结此类经验,亦可作临床之思考。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之证。此方药不仅具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效,尚能理气破积、化痰散结,故能治疗痰气交阻之证。
小议“癌”之一字,在中医文献中始见于元代《卫生宝鉴》,而书中所指为肌表肿物。西医学所指的“癌症”,从症状上看,常与中医典籍中所述内痈、肠覃、石瘕、癥瘕积聚等有关,且治疗从上述证入手,奏效者有之,效果不佳者亦有之。
从病因病机看,胃癌与人体正气不足、正不胜邪、邪毒蕴热、血瘀气滞、痰湿结聚有关。
治疗上不外扶正与祛邪两方面。扶正常以滋阴扶阳、补气养血为主;祛邪常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散结等法。
本文两例病案均因患者起居失常、饮食失度、寒温不调、情志所伤而致。寒气侵袭,每令脏腑气血失和,复因饮食不适,脾失健运,湿浊不化,凝聚成痰。
若风寒痰食诸邪与气血互结,壅塞脉络,日久积聚乃成癌肿。余取射干麻黄汤意在疗其饮邪上逆,而且基本采用原方,在治疗过程中竟使胃中肿块消失。
考射干、玄参、细辛、大黄、桔梗等均有用于寒热积聚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云:
射干“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又云:“玄参主腹中寒热积聚…”
细辛一药,据《本草正义》记载:“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如《药性论》曰:“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以上诸药共奏理气破积之功。
癌与痰有较密切的关系,射干麻黄汤又有较强的化痰涤饮功效,如射干清热化痰;紫菀化痰散结;款冬花下气化痰;尤以半夏燥湿化痰,蠲饮散结,民间曾有用掌叶半夏治疗癌症的记载。据现代药理研究资料,半夏、紫菀、大黄等有抗肿瘤的作用。
总之,余在上述二例验案中,主治一病而使他病获愈,并且重复有效,虽属偶然,但有一定必然之理。因此对射干麻黄汤的功用及药物组成特点当作进一步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喉中痰鸣,这个方子绝妙!
顽咳久治无效 方用“混沌汤”| 绝好医案,拿走不谢!
多法并用治顽咳
宋孝志医案(四)
射干麻黄汤案
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9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