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脉法解一:诊脉方法、脉气、一气周流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切脉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最难学,跟门槛一样,很多人迈不过去。今天讲一下诊脉最基本的道理,脉象的规律;第二次,会针对具体脉象,结合临床,讲些常见的疾病,讲一些具体的脉象。

 

  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寸口脉法,就是只诊手太阴肺经的动脉,实际一身所有的脉都可以诊,体表的动脉,能摸到的,都可以摸,都能诊断出一身的脉气。寸口脉用的最多,主要原因是它最方便,而且能够体现出一身五脏六腑的脉气。内经讲肺主气,朝百脉,百脉都入于肺、归于肺,《四圣心源》讲:十二经脉之气皆受之于肺。脉气来源于中土,化生气血,上归于肺,肺气散布精微于全身,流通十二经脉。所以说肺经脉气,是一身气血的一个聚散点儿,所有脉气都在这儿聚集,然后又分散。所以肺经的脉气,能很好地体现出人体所有脉气的即时状态,摸寸口脉就可以知道一身之气的强弱、盛衰。

 

  看病,诊断是很重要的,诊断不清,治疗就没有依据。中医讲究四诊,望闻问切,望诊、闻诊、问诊还有切脉,都很重要,没有先后,都很关键。不过呢,切诊比较客观、信息及时,望诊按说是最精微的,望而知之谓之神,但是望诊需要很高的功夫,否则望不出神气来,只能望形态。望诊一定是望神气,不单是望形态,达到了望神的境界,一看就能把神态、神气看清楚。现在的望诊,大部分处在望形的水平,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或者说不是动态的、即时的信息,可能是病变在一段时间之内,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象。所以说望诊,很多情况取决于医生水平,不一定能得到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望形态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些人会有意无意地掩饰一些东西,看到的可能不是真实的状态。问诊和听诊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患者不见得如实回答,听诊相对客观一些,但实用面有限,有些疾病跟声音关系不大。而脉诊一般来讲都是真实的,而且脉气一直在跳动,在流通,是即时的信息,反应了疾病当时动态的、最准确的变化,就跟现场直播一样。你比方说舌苔,变化比较慢,但是脉象变化非常快,几分钟就有明显的变化,而舌苔最快也得一天半天。从这点来讲,脉诊反映的信息最及时、也最准确,就我们一般大夫而言,最有实用价值,最可靠,最好用。

 

  脉诊很多人感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看了很多书,学了好多脉,看书的时候知道是哪个脉,或弦或滑好像很清楚,摸脉时,到底是什么脉自己也不知道,这可能是很多朋友遇到的共同问题,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讲如何学脉。

 

  首先,摸脉是为了得到什么信息,这点要搞清楚。摸脉并不是为了摸出这个脉是弦脉还是滑脉,是数脉还是迟脉,是浮脉还是沉脉。摸脉的目的是为了感受患者的脉气,而不是为了知道这是个什么脉,叫什么名字。不管是哪本讲脉的书,不管讲了多少脉,每种脉象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是为了说明脉气某一方面的特点,完全一样的脉象即便是同一个患者也很难见到。何况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严格来说,每个人、每个时刻的脉象都是不一样的,临床上很难摸到两个完全一样的脉。所以摸一个脉,然后照着书去套,很难套得上,所以为了摸出是什么脉,这种学习方法很难入门,很难提高。怎么去学呢,首先不要被各种脉象的名称束缚了,建议大家先把脉诀、二十八脉这些东西放下,权当自己没学,心里不要有成见,然后重新学习怎么摸脉。摸脉就是去感受患者脉气流通的动态变化形式,或者是形态。我们大部分人游过泳,在水流动的小河里的游泳时的感觉,跟摸脉的感觉很像,小河里的水,在缓缓流淌,你在游泳的时候,能感觉水在你身边流过,随着游泳的动作不同、方向不同,感受水流有的时候急、有的时候慢、有的时候力量大、有的时候力量小、有的时候水流可能往上、有的时候水流可能往下,在游泳的时候水流也在变化,你的身体、皮肤会这种水流的感觉。

 

  脉气就象一条河,也在流,也是在跌宕起伏,或急或缓。不同人的脉气,就象不同的小河,流水缓急不太一样,水有多有少,有崎岖不平,也有平坦缓和。所以摸脉感受脉气的时候,好比在感觉一股水在河里流动的感觉。你去体会那种感觉,体会那种脉气在脉里面流动的形态呀气势呀。用心慢慢去感受,不要去想这叫什么脉,只是去感受脉气。这需要心特别静,心静了才能感受清楚。摸了半天脉,只感觉脉在跳,其它的没感觉,说明你的心没在脉上。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大夫,必须能够随时做到心静如水。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讲到,一个好大夫,看病的时候,不要为前后左右的因素所影响,人家有什么好东西不要去看,这家很可怜什么也没有,也不要瞧不起,一心只放在病人身上,这样才能专心致志,一心去摸脉。

 

  首先,心要静要专,体会脉象,就按体会水流的感觉,往这个方向去体会。可以想象,手指之下就是一条小河,手指摸到脉,就像把手伸到水里一样,能感觉到水流来流去。人的手指,指尖指腹的敏感度很高,把手放到寸口这个部位,稍微左右上下挪动一下,找到脉象最清析的点,这叫寻脉。先找到脉,然后让手指头最敏感的指腹部位,贴到脉跳动的地方去体会这股脉气。体会这股脉气象流水一样,或强或弱,或缓或急,来来去去地在流通。

 

  只要你心静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感受到这股脉气,就像一股流水一样过来了,就有体会了,而且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一种很形象的感觉。比方说滑脉,尤其是怀孕的女性,三、五个月时的滑脉,摸着是很有灵气的,很饱满,很欢快,像一个小孩在那里跳跃,撒娇,在那玩一样。功夫到家的话,能摸出是男孩是女孩来,秉性不一样呀。相反,如果痰湿比较盛,出现滑脉的时候,也是饱满有力,但这个脉气,就象水里带着污垢、泥沙一样,脉气有点浊,不够清澈。怀孕的滑脉,很清透,饱满又空灵,很干净的感觉。可以理解成怀孕的脉,就像一条一尘不染的小河,涨水了,很饱满,甚至还有小鱼在跳,生机勃勃。而病象的滑脉,就好比水土保持得不好,一下雨,泥沙全冲下来了,有点混浊,咆哮着流过来,你看都是滑脉,脉气是不一样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古人讲二十八脉是为了方便后学,结果把后人手脚给栓住了,反而不知道怎么学了。脉象要分的话,何止二十八脉,二万八千脉都不止呀,无数种脉象。所以,脉象不要照搬脉诀,不要去生硬地套二十八脉,而是直观地去体会脉气。当你能够体会脉气了,就好比直接看到脉了。为什么古人把脉叫作脉象?脉本来就是脉气动态的变化,按说你是看不到这样子的呀。但是,当你心足够静的时候,当你对脉气体会细致入微的时候,脉的形象自然就在你心里产生了,跟看到一样,所以古人用脉象来讲脉。我在《临证辨象》里讲临证要去辨象,脉象也是一种象,辨象的目的是为了辨气,察象辨气,去看这个象,讲的时候我们是讲这个象,实际上还是在察背后真正的脉气,象就是气的形象,它本质上还是气。所以,脉能不能诊好,诊得准不准,不在于学了多少脉,而在于你能不能感受到脉气。你如果能清晰地感觉到患者的脉气,感觉出脉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算入门了。即使你什么脉也没学,照样也能看好病。

 

  很多朋友讲,我摸了半天,没感受到脉气在哪呀?怎样才能感受到脉气呢。有一些小的技巧,第一呢,指尖感觉要保持敏锐,摸脉的手要注意保养。我有时候,需要去做些体力劳动,偶尔手磨得粗了,指尖的皮比较厚,比较硬了,感觉就差一些,摸脉准确度就差一些。再一个,自身这股气也要比较清透,我们去感受患者的脉气,靠的是自身的这股气,摸脉时,你的气和患者的病气在交流,在打招呼。如果你本身的气比较干净,比较清透,敏感度就比较高,病人的气稍微有点变化,有点偏,你都能感觉出来。所以摸脉的好坏,跟自身这股气的清透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如果本身的气很偏,甚至已经污浊了,就很难感受出别人气的好坏来。好比一个抽烟的人,到有烟的屋子也不觉得呛,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也不觉得有多新鲜,感受能力比较差一些。所以要把脉摸好,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气比较清透,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另外,还要注意保护自己,有些病人病气比较污浊,摸脉后会感觉非常不舒服,就好像你不抽烟,跟一个抽烟的人面对面聊天,你会感觉很难受。摸脉也一样,当气感很好时,有些病人病气比较污浊,郁结比较重,这股病气也会影响到你,会觉得很难受。

 

  如何让自身这股气比较清透呢?人生病,从气的角度来讲,就是气郁了,或者气浊了,凡病则郁,郁就是气郁、气滞。人身这股气,如果没有太多的欲念、没有太多的贪着,就不会有太多的郁滞。一个人活得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欲望,脉气一般都比较清透,不会有什么重病怪病。临床上看,凡是很重的病,或者顽疾怪病的患者,心性往往比较偏执,遇事儿想不开,心里较劲,把某些东西看得很重,总之,心里有个结。精神层面有问题了,气跟着就郁结。所以,自体这股气要保持比较清透、纯静,就不能太自私,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能有很多欲望,要这要那,欲望越多,郁结越多,气也就越郁浊。所以古人讲,一个大医,要重医德,不能太贪着,看病不能先想着挣多少钱。从心态角度来讲,首先欲望要少些,自私心要少一些,这样自身的这股气慢慢就会变得干净些。

 

  从生活习惯上来讲,饮食要简单、清淡,尽量素食,搭配好了,营养是足够的。《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五谷杂粮是最主要的,其它都是搭配的,辅助的。植物本身没有什么欲望,这股气比较简单,就是一股生发之气,比较平和、干净。所以吃素时间长了,身体也会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动物跟植物相比,就有了很多欲望,要觅食,要争斗,动物这股气要污浊一些,尽管它们的肉,吃着很香,但这股气到身体里面去,就是一股浊气,你觉得越香,越好吃,这股浊气污浊得越厉害。所以吃肉比较多的人,往往会得一些慢性疾病,例如肥胖呀,糖尿病呀,高血压呀,就是饮食不注意,肉吃得太过了。日常生活,还是简单、清淡、天然比较好,所以保持自身这股气比较清透,比较干净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吃素。

 

  吃素能够坚持半年以上,这股气基本上就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一身之气的根基在于肾气,肾属水,其数六,六个月肾气能够更新一遍,就跟脱胎换骨,换了一个人一样,所以吃6个月的素,坚持半年以上,你的整个一气都是全新的,是比较干净的,这时再去摸脉,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以前可能就觉得脉在跳,一下一下的蹬蹬噔,现在摸脉,脉跳的姿势都能摸出来了,很自然就能感觉到这股脉气,是急匆匆来的,还是慢悠悠来的?是像一个人满头大汗一样热气腾腾的来的?还是像一个人冻的打哆嗦一样凉飕飕的来的?都都能感觉得到。有时候碰到阳气比较虚,寒气比较重的患者,脉气是冰凉的,把手都给凉的发麻了。这种脉是什么脉,二十八脉没有啊,起个名字叫寒脉还是冰脉?但是你一摸就知道他的气比较寒,比较凉,治疗的时候肯定要考虑温阳散寒这种思路,是不是很简单啊,摸脉摸好了,脉气是什么形态,什么气势,一目了然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就跟看到一样。所以作为中医大夫,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股脉气,得到一个准确清晰的脉象,体会到这种鲜活的感觉。不是心中茫然不知手底是什么东西,光知道有点动,有点跳,而是感觉就像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样,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形态、强弱缓急,非常形象的一种感觉,到那个时候你觉得已经不是摸脉了,就是跟另一个生命在气的形态进行交流。

 

  前两天有个出家师父找我看病,摸脉之后我就讲:“你不要太着急”。出家师父很惊讶,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老爱着急,这次病也是这么得的。因为摸脉能感觉到他的这种脉气,就是一个人很着急的,不知道该去哪儿的那种感觉,脉弦、脉急、脉促、脉有力。脉象用语言很难准确地描述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如果能够体会到,也不需要去描述。脉诊很准的话,一摸脉整个病气都展现在你眼前,这样对病人全身一气的状态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诊脉有了感觉,就要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整体上把握脉象。脉分左右手,寸关尺三部。左手寸脉为心,关脉为肝,尺脉为肾;右手寸脉为肺,关脉为脾,尺脉为肾阳命门;左尺是相当于肾阴。左右手的脉相当于一气周流的左路右路,左手脉由阴出阳,水生木、木生火,右手脉由阳入阴,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脉气从左手的尺脉,为肾阴为水,向上升发,到左关脉相当于木气,再到左寸脉相当于火气,心火之气,然后转个弯儿,到右寸脉,为肺金之气,肺金往下敛降,到右关脉,中土斡旋,是右路通降的必经之地,肺气往下敛藏入肾,为肾阳,右尺。左右手这六部脉呢,相当于一气周流的简单模式,左升右降。所以把两手的脉摸了以后,相当于一气周流一圈的脉气都出来了,得出的脉象,是整个一气周流的全局,是虚是实,是缓是急,整体的状况已经有了。某一处,可能有单独的不一样的地方,也能感觉出来。比方说,脾胃有问题的,右关脉容易出现滑象,或者出现比较弱的涩象,虚实的不同,其他的脉也是这样。

 

  所以,摸脉首先要感受脉气,知道脉气是个什么样的形态,然后把你摸到的所有脉气,按照一气周流的次序、结构,串起来,就会知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左路不升还是右路不降,都可以摸出来的。然后脉气里面的郁结,是痰还是郁,是寒还是热啊,也能感觉出来。正气的强弱,病气的性质,疾病的病位,全都可能摸出来。所以摸完脉之后,病人身体的一气,整个周流的状态,就跟一幅画一样,已经显示出来了。从某个角度来说,说你能透视五脏六腑,也不为过。所以脉摸好了,就相当于为患者做了全身的体检,结果可能比西医还要准确,还要全面。一个好的大夫,他的脉诊水平,决定了治病效果的好坏,决定了他医疗水平的高低。如果连脉诊都摸不出所以然来,摸了半天也不知道病人的脉气是咋回事,那么治疗就是空中楼阁,没有根据。只有诊断准确、形象,才能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所以临床治病,必须有一个很好的脉诊基础,能够精确地诊断,才知道怎么去治疗。

 

  学脉主要是这两条:第一,学会感受脉气,感受脉就像生命一样,一股灵气,有非常形象的动态变化,也有喜怒哀乐。摸脉摸好了,一个人的性情、脾气,一摸就知道。第二,摸脉之后,把两手的脉象合在一起,形成一气周流的整体,从整体上去把握、判断。这两点能够做到的话,就不需要学二十八脉了,因为脉气跌宕起伏,有无数种脉象,不要拘泥于哪一种脉,只要感受这种形态就可以了。当你对脉气体会也已经很熟练的时候,还可以更进一步,不光是去体会那种流通,像看风景,看一个人一样,那个时候感受的东西会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 四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九)
脉象与病症
这里有一份中医把脉秘籍送给你,拿好不谢!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 脉诊
脉学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