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肆读计划第13周:《台北人》读书笔记精华分享(上)



526

#午夜阳光的一句话笔记#

1、大学就喜欢白先勇,还记得当时看《孽子》的情形。《台北人》也陆陆续续翻过几遍,重读,感觉又不太一样。《永远的尹雪艳》是一个永远的交际花,总能很好的维持交际场上的荣光,待人接物都做到彬彬有礼,死了一个徐壮图,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徐壮图,尹雪艳还会如故的贴心照顾,因为她是永远的尹雪艳。虽是描写台北的社交圈,但太太们从上海移来,语言上时时有上海味道,遣词上也十分生动有趣,比如白先勇这么形容富贵人对伊雪艳的追求:然后用钻石玛瑙串成一根链子,套在尹雪艳的脖子上,把她牵回家去。这种形容本身也符合尹雪艳的花瓶身份,像男人的玩物一般,供欣赏把玩。2、《人类简史》(1)作者说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催生了精英这些只吃不劳的阶层,生产粮食的农民反而更加辛苦。比起人类驯化了植物,更像是小麦稻米这些植物驯化了人类。作者再讲农业农业革命的陷阱时,用了很生动的比喻,DNA拷贝多寡代表物种演化成功与否,就像用市值决定公司,而不是员工快不快乐,而我们为增加基因的拷贝数而降低个人的幸福感,是没人愿意的。(2)作者讲人类进化历程这件事情就像是道家常一样,女人怎么一步步投入田间、人类一代代重复上一代的生活,维护粮食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似乎也看到了进入农业革命后,人类的生活是如何走向深渊的。对于这一点,作者也用现代生活举例,人们是不可能放弃到手的一切再次去野外挖树根的,只能加倍努力。

527

#雪人的一句话笔记#

之前关注台湾文学较少,对白先勇所知也不多。所以有诸多问题。台北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当时的台北社会环境是怎样的?日据时代对台北的影响?华夫人万夫人 林小姐 黄有信四人的社会经历是怎样的?各自的社会背景?华夫人家庭背景?美容院生意咋样?华夫人多久去一次?华夫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暂时只想到这么多,带着问题去读书。

大宝一句话笔记,开始读尹雪艳的时候,想到了白流苏,还想到了赵玉墨。读完,尹雪艳就是尹雪艳,一个精灵,一方尤物,作者只写了她光鲜靓丽的一面,作为一个众女人嫉妒,众男人追随的女人,她有哪些心酸,作者把它处理成冰山水下的那一部分,那7/8是什么样的,读者自由想象。

#西周月的一句话笔记#作者写到很多次与朱青的见面,每次见面都写的非常细致,让我想到鲁迅先生写回到故乡写闰土、及豆腐西施,还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有一种幻灭之感。

#Cara的一句话笔记#

.孽子,想到曾在苏州湖畔接待过一位朋友,他后来告诉我,雨中西湖,乃至一切湖滨的正确联结方式,是伴着《水色》的音乐,缓慢流淌。都喜欢那个为孽子配乐的奇人,还有那个写尽悲欢的白家才子。上中下三部的新版牡丹亭,是与社团的老友抱哭着度过的三个美丽的夜,而今年才复演的尹雪艳,一时再掀波澜,女孩子们热议又起。从那一个严谨著称的戏班,到一身蝉翼般的白绸缎旗袍,张叔平的设计,精良的做工,半个世纪多以后依然时兴的样式。姑娘们相约,做个新旗袍,要是尹雪艳同款。

#西周月的一句话笔记#作者写到很多次与朱青的见面,每次见面都写的非常细致,让我想到鲁迅先生写回到故乡写闰土、及豆腐西施,还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有一种幻灭之感。

#July的一句话笔记#对白先勇的了解始于青春版《牡丹亭》,其他作品没怎么接触。《台北人》里面的台北人,原来都是大陆客,尹雪艳,金大班,朱青,王雄,三教九流,形态各异。对于大陆过往,怀念者有之,绝口不提者亦有之。读过的几篇里,除了金大班,作者对其他人似乎少有笔力铺陈人物心理,比如尹雪艳这近乎完美的形象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悲苦,朱青是怎么从郭的死亡阴影中走出而如今对小顾之死可以置若罔闻呢?王雄自杀前内心又是怎样的挣扎?作者留白颇多,值得回味。

#采采卷耳一句话笔记#“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也不肯皱一下”。读到这段描写的时候,我脑海里首先映出的是张爱玲那一张穿着旗袍,头高傲地扬起的照片。她们在某些方面很相似,人前光鲜亮丽,风采逼人,可是人后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可能这是那个年代看起来属于上流社会其实并不属于上流社会的那部分女性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园园的一句话笔记#“尹雪艳的人物塑造我觉着作者在当年是看到过的,作者当时一定对这种女人是神往不及的过的,所以作者只停留在人物外在的描写,而内在真实就让读者和作者一样去脑补想象吧!呵呵呵”

#小房子的一句话笔记#正惊叹于作者的描写手法之时,故事突然戛然而止。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我吃你的红”是什么意思?就这么没了,忍不住又翻回去。

尹雪艳在我脑海里是一个像风一样的女子,可以让人像疯了一样的一直围着她转。她一直在人群中,又不在人群中。

白先勇先生的朋友欧阳子曾写过一本书关于《台北人》的文学评论,题目叫《永远的尹雪艳》之语言与语调。评论和分析很独到,值得回味。

选摘:

好个“我来吃你的红”!这句双关语,真是一针见血。可怜的吴经理,离开死亡只差一步,死神已按着他的肩膀,等着吸干他的生命浆液。而他却还笑着叫着,不知不觉。《永远的尹雪艳》,虽是《台北人》中最“冷”的一篇,(写死神,岂能不“冷”?)我们还是能从叙述者一贯的嘲讽语调下,隐约感觉出作者对人类愚昧的惋惜与慨叹。

#走之底的一句话笔记#看完七个故事。“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的这句诗极好说明了此书的主旨,来自上海的尹雪艳、金兆丽;南京的朱青、顺恩嫂;四川的赖鸣升、朴公;湖南的王雄等人极具讽刺地成为一批无根无魂的台北人,共同谱写了一曲历史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沉浮的离曲悲歌葬乐。让人印象深刻的有:1.作者生命的宽度决定作品的深度。正如出生贵族的曹雪芹才能写出《红楼梦》里面名目繁多的养生汤一样,白先生的个人漂泊经历决定了他笔下的繁华如梦与衰败破落都令人身同感受。2.女人们的遭遇令人心寒。无论是永远不会老男人迷她女人也迷她的白煞星尹雪艳,还是从单瘦扁平水秀的黄花闺女变为圆润细致风情的妇人的朱青,无论是在风月场打了二十年的滚到四十岁才找到个户头的玉观音金兆丽,还是为长官服务三十多年的罗伯娘和顺恩嫂,这些女人们或美艳或清秀或聪明或勤劳或爱得炽烈或过得卑微,然而最后都不过要么心死要么病死要么活着已经死了。3.男人们的境地令人心酸。无论是当过骑兵连长打过台儿庄如今成了伙夫头的赖鸣升,还是一心种好杜鹃千方百计讨小姐欢心却被嘲笑侮辱的男工王雄,无论是当初显赫如今妻子病逝女儿失身儿子失智的李长官,还是想法受到晚辈忽视只能期望培养孙辈幻想日后打回大陆的朴公,这些男人们要么参加过辛亥革命,要么征战过北伐,要么参加过抗日,最后也只能要么借酒消愁,要么借诗画明志,要么用自杀化解乡愁,要么靠着部下和女仆度日,一把辛酸泪。4.作者的语言极具画面感,如穿着宽大黑衣的瘦小的顺恩嫂拥着曾经奶过如今已失智的胖少爷的头颅,满院子里芜蔓的蒿草都萧萧瑟瑟抖响起来,罗伯娘伫立草丛中,寒风把她那一头白麻般的粗发吹得统统飞张起来。看了怎不令人哀戚。

#燕子一句话笔记#刚看了《永远的尹雪艳》,读罢似乎看到一个盘着头发穿着旗袍的民国女子优雅而美丽!从她身上我看到其实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活的淡定!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下,尹雪艳按着自己的方式留给世人不一样的记忆!

#乐一句话笔记#《永远的尹雪艳》,一个魅力非凡的交际花,虽被传带重煞、犯白虎,却依然让男人趋之若鹜,让女人嫉羡交织,作者对细节的描写、对话的设计可谓精到,永远不老、永远保持非凡魅力让读者浮想翩翩,因此,小说篇幅需要简短。如果作者为女主人公写续集,会有怎样发展和结局?

#亚宁的一句话笔记#看完《永远的伊雪艳》,作者用第三方的视角描述伊雪艳的举止姿态生活,很想知道她内心的想法,心理的波动,情绪的表达,她到底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背景呢?她在参加追悼会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喜怒哀乐呢?

#静听花开一句话笔记#满篇风月,却不关乎爱情。“好像尹雪艳便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京沪繁华的佐证一般”,弥散着陈旧的奢华、糜烂的人性,散落着一世繁华,一切苟且,尹雪艳只是一个意向,一个抽象为没落时代坠落的芳华和背后的落寞与无奈。尹雪艳的厅堂集中着“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叱咤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地互相厮杀,互相宰割”,亦被宰割!悲人抑或悲己。不知为什么不住的想到张爱玲,甚至是王安忆,都是女性的舞台,却写着不仅仅是情歌,而是人的悲歌!

#静的一句话笔记#看了前三节,看着尹雪艳,脑子里却是王琦瑶和顾曼璐轮番登场。三个上海滩的华丽女人,走马灯一般。

#Da的一句话笔记#艳压群芳的交际花,永远不老的伊雪艳,漂亮、风情自不必说,最重要的特质是能够让人从心里感觉舒服,说到底就是情商高会做人,并且还讲究个情义。

#大宝的一句话笔记#,读到不忍放下,然后,就看完了。

用一句诗表达此刻的感受,“乡愁,就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读完这本,突然发现短篇小说的魅力,正读到紧要关头,他却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从此,爱上短篇。

#静的一句话笔记#看了前三节,看着尹雪艳,脑子里却是王琦瑶和顾曼璐轮番登场。三个上海滩的华丽女人,走马灯一般。看到了结尾,却不由得想起了白夜行结尾,不回头的雪穗。命途多舛的女人,或者在动荡浮世生存的女人,往往都是神秘的,身怀绝技的。一生便如走了一遭江湖,至于心里想些什么,未必有人知道。

#邱亚萍的一句话笔记#

看了《永远的尹雪艳》,想说的话有很多,以致于忍不住动笔写个痛快。但既然是一句话笔记…那就慢慢分享吧

我一直在想,尹雪艳这样的女子为什么会有这样永远的风情。后来,我大概琢磨到了——她内心永远的淡定,从容。“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的均衡”。所以,保持我们内心的从容与淡定,至关重要。

#林涛的一句话笔记#在白先勇的笔下,对尹雪艳的描述手法使人想起了古诗《陌上桑》描写罗敷那句“耕者忘其梨,锄者忘其锄”,有异曲同工之妙。尹有一种绝世独立的气质,她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却又在其中清冷旁观,给人一种繁华三千,与我何干的感觉,她是一个上海交际花,却从来不依附于人,这是这个人物独特的魅力所在。白先勇塑造了一个令人着迷的人物。

王雄,一个湖南老兵。他幻想游回到那片大陆去。结果他失败了,即使作为一具尸首,也没有漂回去找亲人。有关台湾老兵的故事,很多书都有描述,他们的思乡之情,王雄即是一个悲剧般的缩影。

游园惊梦一节,看得有些似懂非懂,但总感觉这个短篇白先勇一定写得很痛快淋漓,只是钱夫人的命数“长错了一根骨头,也是你前世造的孽”。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有关宿舍论的故事总是令人着迷。红楼梦的影响太大了

#天山雪一句话笔记#《永远的尹雪艳》,"尹雪艳"这个名字本就很有趣,作者没有用燕、雁等女姓名字中常用的字,而是用了"艳"。雪本为素色,艳则为绚烂。二者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作者对尹雪艳的外貌是这样写的"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得不得了。"素雅的装束、雪白的肌肤、淡然的笑容无一不给人以"雪"的联想。就是这样一个外表几乎如女祭司般圣洁的人,却要混迹于灯红酒绿之中,周旋于庸男俗女之间,在得到男人的欣赏青睐的同时遭到所有女人的羡慕嫉妒恨,这样热闹浮华有排场的生活,不正是那个"艳"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尹雪艳的内心是如何的呢?作者并没有明显表露,是享受乐趣,还是孤独无奈,亦或是别的。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值得玩味的。但有一处可以看出至少内心还是善良的,那就是离开破产的洪处长时"除了自己的家当外,只带走一个从上海跟来的名厨司及两个苏州娘姨"。后来的生活完全靠自己打拼啊!

#午夜阳光的一句话笔记#《东山一把青》像《永远的尹雪艳》一样,兀的就结了尾,很平淡,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朱青大概又是另外一个尹雪艳,世事磨去了她的青涩,我在想朱青就是年轻时的尹雪艳,也痴情过,撕心裂肺的痛苦过,然后就淡了,变成一个看似只操心桌牌的无心者。我们会责怪尹雪艳的无情,但看完朱青,似乎就都明白了。语言上,尤其是社交场所的对话,很红楼梦。

#多的一句话笔记#看似为看破红尘的通透淡然,余味又是五味陈杂,行文让人想到了张爱玲,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朱景振的一句话笔记#

看尹雪艳,脑子里不时想起《白夜行》中的雪穗,那种掌控所有人、好像什么也无法触动她的内心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但又十分想读下去,特别矛盾。当最后突然翻到“一把青”时,一时真没缓过神来~~

#姚深深的一句话笔记#①打麻将,可以交际,也可以定定神儿吗?

②《一把青》这题目怎么来的呢?朱青,当飞将军的太太。二十四小时,那颗心都挂在天上。这多么像《太阳的后裔》呀,但这个了没有那么多幸运能平安归来,敢不敢为了也许短暂的幸福,之后又是怎样才能看淡?

#静心的一句话笔记#看完前七章,深深感叹于白先生写作功力之强,尤其擅长在故事高潮或酣畅淋漓处戛然而止,如水墨画上浓重的一笔,与偏灰色调的背景相呼应,令人百转千回,回味无穷。另外,以局外人的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更加真实,直击人心。我不禁想起《生活与命运》译者序中的一句话,“用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手法写出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真正的现实主义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那些粉饰苦难现实的作品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品”,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每个人物,不管如何生动地呈现,都代表了某一群人或某个阶层,其命运是那个阶层的命运的缩影,他们平淡朴实的故事背后,往往暗含沉痛与悲戚。

书名为台北人,开篇却一直通过人物尹雪艳入题,这样一个有个性的美女,能力强,若是我,也想要与她做朋友,今天只看了前两个小段,继续看……

528

#天山雪一句话笔记#《一把青》小说上下两个部分分别写了朱青与两个男人的相知相亲相爱与离逝。郭轸去世时,朱青呼天抢地、悲恸欲绝;小顾去世时,她水波不惊、从容淡定。风淡云轻的背后,泪应该是默默地流在了心底吧!所以用麻将排遣、麻醉心中的孤独与伤感。"逝者长已,生者如斯",她不这样又能怎样?

#亚宁的一句话笔记#《台北人》《一把青》,面对浓烈爱情之后的突然离别,漫长等待和天人永隔,朱青最终选择向命运妥协,用游戏人间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情感和事件。这样的转变真的让我很难过,很心痛又很无奈。那又能怎么样呢?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呢?嗯,如果是自己应该就不会有白先生这样精彩的小说了,带着沉痛继续努力生活,这种故事肯定不会是合适的小说题材。这样想,却越来越喜欢和心疼朱青了。

#静的一句话笔记#《一把青》这是朱青的一生。但我总是想着师娘的几句淡淡的话:我早知道,像他们这种人,是活不过我的;飞将军的太太,不容易当。就得狠起心肠来,才担得住日后的风险;不笑,难道要哭不成?要哭,也等不到现在了。朱青从郭珍到小顾,伤心的撕心裂肺,行乐的醉生梦死,都是明明白白摊在人前,理解的,不理解的,都看的清清楚楚。反倒是如师娘这般不声不响的日子,让我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隐忍的伤心。

#采采卷耳的一句话笔记#这本书里虽然都是短篇,但白先勇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很丰满,尤其是女性描写心思细腻,描述精准,白先勇几句话就能勾勒出一个风尘女的精气神。形象之饱满绝不逊色于曹禺笔下的蘩漪或者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虽然书中描写是台北人,但都来自大陆,绝大多数人保持着旧上海生活习惯,所以阅读过程中脑海里不是现在台北,还是旧上海的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时光交错转换,今夕如梦。

#静听花开一句话笔记#又读了一遍《游园惊梦》,还是似是而非,不太明白。钱夫人有很多的前情故事,穿插其间,如同惊鸿一瞥,一闪而逝,揣测了很久也没有眉目,只知道这是一个风月场的女人,一入侯门,辗转挣扎,颇为不易,然后成为遗孀后每况愈下,只能与昔日戏园姐妹在周旋中喘息。只是不太懂为什么一再强调“他就是我的冤孽了”我再读读吧。

#燕子一句话笔记#《岁除》中提到台儿庄之战,历史书告诉我们的是参战人数战争的意义,但这些读上去总有点冷冰冰的。赖明升用胸口的大疤告诉我们什么是战争,但又让我感觉到经历无数战争本可以凭退役金度过剩下的人生之路的他,最终因为钱被骗走而去当伙头夫的时候总有点英雄末路的感觉,有点凄凉!在除夕之夜以酒将自己麻醉!

#乐的一句话笔记#一把青,战乱,眷村,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对比(师娘与朱青、朱青前后、战死与病殴)和留白,等闲视之。

#静心的一句话#《台北人》完结。后记中欧阳子和余秋雨的评论文章对梳理本书脉络和掌握中心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与帮助,准备二刷,深挖字里行间潜在的韵味和寓意。印象最深刻的是欧阳子女士的一句点评:“白先勇好像满怀悲哀无可奈何地承认:人,要活下去,要不败亡,最多只能这样——偶然回顾。”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界限与鸿沟,想要在我们现实世界活下去,我们最大的奢侈,大概也只是对“过去”的偶然回顾吧!因为时间无情,岁月残酷,不论你是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未受教育的男工,不论你是风华绝代的仕女,还是下流社会的女娼,到头来都是一样,都会老去,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eating的一句话笔记#"尹雪艳对于花道十分讲究,中山北路的玫瑰花店长年都送来上选的鲜货。"想现在去中山北路

#XX的一句话笔记#看完永远的尹雪艳,闭上眼仿佛就能看得到一个浑身净白、素颜的女子。作者把她写活了。

#午夜阳光的一句话笔记#《岁除》赖鸣声军人体态让我想起了《孽子》里的父亲,戎马倥偬的半生后开始了常人生活,但军人姿态一直在身上,无法与常人生活接轨。和孽子中那个新年夜一样,军人去战友家中做客,一直在回忆军营中的叱咤,和年轻人讲过去的辉煌。现实生活的平淡事故让他们有巨大的落差,只能在醉酒中睡去,又一个新年开始,而他们已经垂垂老矣,就像赖鸣升带来的那段燃了半截的蜡烛。《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通过金大班下嫁最后一夜的所遇,回顾了她二十多年的名流生活,同前几篇一样预料不到的就收了尾。

#小房子的一句话笔记#《一把青》这又是首歌,主人公又是朱青,歌词里又仿佛是朱青的故事…上和下,气氛陡然一转,我的心也为之一震。跟读尹雪艳的感觉很像。淡淡的读着,轻轻的感受着,读完内心沉重了,意犹未尽!

#Da的一句话笔记#《台北人》拿起来就放不下,放下了却依然回味。台北人,实为背景离乡的大陆人。写的是欢颜,看到的却是悲哀;写的是风光,看到的却是无奈;写的是平淡,看到的却是伤痛;写的是小人物生活,看到的却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民情。

#朱景振的一句话笔#

师娘知道命运改变不了却能淡然处之,在纷乱中给人以心安。朱青就像个瓷器,碎了,又胡乱粘起来。至于小说中的那首歌什么意思,真没怎么看懂~~

#邱亚萍的一句话#尹雪艳,一个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原则的人。她遵循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平静,却又能与灯红酒绿的世俗相联系。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就是这个道理。

#走之底的一句话笔记#读了《孤恋花》和《花桥荣记》两篇故事。1.两篇故事里各有一双眼睛。娟娟的眼睛:“非常奇特,又深又黑,发愣的时候,目光还是那么惊慌,一双眸子好像两只黑蝌蚪,一径在乱窜着。”卢先生的未婚妻罗家姑娘的则是“一双灵透灵透的凤眼,看着实在叫人疼怜。”娟娟命运多舛已然挂相,“她那一捻细腰左右摇曳得随时都会断折一般,街头迎面一个大落日,从染缸里滚出来似的,染得她那张苍白的三角脸好像溅满了血”,她那单薄的身子承载了父亲、母亲、柯老雄、本人和时代的无数罪孽,如火山爆发一样的痛苦呼之欲出,让人随之心惊肉跳,直想起那副著名的油画《呐喊》。罗姑娘的那双眼睛则象是谜底揭开,卢先生的念念不忘有了答案,越发衬托他两度被骗的遭遇犹为残忍,也使得米粉丫头的桂林乡愁有了具体意象。2.两篇故事里各有一首曲子。林三郎的那首《孤恋花》“月斜西月斜西,真情思君君不知——青春欉谁人爱,变成落叶相思栽——”,唱得悲苦,寄托的是再也无法实现的爱情;卢先生的则是一段《薛平贵回窑》,“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唱得悲酸,怀念的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和再也见不到的恋人,都让人听得动容看得心痛。3.两篇故事里各 有一个恶人,一个是黑窝主柯老雄,一个是洗衣婆阿春,分别成为娟娟和卢先生悲惨命运的终结者。这两人从长相的凶残到所作所为的残暴令人发指,与娟娟的逆来顺受和卢先生的温文尔雅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对他们各自的命运格外同情,进而思索造成这悲苦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作者却不明说,把思考留给读者,可谓匠心独特。

#姚深深的一句话笔记#①岁除,除夕,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篇的台北人来自四川,仍带四川乡音,吃火锅,蚂蚁上树,四川泡菜,“逛花园”也是打麻将?咦,怎么又是在打麻将呢?

②赖鸣升,打完杖,活下来,老了,一个人?过年不愿一个人?最后说他喝醉了,大悟,酒后真言,也让我想到以前看到一些老人老了,都不记事了,但奇怪的是那些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事刻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记,比如一辈子的老师,听到别人跟她说老师好,她就开心……

#秋的一句话笔记#尹雪艳外表和内心都给我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一是她在乱世中独立讨生活的凛然,二是她拒绝爱情侵入的决然。年轻时候的朱青或许有尹雪艳的影子,但是中年后的朱青和尹雪艳还是有差别的,主要还是情商上的差别,尹雪艳更高水平,她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朱青则是一种随波逐流之态。尹雪艳和朱青都是美女子,都凭借自身的魅力让男人神魂颠倒,尹打破了徐经理平静的生活,点燃了他的欲火、怒火,最终招致灾难;朱青则是让郭轸从大队长降职到小队长,难道真应了古语“红颜祸水”嘛?其实祸水的不是红颜,而是因为历史记录的往往是美女的奇闻,而不关注丑女的故事。同样是淡定,但尹雪艳的淡定与郭轸师娘的淡定又不一样,前者更多是隔绝感情的投入因而伤不了已,而后者则是十足投入感情到生活中,但是内心做好准备接受生死无常,所以她很早就预想过丈夫先她而去的场景,当丈夫离去时不会像朱青一样悲痛到自寻短见。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后者的淡定,热爱生活的同时接受生活的无常。

#wendy的一句话笔记#师娘说飞将军的太太不好当,便是已经做好的失去伴侣的准备,已经做好了事情发生的心理建设。而朱青或许是时间太短,或许是年纪尚轻,无法承受这样的事实,而前后变化巨大吧。

529

#林涛的一句话笔记#还没有全部读完就迫不及待翻到最后欧阳子分析的篇章来读,其分析尹雪艳有死神的象征意义,仔细回味,确实有几分。不过读完之后又有些后悔,这就像一个本蒙蒙胧胧的美女该如何形容她的美是一件很令人着迷与陶醉的事,可是已经有人削骨剥皮地把这个美人推到你面前,那么对那种美会失去了探索的意味,不说索然无味,也淡了很多。建议大定一定要按顺序阅读。

#雪人的一句话笔记#五四运动的重新评价要读一下,冬夜这篇短文很不错。余钦磊,吴国柱青年时代的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着重从人物性格及其所处社会环境来分析。美国学运有何特点?和五四运动相比较呢?现在中国的学运现状?吴国柱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退休会台湾(肯定不是文中所写的那么简单)?脑洞太大,书越读越厚……

笔记 昨晚看到了陈死后,朱青生不如死的状态,小说对场景的渲染及人物状态的描述很细致,不过似乎读惯了别人总结写作目的,尽不时的想,作者写写这几个人物的目的或说用意是什么呢?尹雪艳被别人传言的凶煞与一个女人在战争年代的遗世独立的强烈对比,以及对吴经理的描写,徐壮国的变化以及媳妇儿的削瘦,后又对陈,朱青,及师娘的坚强与韧劲!读起来很畅快,情景与感情可以随小说继续流动,只是看不出深层次涵义,继续拜读!

#雪人的一句话笔记#游园惊梦单曲循环中……另推荐一下游园惊梦这部电影,里面有女神^ω^

#鑫鑫的一句话笔记#这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人物描写却丝丝入扣,栩栩如生,比如:美丽聪慧的尹雪艳、朱青,人人在其背后都有一把辛酸史,既同情又悲哀。不禁联想自我:来这世间走一遭,该如何度过?缺少轰轰烈烈的爱情,只可回归自我,造就更强大的自己。写得真好,孤陋寡闻的我又又有了一位位敬佩的作家,继续阅读!

#小樊的一句话笔记#经过劳病和忙碌的两周,今天看了两章,说真的,没有太大感觉。描述的两个女人唯一有共同之处就是,到了台湾后,都是擅长攒局儿的姐儿。通过看这两章,我只是觉得,曾在大陆生活奢靡,位置赫然的人到台湾后,由于各种的改变,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竟只能在女人的话语中得到安慰,实属可怜。不知当时的名誉是来能力给予的,还是金钱权术得来的。但是,我感觉名至实归的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不需要在别人那得到认可的。

#Cara的一句话笔记#

1.结合当年历史背景,能大笔一挥,只留寥寥数语情节,又给人动容的,大概也是见了大风浪的白家公子可为。友人来访,说起吴中深宅老街,半个市集街道都占据的人家,一部分官上处局级别,却国共有别,两岸相隔。之后收屋,被斗,再归还的产业,还有避开火光直接深埋的股票。想要访谈祖母口述历史,却一件比一件酸楚。不忍烦扰老人,到一半就罢了。

2.女人的坚强。到底是那个时代豁达,还是大家不如如今的氓众暴力,至少女性的独立坚强还可以保全。…好吧,想起了和颐事件,冷汗…

#朱景振的一句话笔记#

1.《岁除》:这个年夜饭就是赖鸣升一个人回忆、吹嘘过去以及念及旧情的众人在旁边陪笑,唯一真实的也就孩子刘英一个吧

2.前三篇都有打牌。当年从大陆退到台湾的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貌似通过打麻将来交际,后来的失意也就只能在牌桌上来排解了~~

#一句话笔记#孤恋花里娟娟眼睛非常奇特,又深又黑,发愣的时候,目光还是那么惊慌,一双眸子好像两只小蝌蚪,一径在乱窜着。三角脸、短下巴、高高的颧骨、眼塘子微微下坑,一副飘落的薄命相。作者对娟娟长相的描写已经预示了娟娟的结局。可是娟娟疯了以后,笑容里没有了从前那股凄凉意味,反而带着一丝疯傻的憨笑。可能对于娟娟来说,在吃人的环境里,疯了反而更好。

#邱亚萍的一句话笔记#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评判朱青的转变。第一次失去的时候,她差点丢了命;第二次(或许不是?)的时候,她像个没事人一样。虽然,那个人对她来说是她“眉来眼去的干弟弟”,可终究没有那么在乎了吧。说是冷漠也好;说她成长,把这些事情看开了也罢。我们无法说她不对,但看到她那么自然平静,却也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能接受。

#西周月的一句话笔记#参加过武昌起义、参加过北伐、抗日、内战,末了退守台湾,孤独的晚年……………

最近还读《曾国藩家书》讲的也是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对历史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宏观的叙事,还有那隐藏在身后普通民众真实的生活情状……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乐的一句话笔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一个舞女的成长史,最后,老大嫁作商人妇,几多曲折、逢场作戏、血泪惆怅……

#亚宁的一句话笔记#《台北人》《岁除》《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赖鸣升和金大班都是性情中人,身在江湖,又身处乱世,都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想到的是旁观者和亲历者对同一事件或同一职业的认知可能非常不同,用客观或主观的视角去面对同样的对象,得到的结论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的台儿庄战役和赖鸣升心中的台儿庄战役会有所不同,听到他讲述的亲身经历,那场战役才变得有温度起来;世俗人眼中的舞女生活和金大班眼中的灯红酒绿又有不同,身处其中的女人才能讲出这个世界最现实的悲和喜。慢慢的好像对一些人一些事的态度不那么棱角分明,对别人多一些主观上的温情与理解,对自己多一些客观上的理性与克制,惟愿命运多眷顾自己,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平凡安康~

#July的一句话笔记#中国传统讲究落叶归根,而那是一群无根可归的人,所以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读到最后却往往是同样的悲戚。

#采采卷耳的一句话笔记#朱青是个令人心疼的姑娘,身逢乱世,想要一份和爱人相守的生活都不能。虽然她后来看起来变了,到在我看来不过是心里太苦,无处发泄,所以把自己包裹起来抵挡痛苦的方式而已。

燕子的一句话笔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金大班虽然曾是上海百乐门的红人,但终究敌不过时间这个敌人。所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很多舞女的路嫁个有钱人。在最后一夜她碰到了一个和曾经令她要死要活的月如一样的年轻学生,不知作者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深意?然后回头看看前几篇小学似乎都是这样,结局总是戛然而止,剩下的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吧!

#午夜阳光的一句话笔记#《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读出了祥林嫂的感觉。一个长时间压抑的老实人因为有丽儿的陪伴而显出老男孩的一面,但在丽儿小孩子脾气中失了控,在丽儿和周围人刺激下走向边缘,最后浴缸事件变成王雄崩溃的导火索。读完不禁觉得悲凉,一个天真的老男孩因为周围人自己都不察觉甚至不在乎的语言暴力中丧命,死后,周围人还心惊胆战,觉得沾染了不干净的东西,一个老实人就是这样被毁掉的。《思旧赋》通过两个老妇道出李家的兴衰史,环境描写更显李家的衰败。

#走之底的一句话笔记#看完《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和《游园惊梦》三篇。1.作者非常善于借用事物来表现人物感情和命运。《秋思》中通过“一捧雪”曾经的茂盛到眼前的绚烂中掩不住腐烂和萎顿,折射出华夫人盛极而衰的个人命运。《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通过星星和月亮,“你见过那样淫邪的月亮吗?像一团大肉球,充满了血丝,肉红肉红地浮在那里”,反应出同性恋者教主朱焰从明星到没落的遭遇。《游园惊梦》里的钱夫人则是通过旗袍的颜色不对劲和长短不合事宜,表现了蓝田玉钱夫人从南京秦淮河畔得月台明伶到孤苦一人茕茕孑立的命运转换。2.作者非常擅长刻画女性心理,无论是华夫人与万大使夫人之间的暗中较劲,还是桂枝香受妹子十三天辣椒所累、蓝田玉受妹子月月红所累、桂枝香与蓝田玉间相互帮衬等,虽未直接描述心理,但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相互的语言,丝丝入扣地描摹出彼此的心理立场,令人佩服。3.读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故事是 《游园惊梦》一篇。一是因为主人公钱夫人谦逊得体令人喜欢,二是该故事隐喻丰富,回味无穷。该文的风格非常《红楼梦》,故事标题就透露了主人公荣华富贵转头空的个人命运。特别是戏中戏那一段,“荣华富贵——可是我只活过那么一次。懂吗?妹子,他就是我的冤孽了”,眼前之景与过去之景交织到一起,钱夫人与郑随从参谋的当年似乎就是窦夫人与程参谋的现状。“难怪桂枝香叹息:是亲妹子才专拣自己的姊姊往脚下踹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一次反应出窦夫人的命运,一次反应出钱夫人的命运,冥冥中仿佛钱夫人和窦夫人命运交织转换,看似游园的是钱夫人,惊梦的是钱夫人,却怎知今日得势的窦夫人来日不是惊梦之人。这篇故事看得非常过瘾。与其他几篇的主人公不同,钱夫人似乎来台北之前就已经是活死人了,虽尽享荣华富贵,却不过一具空壳。故事结尾那句“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钱夫人经历了那么多变故,看到了那么多状况,有那么多可感叹的却无法也不忍说与自己的好姐妹,只得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让人想起“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也再次呼应了惊梦的主题。

#多的一句话笔记#解不了的乡愁,只能靠故乡吃食聊以慰藉,终究是提到了桂林米粉,突然想到了眷村各色美食来由。《花桥荣记》

#wendy的一句话笔记#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总让人唏嘘。

#姚深深的一句话笔记#①难道卖腰的就不是人吗?那颗心也是肉做的呢。

②到底还是她们乖觉,一个个鬼赶似的都嫁了人,成了正果。只剩下她玉观音孤鬼一个,在那孽海里东飘西荡,一蹉跎便是二十年。舞女的青春也被打碎了吗?最后是嫁做商人妇?

③在看台剧《一把青》,看到空军,看到太太们,还有女学生。从电视中,书中窥视那个年代,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总是心生敬佩与怜惜。

#静听花开的一句话笔记#补上:娟娟怎么可以如此卑微,以致低到尘埃,却依然无法苟活。阿六一生孤苦,只期待一个同病相怜的依靠,结果依然是孤独一人,谁又知道,娟娟、五宝不是她的未来。《孤恋花》,乱世未曾开过的花。


微信号:ltbooks

微博:@林涛乱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梨花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众生相:非人非欲
福楼拜文学书简:拜见居斯塔夫·福楼拜本拜
《台北人》【哲学】:读千卷书之第441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言情小说推荐/绝了绝了,这么好看的冷门,疯狂表白作者
诗群像186 ‖ 苏娟娟自选诗七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