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肆读计划第四周:《越读者》读书笔记精华分享(上)



Jojo

3.17“他们画了门,开了门就到家了。”读到这一段,在地铁上摇摇晃晃的我,心一下被击中,眼窝深处涌起了一股温润。人生太难,难在总是遇到艰难险阻。会忿恨,会愧疚,会觉得天啊,怎么会这样?但是,书本的世界能让你站在另一个格局审视现在的困境,帮你抽丝剥茧,或者豁然开朗。想起年轻时曾经受到的打击,如果当时多读几本书,定会觉得为那些事闷闷不乐甚至终日抑郁寡欢有多可笑。想起近年来行业和职场上的风波,内心回复平静的速度加快,也是拜读书所赐,觉得在更广阔的世界里,那些小事并非重点,何必过多费心。

画了个门,就获得了力量和转机。

大宝:

3.18#一句话笔记#阅读是华丽的,我正在慢慢地努力地进入一场华丽的旅行。说教科书的那一段,好生动,警示我们,不要只给孩子吃维生素兴奋剂,五谷杂粮也是必须的。

公交车上有感而发

琦:

3.18 #一句话笔记# 阅读带来的快感是不读的人无法体会的。想要和正能量靠近,就应该靠近正能量。人在路上,该有个奔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遵循自己要什么而出发,而阅读能够带我们进入充满奥秘的世界,增强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更加增长智慧!刚读第一部分,浅浅的分享~[调皮]

天山雪:

3.18 #一句话笔记# 一直为阅读的意义和方式困惑,才读了前面两篇,就觉得澄明了许多。对从事教育的人来说,此书更有阅读价值

大宝 :

read the word=read the world

人生,因不同的“窗户”和“门户”而丰富。

静心:

林语堂说:“读书的所得,靠读者的识见与阅历,同靠作者的识见与阅历一样的重要。”

感同身受

Da

写与读,教与学,都是一对共同体,最后所得取决于双方。

静心:

三周了,21天,各位养成习惯了吗

静:

上周悉达多节奏是我觉得最舒服的。五天读完,一天放空,一天休息和准备下一周。输入输出也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量

若:

@林涛-群主《越读者》,越界阅读?跨界阅读?今天刚刚入群,上班中,见缝插针翻阅了两章,能吸引我阅读,希望自己能坚持!

绿袖

#一句话笔记#书中有个别观点还是很牵强的,比如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何以见得。术有专攻,难道这个时代还接受不了非越界阅读了么?我本人表示不理解。现在还有赞成可读无用的书的观点捏

光与静默:

“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因为现在是书籍种类极其丰饶的时代,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个人可以轻而易举接触好几个领域

光与静默

嗯,个人理解专读即便只读一个专业,也会接触好几个领域的书,尤其是想精读下功夫的话,毕竟相关领域之间存在各种联系。

林涛

读书就是一个从疑惑到解惑的过程,如果中间没有疑问,一路顺畅读完也会更快的忘记

光与静默:

十九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弥尔,竟然是在五岁就读了柏拉图的书[发呆]

光与静默

(没有写错吧……)

天山雪:

任何一种言论都有其进步合理的方面,同样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作为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至于其它可以忽略

加维C

3.18#一句话笔记# 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的结合,又可能像是倒过来的顺序。

杨红莉:

3.18#一句话笔记# 刚刚开头不久,就觉得触动很大。我记忆中读书欲望最强的阶段就是小学,只童话故事就不知看过多少,四年级还是五年级看的《笑傲江湖》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三本厚厚的大部头三天居然读完了。可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至今我也仅读过这一本而已,因为笑傲江湖读完之后就找不到其他武侠小说了,后来能找到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读了。大学以后有时间看书,但从不碰诗,可初中时我的床头还有一本古诗集,每晚背一首曾经让我在语文课上出尽风头,然而如今偶尔想起一两句也往往记不得作者和题目了。

性质

鑫鑫

3.18#一句话笔记#越读者,买了本纸质的,还是感觉纸质的好,有图,有漫画,还可划记,看起来还更快些。看着书,仿佛回顾了自己的读书生涯,有很多遗憾。书中的作者对于阅读的比喻很新颖,把阅读比喻为饮食,把其中的教材比作维生素,还有满口留香的,回味无穷的美食经典阅读,想想真是如此,一本很有新意的书。抽空还想去啃啃书里提到的杜威的《民主与教育》。

午夜阳光:

3.18#一句话笔记#书中的“主食阅读”自己感触蛮深的,我自己喜欢把阅读分为“功利性阅读”和“享受性阅读”,功利性就是这些“主食阅读”,满足我们平时工作学习这些专业性需求的,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阅读,这些是必读的,像主食一样必吃。但“主食阅读”延伸出来的问题不可忽略,比如作者说“它带来的饱足感,一不小心就让人误以为很营养了,这就是饮食的全部了。”由此我联想到现在存在的很多“替你读书”的东西,把一本大部头缩减成精要部分,读书是一个自己探索思索的过程,由繁到简的过程需要自己去过滤。如此来说“功利性”也只是一个大方向,它是你迫切需要的东西,但是它没有捷径。(第一天分享笔记,学习中[愉快]

Da

3.18#一句话笔记#今天比较忙,只阅读了第一部分,看到“阅读是教育的灵魂”这句话,不由得引发一些感想。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太缺乏阅读了,孩子们是以教科书和辅导书为主要阅读内容,以提高学习成绩为最终目标。单一的阅读内容和唯一的阅读目标,令本来轻松愉悦的阅读变得沉重无趣,只想尽快完成或赶快逃离,正如书中写到的那种再也不读书的学生。还有,如果现在的家长不能够有意识引导孩子在阅读的路上前进,是很难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孩子形成阅读的意识、习惯、兴趣和体系的,除非幸运遇上好老师。为人父母者责任重大啊!学校可以培养孩子成才,但成人关键在家庭教育!

静:

3.18#一句话笔记#今天主要看了第一部分,提到的阅读和我们经历过的应试教育的冲突,相信爱读书之人十之八九都有这种切肤之痛。我却忽然想到,如果不是太过看重考试,其实一直以来学校开设的很多课程都是很有道理的。不用说高中的理化史地生,很多都是专业学科方向的一个最简单的入门,连我上学时候最讨厌的政治,其实包含了很多哲学,经济学的基础。当时弃如蔽履,现在想来每每叹气。且不说中学时代,就连小学时期学的思想品德课,不也是现在社会大家渴望和看重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么。所以想来,每每觉得是价值取向导致自己走了不少弯路。还好,始终没有偏离最初的方向太远。还是小时候学过的那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

秋:

2016.3.18#一句话笔记#《越读者》看了序言和大纲,直觉这是一本有趣的书^_^看到唐诺说的“下一本书就藏在你此刻读的这本书里面”,很是欢喜,因为自己对书也有这种的感受。记得有一次读了一本书(忘记书名了),书中提到了,结果刚巧那两天篮子同学借给了我章的《杨氏女》和《刘氏女》,后面看了章的书,又在某本书的序言中看到了章和杨绛,刚巧前两天去书店买了杨绛的书……很是享受这种不期而遇,很惊喜,觉得真是莫大的缘分^_^序言提到鸟居龙藏小学毕业,却成为东京帝大人类学教授,鸟叔说“我不依靠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位生活,因为我是我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所以我只是我一个人而已。为了创造这样一个我,我日夜苦心以至于今,因此我是一无依傍地活着:我的象征就是我自己。”又看到本居宣长三十三岁弃医从文,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学问都没有关系。做学问也不用那么在意有没有才华。要攀登山顶从哪里出发都无所谓,唯一必要的就是要持续不断。”鸟叔和本居大叔让我想起了以前和老爸的对话,老爸说“活到老,工作到老”,我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是每时每地都可以进行的,是不局限于书本的,向大自然学习,向别人学习都是学习,加油哦^_^

光与静默:

3.18#一句话笔记#将阅读当作饮食的四种分类,梳理并举例说明主食、美食、蔬果和甜食阅读的利弊,仿佛作者请我们喝了一杯下午茶拿着一本书娓娓道来,这些分类不仅有助于检视自己的阅读版图,还能澄清一些观念的误区。与之类似的阅读分类还有散文家梁衡的六个层次之说,梁衡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如同吃饭一样是一种物质需求。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如果把这六个层次与四种分类画上连线,我们可以发现主食阅读多半具有信息、知识和思想。美食阅读同时囊括知识、思想和审美。蔬果阅读集中于信息和知识的传授。而甜食阅读本身就有刺激和休闲的作用。为安身立命不可不读的书,以深邃思想和独特审美代代相传的书,为更精准的阅读铺路引航的书,给生活带来缤纷色彩的书,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希望接下来有更精彩的内容,做一个打破知识壁垒的越读者,以及吃遍天下美食的悦读者。

姚深深:

3.18#一句话笔记#“蓝色原点”计划:“Gradation Ferociter”,意思是“一步一步前进,摆脱一切牵绊”。在教育体系下参考书,面对社会压力下的生存书等等,都给我们设立了边界,面对同一事物问题,都只会寻求相同类别的书来阅读。正如文章所说:为了同一批食料而争抢不已时,环绕四周的食源之丰富,却远超出他们的想头。此时我们需要探索“越读者”,一步一步前进,摆脱原有牵绊,贝佐斯的经历也验证了越读者的特点。

春天:

3.18#一句话笔记#30岁了,高中以前读了很多好书。大学就像松了口的气球一样乱窜,直至去年,才开始重拾阅读。正在体会社会化阅读的两个缺点。同时感同身受的“每本书”,不,是每一段闪光的文字都是一扇门户,从读了采铜在知乎的“采铜法则”开始,两年已过去,但我的思想已更快的速度飞过了数十年的时光。不仅是门户,还是虫洞呢。

jSloe

3.18#一句话笔记#刚把序言看完,暂无较深的感悟,但容我思考,我们精神的主食是什么?

静心:

3.18#一句话笔记#书中提到,“中学阶段的教育,趁着少年人对自己心智力量的探索产生好奇的时候,我们本应该提醒他,阅读对他的心智力量,是多么便利又有力量的养分来源。”作者认为,教科书是“维生素”,参考书是“兴奋剂”,深感台湾应试教育对少年人的约束和荼毒。他举了个中学女同学的例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用功读书,不负父母的期望,待她去了美国,天高任鸟飞,就宣称不再读书了。这个例子对我触动很大,中学阶段我也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加上在私立学校读书,老师管束非常严格,有段时间我痴迷《德川家康》,买了全系列七本书,有次忍不住上语文课时偷看,被班主任发现了,没收了书不说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也许受这压抑紧绷的环境影响,上了大学后出现“反弹”,好长一段时间特别排斥教科书,上课开小差看各类杂书,言情侦探玄幻,不一而足。我想,文中那位女同学所谓的“不再读书”,其实指的是不想再读这些教科书了吧。我同意@静的观点,教科书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的“精华”,现在回头想想,对我们帮助巨大,打好了“基石”。只是单纯读这些教科书,太过局限。《越读者》可以作为中学生和家长的必备读物之一,这样也就不会出现作者所说的“遗憾”了吧!

Jojo

3.18上周去图书馆借《越读者》没找到,只找到了郝明义的《工作DNA》,虽然是讲工作的话题,但能感觉到他读书不少,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且心胸豁达眼界开阔。待今天读到《越读者》五分之三处时才知道他每天早起读几个小时书!顿时觉得自己为阅读付出的时间还是太少了……

林涛:

3.18#一句话笔记#今天的分享在公众号里,这里只说一句话,这本书比《如何阅读一本书》更贴近我们真实的需求。

jojo

@林涛-群主 1。今天也想说,这本读书方法论比那本好看的多

姚深深:

3.18#一句话笔记#最近看了看《女医明妃传》,看到有关于古代女人是不能看书,不能当医生,不能做很多的事情。阅读的女人是危险的吧,男人畏惧阅读的女人,因为女人因此不在男人所设定的道路上;女人也畏惧阅读的自己,因为经由阅读她将偏离轨道,开始拓荒。现在回去再看看古装剧什么的,感觉不一样了呢!【前面分享的是我的男盆友的笔记

悦读:

3.18#一句话笔记#把阅读比喻饮食,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分类,却大可能因人而异,各有各的分类标准。对你是主食的,对我可能是美食;对我是美食的,对他又可能是甜食。很巧妙的比喻,或许我们的阅读一天也可以按照这四种分类来补充营养[愉快]

静静静:

3.18#一句话笔记#通过大量的优质阅读,突破自我设限的边界和眼界,越界而行。

Sisley 贤儿:

3.18#一句话笔记#几天的奔波,终于回归了,晚上重新打开书时,无来由的心安包围了我。阅读有各种存在的理由及意义。其中最动人、作用也最大的,还是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结合的时候。阅读滋养了我们的生活,犹记得去年,因为一股偶像系列的新闻梦想,决定考研,于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于是大范围涉猎各种书籍,那时阅读与梦想的结合,滋生了莫大的热情,那也是一次越界之旅,通过阅读,我们似乎走着更好了解新领域的捷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阅读,恰恰会带来诗和远方

王蕾

3.18#一句话笔记#第一部分读完。 "英文世界里,把“Read the Word”(阅读文字),和实际历练人生的“Read the World”(阅读世界)并称。意思是: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道窗户,改变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或是一道门户,改变我们人生真正走出去的方向。有了阅读的“窗户”与“门户”,又有因此起而行的行动,人生可能的走向,因而丰富起来。”我们为什么阅读?什么是真正的阅读者?阅读可以为我们带来改变,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阅读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识,学习掌握新观点。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心胸,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直面自己命运的勇气。阅读的好处还有很多,但为了获取这些好处而读书就将阅读变成功利性的了。对书中谈到的少年因读小说遭父亲训斥最终跳楼的悲剧和中学女学生到了大学完全变样的故事印象深刻。当我们把阅读当成一件很功利的事时,不仅会抹杀读书本来的乐趣,也会使我们阅读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把那些不能满足我们功利目的的书籍排除在外。我想无论是那位少年的父母还是中学女同学的父母,他们恐怕也并非真正的阅读者,所以才会强烈地认为哪一类书就不该读,也没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阅读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把阅读变成可以过了某个人生阶段就可以摆脱的一件苦事。

小房子:

3.19#一句话笔记#钱理群在第一篇序中谈到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的全部工作和意义,就在于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这几天回看乡土,费老的序中谈到关于他对教育的一点想法,他不认为老师要去传授书本上已有的知识,他个人也是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提出很多未知的,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的东西,转结论为讨论。通过读书打开的开阔的文化空间,从而达到精神空间的扩展。

“阅读的平衡”这个概念提出的恰到好处,进入肆读群,我读了很多我以前没想过要读的书类,开辟了另一条阅读之路。

几篇序言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打扮时髦的女性的阅读,最初感觉味道不对,似乎是想法有些偏颇,阅读跟打扮并没有绝对的什么关系可言。后来读到后面有解释道此说法的出发点:她的美并非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关于越界阅读,文中提到唐诺说下一本书就藏在你此刻正读的这本书里面。我挺喜欢的一位作家很喜欢他的文字,后来总结出一个词:按图索骥。实在有太多的人想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书…

书中引到鸟居龙藏《一个老学徒的手记》,啊哈,成功的调起了我的胃口。

@Da爬楼到你的笔记深有感触;引用小王子的一句口头蝉,大人们真是奇怪啊!年前听同事讲说要在寒假把她小孩下学期的课补习完…呃!我惊呆了,孩子哪有时间阅读,哪有时间思考?连放假的机会和时间都要剥夺。。。[大哭]

小房子:

我大学的辅导员有时候会跟我们聊很多,他觉得现在大学的教育都是为了就业的,他知道问题的存在,身处其中,身处大环境的普遍意识洪流中,他也很无奈@往事随风

往事随风

上次在大学同学群里,有同学提到小学搞补习班的弊端,一大学老师奋起批判该同学造谣,也是无语

秦岭

3.19#一句话笔记#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

不论错过了多少机会,不论多么晚开始,阅读都在等着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机会。何况在这网路时代。

这是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越读者时代。

天山雪

3.19#一句话笔记#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可面对考试老师们只能带着燎拷舞蹈。我们这里小学生还好,初中、高中面对升学,家长和老师都不敢拿孩子的前途一搏。真正培养良好的阅读口味、习惯、素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决不是某一个群体(教师、家长、社会)单独能完成的。

光与静默

作者提到抄了他《工作DNA》三篇文章的《死前要做的99件事》。小时候买过,书名一样封面淡黄色,不知是否同一本[偷笑]

春天

3.19#一句话笔记#进度50%。中间有的部分是粗读的,因为自己有一套非常坚定的价值观:坚定的爱电子书;认为小说不分高下;从不认为看漫画是错;画面、文字、声音各有长短;这些矛盾、探讨对几乎没有必要。我更想知道如何找到想读的书。今天的收获是读小说需要同情心!我一向只对与我三观契合的小说人物有代入感,导致我在读很多小说的时候完全是批判吐槽模式...另一个收获是寻找哲学书的方法,之前总觉得自己哲学基础差,需要先建立一下基础通识才能肆意阅读。本书给了我新的方向,想了解什么样的哲学问题,就直接去读好了,不需要通识...

加维C

3.19#一句话笔记#如何正确阅读

午夜阳光:

3.19#一句话笔记#人们借助于文字来表达世界,文字起到传达的作用,像作者书中引用柏拉图的《斐德若篇》:“至于教育,你所拿给你的学生们的东西只是真实界的形似,而不是真实界的本身。”由此我也思考,文字作为认识世界的一个介质,我们的“读书”并不是读书的本意,而在透过文字,认识世界,在这里文字就变成了一个渠道。究竟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也在于我们自己把握,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作者想展现的世界有时不是我们透过文字读到的世界,书写下的与阅读中的也有代沟,所以读出自己需要的便可,重点是阅读中感同身受身心愉悦的那一瞬间。

静静静:

3.19#一句话笔记#read the world,这一篇讲教育体系让很多学生是为了学业才学习和阅读。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看,的确是这样。当年的教科书很多内容已经淡忘,学习是为了成绩,爸妈也限制读闲书。一直荒废这些年没有形成系统稳定的阅读习惯,明显感觉到积淀的知识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抓紧时间来学习,从阅读word到读懂world,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

鑫鑫

3.19#一句话笔记#看到甜烧白啦,看到带子狼啦,看到作者提到的鸠摩智啦,作者认为网络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像是在步行;网络出现,则许给了每个人一台风驰电掣的跑车。重要的是如何适当地交互使用,把跑车和自己的双腿相结合!在此感谢网络,感谢涛哥,让我认识那么多静静,那么多阅读有深度的人!

光与静默

3.19#一句话笔记#读完Part 4「越界的基础」,这也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章,几个小标题引人入胜,有小说有诗歌有哲学还有漫画,在这里一个个细说感想吧~

一、小说。作者谈到他那天读《天龙八部》最大的收获,在于体会了“小说”和“非小说”的差别,而鸠摩智的体悟“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不由得想起悉达多漫长的求道之旅不正是堕入红尘数十载最后体悟为何“我之堕落乃为必需”?作者又点出“好看的小说,又不是真要告诉你什么道理。小说要说的话,总是意在言外”。平时读小说,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语言和情节上,以前更重视后者,峰回路转悬念重重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我的小说菜单上。作者认为我们既不用担心读的小说是不是太low,也需认识到“读到好的小说,是要会读小说的。小说的阅读,是需要练习的。”没错,上次和一朋友产生小小的不快,他认为如果对文学作品不下功夫,不谈文论和叙事学等等,只是像谈美食一样谈阅读感受,那读一辈子书也是糟蹋,阅读应该往go deep的方向努力(学院派……)。然后他说科学哲学都难懂为啥同样内涵深刻的文学就一定是通俗易懂的?(明知道他说的有一部分很对但不想承认……)不仅有伍尔芙告诉我们阅读小说其实并非易事,《刻小说的人》这部书评集作者也是个无论读小说还是写小说都对技术层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而我想说的是,作为读者,一个放松又能聚精会神的状态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领略小说的精妙之处。前几天和一个开微信公号写小说连载的群友交流小说创作,她认为小说不一定都得文采斐然,说句不敬的话,三国演义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不是靠描述性的文笔取胜,也没有诗意的人物心理描写,但条理分明,情节曲折,脍炙人口。平凡的世界也不是靠文笔和情节流芳,精彩的是作者的人生观,有文学价值的是大段的信天游。我个人感觉小说的精彩在于:情节编织诡异,题材新奇,思想独特,语言精美,知识量博大,人物塑造丰满,两难冲突,叙述手法新颖,以上方面能具备两三项就符合好小说标准了。现在网络小说对语言能力没那么高,但对说故事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诗歌。喜欢那句“因为小说是需要赴约的,而诗是与你邂逅的。”巧的是最近也在读辛波斯卡《万物静默如谜》,总是和触人心弦的诗句不期而遇。古今中外的诗选遍地皆是,也无需用赴约的心情来拜读。诗歌会被赋予各种意义,但有时感觉却大于意义。

三、哲学。这一节作者在方法论上另辟蹊径,直奔主题有何不可?条条大路通逻各斯~从两个方向找哲学书读,尤其第一个方向归纳了六个重点,加高亮作标注~随着阅读量的增长越发感到哲学基础的重要性,也一直在留心各种入门读物。比如以讲故事的口吻侃侃而谈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以梳理各种理论和发展脉络见长的《哲学了没?》,还有据说是台湾大学20年来最受欢迎的通识课程《哲学与人生》(被整理成书),从一些基本概念启航,颇有演讲风格。巧的是前三本书的作者和郝明义一样都是台湾人,最后要介绍的这本《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几乎是哲学研究以及爱好者公认的入门级读物,看来是作为入门级它能起到更好的桥梁作用(从目录看这书也需要静心读)。不止一次在哲思群听到这个书名,有人提《苏菲的世界》也被否决了(那是小说不是真的入门书……)

四、作者推荐了一套能充分体会日本“物哀之美”的《带子狼》,我也安利一本有趣的科普漫画《元素生活》,上学是不是被元素周期表弄得头大?作者不仅用画笔来个元素众生相,还用各种发型和职业标签暗示元素的不同特性,每个化学元素都有作者给它们建立的资料档案,方便我们认识与查询。最,后,说,重,点,因为作者画画的水平不怎么高,也因为画风有点滑稽,搞笑指数可不低……

绿袖

3.19#一句话笔记#PART4。“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读小说,是因为小说是一个虚构的世界”。精彩的小说,是以三十个字,来归纳数十万字故事的道理。小时候最早将我带入阅读这个世界的就是小说。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紧张刺激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给了我展开对虚拟世界想象的翅膀,吸引我一步步踏入越读者的领域。年少时的我们,出于教育、环境以及自身能力等种种原因,还没有办法完全接受和消化我们的主要阅读食粮,却因为对小说、漫画等这样一些美食和甜食阅读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感性的世界,由感性越界到了理性。我对语堂先生所言也深有感悟:这个世界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某个年龄所必读的书。随着岁月以及环境的改变,人的越读领域也会跟着产生变化。我小时候喜欢独来独往,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少,所以越读范围很小。长大以后,我去了很多地方,个性鲜明随性,朋友很多,所以我发现自己的越读界限也变得更加宽广和随性起来。现在即使再从头去看小时候曾经看过的书,感性跟以前也可能完全不相同。阅读就是一个这样神奇的世界。

大宝

3.19#一句话笔记#为了尽早赶完蒋勋宋词,今天《越读者》进度比较少。

书中说“打开得早有打开得早所能见到的美妙。打开得晚,也有打开得晚的风光。”林语堂说“读书的所得,靠读者的知识和阅历,同靠作者的见识和阅历一样的重要。”这些话对我来说甚是安慰,好好努力,我也一定会看到各种旖旎的风光。

作者将阅读分为主食、美食、蔬果和甜品,好生动。阅读就如饮食,挑食偏食都会导致“营养”的匮乏。此书给了我一个阅读方向。看到“打#”的那一段,想起哪个群里曾经推荐过一本关于词语的书,是《说文解字》吗,想入一本,了解的朋友麻烦推荐一下,谢谢。

姚深深:

3.19#一句话笔记#“当一个少年人对人生未来没有多少好奇与想象的时候,的确,阅读考试用书以外的书,对他也没有多大吸引力了。”——想想自己在校读书十余载,整天围绕着教科书,参考书,做题本……,自己却很少有发现其他书的能力,这等同于在少年时代,我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就被封杀了。以至现在很多的国人以有用与无用作为买书的标准,而不是出于好奇和满足阅读需求来购书。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我,很长一段时间是持着有用论来阅读,随着自己后面的一些感悟才弃之不用,也耗费了好些年才明白自己过的是那么糊涂。现在只想随心的阅读。作为应试教育的过来人,《越读者》很准确的点出了国内的现状,不读书,对人生未来想着是按家长社会固定套路走,毫无好奇心可言,有点悲哀的现状。

静心:

3.19#一句话笔记#朱光潜说:“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两层意思:1、读书是万里长征之旅,很难一蹴而就,我们作为读者,要有迎难而上之决心。2、读书是一种训练,通过阅读,人不但可以学知识,长学问,还能明事理,辨是非,益智慧心。总结一句话读书好书多多。那怎么阅读呢?文中作者在part5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工具,提出阅读时间的零与整、记忆和cpu、买书的理性和感性几个概念,很有意思,其中他谈到自己的整款阅读,安排在每天的早上——差不多十点到十一点之间入睡,早上四到五点之前起床,五点到八点之间,整整三个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读书毅力之坚。同时他谈到藏书与书架,认为我们每隔一段时间要更新自己的书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与爱因斯坦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由此可见,读书不仅要有毅力,更要有胆识和眼光。

林涛:

3.19#一句话笔记#1.从佛教讲来,有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延伸理解,帮助人阅读可称为一种法布施。读此书即有这种感觉,作者表现出了一种担当与责任,试图为世人寻一个入口,一把钥匙,通过「越读」,来寻找「悦读」,回归「阅读」。一切方法皆有形而上的意义,不得法何得道?进一步想,我们会不会从阅读中的得到无畏施?

2.书中很多以「小贴士」形式出现的知识点,其实大家应该更多去做与正文的比对思考,既是一种延伸阅读,也是一次类似笔记的方法、手段,可见作者的用心。

wendy :

3.19#一句话笔记#看到朱熹提出的读书之道,想到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仪式感,通过仪式来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小时候的卧室是向阳的房间,有个大大的阳台,宽大的木质书桌,每次开始阅读前,都会准备一杯茶,几碟零食糕点啥的然后开始读书。那时候收到的生日礼物、节日礼物多半是书,对阅读的热爱也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也很庆幸父母的开明,从不限制我读什么书(第一本武侠就是我爸给借回来的),现在想起来真是幸福

Da :

3.19#一句话笔记#朱熹的读书之道,“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对读书何等郑重何等严格,从书桌到坐姿,从看书到朗读,从方法到目标,都一丝不苟。如此郑重的仪式对读书人收回意念专心读书必有促进。形式上重视了,心里才会真正重视。所以我比较赞成重要的事要有仪式感,包括读书。没有那简单的仪式,或许不会对学习有着严肃的态度,如躺在床上看,边玩手机边看,边看电视边看,那是不可能入脑入心的。
jojo :

3.19“主题阅读是出自强烈的好奇心”的说法很对。比如,我先是了解了一点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主要规章,然后看《可操作的民主》就是带着问题:“萝卜法则”在中国到底行不行得通?去年开始看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由于对这位大儒很感兴趣,又找来他儿子的回忆录、他自己写的《中国文化要义》等书,看看其他人怎么评价他,看看他的著作了解他的思想。这种读书方式的确更能深化“主题”。

琦:

3.19 #笔记#今天看的部分,列举了台湾当时读书的现象,即便是大学需要术业有专攻的时候,我们体制内教育下的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只是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更多的人不是深入经典,而是用杂志,零散阅读去驱逐应试教育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如果可以真正的随兴趣阅读,把灵感记下来,作为父母只是引导,会不会我们会更专精一点,而在工作时少一些不得不读,不得不重新适应哪怕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呢?表述能力较弱,希望可以慢慢随群进步![玫瑰]

王蕾:

3.19#一句话笔记#Part 2“对一个读者来说,最昂贵的成本是他的时间。所以要小心那些让你付出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作者提出阅读,这种给头脑的饮食,可以分主食(生存需求)、美食(思想需求)、蔬果(工具需求)和甜食(休闲需求)阅读。继而指出,不给头脑进食,那一定是处于匮乏状态;阅读的饮食如果太过偏食,也是一种匮乏的结果。一个人的阅读饮食是否匮乏,和他的购买能力有关系但不大,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和认知。作者表示赞同林语堂的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作者非常贴心地指出各类阅读中读者需要小心的陷阱。回想自己的阅读经历,大致是美食、甜食、蔬果和主食的顺序,而今一边是精力和时间缺失,一边是阅读需求和欲望增加,如何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收益?期待进一步得到作者的引领。

D.

突然发现读书真的有门路[发呆]因为考试而去读了《中国思想史》稍稍理顺了一下古代的重要命题。刚刚看了一会儿别的古文书籍,有一种忽然被打通经脉的感觉[偷笑]能够慢慢体会到他们为何会如此,他们身处一种怎样的氛围中,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似乎变得生动起来了。

D.

我们现在因为很少接触古文原著,文化氛围也与原来大不一样了。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看古文很生涩,难以理解为何他们会这样,甚至于会觉得过去的思想很多都是迂腐的。其实不然,当你开始知道前因后果的时候便会体悟到另一番。这也是钱穆先生所说我们要对以往之历史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有时候我们难以理解,正好,有许多学者也为我们理清了它们,并有以我们能看懂的表达所写的著作。我们何不稍稍静下来,稍稍偷个懒,读一读它们。稍稍梳理一下过去,也许在阅读时便又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何乐而不为呢[憨笑]

jojo

3.20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中的重点不由得让我表情肃穆起来。一旦选择,就不再怀疑。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这么简单的道理,对“平庸才智”的笛卡尔来说是一条最快捷的提高之路。不由得感慨,好些人各种期期艾艾,犹犹豫豫,到底是感情充沛还是愚蠢?尤其是有点所谓想法和才气的人,净喜欢玩“花活儿”,逞了口舌之快,生命却耽搁浪费了,呜呼哀哉。

春天:

3.20。进度100%。今天受益最大的是“没有开出第一条路之前,无目的阅读。往往只流于胡乱的阅读;有目的的阅读,往往只流于狭窄的阅读。”

深表惶恐和赞同!我东读一点,西读一点,涉猎的范围其实还蛮广的,但几乎没有一块能够成体系。没有一块能和真正懂得的人聊十分钟,简直就是笑话,忽悠纯粹的外行人时,虽然高深莫测,其实说出来的专业词汇自己都不甚了解。而且,竟然连自己的专业也是,我已经一个公式都背不出来,也想不清楚各种理论了。真是可怕!一直这样在森林里瞎胡乱转,恐怕借着努力之名耗尽一辈子,也不过是在方圆十米内。把昨天采摘过而今天又忘记的花朵当作新发现。

PS最后,好吧。其实我也有专业的地方……那就是——灵异学……[糗大了]

光与静默:

我在看斯科特扬《如何高效学习》体系严谨又易懂,核心是学习整体性学习策略,方法论也是为这个核心服务。从而自己能够调整学习技巧

静心:

先掌握学习技巧?再一一展开?

光与静默:

作者从最基础的开始解释,比如学习顺序: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等等

光与静默:

多数人停留在理解层面,即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

光与静默:

然而就连获取和理解两个阶段也是做得不够的

走之底;

3.20#一句话笔记#Part3 这部分作者谈网络时代下的阅读。1."阅读越是方便的时候,我们越是不想阅读。人性如此。从来如此。和网络无关。"苏东坡提醒大家有书不读真是太可惜了,让我想起去年去浙江玩,领略当地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当年有机会登阁一览藏书的仅有知名学者和负责文物保护的官员,而今普通人通过网络就可阅览大量书籍,条件可谓便利之极,但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刚刚起步。又如,以前物质匮乏,只有过节穿新衣吃大餐,如今淘宝和点餐app让购物和吃饭成为须臾选择,人们却又觉得过节没气氛了。果然人性如此。2."不知道搭配网络,我们会丧失太多珍贵的阅读机会。"作者从和友人的通话借助网上搜索查到一部影片,我也有类似经历。几天前和朋友说起圣帕特里克日,突然想起N久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就跟他讲了里面青蛙和蝎子的寓言,他很好奇是哪部电影,我能告诉他的只有爱尔兰共和军的背景以及奇特的爱情,他在网上用关键字查了一下,但出来的名字都让我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说Crying Game,我立刻感到记忆中的一扇门被蓦然推开,往昔片段迅速闪回,感谢网络,让我轻易找回一段失去的记忆。 

秦岭:

3.20#一句话笔记#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机会,乃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加维C

3.20#一句话笔记# 要懂得挑鱼,先得多吃鱼。要懂得享受美食,就得先多品尝美食。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有乌龟吃大麦的问题,但只要你持续,一定能逐渐了解美食是怎么回事。

午夜阳光

3.20#一句话笔记#

作者通过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讲人对书的一种心理,自己没有会爱惜,一旦自己有了,反而不读。古人接触不到什么书,只有像老子这样掌管图书的职官才有机会接触图书,但是古人对于礼乐、道德的修养,确是我们后辈不能及的。说来惭愧,自己比较符合作者的描述,喜欢的书都想买回来,看见书架上的书就会很踏实开心,读的却不及买的多,走到哪里都会买一堆书,然后搬都搬不动,我觉得这是一种病,但是治不了啊

午夜阳光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以后要好好利用网络资源,之前一直在忽略…

Da

3.20#一句话笔记#作品是作者孕育许久而诞生的孩子。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基因,从其外形、气质等方面可以看出父母的影子,那么一本书的写作构思、表现手法、人物性格、故事发展等方面也会反映出作者的心理、爱好、价值观、经历等方面的资讯。我在想,《越读者》作者在生活中应该是个注重饮食的人或是美食家吧,否则怎么能够把饮食与阅读如此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以饮食分类来表示书籍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分类,形象而生动,于读者而言,很容易理解并记忆深刻。我想凡读过《越读者》的书友都不会忘记“四类饮食的分类法”,并且会对照分类法,去分析自己的主食阅读、美食阅读、蔬果阅读和甜食阅读。还可以推定作者是个智者,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用极其简单生动的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如《悉达多》中讲到,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不能。智慧,它来自于知识,但是需要一颗细腻的心去过滤它。作者除了饱览群书和阅历丰富,还有一颗细腻的心和善于思考的大脑。

绿袖

3.20#一句话笔记# part4。老实说PART3我真是随便翻翻就过了,从这部分开始才真正觉得这本书有趣了。作者在这本书里真的归纳了很多种阅读的方法。关于哲学阅读方法的六个重点,与我以前的一些学习经历十分相似,也使我有了共鸣。以前由于兴趣和爱好,我有过自己摸索去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的经历。那时多半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走。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稍作调整,其实这个方法也适合于其他的越界阅读。“诗、小说,都是感性的事。从感性越界到理性,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哲学......"看完我都有想系统性地读一读哲学书的冲动了。

大宝:

3.20#一句话笔记#原来,阅读也有那么多的陷阱,我们得学会分辨,最好练就火眼金睛。最昂贵的成本是时间,非常赞同,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跟随作者学会分辨,把时间花费在值得付出的书上,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文中就如何找哲学书讲得很细致,一直想看看哲学方面的书,但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想按照作者的方法,试着去接触。

节选《资治通鉴》写项羽的那一段,看得我热血沸腾,原来印象中“高不可攀”的书,竟然这么有可读性。

春天:

特别赞同,以前老觉得西楚霸王是路人甲....

鑫鑫:

3.20#一句话笔记#感叹于作者的读书时间,每天早上5点到8点,三个小时的整款读书时间,美好、充实的一天就从那开始了!读到后面发觉作者还是依靠拐杖或轮椅的,这真是超乎我意料之外的,更觉敬佩!这是一本阅读的指南,让我的视界大开!

亚宁 

3.20#一句话笔记#终于有时间开始阅读《越读者》了,读完序和part1,主要了解到阅读特别是跨界阅读可能对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和目前中国台湾教育中阅读存在的问题等等铺垫性的问题,整个视角是很宏观的,又带有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对于我来说,阅读还在兴趣的阶段,没有阅读计划,也没有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临时起意,偶然得知一本好书又恰巧有时间就开始了阅读。很多时候有想读某一本书的想法但并没有付诸行动,待读书目清单不断加长,最近一年才开始逐渐增强自己的阅读时间,也陆陆续续看到了很多好书,经常有“得之我幸”的感慨。

琦 

3.20 笔记。要懂得挑鱼,先得多吃鱼。要懂得享受美食,就得先多品尝美食。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有乌龟吃大麦的问题,但只要你持续,一定能逐渐了解美食是怎么回事。喜欢这段话,读书,只有多读,多思,才能淘洗出适合自己,更加禁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天山雪 

3.20#一句话笔记# 今天读的是"换个角度读历史的时候"历史书,是"小说"、"诗"、"哲学"的综合体一一但,要是好的历史书。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巜上下五千年》这样的书,而更喜欢读巜明朝那些事儿》、巜王立群读史记系列》等,因为前者更像是教科书面孔严肃呆板,而后者情节叙述逼真,语言生动,学者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历史还原并加以分析,用现代人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更易于接受。

静静静

3.20#一句话笔记#阅读是给梦想留下一扇任意门,是让生命更具想象力的能量。

静心 

3.20#一句话笔记#part6开篇作者举了陶渊明、诸葛亮、朱熹和苏东坡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传授读书的基本功,即:将“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深思”以及“八面受敌”交互使用,将四种美食阅读区别对待,同一本书也要有主次之分,非常形象深刻。随后他谈到做笔记的方法,胡适先生的“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甚为赞同,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做笔记是其一,分享、讨论、演讲、写作都是良好的输出渠道。今天向朋友介绍之前肆读的三本书,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远远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主题思想,精华语录,做笔记和摘抄时印象十分深刻,但脱离书本和笔记,想要自然而准确地说出来,还任重而道远。那么,怎样才算读懂一本书?作者认为,读懂就是读明白,关键在于能不能讲出自己的感悟或疑问,并且是简明扼要地说出来。也就是说,要“消化”为自己的东西。怎么消化,一是贵在用心,二是足够的好奇心,三是精读细读。作者认为,“人生是一个大圆的话,阅读是能使这个大圆圆满的很重要的一环,但绝不是唯一的一环”,他举了笛卡儿的例子,讲他是怎么放下阅读,发现了更根本的事,即自我体验,这与悉达多殊途同归。越来越对《谈谈方法》这本书感兴趣了,小小的惊喜。

光与静默 

3.20#一句话笔记#Part 5 因为上午较忙,我的“整款阅读”通常放在下午和睡前,尤其在晚上如果能阅读一本完整的书,是宁静且美好的体验。郝明义那个“检查一个书店壁面书架的7个基本指标”真是非常实用,记得几年前有阵子频繁逛书店,最高记录一个月去了九次,多是不同的书店,穿梭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门类一逛就是半天。可惜想的没作者周到,整理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前六个指标多少有所实践(看版权页的习惯也是那时落下的),就差设一个检查书了。rememberrecollect的区别在于前者很少有所针对地选择、简化甚至压缩获取的信息。今天下午在《如何高效学习》看到作者强调拓展阶段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在对信息有了一个基本理解后,信息与另一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就是拓展。套用书中举的“公式”例子,我们可以边读边思考:作者这个观点(论点)是怎么来的?有没有讲出支撑这个观点的论据以及论证过程?如果缺少论据或者论证,我怎样搜集信息补上这个缺口?作者其他观点与这个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在其他时期有没有相关论述?围绕这一主题(其他作者)还有哪些观点?把这个观点讲给对此毫无基础的人听,需要用到哪些比喻和内在联系?甚至,如果我对观点涉及的话题颇有兴趣,该从哪些方向入手?如此深度、横向、纵向拓展,我就开始学会仔细地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为recollect打下良好的基础,比读到某个精彩的结论更为宝贵的是好奇心和自问自答的习惯。

悦读 

3.20#一句话笔记#主食阅读是为了一些“现实问题”,想要寻求“直接解决”的方法。主食、美食、果蔬和甜点原来就像我们的生活充当各种角色,也像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维生素,我们任凭躯体饮食中绝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大脑中。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正如同有了蔬菜水果的饮食,才是完整的饮食,有了各种的阅读,才是完整的阅读。

林涛 

3.20#一句话笔记#,读到现在,很少有人谈对P3部分的感受。网络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在网络出现之前,对于阅读的提升的手段,作者也都有交代,其中古腾堡印刷术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可以说没有印刷技术的突破,就不会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会有工业革命和阅读革命。在每一个时代,阅读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而技术也是双刃剑,破坏与弘扬并存,所以作者提到了阅读的媒体属性时,用到了“收敛”与“珍惜”两个词。

阅读离不开工具,这是一种“硬指标”,是时代的特征。接下来讲到的基础、工具、方法等,都可以理解为阅读的“软技术”。作者的结构安排层次清楚,逻辑合乎思维特点。下面的部分,都是极具指导意义的,操作性强。有能力的同学,不妨动动笔。(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

水草青青 

3.20#一句话笔记#阅读不等于越读,又是一本好书,暂时说不出哪好,反正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展露

春天 

技术硬指标这个之前还真没上心。看了群主的分享后,我到有一点浅薄之见。最早的阅读载体应该是“语言”,然后是其他载体“石板”、“竹简”等,主要目的都是“纪录”;接下来是“纸”;再接下来是“数据”即网络和电子设备。虽然我爱电子书,但不得不承认纸书的独特性,唯有纸这种载体,就是为了阅读而生。电子设备和网络能做的事太多,阅读仅仅是附带的一小部分。这大概也是网络盛行后,反而减少了读书的人的原因之一。

光与静默 

群主的自我提醒,也提醒了我们。说到动笔,是要把那些操作性强的建议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写下感想,还是像作者那样,来个读者版的越读者?

小房子 

3.20#一句话笔记#作者在中谈到的学校教育和读书的问题,它确实在哪里,但要改变真的不容易。经常有听到某些人说怀念学校里念书的日子,但终究没再见他读过几本书,且不知下一句便是不用承担那么多责任!呵呵!

书中很多关于读书作用的概括很精练,很喜欢。阅读一本书,就像打开一扇门!

看到大家谈论网络阅读,我想加入肆读后是我看的电子书最多的时候。我觉得我读不透但又有继续啃的欲望,我都买了纸质的。这样貌似稍微自己光买书不看的几率

姚深深 

3.20#一句话笔记#

前面在藏书馆看看,再看看PDF,感觉内容不一样,感觉也很不一样,于是重新再看,更喜欢PDF点。最后面说到一些说摘抄拼凑别人的东西,其实这本书里面也有引用很多别人的话来说明一些阅读的观点,想分享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完整的给大家。静雅思听,在我看来里面的内容也是挺经典的,也在里面发现很多很有趣的书

作者介绍到的《民主与教育》,在这之前,我并不怎么认为这个教育改革对我们来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也不关心,也不关心政治,感觉都不关我们的事。但是细想,其实教育的影响是千秋万代的,就像文化大革命,那三届,不仅仅那三届,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还有就是最近提到的教育改革,还是要关注的呢!也许我们要尝更多美食,有更大的格局,更好的看待各种问题

教科书,维生素,我是在真正的饮食上也是缺各种维生素abcdef咯。将精神食粮阅读用食物分类确实挺妙的。看到他的分析,唉,也感觉到自己各种主食美食不分,书还是要学学怎么读才好,突然想到一个书名《书都不读,你还想成功》。(今天在书店,两个中学模样的女生看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有点嘲笑地说了一句,这个还不会……)

2016.3.20#一句话笔记#《越读者》越读者才刚开了个头,落后了小伙伴一大截,所以关于书的内容感悟还较少。看了书中提到亚马逊的创始人阅读的书籍类目,又想到这两天听了个企业家的讲座,讲座中引用了沙翁的一些名句……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真正的有识之士都是越读者,而不是单方面营养过剩。

Sisley 贤儿 

3.20#一句话笔记#读书能把在我们心灵深处翻腾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并固定成形。但是,只有在我们带着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实实在在碰到的问题和意见去向他们讨教,他们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如果我们只是聚集在他们权威的阴影,之下,像温顺的羊群一样躺在树荫下,他们对我们是无能为力的。而只有当他们的评判与我们的相互冲突并战胜了这种冲突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评判。

无读不丈夫 | 林涛乱翻书

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宵熬夜都要看完的小说,评分在锦书都超9.5,你看过几本?
每天读书两个小时,能不能改变自己?
后记
写作宝典之二 规避误区(下)
今年这八本精彩小说,锦书上的仙魔同修必追!
如何写书评?写书评的10个简单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